人民網北京3月19日電(田雪)3月8日,發生馬航MH370飛機失聯事件。網際網路輿論迅速升溫,各種真偽莫辨的信息頻現,誤傳誤報、虛假不實傳言不斷發生。人民網「求真」欄目與360新聞再次聯合推出近期不實信息回顧,自媒體時代,傳遞真實信息需要你我來共同把關。
1、「媒體發現殘骸報導」不實 馬航:碎片不能證實來自馬航客機10日,馬來西亞民航局總監表示,目前在疑似海域發現的所有碎片都不能證實來自馬航失聯客機。
2、「有關失聯客機墜毀原因報導」不實 中國駐馬使館:馬方排除「劫機」等失聯原因的報導失實11日,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人士表示,有關馬方已排除劫機、空中解體、雷達電子失靈等5種造成馬航客機失聯的原因的報導失實。
3、「中國乘客家屬在馬遭隔離監視」不實 中國乘客家屬:不存在遭馬航隔離監視的情況17日,在馬來西亞的25位MH370航班中國乘客家屬17日發表聲明,否認網上關於「在馬中國家屬遭隔離監視,像坐牢一樣」的消息。
聲明稱,家屬在抵達馬來西亞後,得到馬航工作人員、志願者、慈濟義工及中國駐馬使館和中方工作組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不存在遭馬航隔離監視的情況,也沒有被限制與外界接觸。
聲明表示,家屬抵達馬來西亞時,一些記者不顧家屬感受,攔截、圍堵和追拍。出於自身考慮,家屬要求馬航提供一個不受幹擾的居住環境。
另外,家屬還表達了對馬航工作人員、志願者、中國駐馬使館、中方工作組以及慈濟義工的感謝。
4、「馬六甲海域疑似發現穿有救生衣的屍體」不實 馬來西亞檳城水警予以否認馬來西亞檳城水警部門對「在檳城(音譯)海域發現穿有救生衣的屍體」一事件作出回應,「沒有這回事」。
5、「馬航5人辦妥手續未登機消息」不實 馬航官員作出澄清網傳有5名乘客原本已經辦妥登機手續,最後決定不登上班機。經馬來西亞民航局官員證實,此消息不實。
6、「一些乘客家屬安排赴馬卻到印度」不實 馬航:從北京直飛到吉隆坡,無中轉13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聲明表示: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謹此澄清,關於一些乘客家屬安排來馬來時卻經過香港到了印度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是從北京直飛到吉隆坡,無中轉。而且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沒有從香港到孟買的直飛航班,並且也沒有從香港直飛印度的任何地區的直飛航班。
7、「失竊護照登失聯客機乘客是亞裔」不實 馬航:使用失竊護照登機乘客非亞裔面孔10日在吉隆坡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馬來西亞民航局局長拉赫曼說,經過察看監視錄像存檔,使用失竊的奧地利與義大利護照登上馬航MH370航班的乘客,並非先前所傳是亞裔面孔。
(人民網「求真」欄目與360新聞聯合推出)
8、「臺當局收到飛北京航班恐襲警報」不實 臺灣安全部門:未收到「飛北京航班」恐怖警報網傳臺當局收到恐怖襲擊警報,稱要小心「飛北京航班」。10日,臺灣安全部門負責人表示,4日收到恐襲警報,但非「飛北京航班」。他表示,這和馬航失聯班機相關性不是很高。
9、「4名乘客使用虛假信息登機」不實 馬航:只有2名乘客使用虛假護照信息登機網傳「失聯航班上4名乘客使用虛假信息登機」,9日,吉隆坡國際機場例行發布會上,馬來西亞民航局總監愛資哈爾丁表示,在馬航失聯客機上只有2名乘客使用虛假護照信息登機。
10、「飛機在越南上空著火下墜的消息」不實 馬航澄清紐西蘭乘客看到飛機在越南上空著火下墜14日,據馬航麗都發布會消息,紐西蘭乘客看到飛機在越南上空著火下墜的消息不屬實。
(人民網「求真」欄目與360新聞聯合推出)
信息失實,孰之過?馬航飛機失聯,各種相關傳言不斷蔓延。據新華網報導,針對此事,博聯社創始人、總裁馬曉霖曾說,飛機失聯是大事,牽動世人的心。這麼多傳言,反映出人們對信息的渴求。馬航官方聲音的缺位,為不準確信息和謠言的傳播提供了空間。同時,這些關於航班下落或乘客安全的情況,順應了大部分網友內心的「美好期望」,因此被廣泛傳播。
此前,有網民質疑馬航信息發布滯後緩慢,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教授曾在媒體上表示:「可以理解馬航的做法是出於嚴謹性的考慮,但這樣的應對,確實有很大瑕疵。」他指出,即便結果信息無法明確,也應不斷傳達搜救等過程性信息和支持性信息,過程性信息包括搜救進程等,支持性信息包括開通了哪些信息發布平臺等;而對家屬,馬航則應該有更為及時的信息發布渠道。
在本次事件的信息傳播方面,主流媒體也不乏存在誤報的現象。喻國明曾表示,「在這種倍受關注的突發事件面前,媒體出現失誤是正常的。」他認為,但要有規範性責任,誰發布的失實消息,誰應該有責任在同等傳播範圍內及時更正。同時,傳統媒體要加強培養新媒體運營人員的素質,如能否找到兩個以上獨立信息源等多方面鑑別信息。
不實信息一出,官方即刻作出澄清。而網民對澄清的關注度卻不如傳言那麼高。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者常江曾表示,傳言能在大眾最焦慮的時刻迅速給出「解釋」,是速食麵式信息,所以傳播較快;而澄清則要調動理性批判思維,並要有足夠權威性的元素方能成功。社交平臺強化了這種傳播屬性。
「微信的興起也是另一個因素。」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瀋陽說,「在微博等開放性社交媒體中,不實消息可通過連續信息流衝淡;但在相對封閉的微信朋友圈中,朋友之間信任度高,傳播更快,較難消除影響,因此微信用戶更應慎重轉發。」
(人民網「求真」欄目與360新聞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