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菜」,你腦海裡閃現的是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等8大菜系嗎?其實,最新潮的提法是:北京菜、河北菜、河南菜、新疆菜、江蘇菜、浙江菜、安徽菜……近日,在鄭州舉辦的2018「中國菜」美食藝術節暨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博覽會上,中國烹飪協會公布了全國34個地域菜系、340道地域經典名菜。
對於34大地域菜系的新提法,有專家認為這對地方菜系的發展有利,也有專家認為,這種提法缺乏理論依據。
34個地域菜系、340道經典名菜出爐
而最新公布的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名單,讓「全國地域菜系」成新潮:河南菜、北京菜、上海菜、廣東菜、浙江菜、山東菜、江蘇菜、福建菜、重慶菜、雲南菜、廣西菜、四川菜、陝西菜、山西菜、安徽菜、湖南菜、湖北菜、江西菜、貴州菜、西藏菜、海南菜、甘肅菜、天津菜、新疆菜、內蒙古菜、黑龍江菜、寧夏菜、吉林菜、河北菜……共34個,它們被冠以地方籍。
會上,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作了《向世界發布「中國菜」——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主題名筵》報告,他指出,各地經典名菜名宴已成為當今中國餐飲的核心競爭力及展現中國美食文化的重要標誌,人們常說的「八大菜系」已不足以概括全國餐飲的盛況,「中國菜」的構成展示需要全國各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行政區)的參與。而公布34個地域菜系,有利於提升各地域菜系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地域菜系下還有10道經典名菜,所以,還公布了340道經典名菜和236席主題名宴。姜俊賢認為,這不僅是一個中華美食作品庫,也是一套完整的中國美食理論表達,是世界認識中國菜的有效途徑,體現了中國餐飲行業的軟實力,將有助於引領全國餐飲行業在新時代健康有序發展。這一批「中國菜」運用了包括烤、涮、燒、燜、炒、炸、烹、蒸、扒、燉、熘、煮、燴、焗、煎、滷、煨、氽、燻、煸、爆等在內的二十餘種常用烹飪技法,變化之多充分體現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江蘇十大名菜,鹽水鴨、小龍蝦等上榜
鹽水鴨、獅子頭、小龍蝦……說到江蘇菜,這幾道菜恐怕很多人的腦海裡會第一時間閃現。那這次公布的經典名菜中,江蘇上榜的是哪十道呢?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分別是:大煮乾絲、無錫醬排骨、水晶蝦仁、紅燒河豚、松鼠鱖魚、軟兜長魚、盱眙小龍蝦、金陵鹽水鴨、砂鍋魚頭、砂鍋獅子頭;同時,還公布了江蘇十大主題名宴。
「這是由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推薦、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於學榮說,推江蘇十大名菜都非常有特點。「有歷史傳承、流傳至今,還是百姓很喜愛的。」他說,尤其要求具有推廣價值。於學榮指出,推薦時還充分考慮到了江蘇地域的廣泛性特點,「比如砂鍋獅子頭,既可以清燉,也可以紅燒,在江蘇省內不同地方,有不同做法。」現代快報記者看到,盱眙小龍蝦也成為江蘇的十大名菜之一。於學榮說:「江蘇人吃小龍蝦的歷史非常久,現在國內很多地方也都認可小龍蝦是一道名菜。」
名菜撞臉,蔥燒海參5個省份都有
現代快報記者看到有不少省域名菜「撞臉」,以蔥燒海參為例,就在河南、北京、山東、黑龍江、遼寧等5個省份名單中出現,只是叫法有些不同。另外,大家都知道回鍋肉是傳統川菜,重慶菜其實與四川菜非常相似,所以這次名單中,現代快報記者就看到了四川的「四川回鍋肉」、重慶的「回鍋肉」這樣的提法。
對此,中烹協也作出了解釋,指出340道菜品中有部分重複菜餚,如北京、山東均有蔥燒海參在列,而遼寧亦報有蔥燒遼參。「這與京菜、遼菜均深受魯菜影響有關,是人口遷徙、文化流動等歷史因素造成的,但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創新,同一道菜在各地的烹製過程與選材上逐漸體現了不同特點,且在當地均有較高知名度與穩定的受眾群體,經綜合考慮,同時收錄。」
記者看到,不光名菜有「撞臉」,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也有不少「撞臉」的。現代快報記者看到,全羊宴貌似成了最受歡迎的名宴,北京全羊宴、重慶全羊宴、安徽全羊宴、內蒙古全羊宴等,叫「全羊宴」或「全羊席」的總共就有10個省份。
爭議
「八大菜系」
退出歷史舞臺?
現代快報記者看到,「34個地域菜系」發布後,網上就出現不少聲音:「八大菜系」過時了?「八大菜系」成為絕響,退出歷史舞臺?還有網友開玩笑說,「八大菜系」都記不住,更何況「34大菜系」呢?
「八大菜系」是不是真的要退出歷史舞臺呢?「理解偏差,這些表述都是不準確的。」於學榮告訴現代快報記者,「34個地域菜系」是為了打造「中國菜」的概念,由34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組成。「並不是說有了34個地域菜系後,就取代了原有的『四大菜系』『八大菜系』。」於學榮說,地域菜系並沒有否定「八大菜系」,而是為豐富「中國菜」的內涵,讓中餐以整體形象走向世界,讓國際友人了解中國美食文化。
現代快報記者也注意到,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在報告中也明確提出,「中國菜」及其所包含的中國地域菜系的概述,不是否定,恰恰是對「四大菜系」「八大菜系」的弘揚和發展,是對中華飲食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
「34個地域菜系」
有人叫好有人說不
新鮮出爐的34個地域菜系,讓吃貨們炸了鍋,大家紛紛為自己家鄉加油鼓勁。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菜的八大菜系從民國就有了,延續了百年,到現在確實該有新提法了。不過,34個地域菜系的提法,有專家叫好,也有專家持不同意見。
中國餐飲文化專業研究委員會秘書長童方雲表示,34個地域菜系的提出,有利於地方菜系的發展。美食是千百年沉澱下來的,也是一種「非遺」,不同的地方食材不同,體現了每個地方的不同口味,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習俗。「美食還是一種技藝總結,也體現了烹飪界的工匠精神。」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34個地域菜系的提法不夠權威。「八大菜系發展到現在確實已經不能滿足『中國菜』概念了。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材的多樣化,以及中外交流等,誕生了很多新菜式,確實需要有新提法。但菜系的提出需要幾個條件:首先,要相對穩定的地區一直在流傳的烹飪方法;其次,要流傳相對久遠,要在活態中傳承的才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說,目前的提法,並沒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