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幫過中國大忙,即將消亡的米格設計局,晚景悽涼被蘇霍伊吞併

2020-12-09 花熊出沒

上世紀米格研發出了米格-29並出口到多國用於取代蘇聯前線空軍的米格-21、米格-23、蘇-7和蘇-17;但俄羅斯媒體2月6日報導,米格將和蘇霍伊公司合併,統一在聯合飛機公司(UAC)旗下為俄羅斯研製和生產所有戰鬥機。

這一消息標誌著俄羅斯進一步整合軍用戰鬥機的研製和生產,而歷史悠久的米格公司將被蘇霍伊吞併,正式消亡;未來,米格和蘇霍伊將統一在聯合飛機公司(UAC)下,但各自保留獨立公司地位。

在聯合飛機公司(UAC)體系中,米格和蘇霍伊兩個子公司還是分別負責各自的戰鬥機研發項目,拳頭產品分別是米格-29/35系列,以及蘇-27/30/35/57系列。

聯合飛機公司是普京在2006年下令成立的俄羅斯航空航天和防務巨頭,成員目前包括米格、蘇霍伊、圖波列夫和雅科夫列夫等。它的成立結束了俄航空航天工業自蘇聯解體之後的無序混亂局面,提高了整體競爭能力。

其中米格的效益遠遠不及蘇霍伊,拜「側衛」系列戰鬥機強勁的出口銷售,蘇霍伊公司在2017年底成為UAC內部最賺錢的子公司,該公司2018年履行了超過1145億盧布的合同義務,獲得了40億800萬盧布的淨利潤。

而米格公司則非常悽慘,由於米格-29/35的外銷疲軟,該公司2018年總收入約895億盧布,淨虧損高達35億盧布。面對米格這個無底洞,聯合飛機公司也是急在心裡。

在2017年4月在莫斯科總部的一次會議上,UAC正式確定了到2022年的未來5年發展規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肢解」米格公司,將該公司的資源和技術人員吸收入蘇霍伊,形成單一的UAC軍機研發生產部門。

本來根據這個五年規劃,米格公司在2017-2018年就要被蘇霍伊吸收,但誰知拖到了2020年。之後米格公司雖將不復存在,但米格品牌仍會被保留,米格-35戰鬥機的試飛和發展也不會被終止。

米格-29K戰鬥機的批量生產將被終止,根據與埃及籤訂的合同,米格-29M/M2戰鬥機也將在2020年停產。米格-29K/SMT/M,米格-31的技術支持和現代化升級將由總部在米格公司原址的一個蘇霍伊特別小組來實施。

米格公司的慘狀與該公司在蘇聯解體之後的不思進取有很大關係,在過去15年將米格-29的潛力耗盡仍然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本和效率,從而事實上已經失去了航空技術獨立開發商地位,沒有必要繼續苟延殘喘下去了。

但米格被蘇霍伊吞併也將帶來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俄羅斯此後將只有一個戰鬥機研製機構,無法在未來戰鬥機研製項目上進行競爭對比。從蘇-57戰鬥機磕磕絆絆的研發看,一家獨大並不利於降低研製風險。

相關焦點

  • 俄羅斯6代機要來了,米格+蘇霍伊,俄羅斯兩大設計局將聯手研製!
    在俄羅斯當地時間7月16號,根據俄羅斯當地媒體,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相關報導,俄羅斯蘇霍伊總經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蘇霍伊將和米格集團聯手,共同研製俄羅斯的第6代戰鬥機,這也是自蘇聯解體之後,米格和蘇霍伊第一次走到一起共同研製一款戰鬥機。
  • 已成棄兒的米格-35戰鬥機,昭示著米格設計局的窮途末路
    從米格-35首飛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4年,仍沒有跡象表明俄羅斯國防部打算大批量訂購這種所謂的4++代「輕型」戰鬥機。按照米格公司原定計劃,米格-35將在20年代中期進入俄空天軍一線中隊服役,但迄今為止,俄國防部僅為「雨燕」特技飛行表演隊購買了6架米格-35。
  • 米高揚設計局的絕唱,黑煙滾滾不環保,以後想見也見不到了
    為了應對這些戰機, 當時東方陣營也開始研製生產自己的第三代戰鬥機,其中主要有米格-29和蘇-27兩款型號。其中米格-29戰機於1977年首飛,1982年開始大量裝備華約集團多個國家。下一張圖片中有亮點。米格-29戰機是著名米高揚設計局和該國空氣動力研究所聯合研製生產的新一代戰機。
  • 俄羅斯的軍用飛機現在是霍伊天下,為何再無「米格」型號戰機了?
    為什麼有人說從今以後俄羅斯的軍用飛機型號再無「米格」了?現在俄羅斯空軍當中裝備的戰機基本上都是蘇霍伊的「蘇」系列戰鬥機,反而米高揚飛機設計局的「米格」系列戰機是越來越少了,因為大名鼎鼎的米格設計局衰落了。
  • 載彈量翻倍卻不敵米格21的「超級F16」,也曾被蘇聯山寨過
    在1985年的一場模擬對抗中,美國空軍「紅鷹中隊」(使用從特殊渠道獲得的米格戰鬥機,作為假想敵部隊)的米格-21就曾利用這一點,在格鬥中戰勝了F-16XL。蘇聯向來有在航空技術領域長期跟蹤美國的傳統,早在1982年F-16XL首飛之前,打探到相關信息的蘇霍伊設計局方案室,就曾多次向上級提出打造「蘇-27XL」的設想;但直到蘇-27基本型的技術問題大部分得到解決的1983年,蘇局才真正著手設計T-10E方案。
  • 拋硬幣決勝負,米格-9成為蘇聯首款噴氣式戰鬥機
    1939年創建的米高揚設計局,以生產米格(MIG)系列戰鬥機而聞名,特別是冷戰期間隨著噴氣式時代的到來。米格系列幾乎成了蘇聯戰鬥機代名詞,戰後先後推出米格-15/17/19、米格-21/23/25、米格-29等經典機型橫跨三代,成為和西方戰鬥機在全球空域角逐的主力。
  • 印度海空軍2020-2025購物車清單:雅克130、米格29K、米格35在列
    俄羅斯是印度在軍事領域合作最多的國家,目前印度海陸空三軍的裝備以蘇/俄裝備為主,尤其是軍用飛機,陸海空三軍超半數以上都是蘇霍伊、米高揚和米裡設計局的產品,可以說已經形成了對俄羅斯軍機的依賴。◎印度海軍航空兵的米格-29KUB艦載機,「維克蘭特」號航母大概率也得用米格-29在海軍航空兵的航母艦載機方面,印度海軍航空兵目前有40餘架米格-29K/KUB艦載戰鬥機,裝備2個艦載戰鬥機中隊。
  • 最強米格-29戰鬥機,米格設計局的爭氣機,印度空軍再次沒看上
    米格-29戰鬥機對於中國軍迷而言,有著複雜的心情。作為一款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蘇制戰機,米格-29戰機最初的定位非常明確,米格-29就是為了對抗當時美國空軍新裝備的F-15和F-16戰機。除了要求具備較強的制空性能外,米格-29戰機還可以執行多種對地攻擊任務,我們可以將米格-29戰機理解成第一款蘇制多用途戰戰鬥機。
  • 蘇霍伊SSJ墜毀,41人身亡!從戰鬥機大佬跨行搞客機,慘遭失敗
    這不是蘇霍伊超級噴氣SSJ100的第一次事故,第一次事故是2012年蘇霍伊設計局向印尼推銷飛機時候撞山墜毀,事故起因是這架客機當時主動下調飛行高度準備返回機場,飛行員因為和潛在用戶交談而分心,未注意飛行高度,最終在距離茂物空軍基地18.5公裡時撞上了薩拉克山區海拔1600米的山脊。
  • 鄭州牽手俄羅斯航空巨頭蘇霍伊 將製造大飛機
    【籤單】 百架飛機做「聘禮」歐貝「迎娶」蘇霍伊 3月22日上午,在鄭東新區歐貝公司,俄羅斯蘇霍伊民用飛機公司、中國天利航空科技實業公司、河南歐貝飛機公司、上海圓斐航空科技公司四方籤約儀式,在省民航辦副主任康省楨等的見證下,順利舉行。
  • 圖說:米格-9戰鬥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是米格-15,但正確答案卻是米格-9戰鬥機。這可能是因為米格-15在韓戰中太有名了,以至於大家都不知道米格-9的存在。殊不知,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從蘇聯購買了369架米格-9戰鬥機,用於部隊換裝噴氣式戰鬥機的訓練工作。米格-9戰鬥機是二戰後蘇聯研製的首批噴氣戰鬥機之一,由米高揚飛機設計局負責整個工作。
  • 造價堪比同等重量黃金,紅色超音速巨獸——蘇霍伊T-4轟炸機
    提起蘇/俄的戰略轟炸機,往往是圖波列夫一家獨大,而提到蘇霍伊,人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些經典的戰鬥機和攻擊機,比如大名鼎鼎的蘇27系列戰鬥機就是蘇霍伊設計局的得意之作。殊不知,蘇霍伊設計局也曾設計過一款造型奇特、性能強勁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如今這架飛機就存放在俄羅斯的莫尼諾空軍航空博物館中。
  • 短暫裝備中國空軍的噴氣式戰機,米格9火力超猛,最終進了博物館
    其中,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在上世紀40年代初就開始了首款噴氣式戰鬥機米格-9的研發,並且在1946年成功首飛。這款裝備了仿德制BMW-003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米格-9,配備了3門大口徑機炮,具有速度快、升限高、火力強的優點。除了蘇聯空軍之外,在1950年之後,出於本土防空作戰的需求,我國曾經從蘇聯引進多達369架米格-9,這也是中國空軍歷史上裝備的第一款噴氣式戰機。
  • 未能升空的「超級巨獸」:俄羅斯蘇霍伊 KR-860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樊俊卿】相信,經常乘坐飛機旅行的朋友一定聽說過空中巴士A380客機的「赫赫威名」。作為當前全球體積最大、載客量最多、航程最遠的民用客機,空客A380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空中巨無霸」。
  • 中國佔據蘇35外銷最大份額,俄呼籲繼續購買蘇35
    從2016年起,中國陸續接收了24架蘇-35戰鬥機,成為了蘇-35首個海外用戶中國與蘇霍伊設計局的產品頗有淵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到冷戰結束和俄羅斯經濟崩潰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俄羅斯政府無法向包括蘇霍伊設計局在內的諸多設計局提供足夠的訂單維持最基本的生存,蘇霍伊不得不對外尋找市場進行自救。於是從1992年開始,中國陸續購買了上百架蘇-27戰機及其後續發展型號,並且引入了生產線,實現了重型三代戰鬥機的自產。
  • 設計超前的米格-37,採用視覺隱身的黑科技
    米格-37,對,你沒沒看錯,是米格-37,不是蘇-37。這是一款神秘莫測的戰鬥機,萌芽之時就被打壓下馬了。米格-37視覺隱身戰鬥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神秘的戰鬥機,沒有人知悉這架戰鬥機從何而來。有人認為它是美國軍方故意發布的信息汙染,以獲得資金來開發第五代F-22戰鬥機,並實現戰術航空部隊的現代化。
  • 出鞘:米格新機能否撐起俄羅斯的天空?
    而這一次操刀的是蘇霍伊的老對手米格。在蘇-57被笑話多年後,米格的方案也就格外引人注目。根據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UAC)的說法,米格公司的四代機方案已經在2019年12月獲得合同,對雙發輕型多用途戰術飛機(LMFS)進行空氣動力學研究,並與國外同類產品進行比較。同時披露的還有幾張米格LMFS的風洞試驗模型。
  • 為什麼印度航母選擇米格29而非蘇33?航母不能搭,俄羅斯造不了
    也導致航母向左傾斜,為了維持平衡,涅瓦設計局只能在維克拉瑪蒂亞號的艦島右側加了一塊甲板以平衡重量。從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到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的過程中還是可圈可點的,涅瓦設計局在不做大的改動的情況下,將一艘舒蘇十之的載機巡洋艦改造成了一艘正兒八經的STOBAR航空母艦。原先沒有的攔阻索加上了,原先沒有的滑躍甲板也有了,通過簡簡單單的艦島右側增大外飄幅度的方式解決了艦體平衡問題。
  • 蘇聯米格飛機設計局奠基人「米高揚」讓我們走進他的傳奇一生!
    蘇聯米格飛機設計局奠基人「米高揚」讓我們走進他的傳奇一生!阿爾喬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1905年8月5日生於亞美尼亞的薩那茵,蘇聯科學院院士、蘇聯航空器設計師、蘇聯現代航空業導師、米格設計局奠基人。1953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米高揚仍主持設計米格-23和米格-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