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米格研發出了米格-29並出口到多國用於取代蘇聯前線空軍的米格-21、米格-23、蘇-7和蘇-17;但俄羅斯媒體2月6日報導,米格將和蘇霍伊公司合併,統一在聯合飛機公司(UAC)旗下為俄羅斯研製和生產所有戰鬥機。
這一消息標誌著俄羅斯進一步整合軍用戰鬥機的研製和生產,而歷史悠久的米格公司將被蘇霍伊吞併,正式消亡;未來,米格和蘇霍伊將統一在聯合飛機公司(UAC)下,但各自保留獨立公司地位。
在聯合飛機公司(UAC)體系中,米格和蘇霍伊兩個子公司還是分別負責各自的戰鬥機研發項目,拳頭產品分別是米格-29/35系列,以及蘇-27/30/35/57系列。
聯合飛機公司是普京在2006年下令成立的俄羅斯航空航天和防務巨頭,成員目前包括米格、蘇霍伊、圖波列夫和雅科夫列夫等。它的成立結束了俄航空航天工業自蘇聯解體之後的無序混亂局面,提高了整體競爭能力。
其中米格的效益遠遠不及蘇霍伊,拜「側衛」系列戰鬥機強勁的出口銷售,蘇霍伊公司在2017年底成為UAC內部最賺錢的子公司,該公司2018年履行了超過1145億盧布的合同義務,獲得了40億800萬盧布的淨利潤。
而米格公司則非常悽慘,由於米格-29/35的外銷疲軟,該公司2018年總收入約895億盧布,淨虧損高達35億盧布。面對米格這個無底洞,聯合飛機公司也是急在心裡。
在2017年4月在莫斯科總部的一次會議上,UAC正式確定了到2022年的未來5年發展規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肢解」米格公司,將該公司的資源和技術人員吸收入蘇霍伊,形成單一的UAC軍機研發生產部門。
本來根據這個五年規劃,米格公司在2017-2018年就要被蘇霍伊吸收,但誰知拖到了2020年。之後米格公司雖將不復存在,但米格品牌仍會被保留,米格-35戰鬥機的試飛和發展也不會被終止。
米格-29K戰鬥機的批量生產將被終止,根據與埃及籤訂的合同,米格-29M/M2戰鬥機也將在2020年停產。米格-29K/SMT/M,米格-31的技術支持和現代化升級將由總部在米格公司原址的一個蘇霍伊特別小組來實施。
米格公司的慘狀與該公司在蘇聯解體之後的不思進取有很大關係,在過去15年將米格-29的潛力耗盡仍然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本和效率,從而事實上已經失去了航空技術獨立開發商地位,沒有必要繼續苟延殘喘下去了。
但米格被蘇霍伊吞併也將帶來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俄羅斯此後將只有一個戰鬥機研製機構,無法在未來戰鬥機研製項目上進行競爭對比。從蘇-57戰鬥機磕磕絆絆的研發看,一家獨大並不利於降低研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