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不是所謂的不給人添麻煩

2020-12-16 雜亂閱

我一直認為我很有文化教養。我通常有禮貌地與人交談,用各種禮貌的表達來對待人。當事情發生時,我不會佔別人的便宜,不給他們添麻煩,更不用說讓他們難堪了。

但是幾天前,我被母親教訓了一頓。她說有時候你所以為的教養不是教養而實實實在在的冷酷與漠不關心。

我們的社區不大。星期天我早早下樓去取快遞。當我遇見媽媽買菜回家時,社區門口的保安幫她把大包和小兜的菜拿到家門口。

我說,「媽媽,別給別人添麻煩。」我媽媽向我解釋道:「這不是第一次別人想幫我了。第一次可能是出於禮貌,我也禮貌地拒絕了。第二次有人再次提到它,這表明他們真的想幫助我。我不得不拒絕,我不能引起任何麻煩。這是我第三次別人要幫助我,這次其實不可以拒絕,這叫做接受他人的好意,否則他們心裡會感覺不舒服。首先我們必須拒絕,然後我們必須接受。這叫做謹慎。」

仔細聽和思考後,我感到很慚愧。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工作,我養成了「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習慣。事實上,有時我拒絕放棄對方的善意。其中有多少還隱藏著其他想法:我不會給你幫助我的機會,這樣萬一你需要幫助,我可以毫無良心地拒絕。

事實上,人家的保安幫你拎著大兜小包的菜,純粹是出於熱情,怎麼會想你怎麼想呢?

從很小的時候,我的祖父母就教導我的母親:朋友已經發展成一個富裕的家庭,所以你應該主動疏遠他們,這樣他們就不會羞於開口說話。當別人有困難時,你應該主動接近他們,盡你所能幫助他們。

在我的母親心裡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社區保安是一個每天都會問候業主的年輕人。另一方面,我根據人們的級別來判斷他們:我是老闆,你是保安。只需說「謝謝,不需要」,不需要去想你在想什麼,或者你是否會感到悲傷或抱歉。

這樣,我所謂的「教養」也包括一種膚淺的優越感吧。

那麼教養到底是什麼?我想到兩件事。

首先,不要冷漠。

不久前,網際網路上有一個話題,「我應該對那些收費給我工作的人說謝謝嗎?」在我看來,持反對意見的人最常見的說法是,我為你付出了代價,沒有人欠任何人。是什麼讓我說謝謝。

這就是冷漠。這不是「繁殖」。真正的教育不是向外看,而是向內看,審視自己,對自己有所要求,然後巧妙地將這些要求轉化為做人做事的原則。

第二,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幾年前,我去廣州拜訪一位顧客,約了一家路邊咖啡館。我來的很早,看到他和他的妻子和女兒坐在一起聊天。他們說的是粵語,我也聽不懂,所以我靜靜地站在遠處。儘量不去打擾他們。他不經意地回頭看了我一眼,迅速站起來,用普通話向我打招呼,並一再道歉。妻子和女兒微笑著點點頭,一起去購物。

我早就忘了和他說過什麼,但我一直記得那一幕。他的臉上充滿了歉意,他無意忽略了我。他沒有發現我已經等了很久了。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設身處地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人們經常有認知偏見。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問題在於他人。真正受過教育的人總是反思自己,在追求自己和與外界和諧相處之間找到一個巧妙的平衡。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有著「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歡喜就歡喜在和能夠審視自己,尊敬別人。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養,是不隨意給別人添麻煩
    經常看到有網友因為某個新聞出來而爭論什麼是教養,好的教養應該是怎麼樣,有的人說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有的人說教養就是多為別人考慮,有的人說教養就是有容人之量......我卻覺得,最好的教養,是不隨意給別人添麻煩。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更是一份尊重。警察蜀黎歷盡艱辛,最想要的是女生的感謝嗎?對警察最大的回報,是該女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往後不要再隻身涉險,給警察添麻煩。日本一向以秩序感強著稱,其實也是源於他們心中「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執念。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其實,很多事情都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一個人承受的麻煩事已經夠多了,你把麻煩壓到朋友身上,麻煩就會繁殖衍生。 做好自己的事,過好自己的人生,遠比嫁接麻煩來得好一些。 人這一生,難免有許多不順,朋友可以幫到你,但是不可能一直替你負重前行。
  • 清潔工在酒店隔離後房間看不出住過:人最大的教養是不給人添麻煩
    文/吳呱呱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鏡,是人,是鬼,是仙,是妖,通通現出原形。面對疫情,每個人都很害怕和恐慌。但有的人心向暖陽,助人為樂,想辦法解決困難。而有的人非但不幫忙解決困難,還不安分守己,使勁添亂。01 人最大的教養是不給別人添麻煩著名作家梁曉聲曾說:「教養,不是一個人讀了多少書,而是根植在內心的修養與底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深以為是。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養,也是孩子必有的修養
    其實之前的淘氣姐並沒有這麼乖,甚至一度讓我感覺很頭疼,而我也以為這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就不願扼殺,直到後來我看了一本國外育兒書籍,它裡面提到說:不給別人添麻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養。而給別人添麻煩包括讓別人感到不快、讓別人操心等。所以我轉念一想,淘氣姐這種淘氣的作風,既讓我感到不快又讓我操心,可不就是在給我添麻煩嘛。
  • 中國熊孩子美國飛機上惹事引家長群毆:最好的教養,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有時,我們看到一個孩子懂禮貌、守規則、談吐大方、氣質良好,就會說孩子孩子「有教養」。所以,從「有教養」這個詞來看,父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者」。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在微博上寫道:保養好自己身體,老了別給孩子添麻煩。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別給社會添麻煩。主持人金星也說過,她對子女成長教育的標準是:有一天走向社會,這三個娃不叫人討厭就行。
  • 做人,最好的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
    什麼叫添麻煩呢?其實,添麻煩更多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因為自己的一些事情,去打擾了別人的生活,讓別人做人做事變得有煩惱。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靠著互動和聯繫才活絡起來的,所以,人與人的關係,需要互動。
  • 4個小孩劃數十臺車被索賠150萬:最好的教養是不給人添麻煩
    任由孩子胡鬧,不給孩子設限,這不是愛,而是傷害。管孩子說來複雜,其實簡單,只需管三個方面:傷害到自己,打擾到別人,破壞到環境。危害自身安全和健康,違背道德,給別人添麻煩,打擾到別人,破壞公共環境和秩序,這些行為,都不必須管。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但自己的一些行為是不恰當的,需要改變。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
    成年人的社交禮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輕易麻煩別人。而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要儘量避免給別人添麻煩,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體諒別人的難處,與人為善。不隨便麻煩別人的人,其實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在這個紛繁複雜、車水馬龍的世界裡,秉持不隨便麻煩別人初衷的人不太多了。好好珍惜這一絲絲善良,不麻煩別人,也能避免別人麻煩你,給你造成困擾。人與人之間,一旦跨越社會關係這道鴻溝,超過己與非己的界限,就會給別人帶去困擾,甚至給別人添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 廣州女「毒王」逛遍當地引爆兩廣:人最大的教養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劉某這樣明知故犯的人,要麼就是缺心眼兒,不是蠢就是壞。東野圭吾說:"這世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的確,人心就像一口深井,深不可測,捉摸不透,我們永遠不知道一個人他心裡是怎麼想的,千萬不要低估一個人的惡。我們不能用常人思維去看待一些"特立獨行"的人,因為他們做出來的事情真的都不像是個人會做的。
  • 什麼是教養?(深度好文)
    不責人小過宋朝的呂蒙正,不喜歡與人斤斤計較,他剛任宰相時,有一位官員在帘子後面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小子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大步走了過去。不給人添麻煩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晚上,一個盲人打著燈籠趕路,路人見了很詫異,便問他:燈籠對你沒有任何用處,你為什麼要打著它呢?盲人回答道:我在黑暗中趕路,別人有可能會看不見我,那我就容易被撞到,但是我提著燈籠時,就不怕啦!
  • 晚安湖南丨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人製造爛攤子
    姥姥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吃完飯,順手會把自己的碗洗乾淨,她總說,做飯容易,洗碗卻是個考驗人的活兒,自己吃飯,自己洗碗,誰也不用麻煩。老太太一輩子都這樣,從來不愛給人添麻煩。 而姥姥這種「自己吃飯自己洗碗」的做法,我上大學後,在一位教授身上看到相同的影子。 大家知道,老師上課一般會寫板書,別的老師下了課就走了,而這位教授,每次都會認真地將他寫的板書擦乾淨。
  • 老是給人添麻煩,其實才是「美好的人生」
    因為,一個人如果到目前為止一直過著不給人添麻煩的人生,他所能造成的困擾,比重只會跟不小心放了個屁差不多。旁人一定會這麼想,「我早就希望你把真正的想法說出來。」一個人如果一直努力不給人添麻煩,到最後撐不住了造成了天大的麻煩,那才真是麻煩呢。
  • 不要輕易給別人添麻煩
    前段時間我的朋友圈一群清潔工大叔大媽刷屏了,內容大致都是他們在工作時因為一些未妥善處理的垃圾受傷,希望同學們能處理好自己的廢棄用品,避免給大叔大媽添麻煩,最後再加上一句「這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美德」說來也巧,我近日在《奇葩說》裡也看到了類似的辯題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深度好文)
    臉色溫和,不嚴厲;容貌謙恭,不倨傲;忿而不怒,不衝動。所謂教養,就是言行得當,讓每個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華,明亮且柔和。和顏悅色待人,是人最大的教養。-因為陌生人和你的利益不相關,對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智商和情商,對不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素質和教養。一個人,面對和自己有關的人,可以偽裝出對應的樣子。
  • 有一種善良,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
    眾所周知,一個善良的人,必然是言行一致的,在言語上,不管對誰,他都不會輕易傷害人,判斷人,否定人;在行動上,也不會矇騙人、欺負人。甚至,那些善良的人,會儘量避免給別人添麻煩。我們之所以說,這個世界應該多一些善良的人,應該善待那些善良的人,也正是因為如此,如果這個世界上多一些互相體諒,每個人都儘量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給別人添麻煩,那麼世界會變得和諧很多。
  • 男博士高鐵霸佔女孩座位:你高學歷沒教養的樣子真醜!
    知名學者陳丹青曾說:所謂教養、所謂禮貌,全看小事情。在小事之中,足以見得一個人的教養高低。這樣情況我不止一次遇到,雖然並不是每次都在撒尿,但一上來就抓緊,拍完就走,然後跟人說:你看!我跟陳老師合影。讓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才是相聲界的前輩。面對來自博士的挑釁,只有小學文化的郭德綱卻自始至終都面帶微笑,見招拆招玩笑化解,不是他口才不好,而是因為不能在節目中鬧得太難看。
  • 一個男人有沒有教養,通過這三個細節就能看出,錯不了
    有教養並不是表面乾淨得體的穿著,和看似彬彬有禮的舉止,有教養更不是用所謂的套路來吸引女人,有教養的男人一般來說,他的言行舉止都能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覺得他是一個可靠的人,靠譜的人。有教養的男人身上就好像有種魔力,能吸引著優秀的女人,和這樣的男人交往,優秀的女人和他在一起也能相得益彰。
  • 不讓別人難堪是一種教養
    小燦對朋友說:「說話直就可以不分場合,隨心所欲的說話嗎?不知道你的話會讓別人難堪嗎?」其實,像薇薇這樣的人還真不少。你在朋友圈發張美照,所有人都在讚美,然後就看到他們評論,用美圖秀秀P的吧,你皮膚哪有那麼好。你買了一件新衣服,覺得合心合意,他們就會說,這件衣服看著不錯,就是瘦了點,你穿的進去嗎?
  • 什麼是教養?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一個人的教養,不是先天就擁有的,而是後天的學習教育和周身氛圍所養成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是經過人生歷練和修行所沉澱下的德性。當我們呱呱墜地,生而一張白紙,往後一生的精彩都由自己去塗鴉,而一個人的教養則以自身的學習和規範養成的。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