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導,近日,一女大學生雨夜被困深山,警方苦戰7小時成功救援。不過,有救援人員介紹,當晚在將女孩救下後,卻並未收到女孩的一句感謝。
事後,記者聯繫到獲救女生。她感到很是愧疚,因為自己性格比較內向,不擅表達,當天只是說「給大家添麻煩了,很不好意思」,確未致謝。在她的心底裡很感激人民警察的幫助,也打算寫感謝信過去。
據介紹,此次雨夜救援險象環生,所有救援人員幾乎全身溼透。辛苦救援的人民警察,理應獲得一句感謝。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自古以來講究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往來。雖說警察蜀黎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不會拿人民群眾一針一線,但畢竟是冒著極大危險去營救的該女生,一句口頭感謝是情理所應當。
因此,部分網友批評女生太過冷漠。然而,我認為該女生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給警察添了麻煩並為此感到抱歉」,是更難能可貴的一種思想的認知。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更是一份尊重。
警察蜀黎歷盡艱辛,最想要的是女生的感謝嗎?
對警察最大的回報,是該女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往後不要再隻身涉險,給警察添麻煩。
日本一向以秩序感強著稱,其實也是源於他們心中「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執念。
一位中國留學生初到在日本時,有一次不小心讓書掉了一地,後面一位日本大叔幫她撿了起來。
她本能的說了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謝謝)」結果,大叔很驚訝的看著我說了聲:嗯?
她一腦袋問號……
原來,當日本人幫助了你,不要先說謝謝,要先說:「すみません(抱歉)」。因為書掉落了,人家幫你揀起來,這是給別人帶來了麻煩。所以,要先道歉……
女生獲救後,為自己給警察添麻煩了而感到抱歉,這是對警察的一種尊重。
而且,女生不是魯莽地探險,她有曾經登此山且安全下山的經驗。隻身登山確實不該,相信她也能吸取教訓,往後不犯類似錯誤。
如果因為女生沒有當場致謝而苛責她,對警察無私為人民服務的崇高行動反而是一種汙損。
總是給他人添麻煩,是沒素質的行為。
曾經,某遊客在風景區亂扔垃圾,面對環衛工人的提醒,居然說:「我不扔垃圾,你們哪來的工作?」
首先,環衛工人的工作是保持城市清潔,包括清掃落葉、清理垃圾桶、洗刷圍牆等,不是去撿別人亂扔的垃圾。
同時,每年都有環衛工人在清掃馬路上、景區懸崖上亂丟的垃圾時,發生意外負傷甚至死亡。
不說主動去關懷環衛工人這個弱勢群體,不亂扔垃圾,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亂扔垃圾是沒素質的行為,認為環衛工人本該給TA清掃垃圾的人,是沒有同情心、同理心,是自私自利的人。
總是給他人添麻煩的人,闖紅燈,讓正常綠燈通行的車輛行人陷入危險;
插隊,耽誤了後面排隊人的時間;
在需要安靜的地方大聲喧譁,擾亂了旁人做事的節奏。
如果一直為了貪得一己之利,而忽略自己製造的麻煩,長久以往,輕則挨揍,重則自己也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親近,不需要通過麻煩他人獲得。
有一種觀點認為,怕麻煩別人的人,朋友圈會越來越小。害怕麻煩別人,不是自立,是自卑。
人際交往中,先麻煩別人幫忙做一件小事,然後以答謝為由請對方吃個飯,以此增進感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凡事講究一個度。頻繁地麻煩別人和絕對不麻煩別人是兩個極端。
並且,親近的關係不需要通過麻煩他人獲得。
編者高中的一個同學是非常克己守禮的人,他的原則是「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別人最好也別麻煩我」。
老實說,大家心裡多少有點怕他。如果誰在寢休的時候講話,或者借了他的東西沒有按時還,總會被他嚴厲苛責。
但是,他又是同學裡面最受歡迎的人之一,因為他做事非常周全,富有責任感,是事實上的帶頭大哥。如果誰確實需要幫助,他同樣會不遺餘力。
多年以後,漸漸不再聯繫,我還經常會想起高中這位嚴師益友。
學會不隨意給他人添麻煩,我們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勇敢批判麻煩精的種種行為,社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