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2020-12-16 騰訊網

據新華網報導,近日,一女大學生雨夜被困深山,警方苦戰7小時成功救援。不過,有救援人員介紹,當晚在將女孩救下後,卻並未收到女孩的一句感謝。

事後,記者聯繫到獲救女生。她感到很是愧疚,因為自己性格比較內向,不擅表達,當天只是說「給大家添麻煩了,很不好意思」,確未致謝。在她的心底裡很感激人民警察的幫助,也打算寫感謝信過去。

據介紹,此次雨夜救援險象環生,所有救援人員幾乎全身溼透。辛苦救援的人民警察,理應獲得一句感謝。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自古以來講究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往來。雖說警察蜀黎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不會拿人民群眾一針一線,但畢竟是冒著極大危險去營救的該女生,一句口頭感謝是情理所應當。

因此,部分網友批評女生太過冷漠。然而,我認為該女生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給警察添了麻煩並為此感到抱歉」,是更難能可貴的一種思想的認知。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更是一份尊重。

警察蜀黎歷盡艱辛,最想要的是女生的感謝嗎?

對警察最大的回報,是該女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往後不要再隻身涉險,給警察添麻煩。

日本一向以秩序感強著稱,其實也是源於他們心中「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執念。

一位中國留學生初到在日本時,有一次不小心讓書掉了一地,後面一位日本大叔幫她撿了起來。

她本能的說了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謝謝)」結果,大叔很驚訝的看著我說了聲:嗯?

她一腦袋問號……

原來,當日本人幫助了你,不要先說謝謝,要先說:「すみません(抱歉)」。因為書掉落了,人家幫你揀起來,這是給別人帶來了麻煩。所以,要先道歉……

女生獲救後,為自己給警察添麻煩了而感到抱歉,這是對警察的一種尊重。

而且,女生不是魯莽地探險,她有曾經登此山且安全下山的經驗。隻身登山確實不該,相信她也能吸取教訓,往後不犯類似錯誤。

如果因為女生沒有當場致謝而苛責她,對警察無私為人民服務的崇高行動反而是一種汙損。

總是給他人添麻煩,是沒素質的行為。

曾經,某遊客在風景區亂扔垃圾,面對環衛工人的提醒,居然說:「我不扔垃圾,你們哪來的工作?」

首先,環衛工人的工作是保持城市清潔,包括清掃落葉、清理垃圾桶、洗刷圍牆等,不是去撿別人亂扔的垃圾。

同時,每年都有環衛工人在清掃馬路上、景區懸崖上亂丟的垃圾時,發生意外負傷甚至死亡。

不說主動去關懷環衛工人這個弱勢群體,不亂扔垃圾,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亂扔垃圾是沒素質的行為,認為環衛工人本該給TA清掃垃圾的人,是沒有同情心、同理心,是自私自利的人。

總是給他人添麻煩的人,闖紅燈,讓正常綠燈通行的車輛行人陷入危險;

插隊,耽誤了後面排隊人的時間;

在需要安靜的地方大聲喧譁,擾亂了旁人做事的節奏。

如果一直為了貪得一己之利,而忽略自己製造的麻煩,長久以往,輕則挨揍,重則自己也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親近,不需要通過麻煩他人獲得。

有一種觀點認為,怕麻煩別人的人,朋友圈會越來越小。害怕麻煩別人,不是自立,是自卑。

人際交往中,先麻煩別人幫忙做一件小事,然後以答謝為由請對方吃個飯,以此增進感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凡事講究一個度。頻繁地麻煩別人和絕對不麻煩別人是兩個極端。

並且,親近的關係不需要通過麻煩他人獲得。

編者高中的一個同學是非常克己守禮的人,他的原則是「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別人最好也別麻煩我」。

老實說,大家心裡多少有點怕他。如果誰在寢休的時候講話,或者借了他的東西沒有按時還,總會被他嚴厲苛責。

但是,他又是同學裡面最受歡迎的人之一,因為他做事非常周全,富有責任感,是事實上的帶頭大哥。如果誰確實需要幫助,他同樣會不遺餘力。

多年以後,漸漸不再聯繫,我還經常會想起高中這位嚴師益友。

學會不隨意給他人添麻煩,我們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勇敢批判麻煩精的種種行為,社會更美好。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養,是不隨意給別人添麻煩
    經常看到有網友因為某個新聞出來而爭論什麼是教養,好的教養應該是怎麼樣,有的人說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有的人說教養就是多為別人考慮,有的人說教養就是有容人之量......我卻覺得,最好的教養,是不隨意給別人添麻煩。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他們也許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也許正處在崩潰的邊緣,也許正在經歷人生最大的磨難。 別給他們添麻煩,別做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許在你眼中,一些無足輕重的事託給別人,會改變他一天的所有計劃安排。 你永遠都不知道,你的麻煩,會帶給別人多大的困擾。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
    而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要儘量避免給別人添麻煩,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體諒別人的難處,與人為善。不隨便麻煩別人的人,其實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在這個紛繁複雜、車水馬龍的世界裡,秉持不隨便麻煩別人初衷的人不太多了。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養,也是孩子必有的修養
    ,我也完全不擔心她會調皮搗蛋做壞事。其實之前的淘氣姐並沒有這麼乖,甚至一度讓我感覺很頭疼,而我也以為這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就不願扼殺,直到後來我看了一本國外育兒書籍,它裡面提到說:不給別人添麻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養。而給別人添麻煩包括讓別人感到不快、讓別人操心等。所以我轉念一想,淘氣姐這種淘氣的作風,既讓我感到不快又讓我操心,可不就是在給我添麻煩嘛。
  • 教養不是所謂的不給人添麻煩
    我一直認為我很有文化教養。我通常有禮貌地與人交談,用各種禮貌的表達來對待人。當事情發生時,我不會佔別人的便宜,不給他們添麻煩,更不用說讓他們難堪了。但是幾天前,我被母親教訓了一頓。她說有時候你所以為的教養不是教養而實實實在在的冷酷與漠不關心。我們的社區不大。星期天我早早下樓去取快遞。當我遇見媽媽買菜回家時,社區門口的保安幫她把大包和小兜的菜拿到家門口。我說,「媽媽,別給別人添麻煩。」我媽媽向我解釋道:「這不是第一次別人想幫我了。第一次可能是出於禮貌,我也禮貌地拒絕了。
  • 做人,最好的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
    什麼叫添麻煩呢?其實,添麻煩更多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因為自己的一些事情,去打擾了別人的生活,讓別人做人做事變得有煩惱。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靠著互動和聯繫才活絡起來的,所以,人與人的關係,需要互動。
  • 中國熊孩子美國飛機上惹事引家長群毆:最好的教養,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有時,我們看到一個孩子懂禮貌、守規則、談吐大方、氣質良好,就會說孩子孩子「有教養」。所以,從「有教養」這個詞來看,父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者」。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在微博上寫道:保養好自己身體,老了別給孩子添麻煩。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別給社會添麻煩。主持人金星也說過,她對子女成長教育的標準是:有一天走向社會,這三個娃不叫人討厭就行。
  • 有一種善良,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
    甚至,那些善良的人,會儘量避免給別人添麻煩。我們之所以說,這個世界應該多一些善良的人,應該善待那些善良的人,也正是因為如此,如果這個世界上多一些互相體諒,每個人都儘量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給別人添麻煩,那麼世界會變得和諧很多。
  • 不讓別人難堪是一種教養
    小燦對朋友說:「說話直就可以不分場合,隨心所欲的說話嗎?不知道你的話會讓別人難堪嗎?」其實,像薇薇這樣的人還真不少。你在朋友圈發張美照,所有人都在讚美,然後就看到他們評論,用美圖秀秀P的吧,你皮膚哪有那麼好。你買了一件新衣服,覺得合心合意,他們就會說,這件衣服看著不錯,就是瘦了點,你穿的進去嗎?
  • 清潔工在酒店隔離後房間看不出住過:人最大的教養是不給人添麻煩
    而有的人非但不幫忙解決困難,還不安分守己,使勁添亂。01 人最大的教養是不給別人添麻煩著名作家梁曉聲曾說:「教養,不是一個人讀了多少書,而是根植在內心的修養與底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 4個小孩劃數十臺車被索賠150萬:最好的教養是不給人添麻煩
    最後為錯誤買單的,不還是孩子自己嗎?親子育兒師徐婧英老師在《養育高情商》一書中說過:「最好的教養,無非就是不給別人添堵、找麻煩。」道理不難,該從何自檢?從何改變呢?03、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換位思考有時,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自己不希望的,別人當然也不想。
  • 經常給別人添麻煩的也是一種「病」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一些人,在做事前做事後,總會去問別人這件事情應該怎麼做?我做的怎麼樣等等?一點主見都沒有。實際上,這就是一種依賴性人格,這種人格的生成,與他從小生長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父母的百般呵護,產生的溺愛方式,去教育孩子。
  • 不要輕易給別人添麻煩
    前段時間我的朋友圈一群清潔工大叔大媽刷屏了,內容大致都是他們在工作時因為一些未妥善處理的垃圾受傷,希望同學們能處理好自己的廢棄用品,避免給大叔大媽添麻煩,最後再加上一句「這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美德」說來也巧,我近日在《奇葩說》裡也看到了類似的辯題
  • 如何理解「儘量別給別人添麻煩,學會理解別人的不容易」?
    原創 李文學生活有時就像一團麻,總有許多酸甜苦辣,總有許多解不開的小疙瘩,遇到問題儘量自己想辦法,不要一有事就指望別人,因為別人也有別人的難處。有人說,「儘量別給別人添麻煩,學會理解別人的不容易」,我覺得這話說得很對。
  • 廣州女「毒王」逛遍當地引爆兩廣:人最大的教養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本身任何人跨省分流動都要主動居家隔離的,而她呢,跨國了,出國回來還不主動隔離,竟然還到處去瞎得瑟。那4天裡面,她曾到廣西出差,然後去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東院看病。更要命的是,她出行要做公共運輸,由此呢行跡遍布很多個地方,並且坐了地鐵。
  • 什麼是教養?(深度好文)
    關於教養這個話題,梁文道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做了簡明的闡釋:某一社交場合,眾人閒聊,誇獎其中一人活得像陶淵明一樣,這時有人疑惑:「誰是陶淵明啊?」—— 這是第一層次的沒有教養。於是有人哈哈大笑:「你連陶淵明是誰都不知道!」
  • 1068魂考丨給別人添麻煩=社交智慧?中國人的社交之謎
    總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社交智慧嗎?我們對不同人群做了一個前期調研,數據顯示,有31%的人贊同「總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社交智慧」。更令人吃驚的是,對贊同者的深入數據分析發現,他們大多數還是高收入、高學歷的職場精英。「總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社交智慧嗎?」看到這道魂考題,從小到大都是自力更生的小八輕蔑一笑——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人間美德,怎麼會是「智慧」呢?
  • 「別給別人添麻煩」,別對孩子這樣說,善於麻煩別人的孩子更成功
    湖南衛視《少年說》裡有個女孩說自己從小到大一直都很懂事,也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讀書住在學校,因為怕父母擔心,幾乎很少主動打電話聯繫他們。她把自己的情緒和任性都隱藏了起來,只為當一個乖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但她卻在節目中哭著坦言:自己過得一點都不快樂。
  • 「萬事不求人」其實是缺陷,成大事者,都善於給別人「添麻煩」!
    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麼會這麼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灰度呢?」就是這樣,你連麻煩別人都不會,你還怎麼團結群眾?就是一個人厲害、是英雄?實際上,「萬事不求人」其實是缺陷,成大事者,都善於給別人「添麻煩」!萬事不求人,說白了就是自己自給自足,不麻煩別人,也不希望別人來麻煩自己,這在格局上就低了三分。
  • 因為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日本人上班從來不早到
    而造成這種不給老人讓位的情況,其實是日本人的社會規則造成的,「不給人添麻煩」是日本人的人生第一準則,在小孩子開始學習的時候,他們的首要學習的就是《社會生活教育》,其中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不要給別人帶來不快,不要讓別人擔心,不要讓別人操心等等。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抱歉,給您添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