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初中的時候,我在地攤上買過一本書《萬事不求人》,當時覺得只要自己什麼都會,不用去求人,才是真的厲害。
後來被現實碰到頭破血流才明白,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幼稚的想法,或者說,這是一種非常低級的心智模式。
人是集體動物,個人英雄主義是沒有好下場的。
任正非在四十不惑,回首往事的時候,唏噓不已,他說自己過去「處處都處在人生逆境,個人很孤立,當我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政治內涵時,已過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麼會這麼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灰度呢?」
就是這樣,你連麻煩別人都不會,你還怎麼團結群眾?就是一個人厲害、是英雄?實際上,「萬事不求人」其實是缺陷,成大事者,都善於給別人「添麻煩」!
萬事不求人,說白了就是自己自給自足,不麻煩別人,也不希望別人來麻煩自己,這在格局上就低了三分。
因為你完全活在了自己的小天地裡,減少、斷絕了與外界大系統的交流,你實際上就是自絕於社會和集體。
要知道,人,首先是社會人,社會是個大系統,人的命運的被大系統所左右的,你排斥別人就是排斥社會,那你想一想你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除非是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學書上的高人隱士,藏於深山大澤,萬丈紅塵,「納須彌於芥子,藏日月於壺中」。
要是沒有這樣的本事,那你還說老老實實按照社會規律做人做事比較好,和其光,同其塵,做個俗人,一身正氣。
人情是麻煩出來的,情商高的人從來不怕給人添麻煩,再說做大事的人從不要臉,他們更樂於、擅於去麻煩別人。
前些年的電視劇《蝸居》裡,主角宋思明有個至理名言:
「關係這個東西啊,你就得常動。越動呢就越牽扯不清,越牽扯不清你就爛在鍋裡。要總是能分得清你我他,就生分了。每一次,你都得花時間去擺平,要的就是經常欠。欠多了也就不愁了,他替你辦一件是辦,辦十件還是辦啊。等辦到最後,他一見到你頭就疼,那你就贏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所以啊,人和人的關係就是要去麻煩,要互相牽連,有來往才有溝通和交流,只有關係流動起來,才可以讓你長袖善舞,八面來風。
人脈也是有價值的啊,如果你成為人脈關係當中的一個重要節點,那你自然容易風生水起。
人際關係就是如此,有「欠」才有「還」,人和人最好的關係就是有來有往。做人不要那麼清高脫俗,你又不是廟裡的泥菩薩,你身段擺那麼高幹什麼。
有人說兩不相欠最瀟灑,可是我告訴你,你們固然是兩不相欠容易,可你們就從此山高路遠了啊。
好的感情一定是彼此有虧欠的,有欠才有還,然後人和人之間才有感情的深厚,這個社會才有那麼一點人情味。
要是都TMD人和人之間都是交易關係,那就完蛋了,那就像是沙漠一樣死氣沉沉。
做事就離不開麻煩人,任何事情都需要你去借力、接勢,你看那些企業家從一窮二白到富豪榜上掛號,一路走來都是離不開麻煩這個,麻煩那個,結果麻煩來、麻煩去,事情就辦成了。
如果這個要考慮面子,那個要糾結身段,這個社會就辦不成事了。
富蘭克林說過,「如果你想交一個朋友,那就請他幫一個忙。」
朋友就是這麼來的,女朋友也是如此,錢鍾書在《圍城》裡就說過這個道理,「男人肯買糖,買衣料,買化妝品,送給女人,而對於書,只肯借給她,不買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為什麼?」
因為有借才有還啊,這樣才能來往,然後才有機會不是?
有時候,敢麻煩別人,敢跟別人提要求,其實就是一種難得的勇氣,而人和人之間的愛離不開主動表達的勇氣。
一定要明白,麻煩別人並不意味著示弱,你想一想,如果你不去麻煩別人,那麼別人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就會差上很多。
每個人都是想要自己被人需要、被人重視的,你在幫別人忙的時候,自己也會收穫一種愉悅感。
人活在世上就是互相之間添麻煩。
在職場,在商場,在官場,你看那些混得比較好的人物,無不深諳人情之道,而他們辦事也是如魚得水,別人非常為難的事情,他們往往就打個招呼就解決了。
這就是與人交往的學問了。
不要拒絕別人的好意,也要給別人表達善意的機會,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
當然,麻煩別人也是分好壞的,比如在團隊當中你負責的部分老出問題,給同事添麻煩,那就是在扯後腿,這是惹人厭惡的。而你在不耽誤對方的情況下去請教問題、讓別人幫一些小忙卻是增加團隊凝聚力的好事了。
做人不要太自我為中心,在自己周圍樹高牆、做孤島可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