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魂考丨給別人添麻煩=社交智慧?中國人的社交之謎

2020-12-25 騰訊網

總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社交智慧嗎?我們對不同人群做了一個前期調研,數據顯示,有31%的人贊同「總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社交智慧」。更令人吃驚的是,對贊同者的深入數據分析發現,他們大多數還是高收入、高學歷的職場精英。

「總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社交智慧嗎?」看到這道魂考題,從小到大都是自力更生的小八輕蔑一笑——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人間美德,怎麼會是「智慧」呢?於是毫不猶豫選擇了「否」。

本以為沒有人會選贊同添麻煩,但小八卻被狠狠地打了臉。《1068魂考》和企鵝調研一起,對不同人群做了一個前期調研,數據顯示,仍有31%的人贊同「總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社交智慧」。

更令小八吃驚的是,對贊同者的深入數據分析發現,他們大多數還是高收入、高學歷的職場精英。

《1068魂考》前期調研數據顯示,越是工作年限長的職場老鳥,越贊同添麻煩,這一比例達到了35%;而收入低的職場新人,贊同比只有26%。

互添麻煩是職場晉升的潛規則之一。那些從不麻煩別人的人,失去了積累有效人脈的途徑,於是升職加薪都沒份;而那些時不時麻煩別人的「troublemaker」反而在欠人情還人情的過程中,積累起了職場階梯中的晉升籌碼。

高學歷的人,看起來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在人際關係中也往往給人一種界限感。但是,我們的數據卻發現,越是高學歷的人,越願意給別人添麻煩。

大概學歷越高,就越懂得相互協作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海歸人士最認同「添麻煩」的智慧,可能是受國外學校social文化的影響,頻繁的校友活動、合作項目,大家在溝通中get到添麻煩、彼此幫忙的重要性。

哪個職業的人最愛給人添麻煩?答案是,媒體人、法律從業人士、IT從業者,他們最具備「添麻煩」的智慧,而最不喜歡麻煩別人的則是學生、醫護人員、服務行業從業者。

媒體和法律的行業特性,決定了從業者需要在工作中經常與人打交道,因此,越是懂得互相麻煩、互幫互助的媒體/法律人,也就越容易在工作中有一番作為。

令小八意想不到的是,IT從業者竟然也有41%的高贊同比例。在小八心目中,程式設計師們大部分都在悶頭敲代碼,深藏功與名。但實際上,程式設計師才是最忌諱單槍匹馬的職業。

研究了收入、學歷、職業和「添麻煩」的關係,接下來我們研究地域。在我國,南方人和北方人不僅性格不一樣,在對待「添麻煩」的態度也迥然不同。

數據顯示,北方人要比南方人更認同添麻煩。以北京為例,認同添麻煩是社交智慧的有36%,而這一比例在上海只有22%。

北方人不怕被麻煩,大概和熱情豪爽的性格有關。如果你在大街上向北京大爺問路,通常會得到好幾種方案,說不定還會收穫一堆旅行指南。切換成上海,大概率只有一個戒備心很強的白眼......

上海人最怕被麻煩,和他們精打細算的性格有關。在老上海,給別人添麻煩等於「不識相」。易中天曾比較過北京和上海的公交車讓座現象,得出北京人更講人情禮數、上海人更具理性精神的結論——北京讓座多數靠自覺,基本上沒有規則可言;而上海全憑先來後到,講究人人平等。「麻煩別人」類似走捷徑,利益分明的上海人當然不喜歡了。

在小八老家,親戚鄰居們互相麻煩是家常便飯。按理說,小鎮青年更應該深諳添麻煩的智慧,但事實卻剛好相反。

沒想到啊,生活在熟人社會的小鎮青年這麼懂分寸。反倒是生活在陌生人社會的一線漂人士,更為認同添麻煩是種社交智慧。對一線漂們來說,可能是向上流動的衝勁讓他們需要用互相添麻煩來建立起彼此間的人脈關係吧。

或許,所謂的「麻煩」在熟人社會中,根本不是真的「麻煩」。它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際關係的一種異化,「麻煩」的核心是「合作」,是建立互動,是置換資源,更是肯定別人能力的手段。

適當地麻煩別人,你可能得到一個朋友,一次重用,也可能得到一個貴人,甚至人生導師。所以,別害羞,快厚起臉皮去給別人添麻煩吧!

如果說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人生智慧,那麼更激進的撒潑維權,是否也有一定的道理呢?

前段時間,西安奔馳車主60多萬買的車,「沒開出4S店」就漏油了。女車主見正常維權不管用,便「坐在引擎蓋上」撒潑式維權,最終事情得到了解決。

生活中「撒潑」式維權的例子數不勝數。「撒潑」真比平和講理更能有效維權嗎?《1068魂考》前期調研數據顯示,認同撒潑的人佔比為55%。

小八深入分析後發現,在認同者中不乏資深社會人、職場老鳥、海歸和法律人士。

這讓凡事都愛講道理的小八虎軀一震——大家都是文明人,怎麼會這樣呢?

哪個年齡段最認同撒潑維權?《1068魂考》前期調研數據顯示,70後、80後撒潑維權認同比例高達58%和60%,而在網際網路上最會吵架的00後們,認同比只有35%。

步入中年的70後、80後們,雖然掌握了大量的社會資源,但也歷經了不少人世滄桑。舉起保溫杯,不僅要和客戶撕逼、和物業置氣,還要為孩子的作業頭疼。漸漸的,他們便掌握了一套撒潑維權法則,屢試不爽。而00後們涉世未深,血氣方剛,具備強烈的正義感和理想主義,反而更願意「以理服人」了。

初入職場的小白,往往都比較講理,但等熬成了職場老鳥,就越來越懂得撒潑的重要性了。

畢竟,職場中的利益,是寸步不讓,要不惜撒潑爭取的。

西安女車主的撒潑式維權雖然有效,但從法律上來說是不值得效仿的。然而,我們的數據卻顯示,法律工作者對撒潑維權的贊同率高達64%。

或許,法律工作者更了解一個事實,正常維權成本高,過程複雜,還有各種bug,相比之下,撒潑說不定效率更高。

同理,高學歷者特別是海歸人士贊同比例也高達63%,大概也是深諳社會運行法則,不得不妥協去尋求捷徑了。

小八以為女性是撒潑的主力,可是看了數據結論才知道:原來男性比女性更認同撒潑維權。

不過,只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女老闆。女老闆認同撒潑比例為64%,而男老闆是60%。或者是因為相比男老闆,女老闆承受了更多的社會和心理壓力,她們不僅要兼顧事業與家庭,還面臨著一定程度的性別歧視,因此,也就更容易舉起撒潑這個「有效」的維權大錘了。

回到我們的兩個靈魂拷問。昨晚《1068魂考》直播數據顯示,認為給別人添麻煩是社交智慧的騰訊網友佔32.3%,跟前調數據趨同,而認為撒潑更能有效維權的網友僅佔24.4%,遠遠低於前調數據!騰訊網友果然是又具人生智慧、又守秩序講道理的好青年!

其實,不管是給別人添麻煩,還是撒潑式維權,兩件看起來不那麼「合規矩」的現象,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反倒顯出了一定的道理。這些社交生活中的「非常」手段,大概就是國人的生存智慧吧,也讓小八這個職場小白懂得:面對生活難以解決的問題,別單槍匹馬一意孤行,轉個彎,說不定就是柳暗花明啦。

最後,福利時間到!每周三晚8點,打開騰訊新聞app參與《1068魂考》直播,秀觀點,比洞察,紅包給你花。8月21日起,玩法更是全面升級。每場直播,由3小節增加至4小節,每小節3題都答對即可瓜分獎金,12道題答題結束,再落一場紅包雨。

再來一個劇透!下周三,林允將陪你一起魂考。現場還有19位圈層大咖,和你對題陪你玩耍!答對有獎,答錯有趣。相信我,8月28號《1068魂考》,不來你會炸!

彩蛋:想知道吳青峰對這個問題的觀點嗎?戳下方視頻

相關焦點

  • 在職場,總是怕給別人添麻煩,對我們職業生涯有影響嗎?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也好幾年了,翻遍通訊錄,人到是很多,常聯繫的卻沒有幾位,大部分都是別人打給他的,自己很少主動打給別人,除非工作上的事情。自己私事都是自己搞定,很少去麻煩別人。記得有次他搬家,雖然東西不是很多,但叫上幾個同事,一下就可以搞定。結果他自己像螞蟻搬家一樣,一天搬一點,搬了一個星期才搞定,還好房子離得不是很遠。
  • 《1068魂考》起底當代中國人的消費觀!
    中產幻覺型超前消費,指的就是那種沒錢卻硬學別人消費升級最後信用卡花唄額度全部透支的消費行為,而屌絲幻覺型自虐式節儉,則是指明明家裡有礦卻勤儉節約得可怕剩飯剩菜捨不得倒掉要吃到發黴的消費習慣。《1068魂考》前調數據顯示,高達62.2%的人更看不慣前者。到底是哪些人覺得「高價化妝品是在收智商稅」,又是哪些人「更看不慣中產幻覺型超前消費」呢?
  • 社交網絡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減壓閥」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李珊珊說,自己是個地道的社交網絡迷,工作之餘通過社交網絡放鬆心情和排解壓力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李珊珊告訴記者,她接觸社交網絡主要是聯絡好友、分享自己的經歷,但是慢慢她發現,每當把煩心事寫出來,會得到朋友和網友們的安慰,心情也會隨之好起來,「社交網絡已經成了我必不可少的緩解壓力的方式之一」。
  • 適當麻煩別人是一種社交技能,別總是一個人逞能了
    害怕麻煩別人,不願意隨便打擾別人,覺得麻煩別人就是很不好的事情,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儘量一個人解決,哪怕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或許,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很好的教養和道德。自己能做的事情,絕不張口麻煩別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就花錢請別人來做。
  • 「別給別人添麻煩」,別對孩子這樣說,善於麻煩別人的孩子更成功
    湖南衛視《少年說》裡有個女孩說自己從小到大一直都很懂事,也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讀書住在學校,因為怕父母擔心,幾乎很少主動打電話聯繫他們。她把自己的情緒和任性都隱藏了起來,只為當一個乖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但她卻在節目中哭著坦言:自己過得一點都不快樂。
  • 趣友APP隆重上線,打造智慧分享社交平臺
    2016年是神奇的一年,年初讓人談之色變的資本寒冬沒有想像中的激烈,年中不可一世的共享出行卻因政令深陷泥潭。從3D列印、移動直播、網紅經濟、自媒體到風生水起的內容創業,這背後正是移動網際網路商業形態更加多樣化的表現。
  • 別再自以為是了,這樣做就是在給別人添麻煩
    小編覺得一個人做事的最理想狀態就是能夠管理好自己,儘量不要麻煩別人。 前不久,朋友圈被一位奇葩的女子刷屏了。事情是這樣的,那位女子去西湖遊玩,但是她嫌棄行李太重了,於是就把行李放在西湖的欄杆中,自己跑去玩了幾個小時。
  • 不陌社交茶館:當代青年娛樂社交新去處
    可以是活動項目,也可以是社交項目,等等。而不陌的形式很新穎,就是以當今青年人最愛玩的劇本殺為主題。劇本遊戲和主題茶館都只是形式,其實真正實際上的意義是當代青年娛樂社交的平臺。這裡的茶客多數是年青人,青年們在這裡娛樂,並且認識人脈,才是熱衷於茶館真正含義。
  • 心理學家:智慧優雅女人都懂得10條重要社交禮儀
    社交禮儀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總結到,禮儀和尊重如影隨形,學好禮儀,在心理學上來說,其實就是讓她人舒服,所以也是每個智慧女人與優雅女人必備技能眼神交流5、眼神交流當別人說話時,記住,一定專注對方的眼睛,並微笑,對方會覺得你足夠重視她們,交流的時候,必須要有眼神交流。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更是一份尊重。警察蜀黎歷盡艱辛,最想要的是女生的感謝嗎?對警察最大的回報,是該女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往後不要再隻身涉險,給警察添麻煩。日本一向以秩序感強著稱,其實也是源於他們心中「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執念。
  • 不要輕易給別人添麻煩
    前段時間我的朋友圈一群清潔工大叔大媽刷屏了,內容大致都是他們在工作時因為一些未妥善處理的垃圾受傷,希望同學們能處理好自己的廢棄用品,避免給大叔大媽添麻煩,最後再加上一句「這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美德」說來也巧,我近日在《奇葩說》裡也看到了類似的辯題
  • 做人,最好的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
    什麼叫添麻煩呢?其實,添麻煩更多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因為自己的一些事情,去打擾了別人的生活,讓別人做人做事變得有煩惱。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靠著互動和聯繫才活絡起來的,所以,人與人的關係,需要互動。
  • 單機式社交是什麼意思?單機式社交是什麼梗
    網絡社交媒體上出現的單機式社交是什麼意思,單機式社交是什麼梗呢,想必一些網友對這個詞還不太清楚,下面我們來看下具體的含意介紹。
  • 社交禮儀教你如何向別人借錢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詳細分析了如何運用社交禮儀來處理別人向你借錢的情況,並給出了一些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和處理方法,相信大家都受益匪淺。今天,我要教你如何向別人借錢。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因為我們的一些自有資金暫時無法打開。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
    你是否在社交場合會感到緊張不安,擔心別人會議論你?社交恐懼症也叫社交焦慮症,幾乎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經歷過這種社交焦慮。 從求職面試到初次約會,我們有時會在面對他人時感到緊張。但是,當社交焦慮頻繁或嚴重以至於妨礙了日常生活時,就會成為一個心理健康問題。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愈
    生活中人人都是離不開社交。社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但是社交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有不少人就會懼怕社交,那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是需要大概有個了解,不然當你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會知道。會對你的生活大大折扣,讓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都遠離你。
  • 《興趣社交與閒置交換碰撞:讓社交不再尷尬》
    社交軟體飛速發展降低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門檻,年輕人作為活躍度最高的主流人群,享受著「交互」過程中的社交碰撞,但卻漸漸對一些簡單的點讚式交互失去了興趣,應大社交時代對「新中產」一族生活趨勢及興趣愛好洞察,「芥摩周末節」以閒置物交換為載體的新奇社交派對,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前來參加。值此活動,在各位投資人及媒體朋友的見證下,以新中產為主流用戶的芥摩興趣社交APP正式上線。
  •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有什麼表現?
    社交恐懼症,相信大家都比較陌生,因為日常生活中一般不會接觸到這一個症狀就算自身有這個症狀,也不會被輕易發現,或者是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症狀,也不願意跟別人透露。
  • 中國人喝咖啡是為社交
    喝咖啡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但上海咖啡山的經理傑西·唐發現,中國人喝咖啡和外國人大不一樣。  「外國人喜歡早上買杯咖啡帶走喝,但中國人則把喝咖啡當作社交方式。中國人喜歡在咖啡店裡坐著,通常邊談生意邊喝,或邊等人邊喝。」看來,咖啡業希望13億中國人每天早上都喝咖啡,這個夢想可能永遠也不會實現。
  • 最好的教養,是不隨意給別人添麻煩
    經常看到有網友因為某個新聞出來而爭論什麼是教養,好的教養應該是怎麼樣,有的人說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有的人說教養就是多為別人考慮,有的人說教養就是有容人之量......我卻覺得,最好的教養,是不隨意給別人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