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當年報紙號外 見證歷史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臺北市二二八紀念館昨天獲贈一批歷史文物,內容包括三十六年前後的臺灣報紙、雜誌,其中一份是二二八事件爆發後由八家報紙共同發行的「號外」,詳列三十位遭當局逮捕的民眾姓名,根據館方查證,這極可能是二二八事件後第一批遭逮捕名單。館方表示,未來會把這份名單和現有的文物進一步比對,藉此還原事發當時的真相。

這批文物是由目前任職於東森美洲電視公司的孫亞光所捐贈,二二八紀念館昨天舉行捐贈記者會,將這些寶貴的文物公諸於世。

二二八館長謝英從表示,孫亞光曾任職調查局,蒐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獻,這次捐贈的文獻約一千二百多件,涵蓋日據時期蔣渭水率領的民族運動、簡吉農民運動、謝雪紅的臺共及二二八事件,和民國七十年代的黨外運動,可說是臺灣百年來民主的運動史總和。

另外,最受學者專家注目的是,1947年三月二日由大明報、民報、國是日報、人民導報、中外日報、重建日報、工商日報及大公新聞報臺灣辦事處等八家報紙共同發行的「號外」,其中有三十名被政府逮捕的民眾名單。

謝英從指出,根據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學生代表廖德雄表示,這張號外記載二二八事件第一批被政府逮捕名單,經他檢視後,發現臺北市二二八協會的會員許明枝赫然在列,因此,昨天許明枝也現身記者會,說明當時事發的經過。

另外,旅美藝術家陳火木昨天也捐贈一幅油畫,內容是根據友人對二二八事件的描述所創作出來的作品,描寫軍人以鉛線刑求的內容。

文化局表示,根據歷史學家研究,在基隆確實發生不肖軍人以鉛線穿透受難者手掌的殘酷手法。前陣子,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林茂生的兒子看到這幅畫,還特別向館方索取陳火木的連絡電話,希望和他交換心得,可見這幅畫的意義。


在「號外」公布的三十人名單中,廿九人已經往生,僅存許明枝一人。現年八十歲的許明枝,說起事發經過,國臺語夾雜地講了一大串,毆警、被逮、逃亡的往事歷歷在目。

許明枝說,二二八發生時,他是一個廿幾歲的年輕人,也是個自由記者。由於好打抱不平,看到當時警察貪汙,他常和好友楊木根(吳伯雄伯父吳鴻麒的妻舅)、蔡順(文化協會會員蔡式谷的侄子)等人一起打警察。他說,二二八當天他有參與抗議活動,不過平安無事,三月一日他和一群人計劃到行政長官公署進行大規模抗議,一到抗議現場就被認出,結果被逮到警備司令部,關了六天。

許明枝說,當時臺北人相繼被保釋,家住基隆的他沒人理會,直到後來才被民報社長林茂生保釋,當時他很心虛,怕被槍斃,在高雄躲了好幾天,直到一九四七年偷渡到日本,一九四八年遷居中國,定居南京至今。

許明枝說,他每年都會回臺兩次,這次是特地回來參加二二八紀念活動,也希望能見見一些相關的人士,大伙兒齊聚一堂敘舊。

記者林相美

來源:自由時報

相關焦點

  • 「二二八」到了 只盼臺灣的政客們不要再撕了
    每年的2月28日,臺灣都會放一天假,名字定為「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以紀念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但每逢這天的當天和前夕,臺灣的政局難免少不了一場藍綠族群撕裂的戲碼,因為「二二八」,一般認為是造成臺灣省籍衝突導火線的起因。
  • 臺灣歷史課本刪除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惹爭議
    據BBC中文網報導,臺灣的五個「直轄市」表示將與「教育部」「不同步」,拒絕採用經過「教育部」「微調」過的歷史教材。 臺灣的媒體報導說,在出席民間組織—臺灣教授協會對此所舉辦的座談會時、代表臺北、桃園、臺中、臺南以及高雄出席的市政府教育官員均表示反對臺灣「教育部」「微調」之後的高中新課綱。
  • 日本人瘋搶新年號「令和」號外報紙
    日本4月1日公布新年號「令和」,各報社在日本多地分發號外報紙。為了爭搶這份有紀念意義的報紙,有些日本民眾差點大打出手。日本人瘋搶新年號「令和」號外報紙更多新聞:原標題:日本政府公布新年號"令和" 5月1日起正式啟用海外網4月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新年號為「令和」。新年號將於5月1日零時開始正式使用。
  • 「二二八事件」與臺灣的轉型正義
    1992年臺灣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的推估數據,則為18000人至28000人。  雖然處於內戰期間,但國民政府沒有實施戒嚴令,也沒對媒體進行嚴格控制,因此民國一些有影響的報紙紛紛對事件進行分析和報導。3月2日《大公報》頭版報導事件,提及民眾對經濟與政治狀況的不滿,以及緝私傷及人命做為暴動發生原因。
  • 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事件
    新華社臺北2月28日電(記者李慧穎)「大量的史實都證明,『二二八事件』不是民進黨所宣稱的『臺獨的源頭』。」在28日舉辦的「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上,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作家藍博洲說。連日來,臺灣社會舉辦多場「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
  • 聯合早報:皇民化、二二八與臺獨
    1947年2月28日發生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獨告別中國的分水嶺,臺獨是由二二八而生,二二八事件所以會使臺灣人產生背棄中國的臺獨思想,照臺獨的說法,是因為在這個事件中,原來在臺灣光復時歡喜慶祝、熱烈真誠歡迎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因不滿祖國的腐敗惡劣統治,起而抗爭,結果中國派軍對臺灣進行了無情的鎮壓,數萬臺灣人慘遭屠戮
  • 二二八紀念公園——以愛與寬容抹平歷史傷痛
    原名新公園,於二二八事件發生五十周年時1997年正式開館改名為二二八紀念公園,希望透過興建紀念館的方式,將苦難提升為進步或再創造的力量。  走進二二八公園的中間,其中深具意義的二二八紀念碑拱立在其中,當你參觀228紀念碑時,潺潺流水聲,會喚起你心中一絲絲平靜安息。紀念碑內部的尖拱、甕口欄杆代表漢民族遺物,石鋤代表著原住民遺物,流泉般的水池,更加添了一股肅穆的氣氛。
  •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更展 馬英九:盼歷史不重演
    馬英九(前左2)20日出席「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常設展更新開館典禮,參觀館內用數位化方式呈現臺灣各地「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新網2月20日電 據臺灣「央廣」報導,2011年是「二二八事件」64周年。
  • 蓮 子 | 走進二二八紀念館【徐南鐵主編 記憶第306期】
    那天,在酒店用完早餐,快速瀏覽完當天的報紙,去故宮博物院之前,我和女兒搭乘捷運先來到了「總統府」。見旁邊有一處景色佳秀的小公園,裡面繁花滿樹,綠草如茵,有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在那裡聊天、玩耍,我們說,先進公園走走,順便找個地方方便一下。不料,竟一腳踏進了二二八紀念館,踏進了塵封的歷史記憶。
  • 洪秀柱:民進黨利用「二二八」摧毀國民黨歷史記憶
    (網絡資料圖)   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23日表示,「二二八」將至,預計綠營又要開始製造仇恨,但民進黨當局卻並非真想了解「二二八」真相,而是盼藉此以「殖民史觀」對抗中華民族文化史觀,以徹底毀滅中國國民黨的歷史記憶。
  • 國民黨話語權盡失,「二二八」成民進黨打擊藍軍的提款機
    馬英九說,他的一貫立場都是這類歷史事件,應該以非常嚴正態度,也就是就事論事、是非分明,對家屬將心比心、療傷止痛,三十年來他的態度都是如此,希望家屬能了解,在這樣的立場上共同面對光明未來。黃敏惠期許,要帶領市府團隊做有溫度的團隊精神,當年加害者也要學習認錯,不讓悲劇重演。期許市府團隊能以228事件為鑑,做有溫度的戰鬥團隊。對於馬英九等國民黨政治人物每年「二二八」前後都要鞠躬道歉,很多黨內同志不以為然,認為「二二八事件」在民進黨的操弄下,已成為攻擊國民黨的武器,藍營話語權盡失,真不該隨他們起舞。
  • 臺灣多場活動紀念「二二八」事件69周年
    」事件69周年紀念日,臺灣當局及各界舉行多項活動來紀念這一數十年來深刻影響臺灣社會的歷史悲劇。  當天出席不同場次紀念活動時,民進黨主席、臺「大選」當選人蔡英文則稱要「勇敢面對自己黑暗的歷史」。她提出,將要求相關機構進一步整理、研究以及公開「威權時代的檔案」。蔡英文「大選」副手陳建仁同一天在社交媒體指「二二八」事件罪人可憐憫、寬恕,但罪行一定要嚴加懲罰。這一表態引發多方關注,民進黨事後發出聲明稱,陳的幕僚將「嚴加譴責」誤寫為「嚴加懲罰」。
  • 臺北二二八紀念碑髒話滿布 網友批不尊重歷史
    中新網10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象徵平靜、反省的臺灣臺北二二八紀念碑底圓形水池,最近池底出現髒話與謾罵同性戀字眼,照片被網友放上網站,引發公憤,認為留言者「不尊重二二八歷史」,同時也批評臺北市公園管理處未善儘管理責任。二二八公園舊稱「新公園」,作家白先勇的名著小說「孽子」正是以二二八公園為故事場景。
  • 「二二八」淪民進黨「政治提款機」
    昨天是島內「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然而,每年的「二二八」期間都不和平,各地的蔣介石雕像紛紛遭殃,重則被斬首,輕則被潑漆,今年也不例外。上周政治大學內的蔣介石騎馬像被鋸斷一隻馬腿,日前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的蔣介石銅像被潑粥。更令人咋舌的是,破壞者竟然堂而皇之地召開記者會說明事件,彷彿破壞蔣像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
  • 守護歷史真相 反對「臺獨」史觀——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起義70...
    原標題:守護歷史真相 反對「臺獨」史觀(兩岸聚焦)——臺灣各界紀念「二二八」起義70周年   1947年2月28日,以一位女煙販在臺北街頭遭到緝私警察毆打為導火索,臺灣同胞掀起了一場反對獨裁統治、要求民主自治的運動,史稱 「二二八」起義。
  • 基隆舉辦二二八追悼活動 市長盼不再重蹈歷史覆轍
    原標題:基隆舉辦二二八追悼活動 市長盼不再重蹈歷史覆轍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基隆市二二八紀念追悼會今天(28日)在中正公園和平紀念碑前廣場舉辦;基隆市長張通榮說,期盼不再重蹈歷史覆轍,攜手創造未來。
  • 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臺北首映
    原標題: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臺北首映  中新社臺北5月31日電 (記者 鄭巧 黃少華)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5月31日在臺北首映。該片由白崇禧之子、臺灣作家白先勇監製,費時兩年拍攝,力圖透過影像還原白崇禧在臺灣「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
  • 臺灣《遠望》雜誌:蔡英文不願面對的二二八真相
    【多年以來,二二八事件已經成為「臺獨」勢力撕裂社會,鼓吹「轉型正義」,為分裂活動鋪路的道具,兩岸有識之士皆對此報以高度的警惕。二二八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複雜性,任何一面都有可能被臺獨利用,或營造反中氛圍,或強化族群對立。只有在各條路徑上從歷史真相出發,予以反擊,才能阻止其圖謀。
  • 臺灣播音員開特展 省思「二二八事件」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從播音員到228—曾仲影特展」。圖為當年擔任閩南語播音員的曾仲影。(臺灣「中央社」攝)   中新網2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年是臺灣「二二八事件」68周年,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從播音員到228—曾仲影特展」,盼世人省思「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
  • 臺灣播音員開特展省思「二二八事件」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從播音員到228—曾仲影特展」。圖為當年擔任閩南語播音員的曾仲影。(臺灣「中央社」攝)中新網2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年是臺灣「二二八事件」68周年,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從播音員到228—曾仲影特展」,盼世人省思「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