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雲山大金山寺慈光安養院開工建設

2020-12-15 撫州頻道

  本報訊  6月24日上午,大金山寺慈光安養院在臨川區雲山鎮舉行開工儀式。省民宗局巡視員肖爭鳴,省民政廳巡視員、省慈善總會副會長郭愛華,省民政廳副廳長劉立松;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曉媛,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朱章明,市委常委、副市長周小平,副市長韋萍等參加了開工典禮。

  慈光安養院位於大金山寺附近,依山傍水,環境清幽,佔地面積100餘畝,項目總投資2億元。建築風格採取中西結合,規劃建設安養、膳食、休閒、文化、醫療、安樂六大功能區,可以滿足老年人學佛修道、頤養天年的需要。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規劃建設300個床位,包括念佛堂、大型齋堂、公共素食館和慈光醫療中心;二期工程規劃建設500—700個床位,包括辦公區、綜合服務設施、接待中心、圖書館、慈光廣場、禪林小徑、植物園、海會塔等。慈光安養院建成後,將以良好的居住條件、完善的功能設施,成為廣大佛教界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歸、老有所靠的心靈家園。

  (本報記者 李劼 章晉輝)

相關焦點

  • 江西大金山禪寺慈光安養院舉行動工慶典法會
    鳳凰網華人佛教江西撫州訊:2012年6月24日,位於江西撫州市臨川區的千年古剎大金山禪寺隆重舉行慈光安養院動工慶典法會。金山寺始建於唐,為贛東名剎,鼎盛時期寺內僧侶達500餘眾,被稱為贛東三大名寺之一。1985年印空長老應政府之邀回到撫州發起復興金山寺之宏願,金山寺再現昔日輝煌並擴建為大金山寺。慈光安養院坐落於大金山禪寺附近,環境清幽,碧水環繞,佔地面積100餘畝,項目投資2億元,建築風格採取中西結合,規劃安養、膳食、休閒、文化、醫療、安樂六大功能區,可滿足老人學佛修道、頤養天年之需。
  • 江西大金山寺和慈光安養院招募義工公告
    大金山寺和慈光安養院將提供許多義工崗位:法會護持、參觀接待、行政文秘、文宣設計、編輯、網站維護、清潔、安保、司機、幫廚、行堂、園藝、水電維修、醫療護理、保健按摩、理髮、洗衣等等。這些都是義工們報三寶恩,自課修行、廣結善緣的平臺。歡迎加入慈光護法團,讓我們一起廣結善緣、發掘才能、服務大眾。善行義舉,功德無量!
  • 慈祥安養院
    《慈祥安養院》~規模大:作為廣東省2015年重點建設項目,是中國目前在建的最大安養院。建設用地面積375畝,計劃投資5億多元,可容納4500多人在此安養靜修。《慈祥安養院》~配套齊:分為三大功能區:即老人安養區、傳統文化傳播區與佛學研修區。
  • 河北省滄州市渤海雙緣安養院舉行灑淨法會
    河北省滄州市渤海雙緣安養院舉行灑淨法會 法會現場佛教在線河北訊  2016年5月8日,位於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城的大型念佛養老院——渤海雙緣安養院暨淨土宗弘願念佛堂舉行灑淨法會,受弘願寺委派,淨梁法師、淨真法師、慧嵩法師共同主法,當地150位蓮友參加。
  • 河北省滄州市民宗局局長一行考察渤海雙緣安養院
    河北省滄州市民宗局局長一行考察渤海雙緣安養院,對渤海雙緣安養院的養老理念和願景給予高度評價。渤海雙緣安養院董事長張愛農、首任院長、北京雙緣敬老院曹曉紅帶領各位領導參觀了附設的順德醫院、正在整理、添置電器家具的老年公寓,並帶領大家參觀了七寶蓮池、阿彌陀佛接引像、弘願念佛堂等淨土宗文化景區。在弘願念佛堂,常住宗論法師、宗注法師親切接待了各位領導,並對大家介紹了宗教服務於養老事業的重要性,特別是佛教淨土宗文化在安老事業中可以發揮的積極作用。
  • ​渤海雙緣安養院讓老人安心過好年
    視頻一)(視頻二) 春節即將來臨,位於全國文明村——鹽山縣韓橋村的渤海雙緣安養院,今年將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近600名老人在安養院過年,佔入住老人的90%以上。 渤海雙緣安養院安和樓602室的肖文博、張紀坤老夫妻倆,來自北京,今年都是80歲,2018年3月17日入住安養院至今。肖文博老人說:「我們在這裡安心,在北京的大兒子、在美國的小兒子都放心。
  • 宣惠河畔的老年人樂園——渤海雙緣安養院
    序就允許我把鹽山韓橋村的"渤海雙緣安養院"(以下簡稱"安養院")稱為老年人樂園吧!(鹽山作協組織會員到渤海雙緣安養院採風。劉勝生攝影。)幾近六月的天,己是赤日炎炎烈陽炙烤,而我們聽完「安養院」負責人的簡介後,那份極欲面訪在院老人的積極性空前之高漲,其熱度己然甚於當下氣溫!
  • 臨淄區「慈光」照進貧困老人的幸福生活
    入住臨淄區齊都鎮春雨慈光安養院的貧困戶於守成一邊吃著香噴噴的午餐,一邊心滿意足地說。臨淄區齊都鎮首創「以老養老、互助養老」新理念,將原來閒置的一處敬老院進行改造修繕後,委託轄區一家愛心人士經營管理的一所扶貧養老院。入住費用由鎮政府、愛心人士、貧困戶等三方分擔,齊都鎮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自願入住,每月只需交300元,便可在這裡享受休養、託管、娛樂和護理等各項服務。
  • 殊勝無比的念佛安養院——河南西平雙緣安養院見聞錄
    農曆四月初八,河南西平雙緣安養院問世。快三個月了,已有三十來名老人家在此安養、幸福生活、靜候佛迎。佛光裡的安養院,佛號聲聲,瓜果飄香,清淨、莊嚴、安詳、歡喜、光明、安心、滿足。能來此安養,真是人生的大善根、大福報、大因緣、大智慧。作者系安養院的一位安老法師,下面是其來此一個多月的見聞。
  • 廣德寺三期暨安養院工程奠基儀式盛大舉行
    5月20日上午,在寧波香山廣德寺項目基地隆重舉行三期暨安養院工程奠基儀式。各級領導、各地諸山長老、大德居士,以及信教群眾共計千餘人前來參加。門庭若市,法喜充滿。 記者了解到,廣德禪寺時常開設佛法講座,因信眾層次參差不齊,尤重以通俗淺顯方式,詮釋深奧佛學義理,解人生困惑苦厄,達身心自在光明。廣德寺秉持「降非常仁,弘無量慈」之佛家悲憫情懷。
  • 中山七院二期工程開工建設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劉暢 臧盧璐)昨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七院」)二期工程開工建設,規劃床位3200張,該項目緊鄰中山七院一期、光明小鎮、國家級科學城,助力深圳打造衛生健康醫療高地。
  • 渤海雙緣安養院參訪隨筆 一位醫生的記錄
    周健大夫渤海雙緣安養院位於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的城郊,距離北京280多公裡,是由一位企業家居士於當地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旁邊附設了一座300張病床的二甲醫院,成為滄州市中心醫院的分院,醫院中有一個大通廊與安養院相連,方便老人就醫。由於安養院從院長到護工幾乎都是佛教徒,因此政府還批准建立了一個大型念佛堂做為正式的宗教活動場所,使其成為一個集養老、醫療、養生、養心、信仰為一體的休養場所。
  • 保護疫情中不應被忽視的人群,市殘疾人安養院有備而戰
    她分享道,正是基於《廣州市衛生健康委辦公室關於印發廣州市2019-2020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安養院於2019年12月20日便制定了《廣州市殘疾人安養院2019-2020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 閩江學院攜手百齡安養院開展垃圾分類活動
    海峽教育報訊(通訊員 顏萍 陳本煌)為了深入貫徹關於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重要指示,積極響應福州市對垃圾分類的號召,閩江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志願者攜手百齡安養院於12月1日開展了「垃圾分類齊參與,和諧百齡共受益」主題活動。
  • 老齡安養產業(養老照護)
    佛教參與養老古已有之,歷史上,佛教參與養老服務事業由來已久,從梁武帝設孤獨園以恤孤幼,到武則天設立「悲田養病坊」以收容貧苦殘疾無所依靠之人,再到宋明時期的「福田院」、「居養院」,直到當代的「人間佛教」思想下的寺院安養院等,皆以「慈悲濟世」為依止,奉行「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切實幫助社會共同解決養老敬老助老問題。
  • 蘇州靈巖山寺佛教安養院落成 一期容納150人入住
    2012年10月24日,位於江蘇靈巖山麓的靈巖山寺佛教安養院落成。中共蘇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周向群在落成慶典上希望靈巖山寺佛教安養院加強規範管理,依法推進慈善事業發展,造福於老年人。靈巖山寺是我國佛教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駐錫的十方專修淨土道場。
  • 撫州臨川:才子之鄉,贛東佛城
    有緣來到撫州臨川,一睹其神秘的芳容。它人傑地靈,代有名人,享有「才子之鄉」的盛譽;它流丹溢金,天庭仙境,素有「贛東佛教城」之美稱。為了與撫州的才子來一場超越時空拜會,我們來到了撫州名人雕塑園。其實,園內除了拜會耳熟能詳的歷史文化名人之外,還有眾多玩法,如可以遊覽石山瀑布、建築小品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欣賞銀杏、古樟、桂花等70多種名貴花草樹木,還可以到做遊船融入湖光山色當中……逛完撫州名人雕塑園,我們前往金山嶺,遊天庭仙境般的山中寺廟——金山寺。
  • 臨川又一新地標要亮相,即將呈現......
    臨汝書院是我區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展示我區文化底蘊的重要窗口和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今天,記者來到臨汝書院布展項目現場,看到經典的中國風格樓院古色古香,路燈和廊燈典雅有致,園林式的布局蔚然大觀。執允堂內,一座座名人雅士的雕塑整齊排列;文化牆上,被燈光點綴下的古式書卷書寫著臨川的歷史沿革。
  • 阿里巴巴達摩院全球總部開工
    3月3日,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杭州分會場在餘杭區阿里巴巴達摩院南湖項目現場舉行。本次集中開工儀式,杭州市共有48個項目參加,其中餘杭區10個項目總投資178.74億元,投資額位列全市第一。
  • 金山聽禪之慈舟中興金山寺
    在生命的最後二十年裡,他欣逢盛世,重建金山古寺,恢復禪林宗風,使劫後餘生的金山寺煥發出了時代的光芒。一百年多年來,素為「宗門首剎」的金山寺多災多難,1948年的一場意外大火,寺院主體建築幾被化為灰燼。1949年人民政府成立後,鎮江市撥出專款,組織民力,進行恢復修繕,限於當時條件,主要是清理環境和附屬用房建設,以滿足僧人和遊人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