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也想給愛人一個溫暖乾淨的家,想讓孩子擁有舒適溫馨的成長環境,想讓患病的父母有更好的醫療條件,但是面對拮据生活的束縛、環繞大山帶來的閉塞,我的念想一次次浮起,又一次次放下。
我們一家老小6人住在天台鎮天台山村。當時,村裡交通十分不便,我外出務工,愛人在家照顧患病的兩位老人和年幼的兩個孩子。每月的務工收入,除去老人的醫藥費和一家的生活費後,所剩無幾。一直想給改變一下家裡環境設施,置辦些家具,但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從來都只能想想。一家6人只能住在冬天透風、夏天透雨的房子裡。
陳吉強家搬遷前的住房
這一切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是2016年。 「吉強,今年有個好政策,我們高山村貧困戶可以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到街上去,政府還有補助,你家符合條件,想搬不?」2016年的一天,村裡的領導到家裡給我說的話,我至今還清晰記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竟然找上門來了。一開始我還半信半疑,面對我的猶豫,鎮村領導還專門帶我到天苑新城看了我家的新房子,一切都好像做夢一樣發生在我的身上,於是,我籤下搬遷合同。
陳吉強回到在天苑新城的家
2016年,我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享受了20餘萬的補助,搬到了天台鎮天苑社區。從那一天開始,我的生活便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住上了窗明几淨的安置房,搬家那天,鎮村兩級和幫扶幹部幫助添置了智能電視、熱水器、飲水機等家用電器。天苑新城的各種公共設施配套齊全,村衛生室和衛生院就在家門口,兩個老人日常看病和康復治療也方便許多,有完善的醫療保障,看病時自付部分也很低。兩個孩子也變成了街上娃兒,上學還有國家補助,出行也方便多了,不用再走那幾公裡泥濘曲折的山路。
陳吉強在新家的廚房裡
更讓我感到溫暖的是,剛搬到天苑新城的我們,因為不熟悉環境,天苑社區和幫扶幹部,像家人一樣帶著我們熟悉周邊的環境,幫忙辦理入學就醫繳費等手續。 通過社區組織的招聘會,愛人到毗鄰的工業園區找到了就業崗位,工資每月3000多。我也通過自己的一點積蓄,加上貸款,買了車,成了一名合法的網約車司機;雖然有時凌晨就得出門,說不定第二天才能拉上人回來,但是比起以前的日子,現在的生活我是一萬個願意。
當上網約車司機的陳吉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楊柳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