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搬家那天起,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丨...

2020-12-12 天眼新聞

曾幾何時,我也想給愛人一個溫暖乾淨的家,想讓孩子擁有舒適溫馨的成長環境,想讓患病的父母有更好的醫療條件,但是面對拮据生活的束縛、環繞大山帶來的閉塞,我的念想一次次浮起,又一次次放下。

我們一家老小6人住在天台鎮天台山村。當時,村裡交通十分不便,我外出務工,愛人在家照顧患病的兩位老人和年幼的兩個孩子。每月的務工收入,除去老人的醫藥費和一家的生活費後,所剩無幾。一直想給改變一下家裡環境設施,置辦些家具,但日子一直過得緊巴巴,從來都只能想想。一家6人只能住在冬天透風、夏天透雨的房子裡。

陳吉強家搬遷前的住房

這一切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是2016年。  「吉強,今年有個好政策,我們高山村貧困戶可以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到街上去,政府還有補助,你家符合條件,想搬不?」2016年的一天,村裡的領導到家裡給我說的話,我至今還清晰記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竟然找上門來了。一開始我還半信半疑,面對我的猶豫,鎮村領導還專門帶我到天苑新城看了我家的新房子,一切都好像做夢一樣發生在我的身上,於是,我籤下搬遷合同。

陳吉強回到在天苑新城的家

2016年,我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享受了20餘萬的補助,搬到了天台鎮天苑社區。從那一天開始,我的生活便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住上了窗明几淨的安置房,搬家那天,鎮村兩級和幫扶幹部幫助添置了智能電視、熱水器、飲水機等家用電器。天苑新城的各種公共設施配套齊全,村衛生室和衛生院就在家門口,兩個老人日常看病和康復治療也方便許多,有完善的醫療保障,看病時自付部分也很低。兩個孩子也變成了街上娃兒,上學還有國家補助,出行也方便多了,不用再走那幾公裡泥濘曲折的山路。

陳吉強在新家的廚房裡

更讓我感到溫暖的是,剛搬到天苑新城的我們,因為不熟悉環境,天苑社區和幫扶幹部,像家人一樣帶著我們熟悉周邊的環境,幫忙辦理入學就醫繳費等手續。   通過社區組織的招聘會,愛人到毗鄰的工業園區找到了就業崗位,工資每月3000多。我也通過自己的一點積蓄,加上貸款,買了車,成了一名合法的網約車司機;雖然有時凌晨就得出門,說不定第二天才能拉上人回來,但是比起以前的日子,現在的生活我是一萬個願意。

當上網約車司機的陳吉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楊柳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也乘上了脫貧攻堅的「快車」丨鳳岡縣三壩...
    我叫何光碧,腿腳不便已有幾十年,走起路總是一腳深一腳淺,但就是我這樣的一個三級殘疾的六旬老人,也乘上了脫貧攻堅的快車,加速向著新生活奔去!我家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湊成一個「好」字,生活本該是充滿希望的。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的生活已發生質的改變丨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
    我叫楊光環,家住貴州省劍河縣柳川鎮返迷村,現就讀於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疫情期間楊光環自願到村口執勤我家為4口之家,爺爺70多歲,因患長期慢性病,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文化低,在家裡務農,家庭經濟收入僅夠生活日常開支。
  • 彩蛋遊戲|得到彩蛋的那天,林覺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春事晚》作者:半緣修道驚悚懸疑丨《張公案》作者:大風颳過驚悚懸疑丨《張公案2》作者:大風颳過近水樓臺丨《恣睢之臣》作者:唐酒卿情有獨鍾丨《貌合神離》作者:困倚危樓白切黑戲精綠茶攻 × 清冷人妻好脾氣受 攻有點病病的,是個壞東西雲獻是攻,姜善是受披著權謀的皮認認真真談戀愛的故事互寵,細水長流的日常愛情故事,很甜避雷:受是太監--- 這是一條分割線 ---
  • 脫貧攻堅 朝陽在行動:「挪窮窩」「拔窮根」 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脫貧攻堅 朝陽在行動:「挪窮窩」「拔窮根」 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2020-12-17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助我成長丨普安縣羅漢鎮涼水村幫扶幹部...
    2017年,剛畢業的我,參加工作後就加入到了脫貧攻堅工作中,是脫貧攻堅這一偉大事業助我從一名學生成長為一名國家幹部。我幫扶5戶貧困戶,位於普安縣羅漢鎮涼水村大山頂組,共26人。這5戶人家,人居環境、工資收入、身體健康條件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難。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丨正安縣廟塘鎮教良居...
    我叫何世現,是正安縣廟塘鎮教良居人,今年52歲,家庭人口6人,於2017年脫貧。還記得脫貧攻堅之前,我家因為人口較多,父母年老,孩子尚小,自己又身有殘疾,雖然一年辛苦到頭,但也只能解決基本溫飽,無錢購置新衣和日常用品,更別說修整房屋了。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遇到了一位可愛的「扶貧哥哥」丨沿河自治縣...
    我們家從大山深處易地扶貧搬遷到了銅仁市碧江區,生活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如此,黨和政府還給我父母免費參與技術培訓的機會,推薦就業崗位。我和妹妹也可以向教育部門申請教育資助,學校給我們免去了學費、住宿費和書本費,補給我們扶貧專項助學金。正因如此,我和妹妹得以繼續在校園裡無憂地享受知識。
  • 「我的脫貧故事」我雖然奔向了小康 但我不能忘了鄉鄰|餘慶縣龍...
    我是一名三級肢體殘疾人,這個殘疾是在我兩歲的時候落下的,這麼多年過去了,仍然對我的生產生活有影響,現在走路都還需要杵拐杖,更不要說乾重活了,我只能種一點傳統農作物,餵點豬和牛,每年的收入只能維持生活,因此從來沒有奢望過能過好日子,更不要說和小康掛鈎。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五年,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丨赫章縣興發鄉...
    經過一個月,我走訪了全部村民群眾家庭,聽取他們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訴求,好的意見建議以及家庭發展意願等等。同時了解到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小農經濟觀念很重,主要經濟收入就是外出務工和種養殖業,創收門路少而單一,經濟收入少,脫貧任務艱巨。   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我召開村民群眾會議,宣講黨的政策,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威寧的七彩督戰生活丨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
    我是王聰,清明節後,乘著清風、背著行囊,跟隨省級掛牌督戰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督戰隊來到寒風凜冽的威寧自治縣。作為一名督戰隊員,能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收官戰,即是一份幸運,也是一份責任。7個多月以來,我總能聽到老百姓由衷感謝的話語,「黨的政策好!住院的錢國家報銷了!我的房子是政府出錢修的!現在隨時都有自來水了!謝謝你們!」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丨興義市南盤江...
    我叫鄧科德,家住南盤江鎮壩艾村上未艾組。家中共有四口人,兒子、兒媳、妻子和我。我是一位退伍老兵,平時雖然話不多,但我是一個明事理,能吃苦,肯吃苦的人。我家是因為自然災害造成房屋成危房、加上交通不便,種出的農產品銷售後獲利少而成為貧困戶的。我家的幫扶人是興義市自然資源局楊洪昌和陳幫虎。
  • 「我的扶貧故事」楊盛:安老五終於搬家了
    為了深入展示貴州監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苦奮鬥歷程,大力宣傳監獄系統幹部職工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精彩故事,激勵廣大幹部職工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最後勝利營造輿論之聲,貴州監獄在「兩微一網」同步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講述扶貧工作中的感人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黎老鬼」扶貧,扶出真感情丨荔波縣拉片村脫貧...
    我叫黎少懿,2017年3月,我積極響應荔波縣委、縣政府號召,主動加入脫貧攻堅一線隊伍並深入到瑤山鄉拉片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剛到村裡,我凡事身先士卒,深入瑤族同胞家中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悉心融入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實際困難並因戶制定幫扶計劃措施,盡心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我的積極努力和主動表現得到了瑤族同胞的認可。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深山住新房 脫貧致富感黨恩丨安龍縣春潭街道...
    2018年初,我們家的幫扶幹部吳軍檢察長來到家裡,問我們想不想搬進城裡去住,當時我以為他在說笑話,搬進城我們住哪裡?城裡的房子好幾千塊錢一個平方,我們哪裡買得起呢?  那一夜,我躺著床上怎麼也睡不著,搬還是不搬?我心裡很矛盾。搬出大山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孩子們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將來一定就會比我們有出息。  可是,搬出去萬一找不到事情做,賺不來錢怎麼辦?一家7口人生活是一大筆開支,吃顆蔥都要花錢買,孩子都還小,我一個人怎麼支撐起這一大個家?
  • 「我的脫貧故事」搬遷給了我家新生活丨望謨縣麻山鎮打務村村民王...
    我叫王永脈,家住在望謨縣麻山鎮打務村,是望謨縣最邊遠、偏僻、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的一個老麻山片區村寨。  以前,抬頭只看著大石山,看不見土地。土如珍珠,水貴如油。經濟上十分困難,食不果腹,穿不避風,住不避雨。
  • 「我的脫貧故事」我是貧困戶但也是一個幸運兒︱劍河縣久仰鎮黨義...
    改造後的廁所脫貧攻堅政策實施以來,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改成了水泥路,無線網也普及了,農村環境有著明顯改善,我家裡樓下原是養豬的地方也拆除重新建起了水衝式衛生廁所。自來水到戶、人畜混居整治等大大提高了我們家的生活質量。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丨正安縣廟塘鎮教良居...
    我叫何世現,是正安縣廟塘鎮教良居人,今年52歲,家庭人口6人,於2017年脫貧。還記得脫貧攻堅之前,我家因為人口較多,父母年老,孩子尚小,自己又身有殘疾,雖然一年辛苦到頭,但也只能解決基本溫飽,無錢購置新衣和日常用品,更別說修整房屋了。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春風進我家 如今翻身換新顏丨望謨縣打易鎮老...
    我叫齊海超,是望謨縣打易鎮老寨村油棚組的村民,現已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到了興義市馬嶺鎮龍盛社區,有了一個新身份,叫新市民。如今,我家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再也不用為住房、醫療、教育、飲水等問題而困擾。記得上小學時,我到山上放牧,不小心把手摔斷骨折,需花大量的費用才能治好,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另外家中三姊妹還在上學,柴米油鹽、生病看病無一不花錢,我家在債坑裡越陷越深,貧困像陰影一樣籠罩著我。正當我的父母一籌莫展時,脫貧攻堅好政策為我家撥開了雲霧。
  • 「我的脫貧故事」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丨城南街道李關村老屋基一組...
    我叫郭丹丹,現在是興仁市大山鎮大山中學的一名特崗教師,每每同事們在一起討論扶貧工作的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  我是家中的老大,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一家五口人,父母是農民。一家五口人擠在兩間房子裡,爺爺奶奶雖不和我們住在一起,但父母還得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幫扶幹部入戶走訪兩個人的收入要承擔七個人的家庭支出。迫於生活壓力,在我六歲那年,爸爸便到外省打工,媽媽則在家照顧我們和爺爺奶奶。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姑爹」書記丨獨山縣百泉鎮鳳汝村...
    2017年8月14日,那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我的人生中永遠不會忘記,因為,那是我從一名普通幹部變成「書記」的日子,從那刻起,「書記」的名稱便陪著我,它不僅造就我在脫貧攻堅路上傾情奉獻、忠誠擔當的故事,同時也成就了我人生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