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我國首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歷史遺蹟,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畢竟各國國歌中很少有具體的對象。
長城和「長」在一起有多長?真正的「城」是什麼樣的?
01萬裡長城是萬裡長的
雖然萬裡長城萬裡很長,但是測量長度卻並不容易。
以來,經過5年的調查,人們發現了長城土地的每一寸。
答案是21196.18公裡,大約4萬華裡。
四個萬裡長城足夠繞赤道作一個半圓,「坐地日行八萬裡」就在長城上來回移動。這只是保存下來的長城長度,相當於長城被埋藏在地下,或者被風沙吹走,在歷史上消失了。
保存下來的長城遺產主要分為城牆和單體建築。
長城的牆通常是用磚砌成的,並豎立在山脊上,例如北京周圍的八達嶺長城。
事實上磚砌的長城原來所佔比例還不到2%,如果根據現有砌體房屋的統計,只有1%左右,材料的長城最主要仍然是土石。
此外,山河險等自然和自然危險區還與人工牆相連,承擔防禦功能,這部分「自然險」牆長度有2000公裡,佔總長度的13%。
還有一個特別的長城,他不是從地上升起的牆,而是一條挖下來的寬壕溝。這種牆稱為邊溝或護城河,佔歷代長城總長度的22.8%。
長城最常見的單體建築是牆上的高層建築,又稱敵樓或敵樓,用作駐軍要塞或戰鬥。另一種稱為馬面的設施從牆的外側伸出,與長城牆的高度相同,主要用於消除防禦死角。
最著名的烽火臺一般是獨立於城牆的,城牆建在交通要道上。
關卡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節點,大部分關卡是在山口或關卡通道中設置的,建在長城牆上,有些關卡是獨立於牆的。在長城內外有2000多個獨立於牆的城堡,他們是駐軍要塞,有些是各級作戰室的大型指揮中心。
如何測量02長城
獲取這些信息並不容易。
與測量其他對象長度不同,要找出楚長城有多長,首先要找到他們。
事實上歷史沙塵暴中保存的長城遺蹟可能散落在非常偏僻的鄉村,而有可能已經發展成為小鎮中心,一目了然高山就可以預料到,有可能也被植被或土壤覆蓋,需要清理才能找到。
開始的長城資源調查,首先確定了調查面積4萬平方公裡,其中包括16個省級行政區域,調查人員需要步行測量相當於6個上海市區域的土地。
範圍已經確定,下一步是現場測量。
1295名調查員歷時3年半10萬公裡完成了實地調查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各種衛星、航空照片和地圖是必不可少的。
無論是傳統的測量工具,如羅盤、皮尺、水平儀,還是新技術設備,如雷射測距儀、全站儀、手持GPS,都在測量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對於世界各地的遺址來說,不僅需要拍照和記錄,而且需要調查人員手工繪製文物。
成果的收藏也非常豐富。獲得了5TB的數據量,包括46111張個表、近20萬張照片和3萬多個視頻片段。
經過統計和整理,專家們最終確定了調查中的長城地點。
最終的結果是:這些長城站點分布在15個省級行政區域的404縣,建築時代從春秋戰國延續到明代,在清代,明朝的長城被用作稅卡、鎮壓叛亂的防線或藩籬防止人在長城內外流動,但其作用已不再是國防工程,因此長度不包括在長城的總長度中。
03讓長城持續很長時間
從公元前建立的最早的長城到清軍進入廣安的明朝末年,幾萬裡長城歷經近才逐漸建成。
目前,21196.18公裡長城遺骸主要是明長城,8851.8公裡,佔長度遺骸總數的40%以上。其次,南北朝的長城遺址,春秋戰國,秦漢,宋遼金,夏都超過1000公裡。
各地區長城的時代不同,這也反映了中國地區的變遷和與少數民族的融合。
在春秋戰國時期長城不僅阻止了少數民族,而且還充當了國家之間的軍事防禦系統,這些山東河南也將構建長城。
其中秦漢長城的空間跨度最長,特別是漢武帝的周期延長到西域,長城的牆體延長到玉門關,在新疆等處在河西走廊的西端也修建了大量的信標塔和城堡。
後來長城主要建在華北平原以北,直到明代在河西走廊又建了長城,並延伸到嘉峪關。嘉峪關比玉門關更依賴於東。
在各地區中,河北、山西和內蒙古長城的次數最多,有6次。這三個區域中的長城站點長度也是最長的,總共超過了現有長城站點的60%。
04長城保護比測量更難
與測量長城在幾年內就可以完成的不同,他需要每個人不斷的努力來完全保護長城這樣分布的。
在長城被列在《世界遺產名錄》中,遺產部分包括山海關、八達嶺和嘉峪關,他們受到世界遺產中心和國際遺產專家的關注和支持。
在國際上的幫助下,國家一級的歷史文化遺產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歷史遺產得到保護。
截至目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58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不計其數。2007-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6萬餘件。
據2013統計,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9處長城鑑定斷面佔86.7%。
然而在長城的保護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從長期來看,長城可能最終消失,但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符號,需要的是讓人們了解長城文化,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旅遊人數的迅速增加,旅遊淡季、旺季分布不均,一些景區人滿為患,這些遺產的破壞不可避免。
從去年開始八達嶺長城已經制定了每日旅遊限制,但是長城在更多地區也可能存在過度商業開發的問題。
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和世界遺產大會的決議中提出了關注,認為新建北京張高速鐵路也缺乏對長城的可能損害和旅遊流對景區的影響的評估。
長城在評估文件中的過度開發並沒有改變,可能會改變了長城的真實性。
千百年來長城看似頑強,其實也極其脆弱,需要各行業、各部門的努力才能長期保存。(感謝歷史專家張依萌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參考資料和專業建議!)
#文化遺產日#
編號有範兒工作室
編輯李宏偉
設計吳湘權董佳林劉媛元素趙飛宇
設計指南張儒赫
專家顧問張依萌
布局蒼耳
責任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