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北京時間13日在其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將重回《巴黎協定》。看來拜登也在學習川普玩手機發推特,這對老年人的眼睛很不好,以後應當減少。
拜登的內容為:
「五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國齊聚一堂,通過了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39天後,美國將重新加入。我們將團結全世界,推動我們取得更大更快的進展,直面應對氣候危機。」
現在的問題是,川普為什麼要退出《巴黎協定》群聊?拜登為什麼又要申請加入群聊?其目的真的是關於氣候的嗎?作為群管理員的中國是否會讓美國再次加入群聊?
01 川普為什麼要「退群」,川普的反科學之路
雖然川普主持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但也是一個月前才完全退出來。因為這個退會程序非常複雜。
《巴黎協定》是於2015年12月12日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這也就是為什麼拜登選擇昨天發布推特的原因。
當時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包括觀察員巴勒斯坦國及聖座)集體參加。這個協議取代了「京都議定書」,共同的目標是: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變暖趨勢。
其中的第二條中有幾個「公約」:
1.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同時認識到這將大大減少氣候變遷的風險和影響。2.提高適應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能力並以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禦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3.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適應型發展的路徑。
所謂「公約」,就是大家都必須遵守,至少參與協議會議的 195 個成員國都需要遵守。當時的美國政府是歐巴馬主政,也加入了。川普上臺之後,卻果斷退出群聊,為什麼呢?
首先,川普反科學,不承認對氣候變化的科學共識。
關於全球變暖,原因有很多,但在 2013 年,各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認為,「人類影響極有可能是20世紀中葉以來觀測到的變暖現象的主要原因。」
其最終影響將存在一些地區差異,已經在進行以及預期的影響包括海平面上升、降水變更和亞熱帶地區的沙漠擴張。最嚴重的會是北極,冰川、凍土和海冰將不斷縮減。
最直接的是出現更頻繁的極端天氣。即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數據,也表明美國的溫度變化是出現了異常的。
受全球變暖影響,在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阿萊奇冰川正在不斷後退。
雖然,全球變暖的這些外來力量包括了人為與非人為因素,譬如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及溫室氣體。
但最終,幾乎所有的氣候學家同意地球近年來已經變暖。科學界的共識認為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全球變暖的主因,對於這點,學界並無爭議。
但川普不這麼認為。他在 2012 年的時候,就大放厥詞,說:「氣候變化是中國人發明的騙局。」
但他後來很快否認了,說自己是在開玩笑。
他甚至將美國的環境保護局稱為「一個恥辱」,曾威脅裁撤它的預算。
1980年至2003年,全球主要溫室氣體的趨勢圖。圖源:NOAA年度溫室氣體指數
2000年-2009年的平均溫度與1951年-1980年的對比,北極的變化明顯更大一些。圖源:NASA
所以,他在美國承諾消滅清潔能源計劃,並且呼籲從減少 170 多個國家碳排放的《巴黎協議》中退出。
2017年6月1日,川普就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其次,要花錢,川普是個目前利益者、極端民族主義者,他認為花的這些錢是在消耗美國財力。
《巴黎協定》共29條,當中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這些目標的完成,都需要國力和資金支持。
川普被稱為一位非幹預主義者,但他自稱是一位民族主義者。所以他支持「美國第一」的外交策略。
其核心理念就是——美國將太多國力花在管理外國事務和替他人完成工作,而自己一大群國民的生活卻過得不好,且最終那些花費巨資的海外活動成效不彰,仇恨美國的人比感激美國的人多得多因此不如終止這些沒意義的國際義工行為,將資源放在自身建設。
他因為做生意出身,基本上很少談空泛的價值觀。他一直覺得美國長期以來替所謂價值觀盟友買單大量事務犧牲利益,同時把價值觀敵人推向敵對集結,並放棄與他們的商務和地緣利益。
川普認為這種模式是無意義且沒好處的。
他也是一直這樣做的,川普籤署了上任後第一份行政命令,就是正式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退出《巴黎協議》,對他來說,並非奇事。
而「群主」聯合國組織者認為,很多民族主義抬頭給世界氣候變化難題的解決帶來了障礙。甚至在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開始給各國領導人施加壓力,讓各國採取持續行動。
但就是壓不住美國。
最後,針對中國,打臉歐巴馬,消除歐巴馬政府的影響。
其實,中國在全球氣候問題上是領導地位,不斷呼籲和積極應對。2016年9月3日,《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就是在中國的浙江杭州進行的。同時中國和美國也是在這一天同時向潘基文交存《巴黎協定》批准文書的。
川普堅持的理念是「美國第一」或者「美國優先」,在這個中國堪稱為群聊管理員的組織中,美國沒有「第一」、「優先」可談。
川普自然會以此為外交「壓迫手段」,針對中國,而表明自己的「優先」立場。
另外,此協議的籤訂是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川普上臺,必須儘快消除歐巴馬執政時的遺留影響力。單看他推翻了無數歐巴馬的政策便知。這也是美國總統換屆時的傳統了。
打前任的臉,是他們最愛做的事情。
當然,如今輪到拜登來打他的臉。
不過,美國在很長時間退出《巴黎協議》,因為「退會」過程很複雜,而《巴黎協議》中有約定,其中規定締約方在生效日期(即2016年11月4日)起的三年內不得退出,並且,辦理退出手續也需要花費一年時間。
所以,當2017年6月1日,川普宣布美國將會退出巴黎協定後,其實也一直沒退出去。因為「契約精神」,也正是美國人講的。
一直等到2019年11月4日,美國國務院發布國務卿蓬佩奧聲明,美國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的程序,並通知聯合國啟動程序。所以,2020年11月4日,美國才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但這才隔了一個多月,拜登就宣稱要回來。
02 拜登的外交攻勢開啟,打臉前任,拜登重回《巴黎協定》的目的
首先,拜登是打臉川普,與川普打臉歐巴馬是一樣的,消除川普的遺留影響是最直接的目的。
川普給美國社會留下了很多東西,可以說是很深刻的。按照美國總統換屆即打前任臉的傳統,拜登此舉,首先是針對川普最近的叫囂而做出的一個反擊。
有力地宣示自己將入主白宮,至少國際社會上會關注,這比川普目前的瞎折騰又笑多了。
其次,這是拜登外交攻勢的開啟時刻。
自拜登當選之後,一直忙於應付國內,又因為尚未入主白宮,所以他的外交攻勢並未展開,而如今距離入主白宮不遠,他的一些外交理念也可以執行了。
拜登是打定主意要恢復川普打破的歐洲同盟關係的,加入《巴黎協定》,有那麼多歐洲「群友」等著他呢,也是一種表態,表示他跟川普不一樣,大家又可以愉快地聊天啦。
《巴黎協定》中的締約國,其實同時也是歐盟成員國。
巴黎協定框架公約,藍色為締約國,黃色為籤署國,締約國同時也是歐盟成員國
這也是拜登對於中美關係的一次小「修復」,至少表示他願意與中國在很多問題上進行對話,尤其氣候變化與環境變化問題。這和川普完全「單幹」的方法也區別很大。
最後,這是拜登政治信譽的一次保證。
拜登在選舉的時候,多次說過川普的那個「反科學」的「反智之舉」,他表示支持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投資尋找新能源。並承諾重新加入《巴黎協定》。
這是政治承諾,如不實現,將影響他的政治信譽和支持率。
現在,問題是美國還能回來嗎?
現存大氣中積累的溫室氣體,主要歷史責任國分布。圖源:世界資源研究所
03 中國會同意美國再次加入「群聊」嗎?《巴黎協定》的全球影響力
如前所述,中國在全球氣候問題一直是呼籲國和主導地位,相當於《巴黎協議》群聊的管理員。
中國當然同意美國再次加入《巴黎協定》,聯合國也會同意。這不是「想走就走,想回來就回來」的問題,而是美國在全球氣候問題上很重要。
在這個問題上,不應當「孤立」美國,美國也不應當「自我孤立」。
全球變暖問題的科學共識既然認為人為因素很重要,那麼美國如此一個大的發達國家,影響舉足輕重。原則上,「全球變暖」這個詞對於其成因是中立的,沒有怪誰怨誰的意思,因為全球變暖,是人類的地球在變暖,不是那個國家的。它以為這人類的環境已經被「變暖」問題所影響。
美國也在地球上,應該允許和讓他們在這些問題上做出努力和貢獻。
有些數據,可能很反映問題,全球任何國家任何地區都無法避免。
比如高溫,頻繁的高溫天氣在近二十年來在全球都出現了。
海平面上升6米,地球將被淹沒的地區用紅色表示。圖源:NASA
2003 的夏天,中國的上海、杭州、武漢、福州都破了當地高溫記錄,而中國浙江省更快速地屢破高溫記錄,67個氣象站中40個都刷新記錄。04 年7 月,廣州高溫打破了 53 年來的記錄。
05 年 7 月,美國有兩百個城市都創下歷史性高溫記錄。18 年 7 月 23 日,日本埼玉縣北部熊谷市溫度高達41.1度,打破了日本當市的最高溫度記錄。19 年 6 月 29 日,法國南部加爾省的加拉蓋來蒙蒂厄最高溫度達到了45.9度。在當年,西歐多個國家都遭受了熱浪的襲擊,英國、比利時、德國、盧森堡與荷蘭均打破了之前的溫度記錄。
澳大利亞更恐怖,其2019年12月18日全國的平均溫度達到了41.9度。
澳大利亞好大的,平均溫度41.9度,嚇人不?
連俄羅斯位於北極圈內的上揚斯克也在2020年6月22日創下了38度的高溫記錄,這個城市可是曾經創造了吉尼斯最低溫度的紀錄的——-68度。
這種變化是全球的。自1860年人類有類似全球溫度儀器以來,最近50年的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清晰。
所以氣候變暖中人為因素需要控制才成為科學共識。
2014-2018年全球平均溫度與1951-1980年基準溫度對比,依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數據。
只有川普這種人才不承認,才反科學。
川普之所以不承認,可能是對於極少數共識之外的全球變暖成因很相信。
科學家的認為是,在地球大氣層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而其他情況不變下,會促使地面升溫,溫室氣體產生天然的溫室效應。如果沒有它,地球溫度會比現在低攝氏30度,使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
比如,冰反照率反饋,大氣層中增加二氧化碳暖化了地球表面,導致兩極冰塊溶解。陸地與開放水域便佔據更多的地方。兩者比冰的反射還要少,所以吸收了更多太陽輻射。這樣使變暖加劇,到頭來促使更多冰塊溶化,循環不斷持續。
那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就是可以控制的嗎?
就這麼簡單,其他的太陽活動、火山這些自然因素影響人類無法改變。但川普似乎認為這些東西才是主因,人為因素不重要。
川普之輩堅持的理論假說大概有這麼幾點:
全球溫度升高仍然屬於自然溫度變化的範圍之內;全球溫度升高是小冰河時期的來臨;全球溫度升高的原因是太陽輻射的變化及雲層覆蓋的調節效果。
但更多地科學數據,表明「全球變暖存在,且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全球科學界已成共識。
川普不承認也真是想不通了。
最終,這些問題引起了政治與經濟上的辯論。而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不滿發展中國家能夠免除京都協議書的約束,並且以這個為拒絕籤署協議書的理由。所以,在卡達召開的第1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本應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被同意延長至2020年。
事實上,在西方社會中,相比美國、歐洲,世界其他國家有很多人接納了人類對氣候的影響及努力對抗變暖這些說法。
但美國和歐洲如川普之輩始終不承認這個「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存在,並正在發生」的事實本身。
尤其美國,總把這個問題跟政治掛鈎。那麼,川普和拜登的退了又回來的操作,也就能看懂了。
迄今最大漂浮冰山,代號「A68a」,長約150公裡,寬48公裡,正在向英屬南喬治亞島漂移,南大西洋海域。
總之,《巴黎協議》是關於全球環境的大問題。川普退群是不對,拜登如要回來,也是值得鼓勵的。因為,在美國,對關於全球變暖氣候問題的科學證據及報告作政治操控也是重要的議題。能打破這種禁錮而重回,也是一種勇氣,不管其直接目的還是間接目的是什麼。
但值得我們關心的是,《巴黎協定》生效後,地球暖化仍在繼續加速,《巴黎協議》所定的「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之內」的目標,似乎還不能實現。因為,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稱,2016年11月的減排目標將導致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3°C,遠高於巴黎氣候協議的2°C。【1】
一句話,目標沒達到。
這就還需全球各個國家的共同努力,包括美國!
備註:
【1】《 2019年《排放差距報告》執行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