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向中國請求供油引印媒關注 中國將提供1000噸燃油

2021-01-10 海峽網

當地時間2015年10月9日,尼泊爾加德滿都,燃料危機持續,民眾擠爆交通工具

尼泊爾官員透露,中國將向尼泊爾提供1000噸燃油。第一批燃油將通過吉隆口岸於數日之內到達加德滿都。中國的這一舉措將緩解尼泊爾目前的油荒。

報導稱,尼泊爾新當選的總理奧利23日拜訪了中國駐尼大使,提出供油的請求。奧利的新聞顧問也於近日向印度報業託拉斯證實,中國同意提供千噸燃油。《印度快報》稱,尼泊爾國家石油公司6名代表日前在中國西藏與中方官員討論了進口燃油事宜。由尼泊爾數名部長級官員組成的高級代表團也將於近日為此事前往北京訪問。在尼泊爾遭受印度經濟制裁之際,中尼邊界的吉隆口岸於本月13日重新開通,緩解了尼國目前商品供應緊張的壓力。

尼泊爾9月公布了新憲法,未滿足印裔馬德西人「單獨成邦」的要求。印度要求尼泊爾修改憲法被拒後,單方面切斷了對尼泊爾的油氣供應,此舉致使尼泊爾經濟幾乎陷入停滯。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從長遠角度看,印度最後也會蒙受巨大損失,如今尼國內的反印情緒高漲。尼泊爾《人民觀察》稱,印度慣於將南亞當做自家後院,常幹涉他國內政,莫迪更是將「甜言蜜語加大棒」的手段發揮到極致。現在,印度不再是大哥或朋友,而是一個令人作嘔的鄰居。

鳳凰聚焦:印度為什麼要欺負尼泊爾?

據環球時報報導,由於尼泊爾新憲法實施,尼泊爾與印度關係惡化。印度隨後停止向尼泊爾運送燃油,最終導致尼泊爾爆發持續燃油危機,公共運輸運營出現困難。對此,《今日印度》10月4日報導稱,尼泊爾政府當天要求印度不要扼住石油和其他必需品運輸不放,若「逼人太甚」,即便物流困難,尼泊爾也將向中國求助。

當地時間2015年10月9日,尼泊爾加德滿都,燃料危機持續,民眾擠爆交通工具

9月23號,印度藉口尼泊爾南部社會局勢動蕩,突然開始對尼實施禁運。由於尼燃油、燃氣等大部分物資需要假道印度輸入,印度禁運對尼泊爾造成了極大影響。目前,除了軍警的應急貯備外,燃油這一尼泊爾完全不能自己生產的日常消耗品在全國已經幾乎是滴油不剩,民眾只能將車輛停放在家中。

10月2日,被輿論認為是親印度的尼泊爾總理柯伊拉臘宣布辭職,尼泊爾國會法壓人宣布計劃於11日舉行頭片選舉新一任總理。

尼泊爾實施新憲法,關印度什麼事?

尼泊爾原為君主制國家。2006年,毛派和政府達成協議,加入政府。2008年該國制憲會議正式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廢除近240年的君主制度。

在經過了數年的政治鬥爭,尼泊爾制憲會議於9月16日晚,以壓倒性票數表決通過了新憲法草案。這是尼泊爾2008年結束君主制後第一部新憲法。

該國很多民眾都上街慶祝新憲法的實施,很多人認為尼泊爾現在可以向前看了。不過該國也有不少反對聲音,在憲法草案通過後不久,尼泊爾南方地區警察向一些反對新憲法的少數民族人士開槍,至少有一人死亡,多人受傷。在最近幾周至少有40人在衝突中喪生。

尼泊爾新憲法將全國劃分為七個省份,抗議活動主要源於新憲法未能滿足以馬德西(Madhesi)人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單獨成邦」的要求。根據印度周刊網站報導,馬德西人佔尼泊爾人口約四成,而馬德西人實質上就是印度族裔的尼泊爾人。

印度此前曾為了馬德西人的政治訴求向尼泊爾三大黨派施壓。而新憲法草案通過前,印度數次派特使前往尼泊爾希望推遲憲法草案表決。新憲法正式通過後,印度又在24小時內連續發布兩個政府申明,指責該憲法未能取得最大範圍的共識。隨後,印度在邊境口岸加大「安檢力度」,大幅度降低了通關速度。由於尼泊爾的燃油、燃氣等主要貨物大多由印度輸入,此舉對尼泊爾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表面上看,此次印度和尼泊爾矛盾是印度為了尼泊爾境內的印度裔出頭,赤裸裸的幹涉尼泊爾內政,實則兩國之間有著複雜而深遠的聯繫和矛盾。

尼泊爾是一個內陸小國,遠離出海口,在東南西三面被印度包圍,在對外貿易商嚴重依附於印度。在上世紀中旬,尼泊爾與印度的的貿易佔到了貿易總額的95%,可以說印度完全控制著尼泊爾的經濟命脈。

除了地緣,兩國在文化和歷史上也有著緊密的聯繫。尼泊爾與印度可謂是「被同一文化分開的兩個國家」,印度第一任總統拉金德拉·普拉薩德(Raiendra Prasad)甚至認為「印度與尼泊爾的關係是一種超越肉體的精神關係」。

尼泊爾於1976年統一後,尼泊爾的統治者大力推行自己信奉的印度教,印度教文化在尼泊爾得到推廣,並且逐漸被大多數民族和部族所接受。印度教文化甚至在團結和凝聚各族人民建設統一國家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那些非印度教社會群體,由於國家意識形態的定位及統治者的推動,也長期處於印度教的薰陶和影響之下。

印度和尼泊爾兩國的邊間是開放邊界(open border),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邊界使得兩國民眾可以自由往來,但這也給尼泊爾造成嚴重的內政問題。

尼泊爾是一個小國,對移民問題非常敏感。尤其是尼泊爾的特萊地區(Terai),外來移民人口佔這一地區人口比例快速上升,以及此地區人口佔尼泊爾全國人口比例的相對增長速度(從50年代的35%上升到1991年的47%),都使尼泊爾政府感覺到,特萊已經變成了「印度人的生活空間」,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尼泊爾人認為「印度正在用印度人淹沒尼泊爾」。

而特萊地區就是上文提及馬德西人的聚居區,該地區並不在尼泊爾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大約有400萬和印度關係密切的馬德西人是這片土地實際上的主人,他們不怎麼在乎加德滿都政府的權威,而該地區是尼泊爾的經濟主產區,尼泊爾大多數工業分布於此。

印度對特萊地區和馬德西的態度毫無疑問會激起尼泊爾人特別是國內民族主義者的不滿。尼泊爾整個國家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都高度依賴印度,而兩國在綜合實力上又差距巨大。印度自恃南亞「老大哥」,對待周邊小國蠻橫傲慢,例如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及孟加拉國建國、吞併錫金、出兵斯裡蘭卡和馬爾地夫、對尼泊爾實行經濟封鎖等,讓鄰國有理由對印度傲慢地宣示地區霸權野心產生恐懼心理。同時尼泊爾國內的民族主義者又訴求擺脫印度對本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軍事安全等領域的影響,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

尼泊爾高度依賴印度又不得不提防印度的矛盾處境加之印度常年來蠻橫的處理兩國的雙邊關係是這次衝突的核心原因。在此次印度封鎖邊境後,尼泊爾抗議人士走上街頭高呼反印口號,焚燒莫迪人偶。而在尼泊爾國內親印度的國大黨總理柯伊拉臘於10月2日深夜辭職,此前尼泊爾共產黨曾諷刺國大黨為「印度走狗」。

許多評論認為,現在是自1989年時任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政府封鎖尼泊爾以來兩國關係最糟糕的時候。

中國能幫得上尼泊爾嘛?

上文提及,尼泊爾三面環印度,剩下一面則與中國接壤。尼泊爾政府在應對印度封鎖時也申明,要找中國幫忙。

與印度三番五次「找茬」尼泊爾新憲法相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高興看到尼泊爾制憲會議表決通過新憲法,期待尼泊爾踏上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新徵程。」

《紐約時報》曾經比喻尼泊爾是夾在中印兩頭大象中間的一隻老鼠,而尼泊爾國王普裡特維曾將尼泊爾比喻為「身處中國和印度這兩塊巨石夾縫之間的番薯(yam)」。無論是番薯還是老鼠,尼泊爾是中印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略緩衝,亦是兩個大國在南亞展開軟實力競爭的一個舞臺。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雖然傳統上尼泊爾的政治與經濟都嚴重依賴印度,很多尼泊爾人認為同中國走得更近才符合該國最大利益。

一方面是經濟原因,隨著去尼泊爾旅遊的中國遊客穩步上升,尼官員希望中國把鐵路延伸到邊界,這樣尼泊爾就能與北京聯起來。另一方面,歷史上印度繼承了英國對該地區的宗主主義,將尼泊爾作為自己的「保護國」,規定不丹的對外關係要接受印度的「指導」,更在1975年將小國錫金併入印度,這令尼泊爾十分擔心自己會被「不丹化」,甚至「錫金化」,高度依賴印度使得尼泊爾產生危機感,與周圍大國建立多邊外交有助於維護自身和區域安全。

自1956年起,中國開始向尼泊爾提供無償的經濟技術援助,這在尼泊爾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05年,中方向尼泊爾政府提供了15.3億人民幣的無償援助,數量僅次於印度和美國。

進入21世紀,中國援尼方式從基礎設施援建和補助,逐步發展為軟貸款、參與尼泊爾的項目競標、雙邊貿易商業、工業和經濟交易,同時鼓勵私營企業參與援助。《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去年,中國政府承諾將每年的援助增加到之前的5倍,達到1.25億美元。根據路透社報導,尼泊爾投資委員會今年宣布,中國三峽集團負責承建尼泊爾境內一項總價值達到16億美元的水電站項目,這也是該國單筆項目價值最高的海外投資。

中國正逐步提高對尼泊爾的投資,也在尼泊爾進一步發揮自己的軟實力。但目前中國想在短期內打破中印在尼泊爾的力量平衡還比較困難。目前,尼泊爾超過2/3的對外貿易與近50%的外部投資均來自於印度,除了開放邊境,印度甚至還在尼泊爾徵兵。

此番印度和尼泊爾兩國政府的糾紛為中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除了加大與尼泊爾的經貿往來,中國還可以進一步深化兩國關係,弱化印度在尼泊爾的影響力,維護周邊和平發展和南亞的繁榮穩定。(作者:邊驛卒)

 

相關焦點

  • 中國承諾為尼泊爾提供1000噸燃油
    金融界美股訊:在印度與尼泊爾關係緊張的同時,中國選擇為尼泊爾提供1000噸燃油。  據尼泊爾國有石油公司稱,中國為尼泊爾提供的第一批原油將在幾天後運抵加德滿都。  尼泊爾新政府動員各類機構來從中國運回石油和天然氣,該國目前正面臨嚴重的燃油緊缺。
  • 印度對尼泊爾禁運 中國將向尼提供1000噸燃油
    在未來幾天內,中國政府將通過尼泊爾和西藏邊境的吉隆口岸向尼泊爾發送燃料,以幫助其應對因鄰國印度供應限制引起的燃料短缺。關於運輸汽油的數量尚不明確,美聯社加德滿都10月25日報導稱,中國將向尼泊爾提供130萬升汽油,而據《印度快報》報導,汽油供應量為1000噸。
  • 印媒試圖挑撥尼泊爾與中國的關係,尼泊爾外長:別散布虛假消息
    多家印度媒體20日報導稱,中國軍隊在尼泊爾的胡姆拉地區偷偷修建了9座建築,禁止尼泊爾人接近。印媒還聲稱尼泊爾安全部門和相關部門均已前往現場。 有印度媒體還將此事與中印邊境對峙聯繫起來,稱這是中國在邊境上爭取優勢的一個「投機」舉措,並表示「這不是中國第一次入侵尼泊爾領土。」
  • 中國尼泊爾鐵路進入勘察階段,印度高度關注
    近期,中國鐵建所屬設計院,中標了中尼鐵路日喀則至吉隆口岸段的勘察設計項目。這使得中國與尼泊爾之間,建成穿越喜馬拉雅山的鐵路通道,又近了一步!這則消息,迅速被印度媒體所注意。印媒稱,「這是中國在南亞地區,挑戰印度影響力的最新例證」。
  • 中國為尼泊爾印幣對外匯影響幾何?
    1967年中尼公路的建成意味著中國獲得了進入南亞的現代化通道,其對尼泊爾、乃至南亞的影響力大大增加,而中國為尼泊爾印幣,對中尼兩國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對中尼兩國的貿易外匯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01中國為尼泊爾印幣 在尼泊爾歷史上尚屬首次 中國為尼泊爾印幣的新聞最近傳開後,引起了不少國家的關注,據悉,新版紙幣在圖案、色彩、防偽方面都有一些改進,最引人關注的是增加了供盲人識別的凸點。
  • 印媒又在挑撥鄰國與中國關係,尼泊爾外交部:不要散布假新聞
    印媒又在挑撥鄰國與中國關係,尼泊爾外交部:不要散布假新聞 印度今年可謂是內憂外患,不僅國內新冠疫情達到了不可控階段,在邊境和多國同時發生事端,跟隨美國身後,不是污衊、抹黑,就是挑撥造謠離間別國的關係,莫迪政府為了推卸抗擊疫情不力的消息,不斷在邊境挑起事端。
  • 非常時期,魏鳳和接連訪問中國西南方向重要鄰國,引印媒高度關注
    據海外網12月1日報導,繼11月29日對尼泊爾訪問之後,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11月30日抵達巴基斯坦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當天,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總理伊姆蘭汗在伊斯蘭瑪巴德分別會見到訪的魏鳳和。在會談當天,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表示,巴中友誼源遠流長。
  • 印媒炒作中國侵吞尼泊爾0.36平方公裡領土
    『文章來源:新尼泊爾(new-nepal)授權轉載』《印度斯坦時報》23日發表題為《中國可能在侵吞的領土上建立邊境哨所:尼政府文件》的報導,聲稱中國侵吞了尼泊爾36公頃的領土。文章說,在西藏自治區境內開發了大量的項目,導致河流改道,從而擴大了中國的邊境線,使得其進入尼境內。該報導稱,根據從尼泊爾農業部勘測局局(更正:尼泊爾勘測局屬於尼泊爾土地管理、合作和減貧部)獲得的一份文件,11條河流改道,導致尼泊爾與西藏毗鄰的四個縣的36公頃(0.36平方公裡)土地落入中方境內。
  • 【紙幣知識】尼泊爾鈔票中國製造!新版1000尼盧比正式使用
    尼泊爾央行副行長西瓦科蒂告訴記者,該版紙幣採用的是國際標準和通行做法,更便於盲人使用。新版紙幣背面右下方印有一個凸起的大寫字母「M」,便於使用者觸摸和辨識。此外,新版紙幣增加了一條機讀防偽安全線,這一設計在尼泊爾鈔票尚屬首次。目前,尼泊爾流通的紙幣共有7種面額,分別為1000、500、100、50、20、10和5尼盧比。
  • 尼泊爾鐵路將採用中國軌道標準 印媒:新德裡受挫
    【環球時報駐尼泊爾特約記者 陳劍揚】「尼泊爾鐵路將採用中國標準,而不用印度的」,印度新德裡電視臺5日以此為題報導稱,尼泊爾官員宣布的這一決定,「是印度試圖限制中國在尼泊爾活動的挫折」。  據報導,尼泊爾基礎設施與交通部長馬哈塞特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通過首都加德滿都的東西路線和與中國連接的北部路線,「已決定採用標準軌(軌距為1435毫米),規劃中的鐵路建設計劃將在今後6個月內敲定。尼方還向印度提議,未來把尼印邊境附近的鐵路(軌距為1676毫米)也更新為標準軌。」馬哈塞特表示,尼泊爾這樣做是因為「標準軌距的鐵路經濟性和通用性都更好」。
  • 日本貨輪在模里西斯觸礁:1000噸燃油,毀了曾經的天堂
    從航拍照片上可以看到,模里西斯周邊蔚藍的海域正被「若潮」號洩漏的油汙一點一點地覆蓋,將近1000噸的燃油正在侵蝕這片孕育著許多珍稀動植物的淨土。據悉,貨輪三個油罐中共有4000噸燃油,其中一個油罐中的燃油已經洩漏到海裡,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下,一旦船體完全破裂,剩下兩個油罐中的燃油將傾倒而出。「我們所能做的,是儘可能在船體完全解體前利用另一艘貨輪從其他兩個油罐中移走剩餘燃油。」他說。
  • 俄媒稱中國與尼泊爾加強經貿關係:中國在尼影響力擴大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俄媒稱,中國對尼泊爾開放海港和陸港——這是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上周結束的訪華行程的一大成果。尼泊爾總統對中國開展了為期9天的訪問,期間,她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會談,還參加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 成功加注1600噸船舶燃料油 青島地區外錨地大型船舶船供油業務首單...
    「北方船供油基地」建設,向加快建設國際油品航運貿易金融中心港邁出堅實步伐,將進一步助推煉化企業生產效能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全國每進口六噸原油,就有一噸從山東港口青島港上岸。大型油輪雲集青島,但由於青島地區無法為大型油輪提供錨地供油服務,所以大型油輪一般選擇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船供油服務,進而使青島錯失大型油輪船供油市場。
  • 印媒稱中國談判條件苛刻,只讓印軍到班公湖第三指,自己到第五指
    眾所周知,此前的談判中印度代表毫無誠意,不僅污衊中印衝突是中方挑釁在先,還無理要求解放軍先撤印軍後撤。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印談判陷入僵局。近日,一家印媒又開始給中國戴「高帽子」,稱談判之所以進展緩慢要賴中國,完全忽視了印度才是拖後腿的一方。
  • 中國「侵犯」鄰國領土?印媒不斷編造謠言背後,竟藏著同一個黑手
    可以看出,儘管這兩則消息涉及的是中國與不丹和尼泊爾的邊境問題,但散布這些虛假消息的都是印度媒體。 近段時間以來,印媒對所謂的「中國侵犯別國領土」大肆炒作,已經引起了多方的不滿與批評,對此,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印媒對中國的抹黑和攻擊,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迎合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甚至還受到了不少反華勢力的推動。
  • 中國擬將青藏鐵路修築到尼泊爾 穿過珠穆朗瑪峰底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綜合報導,中國官媒報導,中國和尼泊爾將考慮修築一條穿過珠穆朗瑪峰的鐵路。  《中國日報》昨日報導,中國的青藏鐵路已經把西藏和中國內地相連,現在希望把它延長到尼泊爾,並說這是「應尼泊爾的要求」。
  • 2020中國低硫船燃上半年產量超300萬噸 供油水平提升明顯
    首批出口配額下放 刺激產量提升第一批燃料油出口配額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和浙石化煉廠,共計1000萬噸。單位:萬噸來源:商務部 海關總署首批燃料油出口配額,基本符合目前國內煉廠低硫船燃的產能布局情況,而後續配額的發放或將根據目前各個煉廠的生產及出口情況再做調整,當前各煉廠正通過積極生產去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 印媒稱中國將在珠峰建最高機場 耗資7170萬美元
    印媒稱中國將在珠峰附近建造全球最高機場    環球網實習記者李宗澤報導,據《印度時報》4月11日消息,中國將在珠穆朗瑪峰附近建造一所命名為「平安」的機場,為登山愛好者提供便捷的交通設施,致力將珠穆朗瑪峰打造成為登山愛好者的聖地。
  • 伊朗不懼美國威脅,決意常態化向委內瑞拉供油
    伊朗不懼 美國威脅,決意常態化向委內瑞拉供油; ①英媒稱,消息人士說,伊朗每月可以定期向盟友委內瑞拉運送兩至三船汽油,幫助緩解伊朗國內供應過剩的局面,但此舉存在遭到美國總統川普報復的風險。川普對伊朗和委內瑞拉均施加了制裁。
  • 敏感時刻,印媒警告稱或爆發三戰,美日澳印將在南海「包抄」中國
    同時中印邊境衝突仍在持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也存在著矛盾,購買軍備也可以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威懾。據悉,中印雙方已經進行了八輪軍長級別會談,不過雙方目前所達成的協議只是克制一線部隊行動,並且不再向邊境地區增兵,何時脫離接觸何時撤軍,目前仍是未知數,不過印度似乎已經做好了僵持數年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