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平時都喜歡到寺院裡燒香拜佛做供養,也常常會跟隨出家師父上早晚定課,培福修慧。然而,考慮到在家人要兼顧家庭、工作等問題,難以做到日日到寺院裡精進修行,這樣一來,在自己家設置一個小型的念佛堂就尤為必要,既方便了自己,也間接弘法利於其他人,增進了功德。
佛堂不論大小,都要莊嚴得體,體現我們的恭敬心。不可隨意安置,即便是在自己家,也要如理如法,避免造業損福。「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家裡佛堂雖然不及寺廟那麼威嚴宏大,也要儘量做到細緻入微、面面俱到。「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內心真虔誠,才有真功德。
許多人未曾了解過佛法,對佛門中的「規矩」、常識知之甚少,若因無知而遺失功德,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本篇文章,我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在家裡設佛堂應知的3點常識,望大家能受益。
一、佛堂位置的選擇
家裡設佛堂,先要選擇好位置,佛堂大小根據自己家空間大小來定,隨自己心意,沒有強制性要求。但是「位置」上要注意,儘量不要挨著廁所、廚房、臥室這些不淨之地。
因為佛堂應是絕對清淨的修行道場,我們要保證有一個清新舒適的環境,不要侵擾了念佛的心。佛堂最好朝陽,光線充足,也要保證空氣流通,方向上依據家居習慣「坐北朝南」。
家裡有條件的可單獨空一間房出來用來設佛堂,條件有限的,家裡空間狹窄的,可在客廳簡單供上一尊佛像,擺個小佛龕,經常性上香禮拜也是很好的。
二、如何「請」和「供奉」佛像
佛堂位置定好後,就要去「請」佛像了。請佛像最好是到家附近的正規寺院去請,不要隨意接納別人不要的佛像。至於供幾尊佛像、供奉哪幾尊佛像,這個隨緣。可以供一尊,也可以三尊,甚至更多,看自身具體條件。一般大多數家庭都供奉的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或「西方三聖」,等等。不論供奉哪尊佛像,功德大小都是一樣、無分別的,無須執著。
確定好所要供奉的佛像後,可以簡單請出家師父為佛像「開光」。但是我們要明白,「開光」沒有什麼神秘的,不是大家潛意識所認為的佛像只有開光才靈驗,這是迷信。
佛家所說的「開光」不是為佛像開關,佛菩薩福慧圓滿,哪需要眾生為其開光,開光是開眾生的智慧與光明之光,通過開光儀軌的加持,使眾生遠離煩惱痛苦,清淨自性,得無上智。
佛像請回家之後,將其在供桌上安置好,如果你供奉的既有「佛」像,又有「菩薩」像,要注意擺放的位置,佛像在中間,菩薩像在兩邊,不要搞錯了。為了使佛像更顯威儀,我們可以像寺院裡那樣為佛像製作專門的披風,一方面莊嚴道場,另一方面也防止佛像落入灰塵。當然這個隨發心,並非必須。
三、佛前應如何做供養
佛像安置好後,就要考慮佛前供品的擺放問題。佛門裡的供養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香、供燈、供樂這幾類。下面依次簡要介紹。在佛堂正前方的供桌中央擺上一個小香爐,兩邊擺上需要平時上的香,一般的香即可,無須粗香、高香。需要燒香的時候,拿出三根,依次插中間、右邊、左邊來上供。具體的上香細節,若有不懂,可以留言。
在香爐的左右兩邊供花,有條件的,供奉鮮花是再好不過的,注意及時清理枯萎的花枝。如果條件不允許,供奉乾花或者是假花也是可以的。供花,代表修善因,寓意是好的,功德都是殊勝的。
香爐的正前方供水果,供水果最好用果盤,擺成合適的造型,大多數水果都可放心供佛。需要注意的是,儘量不供氣味不會的水果,不要以髒果、壞果,否則寓意不吉,有失恭敬,也損了功德。該清洗的清洗,該清理的清理。
水果前方供水,我們稱之為「大悲水」,用佛門裡專用供佛的水杯,一般供一杯或三杯就可以,供佛的水要保證乾淨,不要落入雜質。香爐的後面可供酥油燈,供燈代表破除黑暗,點亮光明,一旦點燃,最好不要人為熄滅,待其自然燃盡。如果喜歡梵唄音樂,可以放一些佛樂,使人內心更輕鬆、慈悲。所有吃的喝的,撤供後都可放心食用,也可分享與他人。
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