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手店生意艱難,香港Joyce 4年共虧了2億

2020-12-16 騰訊網

  Joyce去年淨虧損約2229萬港元,已經是連續4年虧損

  作者 | 周惠寧

  買手店模式持續遭遇挑戰,繼10 Corso Como敗走中國市場後,又一買手店陷入困境。

  據時尚商業快訊,香港精品買手店Joyce Boutique載思集團於近日發布重組方案,控股公司的註冊地則由百慕達改為香港,未來會以香港作為管理和運營的基地在重組生效後,Joyce Boutique的上市地位將被撤銷,由新控股公司取代,以介紹形式於主板上市,計劃股東將持有同等權益的新公司股份。

  圖為Joyce Boutique去年主要業績數據,點擊大圖查看更清晰

  在發布重組計劃的同時,Joyce Boutique也公開了去年全年業績,在截至3月31日的財年內,Joyce Boutique收入下滑2.1%至8.424億港元,淨虧損約2229.2萬港元,雖然較上一財年的5740萬港元虧損有所收窄,但已連續4年錄得虧損,共虧損了近2億港元。

  期內,Joyce Boutique在中國香港的業務收入下跌2.5%,佔總收入的88.3%,營業虧損收窄至1460萬港元。中國內地部門收入較去年增加7.3%,主要得益於同店銷售的增加,營業虧損為240萬港元,主要受與一商場提前終止租約而產生的和解金額影響。集團與奢侈品牌Marni 的合作股權投資的銷售及毛利率均下跌,虧損為190萬港元。

  Joyce Boutique在財報中強調,過去一年集團主要通過豐富產品種類和提升消費者體驗來推動銷售增長,同店銷售也因此有所提升,而整體收入的下滑主要受期內部分門店的關閉影響。據財報數據,2018年該集團的最低租金費用約為2億港元,或然租金則為1679萬港元。

  為進一步提升經營成本效益,集團還趁在大中華區的舊存貨變現增加,關閉了1家JOYCE Warehouse店,臺灣僅剩的一家Marni門店也於去年8月正式停業。

  截至報告期末,Joyce Boutique在全球共擁有34家門店,其中有21家位於中國香港,另有7家Marni門店。該集團在中國內地的門店數則為6家,包括2家多品牌JOYCE店、1家單一品牌店、2家JOYCE Beauty店和1家JOYCE Warehouse店。

  Joyce Boutique由郭志清與丈夫馬景華於1970年創立,主要通過旗下門店發售自營品牌以及Alexander McQueen、Alexander Wang、Balenciaga和DIOR等國際設計師和奢侈品牌的時裝、化妝品及配飾等,於1990年10月16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是香港最早的買手店之一。

  2000年,會德豐斥資2億港元買入51%的控制性股權。2003年3月會德豐將所持的股權轉讓予吳光正家族信託,目前持有Joyce Boutique 51.99%股權,而馬景華則持23%股權,為第二大股東。2007年11月19日馬景華、馬郭志清及二人的女兒馬美儀一同辭職,轉任非執行董事,由吳天海接任非執行主席。

  除Joyce Boutique外,會德豐集團旗下還擁有高端買手店連卡佛。據福布斯最新數據,吳光正目前身價108億美元,在2019年香港前50大富豪榜中排名第7,不過較去年縮水22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家香港多品牌零售商I.T集團的業績表現也不容樂觀。據時尚商業快訊數據,在截至2月28日的財年內,I.T集團總營業額同比增長5.4%至88.32億港元,逼近90億港元,毛利潤上漲5.9%至56.4億港元,淨利潤增幅則較上一財年的37%大幅放緩至2.8%,錄得4.44億港元。

  目前,I.T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自創品牌分部,該部門的收入同比增長5.7%至52.19億港元,佔總收入的60.5%,國際品牌收入增長4.1%至33.32億港元,佔總收入的38.6%,特許品牌銷售佔比雖然最小,但已成為主要的增長引擎,銷售額同比大漲33.7%至8100萬港元。

  I.T集團在財報中表示,整體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同店銷售的增加和門店網絡的擴張,但總成本也隨之增長5.88%至81.2億港元,顯露出時尚零售的艱難,其中售出存貨成本為31.27億港元,僱員成本15.31億港元,租金成本14.81億港元,廣告及宣傳成本2.68億港元。截至報告期末,I.T集團共擁有7760名員工。

  實際上,買手店模式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已出現在歐洲,但中國內地直到上世紀末才出現買手店業態。自2010年起,歐洲、美國的買手店行業已逐漸衰退,關店和賣身比比皆是。2017年起,買手店模式更到達了一個標誌性的轉折點,先是巴黎標誌性買手店Colette決定停業,義大利買手店10 Corso Como北京店也於同年關閉,並於本月初正式離開中國內地。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2010年起中國內地買手店開始激增,以上海為例,2014年上海約有買手店70多家,到2016年約80個新買手店品牌入駐上海,買手店總數接近300家。除了上海、北京、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杭州、成都、重慶、南京等城市也開設了20至50家買手店,大部分三線城市也都新增了1至10家不等的買手店。全國買手店數量達1000家只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估計。

  對此,有分析師認為從目前國內的零售大環境來看,買手店業態不會消亡,但從商業角度而言,買手店已不是創造利潤和品牌營銷的最佳選擇,剩下的是對傳統的保留、藝術的展示、獨立設計師的剛需。

  不過,買手店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身份已經發生轉變,據悉,連卡佛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對KPI的估算方法作出了改革,變為NPS打分模式,這是一種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算法,除銷量外,考量維度還包括消費者服務、店鋪氛圍等不直接與銷售效率關聯的元素。

  有分析認為,未來會有大量百貨、零售業轉型進入買手店這一業態,這一批買手店將主營已成熟運營的國際輕奢和設計師品牌,拼的是背後的供應鏈和商品資源,是性價比和商品豐富度。此外,能否融合線上線下也會成為關鍵點。

  時尚行業正在經歷的變革是結構性的,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發生很大的改變,新技術推動的浪潮不再是個體力量所能抵擋的。眼下實體零售業都在經歷來自線上的巨大衝擊,商業模式本就不牢固的時尚買手店更是變得不堪一擊。與此鮮明對比的,是奢侈品線上零售電商的瘋狂增長。

  可以肯定的是,在競爭愈發激烈和消費者喜好多變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消費體驗及更符合細分需求的產品與服務來爭奪更多市場份額將成為取勝的關鍵。

相關焦點

  • 香港買手店Joyce連續四年虧損,即將迎來公司重組
    記者 | 張馨予老牌買手店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香港買手店鼻祖Joyce已經連續4年錄得虧損,Joyce集團即將重組。香港Joyce時裝控股公司日前公布了全年業績公告,截至2019年3月31日集團收入同比下跌2.1%至8.42億港元,公司股東應佔虧損約為2229.2萬港元,同比收窄59.3%。根據Joyce集團財報,香港部門收入同比上年度下跌2.5%至7.44億港元,佔集團收入88.3%。
  • JOYCE發布盈利預警,買手店的日子不好過
    受電商衝擊、租金持續攀升影響,老牌買手店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香港買手店鼻祖JOYCE近日發布盈利預警,預計上半財年淨虧損將擴大一倍。  公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集團綜合收入預期會較去年同期下跌逾15%,而股東應佔虧損預期會增加近一倍。集團表示,業績的下滑和虧損擴大主要受近期零售市場環境低迷影響。
  • 香港買手店Joyce連續四年虧損,即將私有化退市,買手店路在何方
    曾幾何時,不少人都喜歡去香港掃貨,為香港零售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現在因為一系列眾所周知的原因,前往香港旅遊的遊客少了,掃貨的人也少了,很多門店都處於關門狀態,很大大牌零售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可以說是度日難捱。
  • 香港買手店Joyce連虧4年或退市;美國網紅電商上市市值破20億美元 |...
    Revolve創立於2003年,旨在為全球年輕時尚的消費者打造一個多品牌的時尚購物平臺,去年銷售額大漲24.8%至4.98億美元,淨利潤增幅更高達500%至3070萬美元。深有意味的是,被稱為中國「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上市僅兩個月,市值累積跌幅已超過70%,從最初的10億美元縮水至2.66億美元。
  • 深度|紅極一時的香港買手店鼻祖該往何處去?
    Joyce於1990年在香港上市,早在1997年金融危機後Joyce集團便跌成1元以下的仙股,目前總市值為4.22億港元。 就在今年6月,Joyce集團剛剛發布重組方案,將控股公司的註冊地由百慕達改為香港,未來會以香港作為管理和運營的基地。有分析認為,此舉的原因是被稱為避稅天堂的百慕達、開曼群島和英屬維京群島因政策變更,稅務成本升高。
  • 香港:揭秘只有買手才知道的名牌折扣店
    只有香港人和買手才知道的名牌折扣店(PRADA、ARMANI、GUESS、BURBERRY等等美好的牌子1折起!有些店子按門鈴才讓你進!    JOYCE WAREHOUSE :海怡工貿大廈21樓   這裡絕對是香港本地人才知道的名牌減價店。從商務樓狹小的電梯到21樓後,還要在緊閉的大玻璃門外按電鈴才能進入。
  • 廣州「買手店」迎來新一輪擴張 撐得住嗎?
    日前,天環廣場、紅棉國際服裝城等紛紛開出新的買手店,並在商品價位、品牌方面做出了新調整。隨著高端市場的萎縮,部分奢侈品店相繼關閉,買手店模式被寄予成為中高端市場「救命稻草」。面對消費者的各種疑惑,大牌買手店稀缺的廣州市場,重啟步伐的買手店能迎來春天嗎?
  • 知名買手店Kapok馳騁香港零售市場13年,即將進駐K11 MUSEA
    買手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最早在歐洲興起,隨後在歐美、日本、香港等地迅速發展起來。     而香港一向對於時尚潮流有著較強的敏銳度,也追求個性化的時裝,於是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誕生了一批買手店,如今在香港的發展也非常成熟,例如老佛爺、BROWNS、Joyce、BEAMS等知名買手店品牌。
  • 香港| 時髦精才知道的買手店
    前段時間,我探訪了香港幾家買手店,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下。☞ Tips:點擊看大圖哦(別再說我圖片小了哼)BANGBANG 70's# vintage world喜歡vintage的朋友估計對這家店不陌生,它曾被當地媒體輪番追捧。
  • 香港「樓上店」成內地網紅
    2018年聖誕節前一天,香港珠寶設計師方偉平位於尖沙咀的「樓上店」裡,淘寶買手小天舉行了一場火熱的直播銷售。6小時內,網上直播吸引了近6000名消費者,小天共賣出方偉平的品牌首飾67 件,總銷售額約32萬元人民幣。來自內地的網購新模式,給香港品牌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 堅持只賣日本本土品牌的買手店 STUDIOUS等海外首店落戶香港
    提到買手店,我們總能自然聯想到巴黎的Colette 、紐約的Opening Ceremony、義大利的10 Corso Como、香港的IT日本的Dover Street Market、STUDIOUS等。      近幾年,日本的時尚品牌逐漸被世界所認知,無論是縫紉技藝、亦或是設計風格都得到了全球業內人士的認可。
  • 香港迪士尼6年漲價5次,每年600萬遊客,4年虧了6個億
    南面東南亞,北靠內地,香港迪士尼樂園被寄予了厚望。但是開業近14年後,香港迪士尼樂園卻面臨著連年虧損的局面,過去4年間,共虧損了6.15億。遠不如東京迪士尼樂園這個迪士尼亞洲「長子」,也被上海迪士尼樂園這個「小弟」反超,成為3座亞洲迪士尼樂園中唯一虧損的一家….當初被寄予厚望的香港迪士尼樂園,是怎麼走到今天這種「尷尬」地位的呢?
  • 萬達開時尚買手店 為何在國外收縮的買手店在中國這麼吃香?
    2016年,甚至傳出萬達百貨將關掉90多家門店中的一半數量的門店,而萬達方面也默認了這個事實。   但是自有品牌也不是誰家都有能力做的,已經不單單是零售業的生意了,都涉及到製造產業上去了。所以大家都在嘗試,在零售領域,有什麼新的方法。
  • 搭上網購順風車 香港「樓上店」成內地網紅
    2018年聖誕節前一天,香港珠寶設計師方偉平位於尖沙咀的「樓上店」裡,淘寶買手小天舉行了一場火熱的直播銷售。6小時內,網上直播吸引了近6000名消費者,小天共賣出方偉平的品牌首飾67 件,總銷售額約32萬元人民幣。來自內地的網購新模式,給香港品牌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 從香港到上海的復古買手店
    各種獨具中國本土文化的復古精品散落在街頭的各個角落,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產品也被吸引到了上海,在這個美的包容度越來越高的城市,即使無法理解這種美的人,也願意抱著一種好奇與尊重的態度來了解。2013年,多次到訪上海的店主Thomas,和被東方文化深深吸引的英國設計師Alexandra終於做了一個決定,將他們在香港經營多年,享有盛名,被CNN等各大媒體報導過的精品買手店,落戶上海。
  • 不再是服飾買手店,川久保玲開出第一家美妝&香水買手店
    自從2017 年買手店鼻祖Colette關門後,巴黎便少了一個出眾的時髦地標,如今,又有了全新的、值得打卡的買手店出現,而且是美妝領域。   10月2日,川久保玲旗下的知名買手店Dover Street Market(DSM)正式進軍美妝領域,開出第一家美妝買手集合店Dover Street Parfums Market(DSPM)。
  • 「艱難求生」的香港服裝巨頭:內地門店僅剩180家,去年虧了1個億
    隨著ZARA、H&M、優衣庫等快時尚巨頭進入中國,曾經是潮流、品位代名詞的香港服裝品牌逐漸敗退。佐丹奴去年實現銷售額48.52億港元,同比減少11.9%。淨利潤縮水至2.3億元,降幅高達52.1%。「牌子」班尼路則活成了低端貨,六年間關店近2000家。
  • 華南知名買手店品牌,一尚門在K11 MUSEA開出香港首店
    01 創意打造「硬核藝術館」,以《不息》為主題2019年8月26日,一尚門首次進駐香港市場,在尖沙咀K11 MUSEA開出新的分店,這也是一尚門全國第5家店。一尚門廣州K11店因此,自2012年在廣州創立以來,一尚門憑著獨特的產品設計及門店體驗差異化,已發展成華南地區最大的多品牌集合店,以原創設計、獨立個性、內涵品位為價值觀的時尚態度,致力挖掘全球具有先鋒個性的原創設計師品牌。
  • 【一周消費熱點】Gucci將於9月推出家居用品線;巴黎著名買手店...
    大公司 奢侈品圈 巴黎著名精品買手店 Colette 宣布年底正式關店 巴黎著名精品買手店 Colette 在開店 20年之際突然宣布關店。Colette發布聲明稱:「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經歷了 20個美好的年頭,我們決定於12月20日正式關閉門店。在關店之前將不會有任何變化。
  • 日本品牌買手店Studious開啟海外擴張 首站去了香港
    4 月 25 日,日本買手店 Studious 宣布落戶香港,這是它在海外的第一家門店。   或許你還對這個品牌不太熟悉,不過,如果你是日系服飾的愛好者的話,Studious 會是一個值得一逛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