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裁判方法論: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要件構成多向鎖定法

2020-12-14 正洪觀點

民商實務 追尋法意

解析案例 探索規則

裁判方法論——法律適用思維路徑

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

要件構成多向鎖定法

編輯:伊路芳菲

一、兩種裁判方法論

法律適用的思維模式,決定了法律適用的基本面。同時,在法律適用的路徑與法律適用的目標兩者關係問題上,也有不同的思維模式或者不同的方法論。經筆者觀察,主要有兩種相對立的方法論模式:一是路徑選擇單向連接法;二是要件構成多向鎖定法。

1. 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其邏輯原理是:由A推導出BB推出CC推導出D,則得出結論D。單向連結法的最大特點,就是有一個中間環節

2. 要件構成多向鎖定法。其邏輯原理是:由A推導出DB推導出D,C推導出D,則得出結論D。多向鎖定法,實質上就是法律制度構成論,包括犯罪構成、侵權責任構成、違約責任構成等等形式。

二、兩種裁判方法論的區別

(一)以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為例

案件事實:某輸電線路分別歸甲、乙兩公司所有或管理,丙在該輸電線路甲與乙產權連接點附近觸電死亡。

1. 單向連結法的裁判路徑是:首先,要找到一個中間環節,即以供用電設施產權人承擔責任為基本原則。然後,作出如下判斷:如果某甲是供用電設施產權人,則某甲承擔侵權責任;如果某甲不是供用電設施產權人,則某甲不承擔侵權責任。

2. 多向鎖定法的裁判路徑是:只看行為人的行為及後果是否符合侵權責任構成要件。其中,供用電設施產權人承擔責任,只是侵權責任構成條件中的一種情形。如果某甲不是供用電設施產權人,但其符合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某甲仍然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二)以農村自建房致人損害案為例

案件事實:村民某甲修建自有房屋,請村民某乙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因建築材料掉落致過路行人村民某丙死亡。

1. 路徑選擇單向連結裁判法的思維路徑是:如果甲與乙之間是定作承攬關係,則甲不承擔責任、乙承擔責任;如果甲與乙之間是僱傭關係,則由甲承擔責任、乙不承擔責任。特點是通過合同這個中間環節解決侵權責任問題,這屬於單向連結思維。

2. 要件構成多向鎖定裁判法的思維路徑是:只看甲的行為及後果,是否符合侵權責任構成要件。如果甲的行為及後果符合侵權責任構成,由其承擔責任自無問題;如果甲的行為及後果不符合侵權責任構成,但是甲有合同約定上的義務的,甲仍應當承擔合同法上的責任。

三、路徑選擇單向連結裁判法的缺陷

在裁判方法上,僅僅運用單向連結法,得出正確結果的可能性很小,其結論正確是偶然,錯誤是必然。之所以如此,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解決的只是路徑不是方法。

單向連結法,只是適用法的一種路徑,而不是適用法律的最終方法。在運用單向連結法進行裁判時,很多人難以避免習慣性邏輯錯誤,即對單向連結法進行反向否定適用。單向連結法,在邏輯上本無錯誤,但人們在運用上卻有錯誤。因為在現實中,人們一般都是反向否定運用單向連結法。

例如:A推導出BB推出C,則由A得出結論,這個推導沒有問題。然而,反向否定運用,則是以該A→B鏈條為基礎,從出發,如果推導不出,則得出結論不成立。這在邏輯上是錯誤的,因為如果沒有鏈條,不等於就沒有其他鏈條,如或者等鏈條,也即在鏈條行不通的情況下,無法排除通過其他鏈條得出結論的可能性。可見,對單向連結法的反向否定運用,在邏輯上是錯誤的。

(二)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只是虛擬邏輯不是客觀真實。

法律制度背後的邏輯是虛擬的,法律適用所面對的現實及處理的結果則是客觀真實的。形式邏輯與實質正義的脫節,導致在適用法律問題上制度邏輯本身具有局限性,從而導致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更容易出錯。每一次法律適用,如果僅僅是在邏輯中潛行,則其結論很有可能就是錯誤的。

例如:對許霆案的裁判,起初的裁判也是符合制度邏輯的,但卻與實質正義不一致。此情況說明,邏輯是不可靠的,離開了實質正義的邏輯,必然是矯情而荒謬的。

四、兩種裁判方法論的比較

1. 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其特點是必須通過某個中間環節進行邏輯判決。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的弊端,在於運用了中間環節,導致其關鍵性判斷遠離現實問題,脫離實質正義。

2. 要件構成多向鎖定法。其特點是在多個構成要件上進行邏輯判斷。要件構成多向鎖定法的優勢,在於其中對每個構成要件所作的邏輯判斷,距離現實問題都很近,有利於兼顧實質正義。

五、兩種裁判方法論的關係

那麼,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是否就應當予以拋棄?筆者認為,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運用價值,關鍵在於正確處理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與要件構成多向鎖定法兩者之間的關係。

(一)在實體結論判斷上的區別運用

在對實體結論的判斷上,應當把握以下兩個要點:

1. 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可以作為是尋找法律適用三段論法律大前提的捷徑與有效方法,但其不是法律適用的最終判斷方法,適用法律的最終判斷方法,仍然是要件構成多向連結法。

2. 在進行法律適用時,通過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所找到的法律大前提,必須接受要件構成多向鎖定法的最終判斷,如果無法通過要件構成多向鎖定的最終判斷,則仍需另行尋找其他法律大前提。

(二)在程序過程判斷上的區別運用

訴訟活動,實為訴訟活動的主體尤其是其中的當事人,所作出的一系路徑選擇的過程及結果。這種路徑選擇,不一定能體現實體公正,它更多地體現了當事人參與訴訟活動的選擇自願和後果自負的程序公正。

因而,在訴訟過程中,路徑選擇是當事人無法迴避的事項。比如,當事人需要選擇和確定以下事項:是侵權之訴還是違約之訴,是否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是否申請做司法鑑定等等。面對這些問題,當事人必須作出選擇。對這些問題作出選擇,對當事人來說,既是權利也是義務。而對法官來說,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也可就這些問題向當事人作出釋明和詢問,並由當事人作出相應選擇。

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不同的階段性。在訴訟的初始階段,對是侵權之訴還是違約之訴這樣的問題,當然要由當事人自己作出選擇。但是,隨著訴訟進程的推進,面對一些具體問題,當事人仍然可以作出自己的選擇,但是這種選擇已經不再是當事人的責任,它已經轉化為法官的責任。比如,在侵權糾紛案件中,對是承攬還是僱傭關係的判斷;在返還財產糾紛中,對是不當得利還是無因管理關係的判斷。對這些問題,不一定是當事人能夠判斷得清楚的。因而,對這些問題不一定要求當事作出路徑選擇。

對這些問題,法官當然有資格和能力進行判斷。但是,這就要涉及到本文介紹的兩種裁判方法問題,即路徑選擇單向連接法與要件構成多向鎖定法兩者之間的關係及如何選擇的問題。前已述及,路徑選擇單向連接法,只是找到解決問題最終方法的先期路徑選擇方法,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方法。換言之,路徑選擇單向連接法,只是一種簡便、捷徑的方法,而不是最終的方法。因此,對前述這些問題,法官不一定要作出選擇判斷。比如,侵權糾紛案件所要解決的最終問題是侵權責任,如此就不一定首先去解決當事人之間是承攬還是僱傭關係的問題,而可以直奔侵權責任構成問題而去。

可見,比較以上兩種裁判方法論的價值:在對程序過程的選擇上,路徑選擇單向連結法更有運用價值;在對實體結論的判斷上,要件構成多向鎖定法更有運用價值。

相關閱讀

法律適用思維模式三種類型

規則與例外:對「訴請不當」及「超出訴請」的處理

非典型駁回起訴:對訴請不當及被告失格的駁回起訴

重解霍姆斯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

雙命題捆綁替代:一種難以察覺的思維陷阱及詭辯伎倆

法律不理三事:舊往之事、瑣碎之事、內部之事

【九民會學習】對穿透式審判思維的穿透

外嫁女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兩種不同處理結果

專家講解

《王軼: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的重點問題》筆記

《劉貴祥:民法典適用的幾個重大問題》筆記(一)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權編的亮點及適用》 筆記

法典學習

【民法典】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及請求權和訴訟時效

【民法典】民事權利分類表 (以是否具有財產價值分類)

【民法典】 民事法律行為效力規範體系結構(邏輯表格)

【民法典】人格權編新舊法律條文對照

【民法典】人格權編框架性、基礎性制度三大規範

【民法典】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裁判實例

【民法典】第392條混合擔保清償順序法律規範理解偏差

【民法典】第146條通謀虛偽規則的理解與學習

民商實務 追尋法意

解析案例 探索規則

相關焦點

  •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關於自助行為相關裁判規則5條
    法信· 類案裁判規則 1.債權人採取合理限度的自助行為以防止債務人隱匿逃債,債務人為繼續逃避法定債務逃跑致死的,債權人不承擔法律責任——陳幫容、陳國榮、陳曦訴陳靜、吳建平、李躍國、周富勇生命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債權人採取合理限度的自助行為以防止債務人再次隱匿逃債
  • 法學園地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⑨:關於自助行為相關...
    行為人的行為是在其合法利益受損且來不及向公安機關報案尋求公權力救助的緊迫情況下實施的民事自助行為,未超出合理限度,且事後採取了補救措施,未造成負面後果,行為人不構成名譽侵權。,屬侵權行為,但該侵權行為的發生尚不構成自助行為要件中的「須為情況緊急且來不及請求公力救濟」,被侵權人完全可以通過林業主管部門與侵權人進行協商處理,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等途徑來解決糾紛。
  • 三大理論支撐 「法律地圖」 獲取裁判法律規則,使用 「法律地圖...
    原告認為牛是因為誤食被告堆放的垃圾而死亡,向法院起訴被告,要求賠償損失。原告因被告行為造成損害,可以主張民事損害賠償;構成犯罪的,應當追究致害人刑事責任;被告天橋嶺鎮人民政府是行政機構,其違法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可能引發行政處罰及行政賠償。但是,被告致害行為不存在主觀故意,不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 構成要件要素知多少
    三、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與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1、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即積極地、正面地表明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要素。2、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即否定犯罪性的構成要件要素。四、共同的構成要件要素與非共同的構成要件要素1、共同的構成要件要素,指犯罪構成共同要件中為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的要素。如犯罪主體、犯罪行為、罪過,就是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的共同的構成要件要素。
  • 看起來很美:法不能向不公求情
    文/本社記者 李天琪《正當防衛新解》系列報導之三看起來很美:法不能向不公求情 近年來,因防衛致人傷害、死亡最終被認定為正當防衛的案件增多,引發學界、實務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探討。
  • 關於要約的構成要件,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關於要約的構成要件,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2015-12-15 10:50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關於要約的構成要件,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 【「姣」您學法律】盜竊急救藥品構成故意殺人罪,難道不構成盜竊罪...
    日本學者指出:「法就是觀念上已經固定的存在,對其正確理解的判決是法的具體化。」([日]平野龍一:《刑法解釋中的判例與學說》,黎宏譯,《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第165頁)德國學者也認為,「大部分的法律都是經過不斷的司法裁判過程才具體化,才獲得最後清晰的形象,然後才能適用於個案,許多法條事實上是借裁判才成為現行法的一部分。」
  • 最高法最新司法解釋:如何準確適用食品安全法律責任條款?
    這部司法解釋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徵:第一,進一步明確法律的構成要件與適用情況,為法官裁判提供準確裁判尺度。例如《解釋一》第六條規定「食品經營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消費者主張構成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明知』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就是對法律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對食品經營者主張懲罰性賠償」重要主觀構成要件的細化與明確。
  • 虛開發票罪不宜以造成國家稅款損失為要件
    因為《刑法》第205條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需要以騙取稅款為要件,作為《刑法》第205條之一的虛開發票罪是否需要造成國家稅款損失便出現了分歧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虛開發票罪應以造成國家稅款損失為要件,張某的行為不構成虛開發票罪。其理由有二:其一,該罪規定於刑法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六節危害稅收徵管罪,按照文義解釋,該節規定的所有犯罪都應以造成國家稅款損失為要件。
  • 淺析侵權行為法律構成要件之一的違法行為
    在我國一般侵權行為法律構成要件是:①違法行為;②有損害事實;③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係;④行為人主觀有過錯。一.違法行為的含義在侵權責任法上,違法行為也稱為侵害行為、加害行為、不法行為、不當行為等。所謂違法行為,是指主體違反法定義務,違反法律規範的禁止性規定,而實施的給他人造成損害結果的作為和不作為。
  • 最高法執行異議之訴案件駁回起訴的(10條)裁判意見
    作為兩種不同的救濟方式,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與審判監督程序有本質上的區別,應嚴格區分。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針對的是執行行為本身,即案外人主張的民事權益是否足以排除強制執行,而審判監督程序針對的是執行所依據的裁判,即原判決、裁定是否錯誤。
  • 從墨家「三表法」談幹部工作方法論
    「三表法」是墨子基於當時的社會實踐提出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方法論。《墨子·非命》提出「三表法」具體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也就是說,要根據前人的間接經驗、群眾的直接經驗,立足國家百姓的利益,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自我檢驗和改進。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可以借鑑墨家「三表法」來築牢初心、改進作風、抓好落實。
  • 克裡斯蒂安·布克(著) 呂玉贊(譯)丨德國法教義學:思維與操作方式
    此外,學者們也曾探討過法教義學的功能、認知水平和發展。儘管對法教義學進行了如此多的探討,但是人們對法教義學的思維和操作方式本身卻關注較少。通過以下的思考,我將嘗試彌補這一不足。(一)法教叉學理論的起點、觀察與路徑法教義學可以被描述為這樣一個學科,試圖對實證法進行滲透和整理,同時為法律工作提供指引,並幫助解決法律實踐拋出的問題。
  •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關於承攬人留置權及同時履行抗辯權的...
    據此,本條規定賦予承攬人在定作人拒絕履行支付承攬合同價款時,有權選擇對工作成果進行留置或者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充分賦予當事人自由選擇權,是民法對當事人自由意志的尊重,體現了時代的進步。法信· 類案裁判規則1.承攬人的留置權受侵害時可要求侵害留置權的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海寧市金程汽車修理有限公司訴管雄飛、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修理合同糾紛案案例要旨:承攬人的留置權受侵害致使債權難以實現時,承攬人可同時要求定作人承擔違約責任及侵害留置權的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應先由被留置人向留置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 發掘法社會學研究的中國元素
    法律社會學研究法律與社會的關係,以法的實際運作為研究對象,注重法與社會的互動。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恢復法律社會學研究後,經過30餘年的發展,從取法西方到立足本土,從學習域外經驗到探索中國道路,我國法律社會學領域得到了極大拓寬,相關成果不斷湧現。通過社會觀察法律法律社會學直接立足於社會實踐本身,其研究範式就是觀察社會如何運作,觀察法律在社會運作中發揮何種作用。
  • 春風化雨 法潤人心 江西「七五」普法走出特色新路徑
    春風化雨 法潤人心 江西「七五」普法走出特色新路徑 2020-12-1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德國刑法詐騙罪的客觀構成要件——以德國司法判例為中心
    在諸多財產犯罪中,詐騙罪客觀構成要件可謂是其最為核心的構成要件之一。近年來,我國刑法學界對於詐騙罪構成要件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許多學者開始借鑑德日刑法理論對我國詐騙罪的成立範圍進行較為詳細的界定。但是,我國學界目前對於德國刑法中的詐騙罪仍然缺乏全面的了解,尤其鮮有學者研究德國法院在司法實務中如何處理詐騙案件。
  • 論犯罪論體系的理性選擇
    實務部門的主流還在堅守四要件。然而,三階層向實務界滲透擴散的氣候已經形成。  讀了陳興良教授的《刑法知識論》之後,筆者認為,我國刑法學界針對犯罪論體系去蘇俄化的努力是有問題的,很有可能造成混亂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有必要澄清事實真相,並就犯罪論體系的理性選擇提出自己的觀點。
  • 構成醫療事故的主觀要件有什麼
    那麼構成醫療事故的主觀要件有什麼?下面就由小編為你介紹相關的內容。一、構成醫療事故的主觀要件是什麼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主觀上對病人傷亡存在重大業務過失。在這裡,本罪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重大過失而不是一般過失,即從主觀上過失程度之輕重來說,行為人主觀上存在嚴重過失。
  • 裁判文書網數據竟被標價售賣:爬蟲程序抓取,或構成侵權
    網售數據,價格需「私聊」獲取北青報記者在某網絡商城中看到,有標註來自湖南、廣東、山東等多地的商家均聲稱出售裁判文書網的數據,其中不少商家聲稱其數據量超6000萬條。而據裁判文書網公開數據顯示,目前裁判文書網上公開的文書總量為7395萬多篇,如果商家所稱的數量屬實,則商家能夠提供絕大多數已經公開的文書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