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過年回家,媽媽總說自己最近身體不太舒服,仔細詢問一番,說是總失眠多夢,還時常頭暈,最後一次月經時的量比起往常少了些許。再看面部,發現口唇也微微淡白,少了往年的血色。
其實這時自己心裡已經八九不離十了,最後看舌診脈:舌淡、脈細微弦,這明顯是肝血虧虛了。
當然,目前虧虛程度還算不上嚴重,便向媽媽介紹了當歸、黃芪兩味藥,平時沒事兒就泡泡水當茶喝,沒過多久,媽媽的氣色也變好多了。
其實黃芪加上當歸,僅僅兩味藥,就是一個經典名方——當歸補血湯。方子雖然以當歸為名,實際上是重用黃芪一兩為君,而當歸則只用了二錢,最早是用來治療血虛發熱證的。
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因此重用了黃芪防止陽氣耗散而亡。其實,若是平時將這兩味藥材煲湯或是泡水喝,也有豐富的養生功效。
1.用於改善血虛
肝藏血,因此身體血液的榮虧與肝密切相關,而女子則以肝為先天,所以肝血對女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實肝血會不斷耗損,中年女性,尤其是到了更年期前後,肝血虧虛的情況會表現得比較明顯。
月經量明顯減少、口唇爪甲失華甚至泛白、皮膚泛黃、頭暈、失眠等都是血虛的典型表現,這時便可以適當地使用黃芪和當歸來補氣養血。
當歸功善補血,是補血藥,黃芪雖然為補氣藥,實際也有生津養血之功。且氣為血之帥,氣能生血,所以在當歸的基礎上加上黃芪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2.用於瘡瘍潰後
瘡瘍多因熱毒邪氣犯於皮膚而導致血敗肉腐而成,膿成後便需要及時排膿。若是正氣充足、氣血充盛之人,排膿以後,正氣未虧,瘡瘍便可迅速收口,肌肉也隨之修復。
但若是本身正氣耗損,體虛氣血不足之人,託毒無力,且氣血不能充於肌膚,自然會出現瘡口難收。而黃芪加上當歸,一者益氣,一者養血,黃芪本身也有良好的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對於瘡瘍潰後特別是本身氣血虧虛之體有著很大的助益。
補氣的黃芪配上補血的當歸,益氣養血,氣血雙補,用於以上兩種情況剛剛好。這便是黃芪加上當歸能夠給我們帶來的養生妙處。
當然它們在臨床中的作用肯定遠不止於此,但是我們也不能隨意使用,既然是使用中藥,就必須遵循嚴格的辨證論治體系。
大家平時用這兩味藥泡水或是煲湯的時候也需要注意,黃芪當歸皆偏於溫燥,本身陰虛之人是不宜使用的。而陰虛和血虛在一定程度上是容易混淆的,所以還需要謹慎使用。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無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