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杜荀鶴《送人遊吳》的這一句,是蘇州山塘的真實寫照。
槳聲燈影、煙雨朦朧,山塘街滿足了人們對於江南的所有想像與期待。但也有很多遊客覺得山塘街在商業化的侵蝕下已經逐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變成眾多「古鎮」經典中的一個。
其實,山塘街所承載著的蘇州千年文化,並不僅僅體現於那三百米景區段所開發出的熱鬧。如果有時間,不妨嘗試從山塘街另半段,一路步行至虎丘,慢慢打開蘇州的民俗畫卷。這一路,會有想像不到的驚喜。
七裡山塘這「七裡」,一說是指閶門到虎丘的山塘街長約七裡,另一說是「七狸山塘」,即山塘街七座橋頭的石雕狸貓。
民間相傳,張士誠兵敗後,朱元璋不放心曾是張氏大本營的蘇州,特派劉伯溫來視察。有經天緯地之才的劉伯溫推背出山塘街地勢風水特異,和閶門、虎丘剛好形成了龍勢。為鎮此地龍氣,便特意雕了七隻狸貓佇於龍身各處。狸貓鎮龍之說只是傳聞,不過山塘街也確實有七隻狸貓,靜悄悄地佇立了百年之久。
山塘橋 美仁狸
嬌嬌俏俏的美仁狸坐落於山塘街的入口處,寄予了蘇州人對美的期待。
通貴橋 通貴狸
通貴狸和美仁狸同在上山塘景區。它象徵富貴,因此備受遊客們的鐘愛。上下橋的來往遊人拍照時總愛隨手摸一摸通貴狸的頭,沾一沾財氣。
星橋 文星狸
智慧擔當、憨態可掬的文星狸,象徵學識,寄託著蘇州文人的抱負和心願。
彩雲橋 彩雲狸
彩雲狸因橋得名。可惜的是原來的彩雲橋已經毀壞了,現在看到的彩雲橋是後來翻建的新橋。
普渡橋 白公狸
白公狸寄予了蘇州人對白居易的感念。白居易擔任蘇州刺史期間,關心民生疾苦,環虎丘山開河鑿路。開鑿出的山塘河將閶門和運河相連接,大大改善了蘇州的交通環境,這才有了後來明清時期「紅塵中一二等的風流富貴之地」的繁華盛景。
望山橋 海湧狸
海湧狸象徵緣分,坐落在虎丘景區大門外,這裡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西山廟橋 分水狸
分水狸是七座石狸中最容易錯過的一座,大概這也是它象徵機遇的原因之一吧。想要找到分水狸,在到達虎丘之後還要往前走一小段,至人聲漸寂處,靜靜佇立在西山廟橋邊的,便是分水狸了。
提到蘇州人,總會想到嗲嗲的吳儂軟語,其實,蘇州人也有剛烈的一面。
沿著山塘往虎丘方向慢行,不久就能看到義風園,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五人墓。這裡,就是蘇州剛烈精神的象徵。
明天啟年間,閹黨執政、朝局混亂, 「九千歲」魏忠賢權勢滔天、無惡不作。蘇州人周順昌因反對給魏忠賢建造生祠而被舉報,魏忠賢派人來蘇州緝拿他。當東廠侍衛到達蘇州時,遭到成千上萬蘇州人的抗議。
不幸的是,魏氏權力太大,還是把抗議鎮壓了下去。指導蘇州市民抗議的五人: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為保護群眾,英勇就義、慷慨赴死。蘇州百姓感念五人之義,將他們合葬於虎丘之側,題稱「五人之墓」。
復社領導成員張溥為之作《五人墓碑記》,如今這篇文章還出現在中學的課本上。
可以說,五人墓就像是蘇州歷史文化的骨骼,少了它,蘇州文化就變成了軟綿綿的棉花糖,立不起來。五人墓的存在仿佛宣示著:其實這姑蘇,這山塘,也有凜凜風骨。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道:「姑蘇城外有條十裡街,街內有條仁清巷,巷內有座古廟,因地方窄,人稱葫蘆廟。」其實,這 「十裡街」即山塘街,「仁清巷」即青山橋浜,而「葫蘆廟」也就是青山橋浜內的普福禪寺了。
一條老街,一座古廟,一道佛牆。牆裡牆外,世事繁華與青燈古佛。閒逛山塘的時候,不妨來廟裡走一走,感受一下紅樓的意境,體味姑蘇的香火氣。
其實,從山塘走到虎丘,一路上看到的風景並不僅是文中提到的幾處。張公祠、商會館、鬱家祠堂、南社雅集,還有那散落在小巷中的美食,那些別具匠心的民居……每一處都有著別樣的故事。
短短七裡路,是姑蘇文化的縮影。如果想去發現和探尋蘇州的故事,不妨緩緩步行,從山塘開始,用雙腳丈量姑蘇的文化厚度。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