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裡山塘,你所不知道的那六裡

2021-02-19 吃貨老闆娘


古城蘇州,最重要的交通設施是河道

商貿賈坊因此多沿河岸碼頭而建

越是河網暢通之地商貿也越是繁盛

古城蘇州的特色水陸街市也因此形成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山塘街

七裡山塘自古以來的繁茂,書中記載頗多,單單就200多年前的一幅《姑蘇繁華圖》和曹雪芹一句對閶門的「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的描述就能窺知一二。但這條3600餘米長的姑蘇第一街,你真的了解嗎。

01

百年前的姑蘇最繁盛之地

山塘街的興盛,始於唐朝,而盛於明清。提到山塘街,必定繞不開白居易。

正是因為時任蘇州刺史的白居易發動民工清淤排澇,築堤成街,又在堤上實行綠化改造,並將原來崎嶇難行的武丘寺路改造成風光大好的七裡山塘,才有了之後數百年的山塘昌盛,故此為念,山塘街又被稱作「白堤」。

△ 建成之初,白居易還頗為得意地賦詩一首《武丘寺路全詩》「自開山寺路,水陸往來頻。銀勒牽驕馬,花船載麗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種仍新。好住湖堤上,長留一道春。」

自此以後,歷朝的名流達貴都曾來此飲酒賞樂,飲到歡處詩興大發,留下的膾口詩句那是數不勝數。「承平光景風流地,燈火山塘舊酒樓」、「月明燈火照街頭,雅座立珍饈」、「七裡水環花市綠、一樓山向酒人青」……上百年過去了,現在還依稀能從山塘新景中看到詩中「燈火山塘、雅座珍饈」的一派恢宏瑰麗。

歷史上的山塘街可是蘇州的高消費區,一片一片的酒樓畫舫、連成了一條燈火闌珊街,單從餐館酒肆的菜單之繁就可窺見一二。

清人所撰《桐橋倚棹錄》中有寫道,當時山塘街有三家著名酒樓「三山館」、「山景園」、「聚景園」,菜餚品種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把閶門、山塘一帶稱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若是此話出自百姓或者小官之口,怕是就沒那麼有信服力吧,畢竟少有人比曹雪芹還知道什麼是「富貴風流」了。他的祖父曹寅、父親曹顒都曾擔任過江寧織造,這在當時可是顯赫世家,深得皇帝信賴。康熙皇帝五次南巡,皆以織造署為行宮,可見其榮耀程度。

即使後來曹家沒落,但如此大家,曹雪芹前半生必是見慣了各類金樽珍饈、綺麗非凡,才能寫出書中金陵賈氏「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的富貴描述。因而他口中的「紅塵中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的閶門山塘一帶,繁華程度才更可見一般。

若說耳聽為虛,徐揚於1759年繪製的《姑蘇繁華圖》便可眼見為實。作為向皇上拍馬屁而創作的《姑蘇繁華圖》,必是挑選當時最繁華之地來描繪。其中重點描述的一村、一鎮、一街中的一街便是山塘街。畫中行人如織,舟楫連片,百肆雜陳,堪當盛世滋生,姑蘇繁華之代表。

#日漸式微,不復昔日繁華#

即便是繁華如此的「姑蘇第一街」,也逃不過衰落的命運。鹹豐十年,山塘街在最盛之時遭受滅頂之災。太平軍進攻蘇州,自閶門入,縱火燒城。清《吳清卿太史日記》記載「徹夜火光燭天,見者膽寒……山塘、南浩一帶盡成焦土。」△ 民國初期的閶門內街景繁榮,但山塘卻不復七裡水環燈火。經此一難,原聚集山塘一帶的商行隨之轉移至石路、觀前等地,而後隨著上海開埠,成為商貿國際市場後,失去了運河集散地優勢的蘇州也不復當年的盛況,行商紛紛出走遷往上海。作為姑蘇城最繁華之地的山塘街,從此日漸式微,再不見昔日繁華。

02

走不完的七裡山塘,看不夠的市井人情

七裡山塘到虎丘,而今有多少人又真的走完過這七裡山塘呢,3600米的山塘街,從下塘街拐進山塘至新民橋,600餘米的熙熙攘攘,裝滿了遊人與千篇一律的景區「特色」店鋪。

而真正要找尋百年前的蘇州盛景,還是要往餘下的六裡山塘找一找。

越向虎丘方向走,越能發掘山塘的多面性,每走一段,街景風情便隨腳步變幻。若說新民橋往閶門方向的一段是熱門旅遊景點,那新民橋往萬福橋方向就是最具小橋流水的蘇州特色水巷。

#看不夠的山塘風情圖#

同是熙熙攘攘,但這一側的熙熙攘攘,多是出來買菜的阿婆阿爹們。兩旁的商店也更生活化,沒有網紅奶茶店,也沒有裝修誇張的特色飾品店,零星的遊客夾雜在來往的居民中,反而顯得有些不知所措起來。

切開一半的西瓜張揚著水滴滴的笑臉,或紅或黃或綠或紫的水果攤前,路過的總免不了要停下來欣賞一番,這一欣賞就忍不住帶點回家。

精緻的阿姨阿婆們,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不能虧待了自己。最火熱的季節,自然要用最豔麗的服裝來取悅自己。

而一邊的阿爹就拎著幾個黑色的袋子,路邊隨意地擺了一個攤,用的還是以前的秤砣稱,如今也是不多見了。自家種的新鮮蔬菜,也不圖賣幾個錢,吃不完浪費了多可惜。

走著走著一段小曲兒傳來,原來是環衛大叔左手簸箕右手掃把腰間還別了一個收音機,工作休閒兩不誤。

天還未完全熱起來的早上,吃完飯的阿婆們趁著門前尚有一席陰涼地,聚在一起嘮嘮閒話家常,軟糯的蘇州閒話若有若無地飄至耳邊又飄走了……

待到日頭漸漸攀高,買菜的爺爺奶奶們紛紛挎著滿當的菜籃子歸去了。一把青菜、一點滷味、三五個水蜜桃,老兩口需要的夥食也就夠了……

再過萬福橋走過去,整條街道更顯靜謐,偶有居民沿街走過,打量著老闆娘這個「不速之客」。

沿河的涼亭裡,大叔端坐其中,一旁的白色塑膠袋裡放著兩瓶啤酒,路過的熟人略帶玩笑的打著招呼:「喲,這麼早就喝上了啊」。

不時幾輛觀光遊輪經過,靜謐的河面蕩起圈圈水花,稍後又恢復平靜。

不過這一切完全沒有影響到獨釣山塘魚的「姑蘇蓑笠翁」,上魚餌,甩鉤、撐杆、調整好姿勢,就等魚上鉤了。

河對面的大姐們則趁著吃完飯的空隙把衣服浣洗掉,洗完伸伸腰,上岸,到了該準備午飯的時候了。

#讀不完的山塘歷史書#

沿路走啊,從最初硬幣碰撞的聲音,至沿路人家切菜剁肉的聲音,再到幽幽飯香飄出,現在的山塘,淡泊而悠然。

而市井的煙火氣息也漸漸掩蓋了歷史的繁華與凝重,著名的山塘二十景,大家所熟知的又有幾個呢

曾經會館林立的七裡山塘,如今只剩寥寥殘缺的山東會館恢宏屹立於中段,即使留存下來的會館戰火後未能及時修復,只剩一面門牆罷了。

想想百年前人來人往的熱鬧與氣派,與如今大門緊閉的景象對比還是難免唏噓。一門之隔,仿佛百年前的繁盛也隨之關進了門內。

而山塘街與井泉弄交界的707號,斷壁殘垣尤可見當年火燒的痕跡,這是清贈奉直大夫陳松妻張氏節孝坊及烈婦祠門,如今也只有盤枋以下保存完整了。

曾於鹹豐十年一同被毀的敕建報恩禪寺,好在於同治十一年重建,雖說現存的也僅有山門及殿宇三間,但終是沒落得和山東會館一樣讓人惋惜的結局。

再往前走的復社紀念館裡,五人墓、葛成墓就在其中,明復社領袖張溥撰有《五人墓碑記》就是為讚揚蘇州市民反對閹黨而慷慨就義的顏佩韋等五義士;而五人墓一側則葬著明代反對橫徵暴斂的領袖葛成。

葫蘆廟、南社紀念館、張公祠、李鴻章祠至虎丘塔,七裡山塘一路篤悠悠的走來,有旅遊勝地的繁華、有姑蘇水巷的市井、有小橋人家的悠然、有歷史名街的厚重……

03

來去3600米,多少美食入肚中

自然,少不了姑蘇美食的陪伴。來去3600米,山塘最不缺的,是水、是人、也是美食。

湯湯水水的總是蘇州人早餐最愛的。一碗秋娟小吃店的餛飩,配上店主自家熬製的辣醬,那才來賽。

或者隔河不遠處的千裡香餛飩也不錯,一大早就坐滿了出來買菜的阿婆阿叔們。

再或者百米元處的朱新年點心店又是一個選擇,肉湯圓、大小餛飩、蘇式面、湯包……也難怪小小的鋪面總是滿滿當當。

這榮陽樓的油汆糰子就那麼金燦燦的擺在檔口前,隔三差五總免不了要買幾個解解饞。誒,那就順便進去吃碗燜肉麵吧。

對面的阿二烤雞,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因為你一旦錯過可能就吃不了雞了,絡繹不絕的食客基本每天中午就能全部售罄,賣完就關店。

那既然吃不上雞,就去萬福興糕團買點糕團揣包裡吧,七裡山塘,總得在開頭吃飽了才有力氣走完七裡,因為再往裡走,可就沒啥吃的了。

千年的山塘街對於蘇州而言意味著太多,這裡記錄著蘇州曾經的榮光,埋葬著眾多英骨與歷史,也見證過姑蘇城的極盡繁華。

 

下午2點,走出山塘街,熱鬧喧囂的虎丘塔門口,來來往往的遊客與閶門一側的山塘一般。夾在其中的六裡山塘,愈發顯得落寞而又坦然。

若時間不緊,若尤有心力,那就走完這七裡山塘吧,完整的「姑蘇第一街」的魅力,不是單單某一段就能替代的……

老闆娘悄悄話:

山塘河內的觀光船來往穿梭,想到了百年前的七裡水環、花舫連片……

相關焦點

  • 七裡山塘千篇一律?只因少走了那六裡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杜荀鶴《送人遊吳》的這一句,是蘇州山塘的真實寫照。槳聲燈影、煙雨朦朧,山塘街滿足了人們對於江南的所有想像與期待。但也有很多遊客覺得山塘街在商業化的侵蝕下已經逐漸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變成眾多「古鎮」經典中的一個。其實,山塘街所承載著的蘇州千年文化,並不僅僅體現於那三百米景區段所開發出的熱鬧。
  • 七裡山塘千篇一律?只因少走了那六裡
    其實,山塘街所承載著的蘇州千年文化,並不僅僅體現於那三百米景區段所開發出的熱鬧。如果有時間,不妨嘗試從山塘街另半段,一路步行至虎丘,慢慢打開蘇州的民俗畫卷。這一路,會有想像不到的驚喜。「七裡」,一說是指閶門到虎丘的山塘街長約七裡,另一說是「七狸山塘」,即山塘街七座橋頭的石雕狸貓。
  • 蘇州七裡山塘解說
    七裡山塘既是一條千年老街,又是一條河道水巷,是蘇州古代的金粉地、鬧市區。在蘇州,虎丘是人們心目中神聖的山,稱為「吳中第一名勝」,而閶門則是《紅樓夢》開篇所說「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乾隆帝對七裡山塘情有獨寵,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裡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在明朝時,七裡山塘又被叫成了「七狸山塘」。呵呵,這是咋回事呢?相傳,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後,張士誠攻佔了蘇州,並在蘇州建立了大周政權,不久,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帥兵20萬攻打蘇州,在圍城一年後,張士誠兵敗自殺,大周政權覆滅。由於張士誠為蘇州人民做過好事,蘇州人都忘不了他,經常談論起他。
  • 七裡山塘與「七狸山塘」
    「七裡山塘」又稱「七狸山塘」,關於山塘街上大名鼎鼎的七隻狸貓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山塘街是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一條老街,「七裡山塘到虎丘」,這是歷古至今蘇州人口頭禪式的一句大白話。不知什麼時候冒出了另一種說法:「七裡」不是指這條路的長度,而是指這條路上有七隻石狸頭,它是劉伯溫為破山塘河的「龍氣」而特意雕立的。這種無根的民間野話,讓它瞎撰傳也無傷大雅。
  • 蘇州|我在七裡山塘等你
    上一期:蘇州|我在老城等你本 期: 蘇州|我在七裡山塘等你蘇州七裡山塘山塘街是一條曾經商館雲集、熱鬧喧囂的老街,至今仍保持著老蘇州舊時的風貌。山塘周邊有著名的虎丘風景區,景區內古老的傳說非常迷人,著名的留園也坐落於此。此外,七裡山塘周邊的步行街、寒山寺等景點歷史人文氣息十分濃厚,很有觀賞價值。怎麼玩轉七裡山塘先在觀前街附近住下,第二天趕早去留園,賞觀留園三寶。
  • 七裡山塘的前世今生
    山塘街過去從來只是走啊走,漫漫長長的七裡山塘。很多人回憶說,老蘇州就是這樣,牽著外婆的手,跟著爺爺,下午山塘街一圈,有得吃有得玩,就跟集市廟會似的,應有盡有。這街說來歷史長了,唐代寶曆年間,也就是差不多1200 年前的公元825 年,中國古代最白話的詩人白居易奉命到蘇州當市長,任刺史。
  • 七裡山塘,蘇州的「雨巷」
    它是古樸的,「杭有西湖,蘇有山塘」,由次可見七裡山塘街在人們心中地位之高!同時也被冠以「姑蘇第一街」的美譽!初見也許會乍看不驚,再見又是那般的百看不厭!走進它,街兩邊的房屋錯落有致,整體灰色的牆體,古樸而又不失大方!高掛紅色的燈籠又是那麼的喜慶,青磚鋪的路,牆角點綴的青苔,一切都那麼和諧又富有生機!街上的行人忽而兩人並肩,忽而三五成群!走進這家絲綢,又跨進那家酒館!
  • 「姑蘇第一老街」——七裡山塘真是名不虛傳
    念想著,有一日,有一日一定要去那些地方,讓那些被無數人讚美過的景致清晰的倒映在我的眸子裡。這次我們就來到了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蘇州千年古街——七裡山塘!  走進蘇州,你會發現蘇州山塘是最簡樸典雅的。我們乘坐著小船行走在七裡山塘那碧波粼粼的小河上。兩旁全是粉妝玉砌的近水樓臺,但並非富貴堂皇,而是簡樸的小屋,顯得甜蜜幸福。
  • 吳中第一名勝處,七裡山塘到虎丘!—蘇州映像.七裡山塘梅雨夏早
    梅子時節煙雨朦,七裡山塘到虎丘。 吳中名勝繁華地,水陸並行樂天留。 —————— 蘇州映像.山塘夏早山塘街位於江蘇省蘇州古城西北,東至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至「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約3600米,約合7華裡,故稱「七裡山塘到虎丘」。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
  • 蘇州旅遊之七裡山塘
    七裡山塘位於蘇州古城西,公元825年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鑿河築堤修建了東起閶門,西至虎丘的七裡山塘。從此形成了小橋流水,綠樹環繞的迷人風貌。七裡山塘有眾多的歷史遺蹟,古宅園林、寺院館堂、祠堂牌坊、古橋民居等,建築精緻典雅、粉牆黛瓦。山塘以秀美的水鄉風光為遊人所喜愛。
  • 【視頻】STEP演說會 | 七裡山塘·遇見狸
    這是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的檢察人所帶來的演說——守護「七狸山塘」的故事建院八年來,古城的檢察保護者們一步步踏出堅實足跡。《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蘇州市古城牆保護條例》的出臺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而這一次,他們守護的是「山塘」傳說…… 七裡山塘·遇見狸點擊視頻 觀看演出完整版
  • 七裡山塘,每個蘇州人心中抹不去的記憶
    山塘街上保護的御碑千年易過,那時一河碧波上的畫舫,才子佳人的憑欄遙望,煙雨染溼了的司馬青衫,唐解元庵前成林的桃花,零落成泥,不見蹤影。現在的七裡山塘,以新民橋為界,前山塘是小資的天堂,深受遊客很多遊客喜歡在貓的天空之城寄幾張明信片,喜歡在情調蘇州看看旗袍、摺扇、玉石,喜歡在古戲臺聽一曲評彈。
  • 七裡山塘的真歷史和假御碑
    閶門四望鬱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閶門 山塘街位於蘇州古城的西北,閶門外百米處。在2012年9月之前行政區劃上歸屬金閶區(文革時叫延安區,79年又改回來了。多說一句,拙政園那會叫東風公園…),金閶區撤銷之後歸屬姑蘇區。
  • 仲春蘇杭天堂遊記之九——七裡山塘(1)
    1792年,乾隆又在頤和園萬壽山建造了一條蘇州街,也還是山塘街的翻版。這兩條蘇州街後來在戰火中被毀,1986年在頤和園又重建了蘇州街,使七裡山塘的風貌再次重現於京華。鬱鬱蔥蔥,一條小道在主幹路旁出現,狹窄的青石板,將歷史鋪成了道路,供後來者遊踏,簡易的小木門,額上有個紅字橫牌,上書「七裡山塘」四個字,我們沿著這條小路走進了老街。
  • 七裡山塘:感受蘇州風情,帶你體驗當地的歷史與生活的氣息
    蘇州的風情,除了可以在園林當中尋覓,還能在找到七裡山塘中尋找到。多次去蘇州的人都說,去蘇州,你不能不去這裡。這其實就是一大片古城牆、城門遺存河保護區域,保留有大量的古建築。七裡山塘取名還頗有淵源,曾經白居易就在此出任刺史,在他的任期內,一項重要的改革就是:對城區外的河道進行疏通,挖成了一條護城河,取名為山塘河。然後他們把堆積出來的的泥土堆成一條路,之後就一直作為行人行道,作為虎丘的捷徑,所以被成為白公堤。這條堤長七華裡,就形成了今日的七裡山堤。因為這裡毗鄰城區,絕佳的地理優勢,就成為了繁華的商業區。
  • 遊蘇州七裡山塘,感受江南魅力
    七裡山塘色彩淡淡,深了會褪色,這裡的人們生活簡單、休閒,沒有鬧事的複雜,節奏慢。七裡山塘的名字跟這裡的人們一樣,也很簡單直白,因為山塘河和山塘街長約七裡,所以叫「七裡山塘」,沒有太深奧的東西。自古山塘街有「姑蘇第一名街」之稱,清乾隆帝到七裡山塘曾御筆書寫「山塘尋勝」,如今山塘尋勝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這裡應該寶地,皇帝到過的地方。
  • 世遺採風:世遺專家贊蘇州七裡山塘是保護範例
    中新社蘇州七月三日電 題:世遺採風:世遺專家蘇州七裡山塘行    作者 蔣振江 黃瑩  前來蘇州參加第二十八屆世遺會的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巴達蘭先生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的專家,利用會議的間隙,興致勃勃地考察了蘇州七裡山塘歷史保護街區。
  • 蘇州遊記2:七裡山塘、寒山寺、虎丘
    聽說七裡山塘不錯,是蘇州古街道,特別具有蘇州特色,所以就先去七裡山塘看看。街臨河而建,房子還是舊式的,兩邊的商鋪賣的都是蘇州特色的東西。街道裡隱隱約約若隱若現飄蕩著蘇州評談,聽著還是不錯的,據說蘇州評談是世界最好聽的戲曲,也不知道真假。
  • 周末蘇州二日(七裡山塘—誠品書店—金雞湖—獅子林—蘇博)
    七裡山塘酒店就定在了七裡山塘景區的花築,這裡不僅位置好,景色宜人、鬧中取靜,服務也不錯……七裡山塘收拾行李時,貓子小姐把自己和小球也裝進了箱子~~哎,我能理解你想出門的心情,但是,帶上你真的不方便,麻煩你在家呆著吧……七裡山塘蘇式建築,窗外有景、窗內有茶……七裡山塘七裡山塘
  • 蘇州旅遊之七裡山塘:聊聊山塘街的由來和幾個典故傳說
    如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所說「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那時候離蘇城不遠的虎丘也已經名聲在外,被稱之為「吳中第一勝景」。達官貴人亦或平民百姓都喜歡去虎丘遊玩戲樂。只可惜當時還沒有可以策馬馳騁的山塘街;也沒有可以輕舟徐徐的山塘河。人們欲從閶門去虎丘,雖然直線距離區區不到十裡,但須得穿行在村野小路或田間阡陌兜轉曲折頗費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