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建跨海大橋,下通海底隧道!

2020-12-06 一起認識海洋吧

常言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是在陸地上;在海峽、海灣或河口,除了我們在海面能看到的跨海大橋,在一些地方還建設有海底隧道,實現了「一道連通兩岸,天塹變通途」,縮短了距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在這裡我們就了解一下將「天塹變通途」的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submarine tunnel)即在海底建設的供行人和車輛通行的地下海洋建築物。

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由於狹窄的海峽、海灣、河口等將大陸之間、大陸與海島或海島與海島之間形成「一水之隔」,給人們帶來諸多不便。為了解決交通困難,又不影響海中船舶的正常通行,工程師們便在海底建設了人工通道,即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與海上橋梁相比,海底隧道的優點體現在不佔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海洋生態環境,而且縮短路程節省時間、不受大風大霧影響,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峽通道。

海底隧道開鑿的方法有多種類型,不過通常採用以下4種方法:鑽爆法、沉管法、掘進機法、盾構法。

與陸地隧道相比,海底隧道具有技術要求高、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建造海底隧道需要突破兩大技術難題:一是確保施工期間海水不侵入;二是抗禦海水對結構物的腐蝕。因此,構建海底隧道必須做到;避開富水性地層,加強排水設計,提高結構抗腐蝕性,以及充分利用服務隧道,因服務隧道具有排水、通風排煙、避難、火災救援、對外通道等功能。

自20世紀30年代人類開始著手修建海底隧道,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修建了上百條海底隧道,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和歐洲,其中世界上第一條隧道是日本於1940年在關門海峽用盾構法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海峽海底隧道;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海底隧道是日本建設的青函海峽隧道(連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和英法兩國建設的英吉利海峽隧道。

其中,青函海峽隧道是1964年開工建設,採用的是盾構法,歷時24年的時間的施工,到1988年正式建成通車,橫越津輕海峽,隧道全長約54千米(其中海底部分23千米),耗資約27億美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長的海峽隧道。

青函海峽隧道建成後,世界各國都陸續開始修建海底隧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吉利海峽隧道。英吉利海峽隧道是英法兩國在1994年在英吉利海峽海底用盾構法和硬巖掘進機法建成通車的,歷時8年,耗資約150億美元,隧道全長50.5千米(海底部分37千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二長海底隧道。

我國海底隧道建設相對西方國家晚了近幾十年。中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是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廈門島到翔安),於2005年4月30日開工建設,工程全長8.695千米,其中隧道長6.05千米,歷經近5年,於2009年3月11日成功貫通,2010年4月26日建成通車。

我國建成第二條海底隧道是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連接黃島區和市南區,隧道全長7.797千米(其中海底部分4.095千米),從2007年8月開工建設,到2011年6月30歷時5年半正式通車。項目通車後使得青島和黃島由高速公路通行的90分鐘、輪渡通行的40分鐘縮短到5分鐘。

隨著我國海洋工程技術的提高及海洋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海底隧道建設如雨後春筍,近10年已建成和計劃建設的海底隧道有10多條,其中香港的三條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膠州灣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海底部分3.950千米)已經通車外,汕頭蘇海灣海底隧道、深中大橋(深圳到中山)海底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廈門海滄海底隧道等都在施工建設。另外,還有遠景規劃的渤海海峽隧道、瓊州海峽隧道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相信越來越多的海底隧道將在世界各地建成。

參考資料

1.錢文勝.穿越海底的來來往往[J].建築.2009.

2.劉國楨等.中國海洋資源空間.2019.

3.金翔龍,陸儒德.圖說海洋強國夢.2016.

……

相關焦點

  • 海南堵車只能建跨海大橋?或是海底隧道?
    要實現直接聯網,要麼修建跨海大橋,要麼修海底隧道,或者兩者一起上馬。就像青島和黃島市區之間,同時實現了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的連通。目前青島和黃島之間的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都是全國最長的。但將青島的經驗,照搬到瓊州海峽,卻未必合適。原因在於兩者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都不同。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國內最長海底隧道同時通車
    新華社青島6月30日電(記者 蘇萬明 徐冰)青島膠州灣大橋和膠州灣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和中國最長海底隧道,這「一橋一隧」30日上午在青島同時建成通車。    30日上午,薄薄輕霧籠罩膠州灣。膠州灣大橋蜿蜒逶迤,挺進海灣,橫跨碧波之上,氣勢恢宏。    大橋之上臨時架設了一座彩虹形典禮臺。10時許,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鄭重宣布大橋通車。
  • 瓊州海峽為什麼沒有建跨海大橋?你想不到的理由
    我們都知道英吉利海峽有英法海底隧道,香港、珠海、澳門有港珠澳大橋,就連日本到韓國之間據說也要建一條海底隧道,那麼為什麼廣東到海南那麼近,瓊州海峽上卻沒有一座跨海大橋呢?日出時從瓊州海峽上遠眺海南海口市遇節假日大批遊客擁入海南旅遊,加上天氣惡劣造成海口船舶運載壓力劇增,出現「滯港事件」,交通狀況讓人擔憂,於是瓊州海峽上建一座跨海大橋的呼聲越來越大。
  • 澄邁道倫角或將用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連接大陸
    未來幾年,在道倫角或將實施一項偉大工程用一座跨海大橋,或是一個超遠距離海底隧道,將海南島與大陸連接,此工程被稱為瓊州海峽工程。  道倫村居民少,村裡尚未通柏油路,僅有一條小土路蜿蜒穿村向海濱伸展。但這個小村子看起來並不貧窮,有多座兩層居民小樓面朝大海坐落。中午時分,海灣處密布停歇的漁船,一家漁場中,多位工人在清理漁網。
  • 繼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之後,青島又開始建造世界最大規模海底隧道了
    青島是山東省經濟最強的城市,其東北西三面環山,南臨黃海,海岸線十分曲折,有著不少海灣,其中膠州灣比較知名,在這裡曾經誕生過我國和世界最大的跨海大橋——青島膠州灣大橋,其線路全長達42.23公裡,在港珠澳大橋(線路全長55公裡)建成之前,為我國和世界第一,比杭州灣大橋(36公裡)還長數公裡,目前在我國和全世界也是排到第2位。
  • 渤海海峽應該修建跨海大橋,還是應該挖掘海底隧道
    渤海海峽可以仿照杭州灣,修建一座跨海大橋,從蓬萊到旅順,中間可以造幾個人工島嶼,降低點難度。以中國目前的基建能力,渤海海峽跨海大橋並不難修建,還可以建成公路鐵路兩用橋。渤海海峽也可以效仿英吉利海峽,挖掘海底隧道,可以從煙臺大連兩頭同時開挖,挖成寬10米,高5米的大通道。
  • 瓊州海峽是否有必要建跨海大橋?
    因為住在海口,時常會聽到內地來的朋友吐槽在瓊州海峽過渡的囧事,更有不少內地的朋友和網上的朋友提出為何不在瓊州海峽建設跨海大橋的問題,按說這本是政府、專家考慮的問題,但時下老百姓都比較關心國家大事,都喜歡對國家大事提出自己的見解。
  • 羅智強:我若當選臺灣領導人 兩岸就建隧道通高鐵
    原標題:羅智強:我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兩岸建海峽隧道通高鐵海外網12月28日電 27日中國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當選人羅智強在社交媒體表示,兩岸為什麼不能修建跨海隧道,對接高鐵和高速公路?若他當臺灣地區領導人,將修建跨海高鐵。島內網友表示,「我覺得很好,去大陸玩跟探親更方便了。」
  • 海裡全是水,跨海大橋的海底隧道是如何建成的?看完佩服國人智慧
    從海上通過了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重要樞紐——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全長55公裡,其中還包括海底隧道,那裡有想問的人,走路的話,海底隧道是怎麼建造的?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在香港珠澳大橋上,可能在我國許多地下隧道中出現地下水的情況,我國工程師也絞盡腦汁關於如何解決這些地下水問題,最後選擇了一個最普通的,也一樣是最實用的方法,它用水泵把水全部抽出來。
  • 海底穿針、海上建島……帶你遍覽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跨海工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橋島隧一體化的集群工程。2015年英國衛報評選的「當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中,港珠澳大橋赫然在列。今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正式舉行。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珠海等都屬於粵港澳大灣區都市圈,在文化上,這些城市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在政治上,香港和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和大陸制度不同,也迫切需要一個紐帶,加強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繫。港珠澳大橋應時而生。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於一體,全長55公裡,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 中國在建的又一座世界級跨海大橋,斥資500億元,堪比珠港澳大橋
    中國在建的又一座世界級跨海大橋,斥資500億元,堪比珠港澳大橋隨著如今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的很多城市在經濟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我國的一些沿海地區的城市經濟發展都比較不錯,因為沿海城市對外貨物運輸十分方便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跨海大橋創「世界奇蹟」「一橋飛架三地,大海變通途」,這個港珠澳三地人民共同的夢想不久就要實現了。今天,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實現全線貫通。然而,這個夢想從提出到即將實現,三地人民足足等了34年。早在1983年,香港商人胡應湘率先提出了興建連接香港與珠海跨境跨海大橋的大膽方案。
  • 專家論證臺灣海峽可建跨海大橋
    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是基本建成的杭州灣跨海大橋,這個大橋全長36公裡,是雙向六車道的公路斜拉橋,大橋北起浙江海鹽的鄭家埭,南到慈谿水路灣,預計在2008年通車。橋梁專家認為,建設超過100公裡的跨海大橋,將是對海峽兩岸建橋技術和建築材料的極大的考驗。
  • 大連和煙臺隔著渤海海峽,有沒有必要修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在法、德、俄三國「幹涉還遼」之後,俄羅斯帝國海軍進駐遼東半島的青泥窪地區,並在沙皇尼古拉的授意下改名為「達裡尼」,意為「遙遠的地方」,後來音譯過來便是「大連」。這座城市向北連接著東北老工業基地,向東連接著日韓經濟貿易圈,但是向南卻被渤海隔斷而與華中地區遙遙相望。
  • 沒有跨海大橋,也沒有海底隧道,火車究竟是怎麼開進海南島的呢?
    新朋友點「海南小島」藍字關注我最近很多小夥伴們問小島君說:沒有跨海大橋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騰躍在伶仃洋上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騰躍在伶仃洋上 一輛運輸瀝青的工程車輛行駛在港珠澳大橋橋面上(4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在即,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起航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世界上最長的鋼結構橋梁  5月2日13時許,伶仃洋上,重達6000噸的最後接頭像「楔子」一樣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
  • 臺灣海峽建海底隧道可行嗎?
    跨海大橋我們都知道臺灣省與福建之間隔著一個海峽,並且最短距離也就100多公裡,能否修建跨海大橋呢海底隧道想像圖我們可以看看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是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之間津輕海峽挖通的一條海底隧道
  • 沒有跨海大橋也沒有海底隧道,如何乘坐火車到海南?原來竟是這樣
    沒有跨海大橋也沒有海底隧道,如何乘坐火車到海南?圖片來源於網絡現在的鐵路網可以說遍布全國,甚至有些鐵路的行駛路線讓人覺得有些驚訝,就比如說從內陸開往海南的火車,在這條路上沒有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那麼火車到底是如何行駛到海南的呢?
  • 24公裡跨海大橋,7公里海底隧道,投資500億『深中通道』建設中
    所謂深中通道,就是一條連接著廣東省中山市與廣東省深圳市的跨海大橋,這條跨海大橋可絕對不簡單,全長至少要有24公裡,建成之後直接就飆升為世界級的跨海大橋,工程之大令人驚嘆。深中通道總共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海面以上的主線跨海橋梁,這條主線跨海橋梁全長大約有17公裡;另一部分則是位於海平面以下的海底隧道,海平面以下的隧道部分全長約7公裡。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最長沉管隧道,是這樣建成的!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橫空出世。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先後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最終接頭施工、東西人工島建設等有關情況。今天,在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的喜人時刻,超級建築帶大家回顧下這項超級工程是怎樣建成的!下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航拍,只有這個高度才能看到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