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許關福尋找杭州襪廠的消息見報後,短小的一則「尋廠啟事」,卻引發讀者們的熱情回復。伴隨杭州襪廠發生的大小故事,漸漸流傳到耳邊,一個比一個生動豐富。
襪廠最早在扇子巷
讀者姚女士小時候就住在扇子巷,簡直是那一帶的「活地圖」。提起杭州襪廠,她當然曉得了:
我是一九五幾年從上海搬到扇子巷40多號的,當年杭州襪廠就在扇子巷口。準確點說,它在扇子巷和柳翠井巷的交叉口。白牆裡面有一幢很舊的廠房,我們小時候從家裡走出來,去菜場買菜都要經過。在裡面做生活的好多工人都住在附近,是我們的老鄰居。
後來,在一九六幾年還是七幾年,杭州襪廠就沒有了。我記得,襪廠搬掉後,有段時間,幾個畫家租下了空著的廠房,改造成了一個藝術工廠,還挺時髦的。那些畫家都很年輕,他們把自己的畫掛在牆上,想讓大家都去瞧瞧。不過走進去看的人很少,沒待多久,藝術工廠不了了之,廠房又空了下來。
到1990年左右,扇子巷裡的房子一片片拆掉了。我住的老牆門,還有襪廠的廠房全都消失了。現在,扇子巷只剩下了半條巷子,另外半條改建成了高架。
姚女士好懷念過去老牆門裡的生活,牆門內3個天井,10戶人家住在一起,貼著運河,鐵佛寺橋就架在眼皮下……
襪廠在城頭巷頗有規模最後搬至杭海路達到事業頂峰
她(依讀者要求,姓名隱去)18歲時踏入杭州襪廠,要知道,當年能進這麼有規模的廠裡上班,是多少幸運的事情:
我是1970年9月進廠的,剛好初中畢業,這也是我第一個工作崗位。那時襪廠在扇子巷,短暫停留後,大概1971年還是1972年,我們搬進了城頭巷的新廠房。當時,廠裡已經有百八千號人了,食堂、宿舍、託兒所、商店等等,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工作條件也不錯,車間裡又有空調又有供暖設備。
後來,企業迅速發展。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最後搬至杭海路時,杭州襪廠達到了最輝煌的階段。廠裡一口氣進了四五十臺義大利設備,上海的師傅看了直吐舌頭:「你們杭州人膽子大的。」當時有句話說:中國最好的襪子在上海,最好的織襪設備在杭州襪廠。
工藝也逐漸從手工、機械過渡到全自動,複雜的提花花紋都出來了,產品出口海內外。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們廠做線襪,六七十年代開始做尼龍襪,那個時候,有雙尼龍襪是比較稀奇的呢。後來,絲襪、透明絲襪、長筒襪、運動襪,品種越來越多。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企業效益不錯,平時還給我們發獎金、體檢,經常到外面搞搞活動。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杭州襪廠漸漸沒落了。
1992年,在襪廠工作了22年後,她離開了。說起杭州襪廠當年的輝煌,她的口氣裡十足自豪,而話鋒一轉到襪廠的衰落,她的語氣漸漸放緩,有時會不由自主地嘆氣。那裡留下了她的青春歲月,並在這裡結識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杭州襪廠二三事——
襪廠的舊廠房在這裡
吳先生:杭州襪廠杭海路的廠房很好找,就在四季青旁邊。廠裡有個煙囪豎在那裡,煙囪上寫有「杭州襪廠」四個字。
廠裡的老員工說,這個煙囪連著鍋爐,當時從鍋爐裡冒出的暖氣順著管道,輸送到車間裡。
襪廠的老工人在這裡
王女士:杭州襪廠現在並進了杭州工業資產經營公司裡。另外,商教苑13幢是原襪廠宿舍,從清泰立交橋東側下橋口往左拐就到了,這裡有很多原先襪廠的職工。
有人說,剛剛搬到杭海路時,新廠房和宿舍周圍很冷清,到處是農田,頭探出窗外,就能聽見青蛙叫。
襪廠的舊檔案在這裡
童先生:我原來在經委工作,略有了解。杭州襪廠的資料,可以到市檔案局去查。杭州襪廠原來是歸棉紡公司管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棉紡公司改革後就被撤消了,棉紡公司又歸了紡織公司。他們的檔案資料一總移交給了市檔案局。
許老伯的謝意
昨天,記者已把搜集到的信息轉達給了海寧的許關福。許老先生說,自己已經等不及託侄子打聽到了杭州襪廠的下落。「在杭州市檔案館內,我找到父親的兩張工資單,一張是剛剛到杭州1950年的,一張是退休時1975年的。工作人員幫我複印後,我趕到杭州市託管辦辦手續,結果鐵將軍把門,只好下次再去杭州辦了。」
前天,他坐上晚班火車回了海寧。電話裡,他連聲謝謝杭州的熱心市民:「我這麼點小事,叫大家費心了。真的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