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雞鳴寺風景區,有一片古樸的建築群,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就坐落於此。最外圍的建築便是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這裡匯集了幾代人採集而來的化石標本。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於2020年1月底起閉館,克服疫情影響進行展陳昇級工作。經過近半年的現場施工,已經接近尾聲。計劃自2021年元旦起以嶄新的面貌向公眾免費開放試運行。12月21日,紫牛新聞記者提前探訪了展陳」升級「後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館。
博物館新展陳以38億年生物演化史中發生的重要事件為參觀主線,輔以各門類動物化石、微體古生物化石和植物化石等專題展區,此外,還新增了不少展區,比如對古生物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應用等進行了專題介紹。南京古生物所一批中青年科學家對博物館各展區的科學內容進行了全面更新,採用了大量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精美復原圖和重建模型。
此次展陳昇級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展出了大量從未對外展示的精品化石標本,如大型斑彩菊石、三葉蟲集群、魚龍海百合牆、大型棕櫚葉等。在一樓的精品展區,還對澄江生物群中的新晉「網紅」——麒麟蝦、埃迪卡拉生物群地球上最早的動物足跡、琥珀中的奇特昆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科學意義的標本進行首次的展示。此外,國內多家兄弟單位還捐展借展了一批恐龍腳印、翼龍、黃河象化石、真馬及精美的礦物晶體等珍貴展品。
記者在探館時,看到了珍貴的「中華龍鳥」化石,中華龍鳥是世界上發現的第一隻長羽毛恐龍。其字面上的意思為「來自中國的似恐龍的鳥」,這是因為其最初發現時,曾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鳥類而得名。「在此之前,大家都不知道恐龍原來也有長羽毛的。」專家告訴記者,這為鳥類羽毛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信息,中華龍鳥亦因此聞名於世。
另外,一整面牆的貴州魚龍化石帶給人的視覺衝擊也是很震撼的,這是和恐龍同一時期出現的海洋霸主;而今年新晉的「網紅」麒麟蝦化石是新館首次展出,這是一種5億多年前長相奇異的化石,化石上的「蝦」長有5隻眼睛,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
令人驚喜的是,新館增加了很多科普互動的內容。升級專業化的古生物科幻電影院,播放精彩的3D科幻電影,並將舉行展映活動。新增「寒武紀蟲蟲秀」奇妙塗鴉人機互動設施,讓觀眾的繪畫現場「活」起來,體驗成為「神筆馬良」的感覺。此外,「達爾文實驗站」,「化石小獵人」等科普互動項目也同樣精彩紛呈,值得期待。
本次展陳昇級的另一個亮點,就是新增了古生物主題的科學咖啡廳。在面向雞鳴寺明城牆景區的最佳觀賞地,暫離擁擠的人群,手握一杯熱氣騰騰的恐龍咖啡,定將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感受。
博物館重新開放後將對觀眾免收門票。根據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試運行期間工作安排,博物館周三到周日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開館(下午四點停止進館),周一周二閉館。參觀博物館需要提前預約,試運行期間只接受「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線上預約參觀(自12月26日起開放預約),不提供現場預約入館。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期間,部分互動項目需要收費,詳見博物館內部公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於丹丹 視頻 陳金剛
校對 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