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奶茶的起源,大家都知道是來自於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日常飲品,自元朝開始從蒙古傳遍世界各地。而直到17世紀東方茶葉傳播到英國,英國人開始習慣飲茶,並喜歡把牛奶加入茶水中,英國社會中興起了長達150年「先加奶,還是先加茶」的爭論,這一爭論的答案是什麼呢?
(Photo By calum-lewis)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薩琳嫁給了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在凱薩琳公主的嫁妝中有一種十分新奇的東西,那就是茶葉。在茶葉傳入英國社會的初期,茶只是作為一種藥物,幫助人治療昏迷、虛弱的病症。後來,英國王室突然發現這種植物竟然可以作為飲品,於是飲茶成為了宮廷中最時髦的社交禮儀。
英國人將茶作為飲品來喝的時候,最初並不加牛奶,充其量加些少量的糖來調和苦澀的味道。這是因為英國婦女有採制草藥的傳統。在沒有茶葉之前,英國人就喜歡採摘些花花草草熬製湯劑,加些糖增加口感。出於這種傳統的影響,英國人還是習慣將茶葉當作有醫藥屬性的植物來服用,並不習慣加入牛奶。
(Photo By Anita Austvika)
而英國人最初喝茶不加奶,是一種炫耀社會地位的表現。由於茶葉在18世紀初的英國,還是一種奢侈品,只有富人才買得起,貴族們通常喝茶不加奶或其它調味品,看作是一種社會階級地位高的象徵。
"早餐茶"習慣的確立,是隨著英國社會工業化進程而開展,當越來越多的英國人能夠享用到茶這一飲品。茶不再是只作為貴族的奢侈品,一般的勞動階層也能喝到茶。而且這一時期,英國人開始向茶中加入牛奶,當做早餐來食用。
(Photo By john-tecuceanu)
在18世紀早期,當時大多數的英國家庭早餐習慣喝酒,而早餐喝茶還只是貴族家庭的習慣。到了18世紀中期的時候,飲茶之風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家庭中普及,即使是一些比較貧困的家庭,早餐也會喝茶、吃麵包。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很多的家庭不再和傳統的飲料麥酒,而是在早餐時飲茶。
隨著早餐喝茶的習慣在越來越多的家庭中建立,英國人開始將茶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英國將酒、肉豆蔻粉、甜奶油或蛋黃等食物加入茶水中,製成新型的茶飲,就是英式奶茶的雛形了。
隨著飲茶之風越來越在英國社會普及,泡茶飲茶逐漸在英國形成了一門藝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式下午茶。在英國貴族中,下午茶成為展現紳士風度、淑女品格,以及鍛鍊社交能力的活動,並且英國人逐漸形成了一整套飲茶禮儀。因此,關於英式下午茶中到底是先加奶,還是先加茶,人們形成了一番討論。(Photo From Jelleke Vanooteghem)這一看似不起眼的問題其實反映了英國社會階級的狀況。在貴族階級中,人們一般先將熱騰騰的茶水加入杯中,然後再酌量加入牛奶。對於貴族紳士淑女來說,看到蜷縮的茶葉在滾沸的開水中一點點舒展,這是一種極為優雅且具有炫耀性的動作,這反映了他們使用的茶具質量優良,能夠接受高溫的浸泡。貴族們先加茶的行為與英國人崇尚中國的瓷器茶具有很大的關係。中國的茶器舉世聞名,18世紀的英國對於東方的茶具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但是只有英國的貴族才能得到正宗的中國瓷器,一般的家庭想要飲茶,用的都是銅製或銀制的茶壺,並且英國人所仿製的中國茶具質量並不高,經常在遇到高溫茶水時出現裂隙的狀況。而在普通家庭中,人們一般先將牛奶或乳脂加入杯中,大多數人會選用冷的牛奶。在蘇格蘭,人們常加入乳脂,因為乳脂很薄,被視為是一種比牛奶更好的選擇。而在英格蘭西部,由於奶源豐富,人們則很少使用乳脂。所以一般來說,普通家庭的英國人在飲茶時會先加入溫度較低的牛奶,防止茶具遇熱破裂,然後再加入滾燙的茶水。在17、8世紀的英國,茶是昂貴的,而奶卻是便宜的商品,因此,把奶和茶混合飲用的習慣,是從平民階層開始的。可以說是英國平民階層先發明了「英式奶茶」。
當英國貴族也漸漸接受奶茶飲品,仍偏向先加入茶再加入牛奶,可見英國民族著重階級分野,並從社交習慣的細節中體現出來。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