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與男人四十一枝花

2020-12-12 亂彈天下

《鷓鴣天·四十五生辰》:

雨斷晨曦鳥語鳴。鳳庭龍閣未了情。兩江繞城年年在,四五男兒時時新。詩書在,質蘭心。醉步徐邁登天庭。欲著華章鐵山嶺,晨鐘暮鼓聽梵音。

——作者(2020年4月22日晨)

重慶玉峰山風景(毗鄰鐵山坪風景區)

有一句有內涵的女性時常用來「自嘲」、淺薄的男性時常用來「自慰」的俗語是這麼說的:

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牛屎粑」!

先給大家講一則有趣的歷史故事:

一、溫公卻扇

東晉名臣溫嶠妻子去世。他的堂姑劉氏,因戰亂和家人失散,只有一個女兒陪伴,女兒美麗聰慧。堂姑囑咐溫嶠給女兒尋門親事,溫嶠私下已有自己娶她的意思(按照我們川渝兩地的話說就是早就對這位遠房堂妹「起了打貓心腸」),就回答道:「好女婿實在難找,像我這樣的如何?」

堂姑說:「戰亂中得以生存,就足以告慰我的後半生了,哪裡敢奢望你這樣的人呢?」

事後沒幾天,溫嶠告訴堂姑:「已經找到人家了,門第還算可以,女婿的名聲職位都不比我差。」隨即送了一個玉鏡臺作為聘禮。

結婚行禮後,當溫嶠撥開遮擋新娘的團扇,新娘立即欣喜笑道:「早就懷疑是你這個老東西,果然不出我所料!」

溫公問新娘:「如此說來,你也是早就『瞄』上我這個堂哥了?」

新娘笑道:「我最喜歡堂哥這種年齡的男人,思想成熟、處世圓潤、有故事、有深度……」

溫公道:「子曰『四十不惑』,吾伊始!」

意思就是說,孔子說男人「四十不惑」,我才剛剛開始!言外之意就是說他會越來越吸引新娘。

說完,道不盡的洞房初夜、芙蓉春色……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溫公卻扇」。

是年溫嶠41歲,表妹新娘17歲。故事的關鍵是「不惑」。

二、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曾經有一位女性朋友問我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說的都是你們男人吧」?我說是的,跟你們女人沒有多大干係,因為孔子是男的。

此語初見於《論語》第二章《為政》,原話是:

「子曰:吾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晚年對弟子講的一句話。孔子活了72歲(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既然說出了自己「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話,那麼這句話肯定是在他70歲以後說的。這句話是對他一生的總結。

毫無疑問,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極其了不起的人物、五千年文化史第一人!孔子的書讀得越多,對他的尊崇越是會如「滔滔江水奔流不絕」——不信你試試。

夫子話中的「立」「惑」「天命」「耳順」「心從所欲」其實個個都是極具智慧的哲學概念,遠遠不是我們現代人對其的膚淺認知,讀了他一些列解讀《周易》的哲學書籍後,或許更能對此有所體悟。今天的文章,我不打算細談這個,談起來恐怕就收不回來了。

我想說的是不論古昔還是今日,女性鍾情於「不惑」之男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於男性的「不惑」。

孔子對於自己一生的總結「十五志於學」,就是說他十五歲開始就立志於學問探求。

孔子的學識水平那是中國歷史上無人能望其項背的。在春秋戰國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同時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中國古代有一句歷史哲學名句「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孔子就是繼周公之後的「名世者」,但是他又豈止「五百年一遇」呢?簡直就是空前絕後。

求學十五年之後,孔子說他總算「立」了,這個「立」按我們現代人的說法,簡而言之就是「確立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人生目標」,算得上是一個「人」了,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有那麼一絲絲懷疑存在,因為畢竟人生閱歷還欠缺。

又過了十年,孔子「不惑」了,堅定了三十歲時的所「立」,活得通透了。如果用我們現代的話說,就是「不僅思想成熟了,而且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清晰的哲學邏輯」。

我時常愛講一句話——「人與人之間最『高級』的差別完全不是在於財富多少或者地位高低,而在於是否具備哲學思維」,當然,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這樣。

因此,「男人四十一枝花」不是我們現在才有的認知,我們幾千年來都是這麼認為的,可以說「男人四十一枝花」也是我們文化基因當中的一個因子,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惑」。「不惑」是決定性因素,「四十」只是必要條件。那麼「不惑」是怎麼得來的呢?

孔子說得很清楚了,首先要「志於學」,十五年的孜孜以求呀!孔子十五歲志於學時,按照我們現代的標準就是大學本科畢業後再開始「志於學」——本科(包含本科)之前所有的教育階段都只是「基礎教育」。那麼我們學了多少呢?學校裡,我們學到的僅僅是知識,社會生活中我們學到的才是「學問」(整部《論語》把這個觀點闡述得很清楚,可惜被朱熹他們誤讀了)。

學問雖到家了,但還不夠!孔子還經歷了十年的磨礪,之後才達到了「不惑」的境地。因此,我們現代社會的男性呀,大可忘了「四十一枝花」,我看包括筆者在內,我們絕大多數都是「牛屎粑」。不過,用來自嘲還是可以的。

不謙虛的說,筆者算得上對《論語》有一定的研究和心得,自認為是把《論語》「讀明白」了的人。總結了一下孔子所言的「學問」,覺得至少應包括三方面的涵義:首先,為人處世(會做人);其次,個人修養;再次,學識(書本上學到的東西)。

因此,四十男人真正想成為「一枝花」,首先得學識過關、然後要經歷磨礪、最後能具有一定哲學思維。當然,這是最高標準,最「豔麗的花」。

「花」不是「開得漂亮」,而是飽經風霜後「磨得漂亮」。

三、人生十悟

筆者在「溫公卻扇」那個「牛屎粑」年齡時有過一場特殊的人生經歷,在這場人生經歷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今天作為「禮物」分享給有緣的讀者:

一悟:

命:生命中被註定的10%(遺傳基因);運:生命中不停運動的90%,可由自己的智慧把握。--悟自《易經》: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二悟:

危險就在不危險中。--悟自《易經》:百物不廢,懼與始終。

三悟:

人生可以有缺憾,但不能有遺憾。--悟自《道德經》:大成若缺,其用不蔽。

四悟:

真正的自由是心在哪裡,而非身在何處。--悟自文王身陷囹圄而著《周易》之過程。

五悟:

做成功一件事情的關鍵不在於怎麼去做,而在於對時間、空間、人事的把握。--悟自《易經》:變動不羈,周流六虛。

六悟:

人生是一個哲學觀念,同自然界一樣,它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悟自《黃帝內經》:順四時而適寒暑,則無逆勢。

七悟:

成功為人的關鍵在於入時。--悟自《陰符經》: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八悟:

財富是順勢而來的,非求可得,只是做好人、做好事之後的衍生物而已。--悟自《陰符經》:陰陽相推,變化順矣。

九悟:

人的內心就似一面鏡子,而生活就是它的影像:想要生活安穩,你首先得內心安穩。——悟自《莊子》: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十悟: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因果,人須有敬畏之心。人不可迷信,也不能因自己的無知而不信。「上敬天,下畏地,中間怕老婆」是我們最好的人生座右銘。——悟自曾子、子思(孔子之孫、曾子弟子、孟子老師)哲學體系。

平淡和柔潤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最高格調和正宗,做人其實也是如此。

以此記!

相關焦點

  • 韓磊獻唱 原創歌曲《四十不惑》將在湘首發
    11月27日,原創歌曲《四十不惑》即將首播。紅網時刻11月26日訊(通訊員 凱霞)紅網今日獲悉,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11月27日,原創歌曲《四十不惑》將在湖南電臺音樂之聲首播。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四十不惑》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切入,正面寫人的情懷,側面折射整個國家的變化。看過歌詞之後,「歌王」韓磊欣然應邀。10年之前,改革開放30周年的致敬歌曲《花開在眼前》正是由韓磊演唱,並被傳唱至今。《四十不惑》被韓磊評價為「小切口、有溫度」。
  • 四十惑不惑,真正的意思是這樣的
    四十不惑出自孔子的《論語》。《論語》裡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一般對四十不惑的理解是:直到四十歲才不猶豫三十歲想好要幹的事,才不感到疑惑,才堅定要去做。「不惑」,是指對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認定的事業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我今天重讀《論語》,忽然明白了四十不惑的另一層意思。人到四十,並不是什麼事都明白,什麼理都懂,更不是40歲了事業有成。當今社會,40歲正值盛年,好多事情甚至才開頭,當然也就有更多的艱難和困惑。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重啟
    電視劇市場沉寂良久,最近討論度高的莫過於《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盜墓筆記之重啟》。《二十不惑》講述的是一個大學寢室裡面,四個女孩子畢業實習的故事,圍繞著職場拼搏,談情說愛展開講述。這部劇很真實,如果說一個人二十不惑,可以初生牛犢不怕虎,那麼到了三十,他可能會覺得累,或因為生活,或因為婚姻,再或者事業。這部劇裡面的配角顧佳,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反應。顧佳這個角色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能搞定自己孩子上貴族幼兒園的事情,還能幫老公處理公司的事情。然而,顧佳老公出軌了。
  • 真正到了四十歲,才明白了四十不惑的潛在含義
    一恍惚,人生已經進入了四十歲,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已步入中年。感覺四十歲像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又仿佛是一個人的前生後世,帶著跳躍性斷層性。把青年與中年明顯的分隔,無論是身心層面還是精神層面,無論是生活狀態還是處世狀態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 孔子說「四十不惑」的「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來了解一下
    孔子曾說「吾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順耳,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晚年對自己一生從如何 踏入學者之道,到成為一代大師的分階段性總結。「不惑」就是即使在上述那樣的情況之下,也不會有任何懷疑和動搖。因為你「於事物之所當然,皆無所疑。」你知道事是怎麼個事,理是怎麼個理。你不會遇見什麼困境,或者被眾人阻礙,或者其他因素就惶惑不知所措,你會「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就是「知者不惑」。孔子「四十不惑」是說自己學術的通融和做人的原則信念,已經非常明白了。
  • 男人四十一枝花?男性不想衰老,日常做好3事,遠離衰老的困擾!
    男人四十一枝花?俗話說「男人四十一枝花」,因為男人到了40歲後,事業穩定,心理已經成熟,不再有小男生的張揚和血氣方剛,多了幾分理性和穩重。然而,理想與現實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身邊40歲的男性生活壓力巨大,因為這個年紀是上有老下有小,身體的衰老速度會特別的快。
  •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在古文中,分別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二十弱冠指的是古代男子二十歲算成年,行「加冠之禮"以示成人。漢劉向《說苑·修文》::"冠者,所以別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後因以"加冠"指滿二十歲。
  • 孔子說「四十不惑」的「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你做到了嗎?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這是夫子自道的為學次序和應達到的境界。三十歲的時候能夠道德人格「確有所立,不退不轉」而言行能夠「約之以禮」了。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要把握年少的黃金歲月,努力向學,往「立、不惑、知天命、耳順、不逾矩」的境界前進。這五個階段,雖然不能一蹴可幾,也正告訴我們目標尚遠,應該力學不輟,不可半途而廢!那麼孔子到底如何形容自己的每一個階段呢?
  • 你真的知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含義嗎?
    現實中,想必不少人把「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  可「三十而立」的「立」到底是什麼含義呢?「四十而不惑」的「惑」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孔子的人生正經的談下。
  • 2.4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注釋】▲有[yòu]:同「又」。 連詞,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如:一年又三個月。▲志:[朱子集注] 古者十五而入大學。心之所之謂之志。此所謂學,即大學之道也。志乎此,則念念在此而為之不厭矣。志,立志,志向。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呢
    ---------------    怎麼也不會想到,跟風追過《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熱播劇後,身處二者之間的我反而對一部講述40歲女人的電影更有觸動。最近許鞍華導演獲頒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豆瓣上也有人專門開設豆列,邀請大家分享自己最愛的許導影片。幾十個回答之中,十之八九會提到這部《女人,四十》。
  • 孔子說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古希臘人怎麼看?
    原標題:孔子說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古希臘人怎麼看? 地處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中亞草原之間,絲綢之路又途經於此,古典時代的阿富汗地區註定要成為東西方不同文明交相輝映的舞臺。
  • 四十歲以後,那些桃花運旺的男人,共性很明顯
    -01- 老話說「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所以,四十歲以後的男人,非但沒有失去競爭力,反而是年輕女人爭著去愛的香餑餑。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那些年過四十,依然桃花運很旺的男人,其實身上都是有共同點的。
  • 俗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該如何解讀呢?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我們該如何去理解呢?廢話不多說,下面小編直接給大家分解一下!首先,三十而立,為什麼是三十而立,而不是二十?四十呢?再來說說四十不惑,這就要從三十到四十這十年裡來解讀了,三十左右我們定好了方向,開始了我們在社會上的各種活動,各種求證,進而把我們最初的堅持休整的更完善,在這十年裡,真可謂是大浪淘沙,嘗盡人間知味,迷茫過,迷失過,放棄過,從新開始過,使我們自身更有韌性,使我們更加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更應該去堅持些什麼,所以經過這十年的洗禮,我們更懂這個社會,更知道什麼是是非,什麼是真假
  • 臺灣首個公立民樂團「四十不惑」:盼兩岸更多交流
    臺灣首個公立民樂團「四十不惑」:盼兩岸更多交流 2019-09-04參與互動    臺灣首個公立民樂團「四十不惑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後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古人的忠告
    《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從十五歲立志於大學之道,歷經三十、四十、五十歲的重要年齡階段之後,在六十歲的時候所聞皆通,可見從來都沒有虛度光陰。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說:我十五歲志向於學習,三十歲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領,四十歲不被外在事物迷惑,五十歲知道該幹什麼,六十歲聽得下難聽的話,七十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不違背禮法】這段很有名,即使沒讀過論語也能脫口而出,而且時常用這個自省自勉。其實認真讀過之後,就能明白這是孔子講述自己。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且看四十歲的梅婷重啟青春歲月!
    滿目青蔥的校園裡,勃勃生機撲面而來,何沛瑾走在林蔭路上,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氣息,四十歲的面容明顯有別於普通的大學生,但又與校園的氣息毫無違和感。看著這樣的何沛瑾,誰也想不到她曾落入絕境。四十歲全職家庭主婦沒有工作、失去自我為家庭默默付出多年卻遭遇危機簡簡單單的幾個詞句,勾勒出了人到中年的窘迫,四十歲,真的「不惑」了嗎?但面對困境,有人選擇妥協,有人勇敢說「不」。
  • 檸萌影業陳菲:《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後,正策劃《四十正好》
    陳菲透露,今年《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在同一個檔期播出,並非初衷,但這樣的偶然,的確帶火了不同年齡層女性生存狀態的寫照。「兩年前,我們想把40歲的女性也一併進入到這個策劃。後來我們討論了以後,就覺得可能太早了,但今天隨著《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熱播熱議,我們今年把《四十正好》的選題列入到策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