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四十不惑」的「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來了解一下

2020-12-16 娛史大咖

孔子曾說「吾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順耳,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晚年對自己一生從如何 踏入學者之道,到成為一代大師的分階段性總結。這個總結非常經典,即使我們運用現代認知發展來檢驗這個說法,那也基本沒有什麼問題。

世間萬物變化紛紜,人生命運更是不可捉摸。你會遭遇困境,可能一直失敗。可能沒有人理解你,所有人都說你是錯的。這種情況之下,你會不會懷疑你自己?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真的錯了?你會不會懷疑自己所堅信的東西和所做的事的價值?你要不要隨大流、聽從眾人?如果你有所懷疑,那麼就是有「惑」。

「不惑」就是即使在上述那樣的情況之下,也不會有任何懷疑和動搖。因為你「於事物之所當然,皆無所疑。」你知道事是怎麼個事,理是怎麼個理。你不會遇見什麼困境,或者被眾人阻礙,或者其他因素就惶惑不知所措,你會「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就是「知者不惑」。

孔子「四十不惑」是說自己學術的通融和做人的原則信念,已經非常明白了。如果一個人能夠「不惑」,挺好的。

經歷了四十不惑的過程,到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生就算很好了。四十不惑,是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的根基,就好比三十而立是四十不惑的根基一樣。

有的人二十歲就立起來了,有的人則是四十歲還是個巨嬰。也有人三十而立了,四十歲卻沒有不惑,到六七十歲依然讓人見著就想躲著,這就是根本沒長大,沒成熟。不惑之人,到六十自然耳順,聽什麼都樂呵呵的。到七十就精神能自由徜徉,而又不逾越應有的規矩了。這就是《論語·為政》中,孔子對自己的評判,這種評判標準,對所有人都適用,因此才如此有名。

相關焦點

  • 孔子說「四十不惑」的「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你做到了嗎?
    「四十而不惑」是接著「三十而立」而言的。達到「不惑」的境界就是「知者」了。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論語·憲問》)「知者不惑」具體什麼意思呢?
  • 四十惑不惑,真正的意思是這樣的
    四十不惑出自孔子的《論語》。《論語》裡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一般對四十不惑的理解是:直到四十歲才不猶豫三十歲想好要幹的事,才不感到疑惑,才堅定要去做。「不惑」,是指對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認定的事業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我今天重讀《論語》,忽然明白了四十不惑的另一層意思。人到四十,並不是什麼事都明白,什麼理都懂,更不是40歲了事業有成。當今社會,40歲正值盛年,好多事情甚至才開頭,當然也就有更多的艱難和困惑。
  • 四十不惑與男人四十一枝花
    新娘笑道:「我最喜歡堂哥這種年齡的男人,思想成熟、處世圓潤、有故事、有深度……」溫公道:「子曰『四十不惑』,吾伊始!」意思就是說,孔子說男人「四十不惑」,我才剛剛開始!言外之意就是說他會越來越吸引新娘。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孔子周遊列國時,楚國的葉公遇見子路了,就請問子路說:「孔子是怎樣的人物啊?」時常陪侍孔子左右的子路,竟然不知從何角度,才能得體地描述高深莫測的老師。後來,子路向孔子稟告此事,孔子就教子路:「你為何不這樣講:『我們老師一發憤學習,連吃飯的事也忘了。
  • 南懷瑾:孔子講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一段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麼孔子在談到為政時,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個姐姐,對家庭,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磨鍊,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做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
  • 孔子說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古希臘人怎麼看?
    原標題:孔子說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古希臘人怎麼看? 地處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中亞草原之間,絲綢之路又途經於此,古典時代的阿富汗地區註定要成為東西方不同文明交相輝映的舞臺。
  • 2.4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第三種解讀則是「禮」,在《論語》中,孔子曾說過:「立於禮」(《論語·泰伯》),又說:「不知禮,無以立也。」(《論語·堯曰》),那麼「三十而立」,也可以指孔子這個時候做事言行都能完全符合「禮」,做什麼事都很恰當之意。宋朝張載最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就是對孔子一生的寫照。
  • 你真的知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含義嗎?
    現實中,想必不少人把「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  可「三十而立」的「立」到底是什麼含義呢?「四十而不惑」的「惑」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孔子的人生正經的談下。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說:我十五歲志向於學習,三十歲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領,四十歲不被外在事物迷惑,五十歲知道該幹什麼,六十歲聽得下難聽的話,七十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不違背禮法】這段很有名,即使沒讀過論語也能脫口而出,而且時常用這個自省自勉。其實認真讀過之後,就能明白這是孔子講述自己。
  •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在古文中,分別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二十弱冠指的是古代男子二十歲算成年,行「加冠之禮"以示成人。漢劉向《說苑·修文》::"冠者,所以別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後因以"加冠"指滿二十歲。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重啟
    劇裡面的梁爽,作為二番配角,被討論度很高,一來是因為她由關曉彤飾演,自帶流量,二來是梁爽這個角色出彩度高,怒撕渣男,努力做博主,這都引起了觀眾的共鳴,所謂,人美心善,還正直努力。《三十而已》講述了三個女性,在面對三十這道坎的時候,展現出來的人生態度和遭遇的困境。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不同年齡層的生活態度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讓我們不禁聯想到孔子所說的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下面拓展一下古代不同年齡段的叫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之年、百歲期頤之年。逾弱冠——就是超過弱冠之年,換句話說就是二十出頭了。
  • 韓磊獻唱 原創歌曲《四十不惑》將在湘首發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四十不惑》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切入,正面寫人的情懷,側面折射整個國家的變化。看過歌詞之後,「歌王」韓磊欣然應邀。10年之前,改革開放30周年的致敬歌曲《花開在眼前》正是由韓磊演唱,並被傳唱至今。《四十不惑》被韓磊評價為「小切口、有溫度」。
  • 真正到了四十歲,才明白了四十不惑的潛在含義
    一恍惚,人生已經進入了四十歲,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已步入中年。感覺四十歲像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又仿佛是一個人的前生後世,帶著跳躍性斷層性。把青年與中年明顯的分隔,無論是身心層面還是精神層面,無論是生活狀態還是處世狀態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 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大火,背後包含著年輕人怎樣的生活價值觀?
    年紀二十者奈何稱不惑中國人做事的習慣就是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絕對不能違背而行。否則很容易被認為是不當之舉。就像童年之時就應該快樂的玩耍,因為人到中老年根本沒有機會去享受這種沒有憂慮的快樂。但工業化的中國卻把這一切都加速了,從讀書時代開始,我們就聽先聖孔子對自己一生總結為:十五而志於學,二十則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這短短的十幾字恰好是古典中國人一生的反映。但到今日,一切都已經逆反過來。
  • 俗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該如何解讀呢?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我們該如何去理解呢?廢話不多說,下面小編直接給大家分解一下!首先,三十而立,為什麼是三十而立,而不是二十?四十呢?再來說說四十不惑,這就要從三十到四十這十年裡來解讀了,三十左右我們定好了方向,開始了我們在社會上的各種活動,各種求證,進而把我們最初的堅持休整的更完善,在這十年裡,真可謂是大浪淘沙,嘗盡人間知味,迷茫過,迷失過,放棄過,從新開始過,使我們自身更有韌性,使我們更加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更應該去堅持些什麼,所以經過這十年的洗禮,我們更懂這個社會,更知道什麼是是非,什麼是真假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出自哪裡?
    歡迎來到珍小妹說世界,這段話出自《論語》,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自述他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首先,這個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得到提高的過程。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原來出自《論語》?
    今天我們學習《論語》第二篇,堅持學習經典,提升文化品味,了解古代,指導未來。第二篇是《為政第二》。說的是治理國家的事情,估計是趙普喜歡研讀的部分,有哪些深刻道理,我們一起看一下。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 關於《二十不惑》和熱搜的頻率,網友:「人間真實」系列來了~
    嘗到愛的滋味,卻發現他和閨蜜愛上了同一個人……這樣的情節也被網友「人間真實」標籤加冕有些人跟著梁爽在遊戲中大叫「穿衣自由」↓一些網友忙著在《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附近跑來跑去,給只差中間的民政局打電話是的,這個段時間、《二十不惑》、《三十而已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
    什麼年齡該做什麼樣的事一直都是中國人世代遵循的規矩,那麼什麼又是適當的年齡呢?關於年齡的問題,孔子的論語中說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在很多人看來,這大概就是對人的一生最好的解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