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調研|「網紅」扎堆的武康路周圍,老上海「四大金剛」重出江湖
工作日下午也要排隊1.5小時才能品嘗到的咖啡品牌「% Arabica」成為了武康路上的新「網紅」,但在這條歷史風貌道路所在徐匯區湖南街道,超過39.6%的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佔比使得就餐、助浴、買菜、看病成為了改善民生的焦點和難點。「走出家門除了西餐和咖啡,還能有上海人最愛的『四大金剛』,」成為家住興國路的92歲老人柴紅英最大的心願。
3元吃飽,10元吃好
3月20日,湖南街道首次在社區鄰裡匯開放便民早餐服務,豆漿、油條、粢飯糕、辣醬面等上海風味小吃不僅選擇多樣,且就餐環境也寬敞明亮。早上6時30分剛開門,就有居民聞「香」而來就餐,1元1個的醬蛋圓頭飽滿,2元1塊的粢飯糕金黃香脆,肉包、菜包、豆沙包全部首家1.5元1隻,高性價比和地道的家常口味使營業第一天的客流就接近100人次,都是居住在附近的老年居民。
「鄰裡匯」是徐匯區政府去年起打造的為老服務工程,通過盤活並整合社區現有空間資源,打造具備養老、康復、助餐、助浴和生活服務功能的「家門口客廳」。位於湖南路298弄2號的鄰裡匯於今年2月開放,由湖南街道為老服務中心改建而成,提供老年人日間照料和午間助餐等服務,總面積達570平方米,擁有底樓花園和二層露臺,在寸土寸金的衡復歷史風貌區實屬難得。
湖南街道社區服務辦公室主任楊靖華介紹,今年1月全市開展大調研後,湖南街道41個調研小組在走訪70%的居民家庭後發現,物業管理、便民服務和市容環境是老百姓「吐槽」最集中的領域。尤其是居住在武康路、湖南路、泰安路沿線的居民普遍反映,早上買早餐非常困難。「往西要到番禺路、往東到烏魯木齊中路,老人家買個早餐來回要走40分鐘,實在太遠了。」
「『網紅』店要有,『四大金剛』也要有,」成為湖南街道今年大調研中民生問題「解決清單」的首個解決目標。湖南街道武裝部部長許南昌告訴記者,了解到居民對家常早餐的迫切需求後,街道2月起便開始研究能否在鄰裡匯開設早餐服務,但這也意味著要把原本每天早上8時30分的開門時間再提前,管理壓力勢必增加。在與鄰裡匯的午間助餐供應商上海食無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多次協調,並徵詢了居民對早餐品種、價格、開放時間等意見後,於3月下旬正式開放了便民早餐服務。
湖南街道鄰裡匯部分早餐
居民領取、享用便民早餐
許南昌介紹,菜品家常化、價格平民化是便民早餐的兩大原則,因此街道在多方評估後,決定採用中央廚房配送模式。每天清晨6時許,食無憂會將早餐半成品從位於虹橋的中央廚房運送至湖南路,由工作人員在鄰裡匯的食堂進行加工。經過10餘天運營,現在每個工作日早餐時段光顧的居民都在120人次以上,不少居民感嘆「以前早上只能在家吃泡飯,現在天天都能來這裡吃早飯。」而7元一碗的蔥油拌麵、10元一碗的菜肉大餛飩都頗受歡迎。
風貌區雖好,煩惱也不少
有多家「網紅」餐飲的武康庭
湖南街道1.73平方公裡全境都位于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街道現有上海市第一至五批優秀歷史建築118處。許南昌表示,在此次大調研中,家住歷史風貌區的居民們反映最集中的民生需求有四大類。
第一是非成套改造,但對居住在歷史保護建築中的居民來說,廚衛合用改獨用的施工限制較多,改造並非易事。第二是買菜難,目前湖南街道60歲以上戶籍老人有1.9萬人,純老家庭達260戶,空巢老人佔老年人總數50%以上,而受市中心場地限制,街道目前僅有3個菜場,分別在五原路、延慶路和烏魯木齊中路,「家門口菜場」覆蓋面仍有限制。
而另外兩大需求已有初步解決辦法。如老人最關心的就醫難,雖然周邊有華山醫院這樣的大型三甲醫院,但老年人常見病仍需到社區醫院就診更為便捷,因此目前湖南街道在鄰裡匯內設置了社區衛生服務點,為居民提供常見病處方藥代購、代取以及輸液等服務。第四類需求為老人洗澡難,於是湖南街道3月起在鄰裡匯中開闢了助浴點,為家中缺乏洗浴設施的老年人提供服務,高齡老人洗浴還將有專人看護。此外,4月中下旬起,早餐和午間助餐服務將覆蓋雙休日和節假日,滿足更多居民就餐需求。
「這些情況市中心老城區都存在,街道也正一步步摸索,先易後難逐個解決大調研集中發現的問題。」湖南街道負責人表示,歷史風貌區內除了遊人絡繹不絕的「網紅」店鋪,更應該有讓居民時刻享受美好生活的環境與設施。「通過大調研集中梳理出的需求痛點,就是最亟待解決的民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