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溪畫的一套中國名勝圖,被日本奉為上品,日本畫家一度忘我競繪

2021-01-09 騰訊網

說起湖南,我腦海裡總能響起那麼一句「辣妹子~」,誒不是,現在要說的不是金曲,是名景。

每個省份總有那麼幾個能聞名全國的名勝,作為地跨長江、珠江的省份,湖南不管是文化底蘊還是自然景致,在全國都是靠前排的。現在要嘮的就是集文化和美景於一身的、名氣非常響亮的名勝——瀟湘八景!

瀟湘八景不是近代才評選出來的,而大約是從宋代開始就有的傳為瀟湘一帶的八處佳勝,最早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有所描述。

「瀟湘」意指湖南,從水系上來說,也就是指湘水和瀟水匯合北去的湘江,八景就是湘江沿岸的八處景觀。它們分別被取了極雅致的名:瀟湘夜雨、平沙落雁、煙寺晚鐘、山市晴嵐、江天暮雪、遠浦歸帆、洞庭秋月、漁村夕照。

歷來各地的名勝,總有很多才子慕名而來,見識到萬千姿態的美景之後,由這些才子們留下詩詞歌賦,就會讓這些名勝進一步成為經典,這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獨特關聯。

關於這瀟湘八景,在畫作上的名氣是比較大,所以現在就來看看古人是怎麼描繪這些極富盛名的景色的。

宋迪

一般認為,最早在畫上題有瀟湘八景之名的是北宋山水畫家宋迪,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大概的認定。因為在宋迪之前,也有人畫過瀟湘的風景,「瀟湘」的字眼也並非宋迪獨創。而之所以提到宋迪,是因為他是第一個將瀟湘風景歸納為八景,並對之起名構圖繪畫記錄起來的人。

沈括在《夢溪筆談》的記載就是憑證:「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

五代 董源

可惜的是,宋迪的這套八景畫題沒有流傳下來,所以我們也沒有辦法看見初始的瀟湘八景了。

不過也因他而起,再往後的許多畫家,紛紛將瀟湘八景作為題材,創作了許多精美得畫作。比如南宋畫家王洪的《瀟湘八景》。

王洪

宋迪是比較有名的畫家,但在歷史上記載也不多,王洪的記錄就更少了,連生卒年都沒被確定,只大概知道他生活在紹興年間(1131—1162),要不是因為他留有《瀟湘八景》圖,可能會被遺忘得更徹底。

王洪的《瀟湘八景》組圖共八幅,都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在這八幅畫中,王洪展現了瀟湘風雨在四季裡的變化,畫風多變,既有範寬的筆法,又有趙令穰、郭熙之風。

平沙落雁

山市睛嵐

漁村落照

宋迪雖然被視為是瀟湘八景畫第一人,但因為他的畫沒有流傳下來,所以王洪的這套組圖順勢上位,成了今存有關「瀟湘」主題的最早畫作。

與王洪同時代但稍後的畫僧牧溪,也畫了一套《瀟湘八景圖》,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

牧溪

牧溪這個人,我曾寫過很多次了,他的那種禪意畫也是我很吃的一種風格,那種中國式的虛實、陰陽、簡單筆墨是能讓人越看越著迷的。不過牧溪的畫法較少得到同時代人的認同,反而在日本大放光彩,被評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的就是他。

牧溪的《瀟湘八景圖》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組相關題材古代繪畫,有著牧溪那獨有的淡淡的氣韻,境界高致,看上去清遠又空靈。

比如其中的《遠浦歸帆》這一景,畫面簡淡,近景岸上的樹與遠景的群峰構成畫面重點,右邊那兩隻起帆的船隻正穿透朦朧煙霧而來。

墨色以左為實,以右為虛,墨氣淋漓,淺淡煙嵐中的山水之景帶著超逸的水墨,向人們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江南山水。

平沙落雁》這一景,則是繪出浩渺的寬廣天地,遠山隱約,空中的大雁展翅高飛,排列成各種形狀,彷佛正漸行漸遠。

視線向左中落去,有四隻黑色大雁正在岸邊上游離,周圍幾筆簡約的蘆葦小草充當做少有的背景,即使沒有繪出水紋,也能讓人感受到周圍的氤氳水汽,留下一種空濛清寂的韻味。

洞庭秋月》這一幅又是我最喜歡的孤舟泛水環節了,我對古畫裡的泛舟、漁隱題材幾乎沒有抵抗力,尤其是這種簡約的、空曠的畫面,就如馬遠那幅《寒江獨釣圖》一樣,虛實相生成妙境,以留白營造出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像。這幅畫中那江中小小的一舟一人,也襯託出了江水的煙波浩渺,絕妙地展現了瀟湘的空濛之光。

最後一幅是《洞庭秋月》,依舊是脫俗的畫風,而之所以說是最後一幅,是因為牧溪的《瀟湘八景圖》只留下了這四幅,其它四景遺失。而這四幅,也不在中國,而分別由日本的四處博物、美術館館藏。

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這點不必多說,且說牧溪,在日本的知名度就是極高的。牧溪生活的年代,在日本是鎌倉時代,此時正是中、日來往貿易繁盛的時期,牧溪的許多畫作經此海上之路傳入日本,在日本受到追捧,被日本人視為上品中之上品。

可以說,牧溪的畫對日本美術史是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他的《瀟湘八景圖》甚至成了室町時代「天下首屈一指」的珍寶,其中的一些畫面成為日本庭園設計的起源,而日本著名的「近江八景」就是典型的模仿《瀟湘八景圖》的作品。

根津美術館1962年舉辦的「歷史名畫瀟湘八景圖匯展」中,有15-17世紀10位日本名畫家臨摹水墨瀟湘八景圖27幅。館長致辭:「瀟湘風景畫題,空前地影響我國畫壇,13世紀,室町水墨畫家忘我地競繪八景圖,至18世紀江戶時代,狩野派畫家的八景圖技精湛練達,留下了多幅堪稱奇葩的八景圖……」

結果到最後,中國的景色竟然在日本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作,成為他們競相描摹、研究的中國精品文化。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畫家的貢獻,是畫家在其中融入了的文化精髓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中國的諸多名勝都是這樣,經由詩人、畫家的文學藝術的精神賦予,才能聞名於天下,成為不管千百年過去,都能被當代人記住的那一景。

相關焦點

  • 湖南此處景觀,被宋代畫家繪成圖冊流入日本,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勝
    與王洪同時代但稍後的畫僧牧溪,也畫了一套《瀟湘八景圖》,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牧溪牧溪這個人,我曾寫過很多次了,他的那種禪意畫也是我很吃的一種風格,那種中國式的虛實、陰陽、簡單筆墨是能讓人越看越著迷的。不過牧溪的畫法較少得到同時代人的認同,反而在日本大放光彩,被評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的就是他。
  • 牧溪:一個在中國生卒年都不詳的畫家,卻被日本奉為畫道的大恩人
    在日本人眼裡,牧溪大概就是他們心中山水畫的頂峰。而這位來自中國本土的畫家,我們卻對他知之甚少。甚至於,連他的本名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姓李,是位禪僧,具體生卒年不詳,只從歷史碎片中,知道他隱約是南宋時期的人。
  • 西方藝術史:日本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 鈴木春信
    因為它的內容反映市井社會生活,所以被稱為浮世繪和浮世繪版畫。這一畫種以江戶(現在的東京)為中心,持續了約200年左右。出現了鳥居清長、鈴木春信、懷月堂安度、喜多川歌磨、葛飾北齋、歌川豐國、安藤廣重(歌川廣重)等許多重要畫家和流派。
  • 日本浮世繪版畫藝術對著名畫家梵谷的影響
    浮世繪的題材有:美人畫:以年輕美麗的女子為題材。團扇繪19世紀中期,歐洲由日本進口茶葉,因為日本茶葉的包裝上印有浮世繪版畫圖案,其風格也開始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這其中,最著名的畫家梵谷可能是受到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在荷蘭梵谷博物館中有一個專門的「日本夢」展廳。這個展廳中收藏有梵谷臨摹的一些浮世繪以及原畫。因為梵谷和他弟弟提奧都是日本版畫的狂熱愛好和收藏者。而在梵谷博物館的官網上,還有一個日本版畫收藏集,其中有數百幅浮世繪作品。
  • 日本江戶時代畫家所繪《張飛圖》將首次公開
    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首次公開收藏的日本畫家圓山應舉《張飛圖》。  據日本共同社7月6日消息,收藏傳入日本皇室的貴重美術品及工藝品並免費展示的皇宮東御苑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將從9日起首次公開日本江戶時代畫家圓山應舉所繪《三國演義》武將張飛的《張飛圖》。  此畫描繪了張飛策馬在橋上迎擊曹操大軍的場面,是應舉活躍的日本光格天皇(1771-1840年)時代傳入的皇室。
  • 中國風俗畫和刻本插畫對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的影響
    而中國風俗畫的鼎盛時期要追尋到宋朝,以市民生活為主題的寫實畫作成為經典的代表之作。我們所熟悉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在這段期間誕生的國家藝術瑰寶。而浮世繪正是吸收了中國風俗畫的靈魂所在,將所繪製的主題瞄準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受眾也從上流社會的達官顯貴到了普通市民階級,使得它的傳播更加廣泛,帶來的影響也更加巨大。在浮世繪出現之前,日本的上流階級熱衷於狩野與意境描寫的繪畫創作。
  • 日本浮世繪對西方油畫的影響
    日本浮世繪對西方油畫的影響  BY 黃阿忠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上海美術館選擇了日本浮世繪來擔當一次紀念性活動。《日本浮世繪名作展——江戶美人畫的魅力》這個畫展中的作品來自日本北海道道立美術館的藏品,共計138組(177件)。
  • 日本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在湖北首展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記者喻珮)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15日在武漢開展。包括葛飾北齋的「巨浪」、《凱風快晴》等一套46件作品集中呈現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世俗生活百態。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以木刻版畫為主。其中,在葛飾北齋名作《神奈川沖浪裏》中,作者仿佛將自己置身於風浪中的船上,迎難而上,畫面充滿力量。這幅畫作也使得「巨浪」成了日本的流行文化,鞏固了浮世繪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以及其日本最著名、最典型的美術樣式。
  • 日本江戶時代畫家圓山應舉所繪《張飛圖》將首次公開
    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首次公開收藏的日本畫家圓山應舉《張飛圖》。【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7月6日消息,收藏傳入日本皇室的貴重美術品及工藝品並免費展示的皇宮東御苑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將從9日起首次公開日本江戶時代畫家圓山應舉所繪《三國演義》武將張飛的《張飛圖》。
  • 日本畫源於中國?比較中國畫和日本浮世繪,你更喜愛哪種風格呢?
    日本畫源於中國?比較中國畫和浮世繪,你更喜愛哪種風格呢?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然而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來自日本的浮世繪受到了巴黎人狂熱的追捧,整整影響了一批西方畫家,對1867到1950年間的西方藝術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日本畫家雪舟模仿中國南宋夏珪的山水畫
    原標題:日本畫家雪舟模仿中國南宋夏珪的山水畫   日本發現著名畫家雪舟模仿中國南宋畫家夏珪的山水畫(來源:NHK電視臺截圖)   人民網(微博)東京9月20日電(許永新)19日,山口縣立美術館發布消息稱,一幅由著名水墨畫家雪舟(1420年-1506年)所繪,1933年後去向不明的山水畫時隔84年之後於近日被發現,繪畫風格與被指定為國寶的「四季山水圖
  • 被日本奉為國寶的《出山釋迦圖》
    南宋 梁楷 《釋迦出山圖》絹本 設色縱119釐米、橫52釐米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這種畫法對元代的顏輝、明代的徐渭、清代的黃慎、近代的任伯年等著名畫家都有較大的影響。梁楷作畫,以「減筆」聞名,此幅亦不例外,寥寥幾筆就生動地勾畫出所表現物象的主要特徵,描繪出花鳥的內在神韻。大片的空白使畫面顯得空濛含蓄,給人以筆墨有盡而意無窮的想像空間,達到了「於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效果。
  • 他的畫叛經離道國內無人知曉,卻被日本奉為國寶,只因一個禪字
    梁凱在中國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在日本,特別是繪畫界,幾乎家喻戶曉。被日本人稱為畫聖,他畫的六祖撕經圖,被日本人奉為鎮國之寶。為什麼在我國一個都不知道的人?會在日本如此受歡迎呢?下面慢慢分析。梁凱繪畫多為禪宗題材梁楷繼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並加以靈活運用。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隨後,畫家們開始以商人們那煙花柳巷的奢侈生活為題材,叫做「手筆風俗畫」,為浮世繪的前身。△吉原地區是浮世繪歷史中的核心到了1657年,一場大火將江戶夷為平地,觀念上為人們帶來浮世無常之感。重建家園的過程中,大量資金、人力流入江戶,進而商業高速發展,能大規模印刷的宣傳畫備受歡迎。
  • 日本浮世繪巔峰之作《富嶽三十六景》在湖北首展
    新華社武漢1月15日電 (記者 喻珮)由湖北省博物館主辦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特展》15日在武漢開展。包括葛飾北齋的「巨浪」、《凱風快晴》等一套46件作品集中呈現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世俗生活百態。浮世繪是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19世紀)描繪生活百態的繪畫,題材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以木刻版畫為主。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浮世繪|日本美術史|藝伎|鈴木春信|日本|版畫
    如此一來,「浮世繪」一詞也因運而生。而這種代表「虛浮世界的繪畫」,便成了日本風俗畫的代名詞。浮世繪最早產生於江戶時代,是一種彩色印刷的木版畫,畫面多描繪自然風光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等世間風情。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藝術史學家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對於「浮世繪」的見解,節選自她的新書《日本美術史》。
  • 日本浮世繪代表大師——葛飾北齋
    說起「浮世繪」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常常被當作日本藝術的代表,也常常被用於商業廣告,時尚產業和漫畫的表現中,陌生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其來龍去脈基本沒什麼概念,然而事實上,在西方美術體系中,浮世繪卻被當作東亞美術的最高代表,並且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包括梵谷、高更在內的20世紀西方畫家
  • 日本所繪近代中國城市地圖
    為此,筆者訪査了中日各大公私藏圖機構,在搜集整理千餘種現存日繪近現代中國城市地圖的基礎上,聚焦於此類地圖的繪製歷史,特別是通過圖像資料批判,嘗試確認繪製底圖這一關鍵製圖要素,並釐清測製圖與編繪圖之間的關係。本文將按上述研究思路,以日繪中國近代城市地圖為主要考察對象,分近代早期、甲午戰爭前後、清末民國初3個階段來加以探討。
  • 浮世繪在日本淪為包裝紙,卻在歐洲拯救一代印象派大師
    在19世紀的歐洲,如果你從市場買回一塊肉,展開包裝紙你很可能看到一幅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作品……我們都知道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畫家很多都受到了日本浮世繪的影響。怎麼個影響法?是說莫奈畫了自己妻子穿和服的樣子?莫奈『日本女人』 1876還是梵谷用油畫臨摹了歌川廣重的作品(並照貓畫虎的學廣重寫日文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