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趙本山更早唱紅「二人轉」還把中國歌唱進聯合國教科文教材

2020-12-21 超超音樂廳

說到東北二人轉,很多人都認為,正是因為趙本山的大力推廣,才使得東北二人轉這門民間藝術得到了更多觀眾的認可和喜愛。的確,趙本山在宣傳和推廣東北二人轉方面,確實付出了許多心血,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除了趙本山,還有許多的藝術家,也同樣為宣傳和推廣東北二人轉和東北民歌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和巨大貢獻。比如我們今天所要說到的這位歌唱家,他實際上比趙本山更早唱紅「二人轉」,並且還把在咱們中國民歌給唱進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教材當中。這位歌唱家的名字,叫郭頌。

1931年,郭頌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的一個窮苦人家。很小就顯示出了過人的音樂才華。中學時代就經常演出東北大鼓、河南墜子等,並接觸了二人轉、單弦等民間藝術。1950年他從高職畢業後,就開始一所中學任音樂老師。這期間,熱愛音樂的郭頌得到了許多專業音樂人士的幫助,他們都認為謙虛好學同時又天賦極高的郭頌是棵好苗子,所以都樂意教他,並將他推薦到當時的黑龍江文工團。

但是當時文工團的很多人卻有些看不上郭頌。為什麼呢?因為郭頌所演唱的歌曲,大都是從二人轉改編而來的東北民歌,在這些人看來,都是小情小調的,「難登大雅之堂」。的確,郭頌非常熱愛東北的民間音樂,在進行音樂創作的時候,也的確從東北二人轉中提取了許多精華。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郭頌所演唱的《丟戒指》、《王二姐思夫》、《新貨郎》等,有的就改編自二人轉,有的又具有濃鬱的二人轉特色,所以一些「專業人士」就把郭頌歸類於「土歌手」。

而郭頌似乎對於這個「稱呼」並不介意,反而覺得是對自己音樂追求的一種褒獎。事實上郭頌的確一直執著於東北本土音樂。而二人轉也恰好給他提供了大量素材和靈感。但當時很多人對二人轉都存在一些誤解,認為二人轉「全都是些上不了臺面」的東西,對於這種看法,郭頌沒有進行反駁,而是用實際行動,來淨化二人轉,並用二人轉中那些活潑生動的曲調,來歌頌普通勞動人民的美好生活。

細心的觀眾都有發現,郭頌創作並演唱的許多歌曲,都採用了「二人轉」的一些手法和技巧,在聲音的處理上更加的直爽,表現形式上也更加的詼諧幽默,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音樂風格。而也正是因為郭頌十分接地氣的演唱,使得《新貨郎》、《拾戒指》、《串門》等這些極具二人轉韻味的歌曲迅速走紅,並深受全國觀眾的喜愛。所以我說,實際上在趙本山之前,郭頌已經在為二人轉的推廣做出努力了。

我們翻看郭頌所演唱的代表曲目,幾乎都是描寫東北鄉村生活場景的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烏蘇里船歌》、《新貨郎》、《山水醉了咱赫哲人》《串門》等,十分的生活化。可是老百姓就是特別喜歡。而早在1980年,郭頌參與創作並演唱的根據我國赫哲族民歌改編的《烏蘇里船歌》,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為亞太地區音樂教材。那優美動聽的旋律,再加上郭頌悠揚深情的演唱,至今堪稱經典。

後來,我一直在想,郭頌的歌為什麼那麼受歡迎?為什麼無論老人孩子都那麼喜歡?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歌,真正唱出了老百姓內心的旋律,唱出了大家的心聲。每次聽到郭頌的歌,我們都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臉上也會流露出會心的微笑。聽郭頌的歌,我們的內心的喜悅的,而這種喜悅不是假裝出來的,而是有感而發的。

現如今,我們聽到的歌越來越多,可是為什麼我們會感覺接地氣的歌曲卻越來越少呢?郭頌之後,似乎再無第二個人,能夠把東北民歌唱得那麼生動鮮活、原汁原味了。這對於喜愛音樂的我們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吧?

2016年5月19日,郭頌去世,享年85歲。郭頌走了,但他所創作的音樂,所演唱的歌都還在。是的,這個世界,也許很多東西都會消失,但音樂不會。美好的音樂,驚豔了時光,也溫柔了歲月,並永遠相伴在我們身邊,不離不棄。

相關焦點

  • 趙本山拍自傳憶往事 曾在基層與潘長江唱二人轉
    在這個東北小藝術團裡,有唱二人轉的,有演小品的,有練雜技的,因為節目單一,票房不理想,藝術團從事業單位轉變成企業單位,團員們的內心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其中的藝術團第二演出隊在這個過程中面臨解體的危機,隊長「尤任友」帶著七八個隊員,其中有老演員、老職工,還有年輕的學員以及新畢業的實習生,他們為了順應改革潮流保住二隊,在藝術團裡發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 二人轉演員明星--田娃
    田娃,[1][2]別名:田逗、田野;1985年9月24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新民市,中國二人轉演員。師承劉殿才、李桂芬、趙本山。在小瀋陽外出拍戲後,他成為劉老根大舞臺北京劇場的新臺柱。曾在《鄉村愛情7》中扮演王木生。2010年2月,參加遼寧衛視春晚,與趙本山、畢福劍、劉小光,表演小品《就差錢》。2011年7月,參演中國首部音樂劇電影《一夜成名》。
  • 「戲弄」李詠,爆紅後拒絕趙本山,東北笑星孫小寶到底有何本事?
    春晚舞臺上「戲弄」李詠,爆紅之後拒絕趙本山的邀請,一生淡薄名利,至今都只想好好做一個「二人轉演員」。儘管生活不是特別寬裕,可是他卻怡然自得,樂在其中。這樣的孫小寶,到底是什麼讓他如此的堅持與執著?值得一提的是他七八歲的時候,家裡就擁有一臺當時極為罕見的單卡錄音機,還配備了大量二人轉磁帶。這在當時,算得上是普通家庭中最奢侈的電器。不過也正因為這臺單卡錄音機,讓孫小寶與二人轉有了不解之緣。
  • 趙一楠直播唱《月牙》,舉手投足頗像趙本山,唱得也很像
    作為趙本山的兒子,趙一楠雖然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進入娛樂圈發展,但趙一楠也算是繼承了趙本山的幽默細胞,經常與朋友們一起合拍段子,還模仿趙本山。其實,趙本山不光幽默搞笑,他唱歌也是不賴,別有一番味道,當然趙本山的音樂細胞也遺傳給了兒子趙一楠。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布了一段趙本山兒子趙一楠的視頻,視頻中趙本山兒子與趙本山徒弟程野在直播中合唱一首歌。
  • 「戲弄」李詠,爆紅後拒絕趙本山,東北笑星孫小寶究竟有何本事?
    「戲弄」李詠,爆紅後拒絕趙本山,東北笑星孫小寶究竟有何本事?東北二人轉,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根植於東北民間文化的曲藝表演風,典型的東北大秧歌,曾一度火遍全國。《大西廂》《馬前潑水》《包公斷太后》等一些著名的二人轉還被很多人奉為經典。
  • 趙本山最火的徒弟,現在暫別娛樂圈,網友希望他早點復出
    19歲便開始學習二人轉的宋小寶,近幾年才開始進入觀眾的視野。在趙本山的弟子中,宋小寶算是比較「出挑」的一個。雖然沒有玉樹臨風的形象,但他卻駕馭得了本山作品中的多個男一號。宋小寶成名,是跟趙本山呈現在遼寧衛視春晚上,扮演的小品叫《相親》。
  • 「東北三寶」魏三、孫小寶、郭旺為何不拜師趙本山?寧給潘長江磕頭...
    趙本山演出後臺 提到趙本山各位都很熟習,我們的「小品王」,現在退居二線,廣收門徒並全力捧紅他們,而趙本山收門徒,更多是幫他們成名,並非教他們什麼才藝,趙本山是一個成名的平臺而已,他的門徒中最多的是二人轉演員
  • 他的作品,是二人轉小劇場必演節目,天生一副好嗓子,卻黯淡無光
    比如,趙本山的第7個徒弟,《鄉村愛情》裡的王老七飾演者蔡維利。雖然王老七這個角色在《鄉村愛情》裡每部戲都有,但是對比劉能、謝廣坤以及王小蒙、謝大腳等等,遠遠沒有他們受觀眾喜歡。王老七是《鄉村愛情》裡最正直的,也是典型的東北農民,但是給人的感覺非常平淡,幾乎每部戲裡都沒有什麼太突出的表現,甚至某部戲裡不出現的話,大家也不會發覺。
  • 懂感恩,師父趙本山並未實際幫到他什麼,導演處女作卻首先謝恩師
    大鵬是趙本山非常特殊的徒弟之一,他是因為主持電視節目與趙本山結識後拜他為師,在那之前和之後他都沒有像趙本山大部分弟子那樣從事二人轉表演,甚至連趙本山這些年的劇集他也從不參加。但大鵬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漸實現了兒時夢想,不僅當了主持人、演員,還當了電影導演,這樣的成績,是趙本山其他絕大部分徒弟比不了的。
  • 《賣拐》被砍4分鐘見證兄弟情,潘長江最怕趙本山在臺上「亂演」
    」嘮嗑比說二人轉還逗趣,令網友們都很懷念央視春晚有趙本山和潘長江的歡樂時光。趙本山和潘長江都是春晚常客,2011年是趙本山最後一次上春晚。潘長江去年還上過春晚,今年也準備了小品,可惜最後關頭節目被刷掉了。今天,影小妹就來給大家講講趙本山和潘長江的故事,老哥倆今年都是62歲,他們的友情已經跨越了將近40年的時光,寫就了中國喜劇圈的一段傳奇。
  • 娛樂史話:趙本山的「王者孤獨」
    那時趙本山領取的是"社會影響力滿意度第一"的大獎,趙本山謙虛地說: 我能有今天,我自己都沒想到。 趙本山還沒有想到的是,2年後,他將離開自己耕耘了21年的舞臺央視春晚。 1. 2012年,註定是趙本山難忘的一年。
  • 看趙本山在北京的山莊,坐落在天安門附近,金碧輝煌堪比皇宮
    小品王趙本山是娛樂圈裡的傳奇明星,他農村出身,唱過二人轉、拉過嗩吶、演過小品、拍過影視劇,還是傳媒公司的老闆,在娛樂圈的多年打拼,讓趙本山從一個農村的二人轉演員變成了娛樂圈裡備受尊敬的表演藝術家。趙本山出生在遼寧,而他的福地則是北京,央視春晚捧紅了趙本山,無論是與宋丹丹的二人組還是和範偉、高秀敏的鐵三角,都成為春晚最為經典的作品,每年新年的那一個月趙本山都是北京城裡最受關注的演員,全國人民都在期待著小品王在春晚的作品。
  • 二人轉是東北特色?你有可能不知道,它之前來源於此!
    小編想起的是二人轉。東北二人轉很有名,提起二人轉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趙本山。看過春晚的都知道趙本山吧,他上過好幾次春晚,每次都能給觀眾帶來笑聲,現在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東北的二人轉吧。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自古以來除遼東、遼西有少量漢人外,以白山黑水為中心的廣袤地區則是少數民族特別是滿、蒙等騎射、遊牧民族的天下。
  • 她是東北二人轉天后,曾飾演趙本山女兒,7登春晚成優秀小品演員
    她是東北二人轉天后,曾飾演趙本山女兒,7登春晚成優秀小品演員文/遲慕隨著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明星的一點小事就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一個明星,但是這時候如果你把你喜歡的明星告訴自己的父母
  • 二人轉演員不容易,宋小寶最早登臺被觀眾喊下臺,一邊哭一邊演完
    趙本山的徒弟們,絕大多數都是二人轉演員,而二人轉演員大多都是農民出身,由於小時候家裡窮又喜歡二人轉,唱這個唱好了能過上好日子。宋小寶也是這樣,從小也是個苦孩子,十幾歲學習二人轉,幸而後來被趙本山發現成為弟子,而後才有了後來的宋小寶。
  • 曾經都說「出了山海關,就找趙本山」,這話現在還成立嗎?
    趙本山改變二人轉趙本山沒有系統學過表演,更不明白表演體系的細節,但他就是憑著天分和吃苦,逐漸在東北的二人轉市場擴大影響,而後又通過連續20多年參加春晚,將自己的知名度打到了高點。趙本山很具有商業頭腦,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他創辦本山集團,又組織二人轉大賽,將東北幾乎所有優秀的二人轉演員都招致麾下,劉老根大舞臺開了一家又一家,東北二人轉重新被趙本山定義。曾經有那麼幾年,二人轉達到鼎盛,不僅在東北地區,劉老根大舞臺還開到首都北京,開到全國更多地方,非常多的二人轉演員由此聲名鵲起。
  • 離開趙本山的2個徒弟,如今一個紅過宋小寶,而他卻靠女兒養
    趙本山,估計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知道他的大名。真的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他的演藝生涯,簡直堪稱傳奇,一部豐富多彩,又極其坎坷的人生大戲。他不僅是從一個草根明星,實實在在的黑土地出來的農村人,到一個揚名立萬,功成名就的一線大腕。
  • 評《收穫的季節》:二人轉的美學革新(圖)
    少年極度坎坷的宋小寶,直到拜入趙本山門下之後,經過《相親》系列小品的磨礪,趙本山才給他出演苦情劇《櫻桃》的機會。這個生於1981年的苦孩子,於今很有自信地出演「非典型富二代」,與小瀋陽、于震宇做情敵,上演一出鄉村版豪門寒門對頭戲。
  • 他從網紅逆襲成為影視明星,既然全靠「白嫖」,他就是董成鵬
    他從網紅逆襲成為影視明星,既然全靠"白嫖",從《屌絲男士》到《煎餅俠》,一路走來,大鵬為眾明星支付的片酬,可能還不及創作團隊的十分之一。
  • 趙本山的神秘靠山曝光,背景太牛,怪不得趙本山一直這麼火
    時至今日趙本山的小品還是廣為流傳,趙本山能持續幾十年經久不衰的火爆,離不開背後的靠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下趙本山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01早年經歷母親病逝,父親遠走他鄉,1963的趙本山幾乎成為孤兒,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