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拍自傳憶往事 曾在基層與潘長江唱二人轉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輕喜劇《不是錢的事》講述了在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銀嶺市民間藝術團進入了轉企改革的軌道,由事業單位轉制為自負盈虧的演出公司,藝術團第二演出隊面臨解體而發生的一個又一個既感人又有趣的二次創業故事。

  在這個東北小藝術團裡,有唱二人轉的,有演小品的,有練雜技的,因為節目單一,票房不理想,藝術團從事業單位轉變成企業單位,團員們的內心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其中的藝術團第二演出隊在這個過程中面臨解體的危機,隊長「尤任友」帶著七八個隊員,其中有老演員、老職工,還有年輕的學員以及新畢業的實習生,他們為了順應改革潮流保住二隊,在藝術團裡發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在克服了一個個來自於單位、家庭、市場等方方面面的困難,轉變了觀念,適應了市場,改變演出模式,把「觀眾需要」和「市場需求」放在首位之後,最終成功完成了從「靠體制吃飯」到「靠市場吃飯」的巨大轉變。故事取材於本山傳媒旗下遼寧民間藝術團裡的真人真事,堪稱一部「自傳體」電視劇。

  昨日,由本山傳媒等聯合製作的電視連續劇《不是錢的事》在鐵嶺市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及看片會。趙本山攜唐鑑軍、於月仙、王小寶、程野、胖丫、畢暢等徒弟亮相,暢談電視劇內容以及幕後故事。由於是有關藝術團改制中劇團與二人轉演員命運的故事,現場記者對於這部電視劇是否是趙本山的自傳也產生了質疑,對此趙本山本人也做出了回應……

  講述自己的故事

  對於為什麼想到拍攝一部有關藝術團故事的電視劇,趙本山解釋道,「其實本山傳媒就像這個民間藝術團的故事一樣,我們也是經歷了很多的困難走到了現在。我們和故事中人物的生活經歷很像,都是唱二人轉的演員,都是在摸爬滾打中前進的」。

  趙本山現場還回憶了自己當初在鐵嶺民間藝術團的故事,「當時我也是在二隊,和潘長江他們一起唱二人轉,唱一些流行歌曲,我們的經歷太像了」。

  所有演員本色出演

  這部戲的導演是曾執導過《聖水湖畔》、《女人當官》等多部戲的導演付百良,在談到本劇時這樣說道:「由於劇本寫的就是二人轉演員的真實生活,所以片中的所有角色都是由本山傳媒的二人轉演員本色出演,他們演繹的每一個人物都那麼活靈活現,完全超乎了我最初的想像。 」

  劇中男主角演出二隊的隊長「尤任友」由本山傳媒藝術團團長唐鑑軍扮演,女主角「於戴寧」由「謝大腳」於月仙扮演,小瀋陽這次扮演的是最不聽話的隊員「翟曉明」,這個人物內心自卑,外表光鮮,就怕別人說自己沒錢。除此之外,「小蒙」畢暢、程野、胖丫也在劇中本色出演。

  對於演員的表現,趙本山說道,「我們這些演員都是小人物演小人物,能夠懂得小人物的內心,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能找到這些人物的原型,相信大家一定能喜歡這部戲的」。

  趙本山演「旦角」招牌動作「蘭花指」

  近年來,趙本山在本山傳媒的各部戲中戲份都是比較少的,然而對於在這部戲中的戲份,趙本山說道:「我在這部戲中的戲份還是很多的,主要在前期,後期還有四五十場。」趙本山這次出演的是藝術團的節目審查「房舉軒」,這個角色是名副其實的「老藝術家」,退休後又被返聘,他很保守、重政策、講規矩,看不慣年輕人的新玩意兒,而且兒女都在外地,老伴又沒得早,所以沒事閒著在單位批評批評這個,指導指導那個,這也成了他的解悶之道。

  據趙本山介紹,為了給自己的角色增添喜劇色彩,他還親自把角色設計成一名「旦角」,他的招牌動作就是「蘭花指」。「由於我演的角色是一個老藝人了,非常權威,對於藝術上美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為了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喜劇感覺,我把他設計成一個『旦角』,手上動作就是『蘭花指』,我以前也演過『蘭花指』,所以沒什麼難度」。

  當記者問到在拍攝時有沒有笑場的情況時,趙本山說道,「我是不會笑場的,但是徒弟們看到我總是會笑場」。

  15分鐘片花全場笑不停

  輕喜劇《不是錢的事》目前正在鐵嶺拍攝,還有20多天就關機了,原本是30集的電視劇也因為情節需要將要增加到40多集。在現場放映的片花中,各個角色之間的關係也漸漸浮出水面。這部戲延續了本山傳媒一貫的風格,東北味極濃,搞笑沒商量。其中有一場戲講的是小瀋陽和楊冰追小偷,誤入拍戲現場,當得知是在拍戲時馬上改變狀態,擺出各種造型「追趕」小偷,兩人搞笑的表演讓在場的所有人捧腹大笑,趙本山的「蘭花指」動作也讓全場笑聲不斷。

  同時,這部戲也並不完全是搞笑至上,在劇中團員們克服各種各樣困難的時候,也發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在劇團面臨倒閉時大家想到的是自己,而當劇團真的倒閉時大家想到的還是集體。親情愛情友情夾雜在搞笑的故事情節中,讓你笑著看,哭著體味。記者 李娜 記者 吳懷宇 攝

  解讀

  是不是自傳?

  《不是錢的事》講述的是藝術團改制中劇團與二人轉演員命運的故事,現場記者對於這部電視劇是否是趙本山的自傳也產生了質疑,對此趙本山回應道, 「最近這10年來,文化體制改革的問題一直在談,有人就建議我拍一個以我為原型的電視劇,本來我也是想創作這麼一個劇本的,當時正好遇到了這個本子,覺得很不錯,就直接拿這個本子來拍了。所以這個劇還不能說是我的自傳,只能說它講的故事是所有藝術團體都有的」。

  相關新聞

  《不是錢的事》經歷改名風波

  作為本山傳媒今年重點投資的電視劇,《不是錢的事》在今年年初就開拍。最初,對於電視劇的名字,很多人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會起這樣一個不像電視劇名字的名字? 「不是錢的事」,那是什麼事?對此,本山傳媒的解釋是:《不是錢的事》是由趙本山親自定下的片名。趙本山經常說,「現在人一辦事,就愛說什麼不是錢的問題,不是錢的事,但是越這麼說,其實越是錢的事」。

  然而在開拍一個月之後,記者又通過本山傳媒了解到,《不是錢的事》改名為《劇團》。對此,本山傳媒藝術總監劉雙平給出的解釋是,「『不是錢的事』這個名字裡面提到了錢的問題,作為電視劇的名字可能不太好理解,所以我們就把劇名改成了 《劇團》,正好這個電視劇講的也是劇團改制的問題,正好和故事情節貼近」。

  最終,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這部經歷了改名風波的電視劇還是定名為《不是錢的事》,對此本山傳媒沒有給出解釋。也許這樣的劇名才是本山傳媒拍戲的風格,更能體現出這部戲輕喜劇的感覺,讓人們在搞笑的劇情中體會到很多事情到底是不是錢的事? 記者 李娜

相關焦點

  • 《賣拐》被砍4分鐘見證兄弟情,潘長江最怕趙本山在臺上「亂演」
    」嘮嗑比說二人轉還逗趣,令網友們都很懷念央視春晚有趙本山和潘長江的歡樂時光。趙本山和潘長江都是春晚常客,2011年是趙本山最後一次上春晚。011982年,趙本山和潘長江都在鐵嶺市縣劇團當二人轉演員,當時兩人都只有25歲。趙本山帶一個隊,潘長江帶一個隊,每個隊每天演兩場,劇團的收入很可觀。
  • 「東北三寶」魏三、孫小寶、郭旺為何不拜師趙本山?寧給潘長江磕頭...
    趙本山演出後臺 提到趙本山各位都很熟習,我們的「小品王」,現在退居二線,廣收門徒並全力捧紅他們,而趙本山收門徒,更多是幫他們成名,並非教他們什麼才藝,趙本山是一個成名的平臺而已,他的門徒中最多的是二人轉演員
  • 趙本山、潘長江、黃宏三大腕身居同城,為啥不合作?
    在中國的小品界,趙本山、潘長江、黃宏都是從遼寧走出的腕級人物,他們最火的時候,都在央視春晚同臺競技,為觀眾所熟知。趙本山的大本營在瀋陽,潘長江也是從鐵嶺摸爬滾打到瀋陽發展,黃宏一直在瀋陽。按理說作為同城藝術家,他們的表演風格充滿了濃鬱的黑土地色彩,聯手搞大小品界將是一件幸事。
  • 趙本山和潘長江視頻連線!出口是段子,他倆在一起感覺是春晚
    這些話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灘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現在中國的喜劇界最火熱的喜劇演員,無非是這些:相聲方面德雲社一家獨大,郭德綱和他的徒弟們幾乎是現在中國相聲的半壁江山,在相聲小劇場市場上,現在德雲社沒有對手,在相聲上影響力巨大。喜劇小品方面現在最影響力的演員就是開心麻花的沈騰。
  • 潘長江62歲生日,魏三等人到場為其慶生,曾在60大壽時收魏三為徒
    7月1日,著名小品演員潘長江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條視頻,視頻中潘長江拿著碩大的壽桃說「首先祝福我們黨生日快樂,同時也祝福自己生日快樂」。 潘長江生日,徒弟魏三現身,與眾人一起送上祝福。畫面中,潘長江身穿白色外套,裡面是紅色體桖,身旁的魏三也穿著紅色半袖,顯得非常喜慶。
  • 他比趙本山更早唱紅「二人轉」還把中國歌唱進聯合國教科文教材
    說到東北二人轉,很多人都認為,正是因為趙本山的大力推廣,才使得東北二人轉這門民間藝術得到了更多觀眾的認可和喜愛。的確,趙本山在宣傳和推廣東北二人轉方面,確實付出了許多心血,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除了趙本山,還有許多的藝術家,也同樣為宣傳和推廣東北二人轉和東北民歌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和巨大貢獻。比如我們今天所要說到的這位歌唱家,他實際上比趙本山更早唱紅「二人轉」,並且還把在咱們中國民歌給唱進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教材當中。這位歌唱家的名字,叫郭頌。1931年,郭頌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的一個窮苦人家。很小就顯示出了過人的音樂才華。
  • 趙本山這輩子都不會在合作的明星,除了宋丹丹還有一位讓人惋惜!
    趙本山出生與遼寧省開原市,是中國內地最受歡迎的喜劇演員之一,趙本山有多重身份的代表,他不僅是國家一級小品演員,東北二人轉的教授,還是全國政協委員,同樣擔任「本山傳媒集團」的董事長,趙本山多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其中十五次獲得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一等獎,還創立了「劉老根大舞臺」
  • 魏三、郭旺、孫小寶,為啥沒拜趙本山為師?各有各的理!
    如果那時魏三要拜趙本山為師,估計趙也會同意,但是魏三根本不是那人,好馬不吃回頭草,何況是魏三?但是,讓人費解的是,魏三後來拜了潘長江為師傅。   如今的魏三雖然曝光率沒以前那麼大,不過日子過的也很師傅。自己開了傳媒公司,開始拍電影了,生意也不錯。
  • 趙本山的兩位昔日搭檔,如今成為春晚小品舞臺的最大腕!
    有趣的是,這兩位腕級人物竟然是一對搭檔,他倆就是潘長江和鞏漢林。自趙本山退出春晚舞臺後,春晚小品舞臺變群龍無首,各方表現搶眼,利用趙本山留下的空擋一鳴驚人。在2018春晚舞臺上,趙本山同城兄弟潘長江、鞏漢林異軍突起。
  • 「戲弄」李詠,爆紅後拒絕趙本山,東北笑星孫小寶到底有何本事?
    其中,魏三曾經四次拒絕了趙本山的好意,不願做他的徒弟,當年三人中就屬他最豪橫,只不過獨木難成林,最終還是被自己給折騰到名聲掃地。直到2017年,潘長江60大壽之際,魏三迫於無奈拜他為師,當時很多人深表質疑。
  • 她是東北二人轉天后,曾飾演趙本山女兒,7登春晚成優秀小品演員
    她是東北二人轉天后,曾飾演趙本山女兒,7登春晚成優秀小品演員文/遲慕隨著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明星的一點小事就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一個明星,但是這時候如果你把你喜歡的明星告訴自己的父母
  • 閆學晶、魏三和孫小寶都是很優秀的東北二人轉演員,為什麼沒拜趙...
    當年趙本山憑藉個人的影響力,擔起了振興東北二人轉的責任,倡導綠色二人轉。並且通過收徒,發展壯大旗下的本山傳媒公司,使得二人轉在近些年逐漸走向全國,為觀眾所熟知。
  • 為什麼閆學晶、魏三、孫小寶沒有拜趙本山為師?
    說起東北二人轉,大多數人第一印象都是趙本山,以及他的那些弟子們。不過在東北還有不少民間二人轉的高手,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東北三寶」魏三、孫小寶、郭旺,以及女演員閆學晶。當年趙本山憑藉個人的影響力,擔起了振興東北二人轉的責任,倡導綠色二人轉。
  • 喜劇人背後的辛酸:潘長江半夜在河邊,拿繩子上吊自殺、跳河未遂
    受大眾喜愛潘長江的父母都是唱評劇的,後來潘長江也去了評劇團,但是以他的外形和身高很多時候他都是去演小花臉。後來潘長江去唱二人轉,而他很有天賦,很快就適應了。之後他和趙本山合作了《大觀燈》從而火了,而後又去了日本參賽拿了個人表演金獎,還有了「東北醜王」的稱號,雖說這個名聲不太好,但也確實能說明潘長江在東北喜劇的地位。
  • 二龍湖浩哥和趙本山喜劇風格差別大,他會不會是下一個趙本山?
    比如趙本山,範偉,潘長江,鞏漢林,沈騰,賈冰,小瀋陽,宋小寶,賈冰等等。趙本山拍的電視劇《劉老根》系列,《鄉村愛情》系列,質量如何,暫且不說,就影響力來說,依然是很多觀眾喜歡追看的熱門劇。可以不誇張的說,趙本山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喜劇品味。不過最近另外一個人的出現,讓小編看到東北喜劇的另外一種可能,他就是二龍湖浩哥。當然現在拿浩哥和趙本山比較,就好比是拿一個半山腰的人和一個已經登頂的人的比較。
  • 二人轉演員明星--田娃
    田娃,[1][2]別名:田逗、田野;1985年9月24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新民市,中國二人轉演員。師承劉殿才、李桂芬、趙本山。在小瀋陽外出拍戲後,他成為劉老根大舞臺北京劇場的新臺柱。曾在《鄉村愛情7》中扮演王木生。2010年2月,參加遼寧衛視春晚,與趙本山、畢福劍、劉小光,表演小品《就差錢》。2011年7月,參演中國首部音樂劇電影《一夜成名》。
  • 趙本山潘長江直播連麥,兩人搞笑互懟開口就是梗,不愧是老喜劇人
    許多人的春晚記憶中,一定少不了趙本山和潘長江。回想兒時的大年三十之夜,全家上下最期待的小品節目就是這兩位的。多年過去,春晚面孔逐漸老去,也相繼離開了帶給大家歡聲笑語的舞臺。最近趙本山和潘長江居然罕見同框,兩人視頻通話的畫面曝光。
  • 娛樂史話:趙本山的「王者孤獨」
    6歲時,趙本山母親去世,父親遠走他鄉,趙本山差點成為孤兒,吃百家飯長大,我想,那是趙本山第一次體會到人生的孤獨,不過好在盲人二叔把趙本山帶進了二人轉的廣闊天地。
  • 趙一楠直播唱《月牙》,舉手投足頗像趙本山,唱得也很像
    作為趙本山的兒子,趙一楠雖然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進入娛樂圈發展,但趙一楠也算是繼承了趙本山的幽默細胞,經常與朋友們一起合拍段子,還模仿趙本山。其實,趙本山不光幽默搞笑,他唱歌也是不賴,別有一番味道,當然趙本山的音樂細胞也遺傳給了兒子趙一楠。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布了一段趙本山兒子趙一楠的視頻,視頻中趙本山兒子與趙本山徒弟程野在直播中合唱一首歌。
  • 趙本山的神秘靠山曝光,背景太牛,怪不得趙本山一直這麼火
    文|吃瓜少女白小飛趙本山的神秘靠山曝光,背景太牛,怪不得趙本山一直這麼火!娛樂圈戲稱「過了山海關有事趙本山」。時至今日趙本山的小品還是廣為流傳,趙本山能持續幾十年經久不衰的火爆,離不開背後的靠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下趙本山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01早年經歷母親病逝,父親遠走他鄉,1963的趙本山幾乎成為孤兒,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