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王組合」的雄獅們都有交配權嗎?

2020-12-21 科學獵奇

「獅王組合」是年輕的流浪雄獅為了生存自發組建的一個團隊。從表面上看,群居能夠保障它們捕獵的成功率,降低受傷的機率。而且在成長到足以挑戰其他獅群獅王時,多隻雄獅勝率也會更高。但是,多隻雄獅挑戰成功後,就意味著接管獅群的就不止一頭雄獅。那麼,它們都有交配權嗎?它們是如何相處的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獅王組合的誕生

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少有的群居性的動物。在一個獅群中,大都只有1-2頭雄獅,剩下的成員都是由母獅以及幼崽組成,雄性在獅群中主要負責巡視領地,而母獅們則協同作戰捕獵獵物。

作為群居動物,母獅們對小獅子的照顧可以說無微不至,從哺乳期開始,獅群中所有成年的母獅都會擔任任何一隻小獅子的哺乳者,半年後哺乳期結束,小獅子也有了進食肉食的能力,它們逐漸的會跟隨母獅狩獵,學習捕獵的技巧。在2歲之前,所有的小獅子不管雌雄一律公平對待,但是到了兩歲之後,小雄獅就會被區別對待,它們會被趕出獅群,獨自接受大自然的歷練,成為流浪雄獅。

但是,由於小雄獅一直跟隨母獅捕獵,它們的實戰經驗有限,所以,為了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來自不同族群被驅逐的流浪雄獅們就會自發的組成一個新的團隊,這就是流浪雄獅聯盟。

此時的,「獅王組合」雛形就有了。但是,流浪雄獅聯盟離獅王組合還差關鍵的一步,那就是不斷的磨合後挑戰其他族群的獅王,取而代之。

流浪雄獅聯盟的出路

流浪雄獅們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機率選擇群居,但是,這種聯盟大都是暫時性的。除了在協同作戰時可能被獵物殺死(比如水牛)外,內部的爭鬥也是常有的。等到一個聯盟中雄獅成長到4歲左右時,如果它們還活著,就有了足夠的經驗和實力去挑戰其他獅王了。

此時的聯盟會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分道揚鑣,各自去挑戰其他族群的獅王爭奪獅群的控制權,另一個就是它們在共同成長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會共進退。

單獨行動的流浪雄性會選擇只有一頭雄獅統治的獅群,成對的雄獅則去挑戰由一頭或者兩頭雄獅統治的獅群,而一個大的雄獅聯盟則會不斷的挑戰任何獅群的獅王,獲得支配權。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後代的存活率不足70%,原因有三個,第一就是夭折,第二個是被新獅王殺死,第三個就是在流浪時被獵物殺死。

其中,新老獅王的更替是獅子幼崽存活率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新的獅王為了牢牢的獲得控制權,會殺死上一任獅王的幼崽,這樣做最主要的就是刺激母獅進入發情期,因為有了幼崽的母獅,至少兩年會因為照顧幼崽沒有發情期。

獅王組合都有交配權嗎?

原則上說,獅王組合是協同作戰挑戰原有的獅王才擁有的,它們從流浪時就並肩作戰,而且能夠走到共同挑戰獅王的境地,所以,它們之間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因此,一般一個獅群中兩隻雄獅共同統治獅群時,是沒有等級劃分的,它們共享整個獅群的控制權,當然也包括交配權。

但是,當族群中有兩隻以上的雄獅時,交配權的歸屬會成為「兄弟反目」的導火索。我們就拿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一下吧。

相信大家對非洲的「壞男孩組合」都不陌生,這是由6頭雄獅組成的一個雄獅超級聯盟,這種規模的雄獅團隊在整個非洲也是絕無僅有的。動物星球頻道《獅王之路》的製作團隊花了16年的時間,跟蹤拍攝了這6頭具有傳奇色彩的雄獅,它們就是「馬波侯兄弟」。

這6頭雄獅來自南非薩比森保護區,它們就是由流浪雄獅組發組成的聯盟。這6兄弟在保護區內連續的挑戰其他獅群的獅王,在短短的一年之中就殺死了大大小小超過100頭獅子,取得了至少7個獅群的絕對控制權。

有了龐大的獅群,馬波侯兄弟像其他新獅王一樣先對原有獅群中的小獅子進行了殘忍的捕殺。在捕殺完小獅子後,母獅們進入了發情期,這時交配權成了一個大問題。從紀錄片中看,為了爭奪交配權,雄獅們除了混戰外,甚至會殺死與之交配的母獅。

最終,這6頭雄獅分道揚鑣,其中四隻依然控制著大部分的獅群,2隻離開曾經統治的領地去到了薩比森北部的邊緣地帶,也有了自己的獅群。這4隻雄獅和2隻雄獅在各自的獅群中都有交配權。

但是,在4頭雄獅組成的龐大獅群帝國中,有一頭有著絕對的領導地位,其他三頭更像是猴群中的「二猴王」,但由於它們擁有的領地範圍和母獅數量較多,所以,交配權雄獅們還是都有的,不同的是,其餘3頭雄獅要先讓領頭的雄獅挑選完成後才會擁有交配權。

總結

獅群中,不管有幾頭雄獅,交配權是都有的。當獅群中有2頭左右的雄獅時,它們不分主次,地位相同,都具有絕對的獅群控制權,但是當獅群中雄獅數量超過2頭時,通常會有一位擁有絕對支配權的雄獅,如果其他雄獅不服只能通過戰鬥的方式來取代或者是像那2位馬波侯兄弟一樣選擇離開。而服從的雄獅們雖然也有交配權,但是這種交配權就屬於次一級的了。

相關焦點

  • 獅群中如果有2隻雄獅,誰可以和母獅繁衍後代?另一隻只能幹看著?
    然而我們知道,在獅群中,所有雌獅的交配權都歸獅王所有,那麼如果一個獅群之中有兩個獅王,或者更多的獅王,那麼它們都能獲得交配權嗎? 獅王組合 關於獅子的交配,人們對其有一定的誤解,雌獅並沒有發情期,但它們在撫育後代時不發情,而它們通常會撫育2年左右的後代
  • 雄獅長大後會不會認不出生母,當了這個獅群的獅王近親繁殖?
    雄獅的一生可謂歷經挫折,很多時候想要自保還得和其他雄獅聯合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獅群會有兩個、甚至更多獅王,只不過這種獅王組合成員更多的時候都是兄弟手足。
  • 流浪雄獅準備上位,老獅王奮起反擊,這是力量與經驗的對決
    在獅子王國中,雄獅擁有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它們通過打鬥的方式來爭奪有限的交配權。一個獅群中的雌獅的數量往往是雄獅的數倍,而那些沒有獅群的雄獅,只能在草原上不停的流浪。這些流浪雄獅找到合適時機,就會通過打鬥的方式來奪取一個獅群的控制權,成功上位。
  • 一個獅群大都是母獅,為何還有都是雄獅組成的「壞男孩組合」?
    但假如是清一色的雄獅組成,這就比較有意思了,因為這是碰到了非洲大草原上「最流行」的「壞男孩組合」!當然這是有原因的,下面簡單來了解下!一、清一色雄獅的「壞男孩組合」?其實這些雄獅都是被逐出「獅門」的流浪獅組合,這是雄獅成長道路上的必經之路,雌獅在獅群中是最受歡迎的,但雄獅跟隨獅群生活幾年之後就會被逐出獅群,因為一個獅群中只有一隻領頭的雄獅,其他要麼是還未成年的幼獅,要麼就是正在和獅王爭奪霸主的雄獅!
  • 為什麼流浪是雄獅的必經過程?如果不流浪,雄獅永遠長不大
    這是因為每頭老虎都是獨行俠,一生都在流浪,「流浪」就不需要特別強調了;而獅子雖是群居動物,但雄獅則會過上幾年脫離獅群的生活,這段時期就會比較特殊。對於雄獅而言,流浪是它們生命中的必修課——如果雄獅不流浪,它們將很難成長,最終會給所處的獅群帶來很不利的影響。
  • 雄獅如何能分辨出自己的孩子?
    那麼,作為大型的野生動物,比如雄獅,它們是如何分辨自己的孩子呢?獅子是一種典型的群居動物,一個獅群中擁有一頭雄性的獅王,有的獅群中可能還有第二頭雄獅,不過在對獅群的統治力和交配權上,都處於從屬地位。雄性獅王在獅群中擁有絕對的領導力和交配權。為了維護對獅群的統治,同時降低以後近親繁殖對種群的傷害,小雄獅在成長到1歲半左右時,就會被逐出獅群,成為流浪雄獅。
  • 怎麼判斷一頭落單的雄獅是流浪雄獅,還是正在巡視領地的獅王?
    導讀:怎麼判斷一頭落單的雄獅是流浪雄獅,還是正在巡視領地的獅王?獅子是主要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種猛獸,性格和體型都跟老虎差不多,所以又有「草原之王」的稱號。大部分的雄獅都要經歷這一過程,這是它們稱為獅王的一個前奏,對於很多獅子來說,這是它們的必經之路,只有經歷過流浪,雄獅們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獅群,從而領導它們,成為一代獅王。
  • 老恩傳奇:帶領5雄獅徵戰荒野,大象見了也要繞道走
    大貓裡面的獅子與老虎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一個主要分布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個主要生活在亞洲森林裡面,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關於傳奇虎王查吉爾的文章,引起了許多大貓迷們的關注,於是有許多粉絲紛紛留言想要我再寫一篇關於獅王的傳奇,於是便有了這篇文章。由於能夠稱得上傳奇獅王的雄獅眾多,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挑一個我比較喜歡的介紹吧。
  • 流浪不是雄獅的專利,在某些情況下,雌獅也會選擇流浪生活
    雄獅的流浪,似乎是剛出生就註定了的,但我們也需要知道的是,不一定所有的雄獅都需要經歷流浪這個階段,如果足夠幸運,它們能夠在同一個獅群過完大半生。可能很多人會不解,獅王不會趕它們走嗎?如果雄獅不離開的話,不會出現近親繁殖現象嗎?這就要從獅子的生活方式說起了。
  • 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它們長大以後從外面流浪幾年,有一天無意中遇見了自己的母親,他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我們先說雄性獅子為何會流浪?雖然獅子在我們的印象中非常的威風霸氣,在草原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敢在它們面前造次,不過有時不知深淺的鬣狗會騷擾雌獅,但雄獅一登場,基本上鬣狗就會連滾帶爬的拋開。
  • 獅子在發情時,為什麼雄獅要咬住對方的脖子,是怕它跑了嗎?
    在看動物世界時,很多人會看到獅子在交配時,雄獅會咬住雌性的脖子,直到完成交配。那雄獅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獅子的交配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發情季節,但獅子是個例外,如果獅群中沒有6個月以下的小獅子,母獅會集體發情。
  • 雄獅有「家庭暴力」?當著母獅的面咬幼崽,究竟是為什麼?
    動物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在一些獅群中,一些成為領袖的雄獅會咬死獅群中不滿六個月的幼崽,而且都是當著母獅的面。都說「虎毒不食子」,為何雄獅要這麼做?讓母獅經歷這種喪子之痛呢?當然,這樣的獅群一般雄獅都是非常強悍的,具有極強的威懾力和領導能力。一般來說,普通的獅群都會擁有1-3隻的雄獅,之後會搭配著幾隻母獅和這些母獅生下來的小獅子。雄獅在整個獅群中,雖然擁有著領導地位,是獅群中的王者。不過,雄獅並不擔任捕獵的工作,反而是母獅需要外出為整個獅群尋找食物。但母獅和幼獅卻並沒有先食用的資格,需要等待雄獅飽餐後才有機會去進食。
  • 一頭雄獅的一生,從出生起就註定了此生不平凡
    另外,還有獅子的群居屬性、生存方式,對於野生動物迷們來說,都是非常感興趣的點,就拿雄獅來說,它所經歷的生活,放在整個貓科家族裡面來說都能被稱為「傳奇」,今天就來溯源雄獅的一生,它的不平凡,從出生時就註定了的。雄獅一生要經歷數段磨難,方能煉成百獸之王,然而一切的一切,都要從母獅懷孕開始講起。
  • 雄獅在「打架」時,它卻袖手旁觀
    獅子之間的打架是草原上常有的事,通常是雄獅和雄獅打架鬥爭,它們是為了什麼才打架的呢?原因一:爭做獅王我們都知道,獅子本身就是一種群居性的動物,一個獅群大概有8~30頭。其中包括了延續了幾代的雌獅(雌獅往往是整個獅群的核心),至少一頭的雄獅和一些幼崽。每一個獅群中都有一名作為領頭的獅子。而每一名雄獅又都懷揣著一個獅王之夢,所以當它們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想辦法去獅群與獅王搏鬥,如果贏了就會成為新的獅王!成為獅王有什麼好處呢?
  • 母獅會團結起來殺死雄獅嗎?雄獅會挑戰自己的「父親」嗎?
    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在獅群中,雄獅看似有著絕對的主導權,但實際上,守衛領地的重任在它們身上,而且在母獅眼中,它們也只是繁殖和守衛領地的「工具」而已,這一點從「獅王更替」時,母獅們選擇冷眼旁觀就能看出。那麼,在獅群中,母獅會殺雄獅嗎?雄獅會被自己的後代打敗從而取代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母獅會殺雄獅嗎?
  • 一頭雄獅的江湖:從呱呱墜地到百獸之王,需經歷三個階段
    說到獅群,裡面領頭的就是雄獅,它主要負責守護獅群,通常不參與捕獵,在獅群裡面有著絕對的權力,但是你知道一隻強大的「獅王」,是如何煉成的嗎?等到幼崽具備了外出活動能力的時候,它就會帶著幼崽回歸獅群,而由於獅群裡面大多數雌獅都趨同在同一時段生產,所以我們能夠觀測到這個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個獅群裡面沒有幼崽的時候一個都沒有,而有幼崽的時候則會有很多。
  • 如何區分草原上的流浪雄獅與獅群裡的獅王?
    獅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成年雄獅與雌獅在外表上有著很明顯的差異,比如雄獅體型更大,脖子上會長出長長的鬃毛(有些獅子亞種的鬃毛覆蓋的地方更廣,比如卡拉哈裡獅,它的深色鬃毛甚至能長到前胸至前腿基部),而雌獅則沒有這一明顯特徵。其實獅子小的時候,無論雌雄在外表上都是差不多的,身上長有斑點,慢慢長大的過程中,這些斑點會淡化,逐漸形成我們所見到的樣子。
  • 雄獅的壽命有多長?貝提亞兄弟統治獅群11年,它們死後去哪了?
    其實獅子之所以能夠稱霸草原,除了其自身實力強大外,還因為獅子是群居性動物,一般而言,獅群中會有1-2頭成年雄獅領導10幾隻母、幼獅,通常母獅負責捕食、而獅王則負責領地的安全。通常來說,雄獅統治獅群的時間大概在3-4年左右,當然短的幾個月的也有。
  • 未成年的流浪雄獅闖入獅王領地會被怎麼對待?網友:簡直不忍直視
    獅子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王者,它們以群為單位生活,一個獅群通常由一頭雄獅來統治,雄獅並不參與捕獵,它的任務就是繁殖然後維護自己的領地保護獅群的安全。一般來說,在獅王年輕的時候別的外來者是不敢輕易挑戰的,因為野生動物都珍稀自己的生命,沒有把握的事情它們也不會做。一個獅群只會有一到兩頭獅王,未成年的雄獅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被驅趕出去。
  • 曼城雄獅聯盟:坐穩獅王寶座,守護著最好的領地,繁衍後代
    2000年出生的它們,在2006年成為獅王,在2016年才下臺。十年的獅王生涯,全部貢獻給了馬之蹄獅群。養育了極其眾多的後代。比較出名的是4頭斯維尼雄獅,6頭曼聯雄獅,3頭曼城雄獅。這些都是2010年以後出生的雄獅。在2006年到2010年的四年中,也養育了兩組雄獅聯盟,共10頭雄獅,不過沒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