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3日電 (李易)長期以來,旅遊保險在國內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大多數旅遊者對旅遊險缺乏了解,投保意識薄弱並心存僥倖;同時旅行社人員對旅遊險的知識缺乏也影響了遊客的購買熱情。再加上,由於旅遊險屬於利薄的小險種,在眾多保險種類中並不受重視,保險公司推出的旅遊險產品單一,缺乏推廣的力度,導致旅遊險一直遇冷。
隨著全民旅遊時代的到來,選擇出境遊、自由行、自駕遊的人越來越多,購買旅遊保險具有越來越明顯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在線旅遊的蓬勃更是為「網際網路+旅遊險」的營銷模式提供了發展基礎,大數據和定製化為旅遊險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旅遊險迎來「逆襲」。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華泰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發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際網路旅遊保險市場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處於旅遊、網際網路和保險三個風口的網際網路旅遊保險,從起步期邁入了發展期。
報告顯示,2017-2018年,旅遊出行保險總體上呈上升趨勢,酒店取消險、航班延誤險等消費體驗更強的保險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春節期間旅遊出行相關保險累計總保費1.93億,同期下降約15%,但仍是2016年春節期間保費收入的150%,這從側面反映了旅遊出行保險在這兩年呈上漲態勢。同時,在消費者對旅遊出行保險有更主動選擇權的大背景下,酒店取消險佔比較大幅度上升,航班延誤險也成為消費者主動購買、佔比上升的產品之一。
報告稱,2017年春節後不久,我國遊客主要境外旅遊路線之一的韓國遊遇冷,其次是下半年,在線旅遊平臺禁止「捆綁搭售」增值產品。這兩項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2017年旅遊出行保險的投保情況。
根據報告,2017年度網際網路旅遊出行保險受旅遊淡旺季和出遊天數、距離影響較大。首先,保費規模受旅遊淡旺季影響明顯,其中6-10月旅遊險保費佔全年旅遊險總保費近50%。其次,受出遊天數和距離遠近的影響較大。適配境內短期旅遊(通常為2天-4天)和境外周邊國家旅遊(通常為6天-8天)或較遠境外國家旅遊(通常為歐洲和澳洲13天-14天)的產品最受消費者青睞。
此外,旅遊保險投(承)保時間點呈現一定規律。一天中有三個投保尖峰時段,分別出現在午休前,下班前以及晚上睡前,有不少用戶傾向於在工作期間較為寬鬆的時間段投保。
報告建議,將旅遊保險服務延伸到旅遊產業吃、住、行、遊、購、娛各個環節,深化現有產品之間的互補性,新城系統的旅遊保險鏈條,為遊客提供全面保障,是未來旅遊保險市場發展的前進方向。
(責編:李易、連品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