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與發展趨勢分析,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

2020-12-10 騰訊網

2020年8月,直屬於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發布了《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2020年)》,白皮書聚焦基礎環境、產業發展、行業應用三個大數據發展關鍵領域,形成了由3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30餘項三級指標組成的中國大數據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

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形成階梯特徵

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形成階梯特徵,並以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引領,多區域集聚發展的格局。

全國各省市大數據發展水平差異仍較為顯著,排名首位的為廣東省遙遙領先,指數為56.43,高出排名末位的西藏自治區47.05。從指數分布來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由廣東、北京、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福建、四川8個省、市組成,這些省市的總指數均高於30,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但是省市間的差距仍然較為明顯,廣東省總體水平遙遙領先,北京市和江蘇省以非常接近的總指數緊隨其後。

第二梯隊由湖北、安徽、河南等11個省、市組成,這些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總指數介於20至30之間,省市間的差距相對較小,且多個相鄰排列的省市總指數差距小於0.3,競爭較為激烈,其中,湖北、安徽位列第二梯隊前列,躋身前十。

第三梯隊由廣西、黑龍江等12個省、自治區組成,總指數均小於20,這些地區大數據發展相對滯後,需積極借鑑領先省市的發展經驗,加快追趕步伐。

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顯著

隨著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各項工作的進一步推進,貴州省、京津冀、珠三角、上海市、河南省、重慶市、瀋陽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積極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圍繞發展環境營造、推動產業發展和深化行業應用等方面積極發力,在組織建設、政策制定、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產業載體建設、產業主體集聚、與實體經濟融合等方面開展了眾多有益探索和實踐並取得顯著成果,極大地促進了其大數據產業發展,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站在全國總體發展視角,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明顯,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總體佔比達39%,其中除內蒙古外,其餘省、市均位列綜合排名前20,廣東、北京、上海在綜合排名前10中佔據3個席位,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佔比達到18%。

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

從總體角度出發,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大數據發展總指數達到370.16,佔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的47%,西部地區位列第二,以216.84的總指數佔比28%。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大數據發展指數分別為141.60和56.74,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中的佔比分別為18%和7%。

各省市大數據基礎環境級差顯著

大數據基礎環境指數由組織建設、政策環境、信息基礎設施就緒度、集聚示範和智力保障五個變量決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數據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3月,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此外,我國繼出臺《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後,工信部等部門又接連出臺了《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政策,著力完善頂層設計,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

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全國23個地方已設置省級大數據管理機構,出臺的省級、市級及以下大數據相關政策文件總計已達500份。2019年全國大數據基礎環境總指數達到825.93,平均指數達到26.64。

各省市大數據基礎環境差異顯著。廣東省以51.34的基礎環境指數得分居全國第一位,並且超過排名第二位的江蘇11.2分,大數據發展規劃清晰,組織機構健全,具備堅實的發展大數據的基礎設施與人才基礎,位列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得分介於30-40分之間,包括江蘇、北京、福建、山東、上海、浙江等省市,得分與第一梯隊差距相對較小,具有迅猛的追趕勢頭,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快速發展期。

處於20-30分數段的陝西、河南、河北等10個省、市、自治區屬於第三梯隊,與第一梯隊差距較大,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成長期,基礎環境建設仍需繼續提高。

第四梯隊由甘肅、黑龍江、吉林等9個省、自治區構成,得分低於20分,基礎環境發展相對落後,建設任務艱巨,處於大數據基礎環境發展的創新發展期。

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省際差距顯著

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由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創新能力和數據資源四個變量決定。2019年是《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發布並落地實施的第四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持續高速增長,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應用的成熟度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催生出一大批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和新業態,成為驅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先導力量。

由於各省市發展基礎和發展速度差異,省際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差距顯著。2019年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總指數達到631.83,平均指數達到20.38。廣東、北京分別以68.96和61.51的指數位列全國第一和第二位,江蘇、山東兩省緊隨其後,也排在全國前列,上海、浙江分列全國第五和第六位,上述六省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均在40以上。四川、福建、湖北、天津、安徽五省市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介於20-40之間,其餘絕大部分省市大數據產業指標得分在20分以下,得分在10分以下的地區也達到了40%。

第一梯隊中,廣東省和北京市等東部地區省市具備良好的企業及創新基礎,並積極推動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為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甘肅、山西等中西部省份,受制於本地產業基礎和數據開放共享推進情況等因素影響,大數據產業發展相對變緩;此外,黑龍江、吉林等東北地區省份在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創新能力不高、企業實力不強、產業規模不大等短板,導致其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整體不高。

大數據行業應用水平呈階梯分布

大數據行業應用指數由政務應用、工業應用、重點行業應用和民生應用四個部分組成。近年來,大數據的價值和潛力得到廣泛認可,國家部委先後印發了《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深化大數據應用的政策文件,各省市加快探索利用大數據提升工業、金融、電信、商貿、政務等行業發展的新模式。

在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指引下,各省市持續推動大數據行業應用發展,大數據行業應用水平整體向好,2019年全國大數據行業應用總指數達到949.46,但省際差距仍然較大。

浙江、廣東和江蘇位列第一梯隊,指數水平均在40以上,第一梯隊三省份在全國總指數中佔比13.99%;山東、北京和上海共居第二梯隊,指數水平明顯低於第一梯隊,但彼此相差不大,第二梯隊總指數佔比12.06%;河南、四川、安徽、福建和湖北五省份位列第三梯隊,指數水平位於33-35之間,第三梯隊總指數佔比21.42%;西藏大數據應用指數為19.5,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工業應用:各省齊頭並進,東南沿海省市稍具優勢

工業大數據應用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工業大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資源,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顯現,正成為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新引擎。

我國工業大數據應用水平整體相差不大,江蘇、山東、浙江、上海、北京、廣東等省市位列第一梯隊。其中,江蘇省工業應用指數為37.64,居全國第一。江蘇省大力實施「一市一重點平臺、一行業一重點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培育工程,培育1家國家十大雙跨平臺、70家省級重點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進企業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重點打造了90家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工廠和2940家星級上雲企業。

——重點行業應用:各地應用水平懸殊較大南「粵」東「浙」領跑全國

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是提升特色支柱產業發展能級的關鍵手段。隨著國務院《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以及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的貫徹和落地實施,以及行業應用試點示範工程項目的深入推進,大數據在各行業領域的優秀解決方案不斷湧現,大數據在行業領域的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2019年全國重點行業應用總指數達到743.08,平均指數達到23.97。各省市大數據重點行業應用水平差異顯著,廣東、浙江位於第一梯隊,分別為64.86、58.41,領跑全國。江蘇、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分別為47.43、44.88、42.04。

——政務應用:經濟發達省市仍是數字政府建設先驅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推進「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充分發揮數據在便利群眾和企業辦事中的作用,助力「放管服」改革。

據中國軟體評測中心《2019年中國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評估總報告》和《政務數據質量管理調查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11月,我國已有10個省級地方政府出臺並公開數字政府規劃計劃;截止2019年12月,全國政府網站數量集約至1.45萬家。2019年,政務應用總指數達到988.41,平均指數達到31.88。

我國各省市大數據政務應用水平參差不齊,呈現出一定的階梯性,經濟發達地區以及大數據先行區引領全國發展,其中,山東、廣東、河南位於第一梯隊,四川、浙江、江蘇、河北的政務應用指標得分位於第二梯隊。

——民生應用:中部與東部地區省市平分秋色

民生大數據應用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工具,大數據技術在輔助政府部門了解公共服務中的社會需求、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能力、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水平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9年,民生應用總指數達到1063.35,平均指數達到34.30。排名前10的省市分別為浙江、山東、重慶、湖北、江蘇、湖南、上海、北京、安徽、山西,其中湖北、湖南、安徽、山西四省均屬中部地區,躋身TOP10的數量與東部地區幾乎相當。中部地區今年高度重視大數據應用,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均取得了突出成效。此外,TOP10中,西部地區只有重慶入圍,並以43.1的指數,位於全國第3名。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主體發展現狀分析
    2015年左右,大數據相關政策規劃密集出臺,同期為大數據企業新增數量頂峰時期。近年來,我國大數據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產業規模日趨成熟。大數據產業主體從「硬」設施向「軟」服務轉變的態勢將更加明顯,面向金融、政務、電信、醫療等領域的大數據服務將實現倍增創新。
  • 分析我國新基建之大數據的發展趨勢
    分析我國新基建之大數據的發展趨勢 佚名 發表於 2020-12-15 16:40:37 當前,數據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後最為活躍的生產要素,數據流帶動資金流
  • 2020年中國數據銀行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數據銀行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對數據銀行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數據銀行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數據銀行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數據銀行技術標準、數據銀行市場規模、數據銀行行業潛在問題與數據銀行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數據銀行行業投資價值、數據銀行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數據銀行行業投資決策者和數據銀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 2020-2026年中國文具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截至**,我國文具行業歷經長期發展、變革與完善,已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行業」的特點,逐漸步入平穩成熟階段,行業規範化和集中度逐步提高。  **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數量達74,916萬,城鎮化率達到54.77%。根據聯合國統計局數據,**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54.41%,而同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韓國等國家的城市化率水平均在75%以上。
  • 中國合成革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合成革的產能整頓,對行業健康發展起到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年**半年企業開工率和盈利水平大幅好轉,龍頭企業均維持滿負荷生產。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合成革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隨著市場國際化的進展加快,服裝革、箱包革、家具與室內裝飾用革的產量將保持穩定增長。
  • 2020-2026年中國液態奶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液態奶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在多年液態奶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液態奶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液態奶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液態奶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2020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逐步朝向一體化...
    相對比發達國家,中國智慧交通產業發展起步時間較短,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的演變歷程,大致可以概況為以下三個發展階段。3)產業技術研發活躍從專利申請量來看,通過在SooPAT網站以「智慧交通」為關鍵字搜索分析,可看出近年來智慧交通領域專利申請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 2020年中國高速公路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路網建設日趨完善
    原標題:2020年中國高速公路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路網建設日趨完善   中國高速公路
  • 中國黑色金屬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長期來看,我國處於工業化中期,隨著工業化的穩步推進,人均消費鋼材量也逐步增加。中國鋼鐵需求在未來十幾年仍將保持增長,鋼鐵消費峰值可能在**年前後出現。中國鋼鐵工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會消失,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黑色金屬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十二五」期間,布局調整和產業升級將成為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主旋律。
  • 2016-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服裝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國內的品牌服裝消費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以及中西部地區的高速發展將成為服裝消費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未來國內的服裝消費將迎來黃金增長期。
  • 2020-2026年中國蘇州市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蘇州市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在多年蘇州市房地產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蘇州市房地產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蘇州市房地產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蘇州市房地產行業進行了全面
  • 2020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分布及發展趨勢分析(圖)
    2012年底全國園區總量達到1,457個;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政策出臺,指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並大力支持文化產業載體—文創園區的發展。從空間分布來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空間集聚特徵明顯。
  • 2020年中國文創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2010-2018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11052億元增長至3873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6.97%,佔GDP比重由2.75%增長至4.21%,呈現逐年穩步上升的態勢。數據來源: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2019年末,納入統計範圍的全國各類文化和旅遊單位35.05萬個,從業人員516.14萬人。
  • 2020年中國高速公路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企業合併重組趨勢...
    自1988年中國修建第一條滬嘉(上海-嘉定)3200高速公路以來,中國高速公路建設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88-1992年為起步階段,年均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在50-250公裡之間;1993-1997年為我國高速公路發展高潮,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年通車裡程保持在450-1400公裡之間;1998年至今為高速公路布局逐漸完善的大發展時期,在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的推動下,
  • 2020年巧克力產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 中國巧克力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巧克力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顯示,伴隨中國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巧克力網際網路滲透率逐步提升。**年至**年是線上巧克力銷售爆發式增長期,年均增速超過40%。未來**年,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及優化,巧克力線上銷售將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年均增速維持在16%左右。
  • 2020年中國各區域大數據發展水平:31省份分為三個梯隊,頭尾差距較大
    日前,賽迪智庫信息化與軟體產業研究所編寫了《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2020年)》。本報告對我國各省市大數據發展水平、層次和特點進行評估分析,對於大家了解現階段我國大數據產業區域發展水平差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2020年中國汽車後市場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發展空間大
    汽車後市場隨著汽車保有量上漲穩健擴張汽車美容、養護業在中國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隨著轎車擁有量特別是私家車擁有量的增加,汽車美容、養護業開始被有車族所熟知,「七分養,三分修」,以養代修的愛車新理念逐步被廣大有車族所接受。
  • 2019年中國手機產銷數據分析及2020年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如今各大廠商相繼推出5G手機和摺疊屏手機,預計明年手機產量將回暖。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3、手機出貨量下降用戶換機意願和頻次下降,手機出貨量持續下降。2017年手機出貨量跌破5億部,同比減少12.3%。
  • 2020年中國農業產業現狀、發展總結及趨勢預測
    農業是以土地資源為生產對象的部門,屬於第一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定義,農業指種植業,即莊稼種植,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的生產活動。2009-2018年中國農業產業數據分析為了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中國近年來進一步加大了農業的發展力度,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的農業經濟體的地位。
  • 中國產業金融服務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產業金融服務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需求,而金融在提供資金來源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據近**年統計,中國重點產業總融資結構中,來自金融的融資比例佔到44%,居於第一位;而近幾年來自金融的融資總額,已佔到重點產業總融資比例的59%,成為產業融資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