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 力 劉啟紅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揚帆;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
當城市轉型步穩蹄疾之時,萍鄉的決策者們將目光投向更深遠的未來,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終極目標,打響了一場全民創建的「人民戰爭」。在他們眼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檢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塊「試金石」,其最終的落腳點就是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誠如萍鄉市委書記李小豹所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這塊「金字招牌」,而是為了藉助創建的力量,奮力加快「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變樣、五年新跨越」的發展進程,切實提升城市建設的水平,不斷增強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
以創建活動為驅動力,萍鄉破繭成蝶,一座宜居、宜業之城呼之欲出。
提升城市品位 砥礪前行譜華章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從江西省文明城市到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從國家園林城市到全國衛生城市,從全國首批、全省首個獲批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到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自2006年開展「四城同創」活動以來,萍鄉市委、市政府持續發力,一直把創建活動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高位推動,全市上下同心勠力,一步一個腳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氣度,持之以恆,朝著一個又一個目標奮勇前進,劍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2月22日,春雨如酥。在初具規模的萍水溼地公園中,雕欄玉砌、小橋流水、林木繁茂,好一幅江南風景圖畫。秀麗的萍水公園是萍鄉海綿城市建設中體量頗大的一個「標本」。2015年4月,萍鄉市成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並經過近兩年的實踐,已從試點一躍為示範,令全國矚目。截至今年1月底,萍鄉市海綿城市實施的59個建設項目已完工17個,目前在建42個,啟動建設示範面積23.74平方公裡,佔示範區總面積的72%,完成海綿體改造和建設投資約31.49億元。
2014年5月,萍鄉市被列為全國第二批59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將通過3年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構建起嚴格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可靠的水安全體系、健康的水環境與水生態體系、特色的水景觀與水文化體系。為此,萍鄉制定了一攬子包括「河長制」「湖長制」在內的7項建設內容,試點期主要工作任務44項,總投資為34.23億元。
在萍鄉決策者們的考量中,創建的永恆主題,就是要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海綿城市建設與水生態城市建設的「雙輪驅動」、強力「加持」,樹立了萍鄉城市「高、大、上」的新形象。近年來,全市紮實推進城市化戰略,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和高質量服務,新區建設與舊城改造並行,基礎設施建設與優化城市布局並重,擴大城市載體和提高綜合效益並舉,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把城市規模做大、實力做強、功能做優、形象做美。
創建活動啟動以來,萍鄉市綜合投入達110億元,新建一大批城鎮主次幹道,全面實施了主次幹道及人行道改造、小街小巷改造、汙水處理等300多個城市基礎設施工程。按照海綿城市建設標準,主城區主次幹道全面鋪設了瀝青路面,完成瀝青路面鋪設380多萬平方米;對所有小街小巷進行了硬化改造,綜合改造小街小巷200多條,小街小巷新安裝路燈39886盞;改造了城市擁堵口,新建、修復破損路面近85萬平方米,新裝、維修人行道近65萬平方米,清洗、刷新臨街建築近132萬平方米,著重解決了一批群眾最關心的老大難問題,城市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效,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煤城」一舉變「美城」。
增進百姓福祉 咬定青山不放鬆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漫步萍鄉城鄉,但見紅磚碧瓦、綠樹成蔭,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處處歡歌笑語、管弦齊鳴,熱鬧非凡。
萍鄉的決策者們深知,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改革紅利,是創建文明城市的生命線。在實踐中,堅持從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高度出發,從群眾最急、最盼、最難的工作做起,一樁樁實事、一條條善政,贏得群眾異口同聲的點讚。
去年,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萍鄉毅然決然大幅度增加民生投入,優先保障民生支出,全年投入民生類資金139.3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69.6%,同比增長11.1%,全面完成了國務院、省政府下達給萍鄉的各項民生工程指標。深入推進法治萍鄉和平安萍鄉建設,著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2016年,萍鄉市公眾安全感指數列全省第一。
惠民,沒有休止符——
2017年,萍鄉從春季學期開始,全面實行高中學生免學費制度,高中階段教育免學費全覆蓋。萍鄉公辦普通高中3萬餘名學生,將享受這一惠民政策。據統計,涉及免收高中階段教育資金為3000萬元左右;
2017年,萍鄉將在中心城區的基礎上實現縣城、中心鎮安全飲水的全覆蓋,讓城鎮所有群眾都喝上乾淨水、放心水。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萍鄉將推進城區供水管網改造三期工程和縣區供水管網工程等項目建設,預計投入1.8億元;
2017年,萍鄉將全力推進37個重點示範工程項目建設進程,通過向上級財政爭取和PPP模式等籌集資金17億元,實現城區河道綜合治理全覆蓋;
…………
今年,萍鄉市還將大手筆投入「真金白銀」24億元,促進民生建設大幹快上,努力實現「八個全覆蓋」, 即城區小街小巷「白改黑」全覆蓋,高中階段教育免學費全覆蓋,城鎮居民安全飲水全覆蓋,鄉、村衛生機構改造提升全覆蓋,城區河道綜合治理全覆蓋,自然村通水泥路全覆蓋,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全覆蓋,城鄉居民免費參加大病保險全覆蓋。
這一整套「自選動作」亮相之後,贏得全市百姓紛紛喝彩,一致稱讚「政府有大氣魄!」
乘著創建活動的東風,古人曾寄望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願景,正在萍鄉逐步成為現實。
鍛造精神風骨 高山景行人為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追求「至善」,是萍鄉創建活動的終極目標。
2013年10月,萍鄉市按照「七個一」標準,即有一個整齊規範的工作場所、有一個群眾來信來訪接待室、有一套便捷的服務流程、有一個溫馨的服務窗口、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有一支作風過硬的黨員志願者隊伍、有一系列體現龔全珍同志思想閃光點的宣傳語,在全市全面推廣龔全珍工作室。目前,全市建立了511個龔全珍工作室,組建1100餘支黨員志願服務隊伍,以龔全珍的先進典型事跡教育影響身邊人,提升黨員幹部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至今,「龔全珍工作室」已經成為萍鄉市紅色教育的新陣地、新品牌。
從2015年以來,萍鄉市還創造性地開展了「萍鄉人講身邊故事」百姓宣講活動,按照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的要求,創新宣講隊伍、內容、陣地,用「短、小、微」的故事和「新、鮮、活」的語言,把黨和政府的聲音以及社會正能量傳送到基層幹部群眾中間,受到廣泛歡迎。兩年來,全市共開展「萍鄉人講身邊故事」百姓宣講活動320餘場,受宣3.3萬人次。
2016年7月,「雷鋒班」第22任班長吳錫有免費提供了100餘種500餘件有關雷鋒的文化收藏品,供萍鄉經開區打造全國首個雷鋒文化博物館。有別於國內各地雷鋒紀念館以圖文為主的展覽形式,該館側重於實物展覽,並經過數月建設,將於今年3月開館,有望成為傳承雷鋒精神的又一個「高地」。
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成為一股熱流奔湧在神州大地之時,地處贛西的萍鄉正以一種持續、深入推進的態勢,在獨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設中收穫著累累碩果,鍛造出城市精神的別樣風骨。
欲流之遠必浚其泉源。萍鄉的決策者們認識到,城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近年來的思想道德建設中,大膽探索並突破了外地典型的時空隔膜,決意在本城本鄉尋找生動的人和事,從「萍鄉好人好事」發布到「最美萍鄉人」評選,通過挖掘群眾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樹立群眾身邊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楷模,以典型的力量教育人、以道德的力量感染人。目前,萍鄉入選中國好人41人,江西好人39人,全國道德模範1人、提名獎4人,全省道德模範8人,「最美萍鄉人」年度人物及提名獎人物達到113人。全市現有各類志願服務隊伍512餘支,社會公益組織63個;有正式註冊志願者20.2萬人。
龔全珍、楊斌聖、胡啟初、段華勝、楊昌紹……這一串串令人敬仰的名字,昭示了崇高的精神之美,體現了人格的大化之境,樹立了一座座正義、良知、良心的道德豐碑。綜觀萍鄉市推出的先進模範,都是捨己救人、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無私奉獻、清正廉潔、尊老愛幼、身殘志堅等方面的優秀代表。他們,弘揚了大義凜然的社會正氣;他們,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們,弘揚了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他們,弘揚了勇於開拓的創業風骨,高度契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特徵,以其自身的道德力量和榜樣作用,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漸次升華為萍鄉轉型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鑄城」已展新貌,「鑄魂」深入人心。艱辛10年創建路,儘管在「省檢」中萍鄉已名列全省第一,卻依然初心不改,快馬加鞭不下鞍,始終堅持在「沒有句號、只有逗號」的創建路上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