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為什麼要改名為黃山?

2020-12-12 騰訊網

就名稱而言,「黃山」較之「徽州」也不算多土。傳說軒轅黃帝在此地煉丹得道,故後人將黟山改名為黃山。如此說來,黃山這個名字還挺大氣的。如果說黃山名字土,難道像張家界把「乾坤柱」改成「哈利路亞山」就洋氣了嗎...

一、古徽州範圍

徽州是個寬泛的概念,包括皖南、贛東北等有徽文化的地方都能這麼說,徽學亦如此。狹義上徽州地名應該是指古代的徽州府,是指休寧,歙縣,祁門,績溪,黟縣,婺源這六個縣,被稱之為徽州的一府六縣。

上圖大致為明清以來 皖南南部 部分區域的行政區劃,其中彩色區域即為古徽州傳統管轄範圍(之所以標出北邊三個縣是因為後文要提到)。圖中數字分別指:

「1」是現在的湯口鎮,曾用名為黃山鄉,是黃山的南大門,過去長期屬於歙縣。

「2」是現在的徽州區,是包括巖寺鎮在內的幾個鄉鎮,過去長期屬於歙縣。

「3」是現在的屯溪區,過去長期屬於休寧縣。

自從宋代將歙州改名為徽州後,上述的一府六縣的區劃維持的時間長達800餘年,且中間雖然朝代更迭,卻也沒發生過什麼變化。可以說,徽州這個名字和它的區劃長期以來深入人心,為人們所習慣。這也是現在大家想把名字改回徽州的原因之一。

二、婺源脫皖事件

說到改名,就不得不說婺源脫皖,婺源脫皖意味著徽州長達近千年的穩定區劃被破壞,也使得後來改名時減少了顧忌。

婺源脫皖共有兩次,都發生在建國前。

第一次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4年,蔣介石為「剿匪」需要,曾劃婺源歸屬江西,卻遭到社會各界、婺源人、徽州人的反對,最終迫於壓力,於1947年將婺源重新劃歸徽州。

婺源第二次脫皖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其中二野控制了婺源而三野控制了徽州其他縣,最終二野在行軍中把婺源管轄權交到四野手中,四野又轉交到江西方面,徽州方面派人來接收時已經晚了,從此婺源歸贛,不再屬於徽州。

婺源第二次脫皖時,由於當時時局混亂,民眾有沒有回皖相關的訴求,我們也不得而知了。

三、徽州專區/地區的範圍

新中國成立後長達幾十年時間,安徽的行政區劃變動特別大,在此不再贅述。有興趣的可以在網上搜索「安徽歷史地圖冊」,那段時間的行政區劃完全能讓人耳目一新,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是五十年代的」超級大蕪湖「和」超級大蚌埠「。

為了切題,我就從1982年說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曾設有「地區」這一行政區劃(介於省和縣之間,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地級市),其中在安徽南部就有「徽州地區」。1982年的徽州地區見下圖:

這一時期的徽州地區比早先的古徽州要大得多,除了原徽州五個縣外,又新增了石臺(過去的石埭縣主體)、太平和旌德三縣。順便說一句,這些周邊縣雖然歷史上不屬於古徽州直接管轄,但也屬於徽文化的覆蓋區域。

這時的屯溪市(縣級市)由1976年恢復設立,已是徽州地區委所在。

四、小黃山市的建立

1979年,總設計師登黃山後,在「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口號下,於1983年,將歙縣的黃山鄉(圖中「1」表示的區域)改名為湯口鎮,並將其劃給太平縣,同時又將太平縣改為黃山市(縣級市)(此後縣級黃山市我統稱為小黃山市,地級黃山市稱為大黃山市),這樣一來,1983年的徽州地區就成了下圖這樣了:

注意湯口鎮此時已被劃到小黃山市了。

由於種種現實利益之爭,黃山作為當時徽州地區的一塊香餑餑,而小黃山市人口稀少(僅十餘萬人),在黃山旅遊興盛之初,小黃山市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實惠,而徽州地委卻得不到好處。

同時,當時的地委和省委之間也存在分歧。省內很多文件不經過地委直接傳達給小黃山市,也是激化矛盾的一方面。

前面說過,小黃山市人口少,管理也難免不周。加上當時的旅遊業作為新產業,很多領導沒有轉變思路。我小時候曾聽說過一個故事:

小黃山市的甘棠鎮和耿城鎮交界的(即黃山北大門)的十字畈是巨大的平原,這在山林遍布的皖南山區是比較難得的。當時曾一度打算在該處修建飛機場,然而當時的縣級市的領導認為,農田修機場太可惜,於是遂不同意。這也使得小黃山市錯過了千載難逢得好機會。

正因為上述種種情況,加之當時整個徽州地區的旅遊管理混亂不堪(其實現在也混亂不堪),地委一直吵到中央,徽州改革就勢在必行了。

五、大黃山市的建立

1987年,小黃山市、縣級屯溪市同時被撤銷,設立了大黃山市取代了徽州地區,原縣級屯溪市改名為屯溪區,小黃山市改名為黃山區,原歙縣西部的巖寺鎮等四鎮三鄉單獨劃出來,成立了徽州區。

同時,原徽州地區的旌德縣和績溪縣劃歸宣城、石臺縣劃歸池州。

這樣一來,大黃山市面積較於徽州地區嚴重縮水,只包括古徽州的四個縣、屯溪區(和一個黃山區了。見下圖:

這樣的區劃一直至今,徽州也改名為黃山市,從此在官方行政歷史上不復存在,只留下一個驢頭不對馬嘴的徽州區。

其實上述事件的過程極其複雜,加上由於將徽州、黃山的地名的濫用,導致地級黃山市、縣級黃山市、黃山區、黃山風景區、徽州、徽州地區、徽州市(最初徽州地區改名後的設立目標,後未成功)、徽州區等等這些稱呼把人搞得稀裡糊塗。

六、太平縣

因為下面要單獨說一說現在黃山市中唯一一個不屬於古徽州六縣的地區,即黃山區(太平縣,縣級黃山市)。即使黃山區設立已有幾十年,但是在民間,大家仍將其叫作太平縣。太平縣在唐朝設縣,古代多數時間屬於寧國府,宣州等管轄。

由於黃山在過去屬於徽州和宣州的分界,有徽宣邊界之稱(其中主體在徽州),所以太平一直與徽州交界,受其影響極深。建國後,太平縣多數時間隸屬於徽州地區。

1983年,在成立縣級黃山市時,考慮到以後黃山的統一管轄,將歙縣的湯口鎮(黃山鄉)劃到太平縣,成立一個縣級黃山市,太平的名字從此在官方不再有。到了1987年,縣級黃山市撤銷,成立地級黃山市,縣級黃山市改為黃山區,地級黃山市的治所在屯溪區。

總而言之,徽州改名黃山無非是爭奪黃山管理權的問題。改名後,從此徽州不復存在。

相關焦點

  • 安徽省的徽州,為什麼之後要改名為黃山?徽州名氣多大呀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是不是很有詩情畫意?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處於,皖南的徽州,為什麼如此有詩情畫意的名字,到現在卻變成了黃山市,一座山代替了一座城。徽州是整個安徽的記憶,也是安徽省名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省這個名字取自安慶部和徽州府的一個字,當年徽州為什麼改名為黃山,他有一定的因素在裡面,黃山自古屬於徽州管轄,黃山在安徽屯溪,別以為你到了黃山就到了黃山旅遊區,黃山風景名勝離黃山市還很遠。很多人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好的徽州要改名為黃山?
  • 譽滿天下的「徽州」為什麼要改名為「黃山」?
    曾經譽滿天下、揚名於世的徽商、徽菜、徽戲、徽派建築、徽州篆刻、徽州文學等,光彩奪目、光輝燦爛。在徽州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璀璨的徽文化,也因此一說到安徽時候,大家不由的想到徽州。不管管轄區域如何變化,不變的永遠是徽州文化。甚至現在婺源人到徽州來,當地人知曉後都會說「回老家來了啊!」當然徽商在唐宋時期已經開始成長,到了明清時期已經遍布全國,這是徽商發展的巔峰也是徽文化繁榮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徽州聞名全國的時期。徽州離不開徽商,更離不開徽文化,同樣昌盛的徽州地域文化也培育著一批批徽州商人。
  • 改名 「黃山」還是「徽州」 有多重要?
    曾經極富古韻的徽州,為什麼變成了如今的黃山市呢?△央視新聞視頻徽州:千年歷史經濟文化重地「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這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留下的千古絕唱。△徽派建築徽學專家、安徽文史館研究員方利山表示,徽州作為古地名,大家都盼望它能夠恢復過來,使得徽州文化有個安身立命之所。打「黃山品牌」 設黃山市撤徽州據了解,當年,為了將黃山旅遊的牌子打出去,安徽省把原黃山管理處,改為安徽省黃山管理局,直屬省政府領導。
  • 徽州改名為「黃山市」,算是改名失敗嗎?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名人代言的效應一直以來都是很紅火,這句詩讓黃山的風頭蓋過了五嶽。黃山風景區每年的遊客量在國內景點中一直算是翹楚,但對於之前的徽州改名為黃山市,網上一直有爭議的聲音,難道改名為「黃山市」真的不好嗎?
  • 從徽州到黃山——區劃變遷及改名全過程
    ,地級單位改名的其實只有三個,即徽州地區、大庸市和錦西市。而這三者之中,時間最早,波及範圍最廣,影響程度最大,近年來要求復名呼聲最響的,正是1987年的徽州改為黃山。筆者將主要從1980年的徽州地區開始,繪製了多幅地圖,為大家展示徽州演變為黃山的整個過程。
  • 細數改名失敗的城市,黃山改徽州,副總理萬裡點名批評沒文化
    中甸縣原本一直是一個不出名的小縣城,但是自從改名香格裡拉以後,景點越來越火爆,為當地帶來了一筆不菲的旅遊收入。香格裡拉、九寨溝這些旅遊景點陸續走紅以後,地方開始重視名字文化,就連西安都一直拿長安來打廣告。今天筆者就給大家細數幾個改名失敗的城市,其中黃山改名徽州,國務院副總理萬裡點名批評這是沒文化的表現。
  • 黃山與徽州,經濟與文化的對決
    去過黃山的人,一定知道「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這句詩出自明代戲曲大家湯顯祖的《遊黃山白嶽不果》,原詩為「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前半句土俗,後半句清雅。我們可能都知道黃山在哪,但不一定知道徽州在哪,那是因為徽州在1987年改名為黃山。
  • 黃山能恢復徽州之名嗎?
    黃山市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最著名的就是黃山,風景秀奇絕美,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古人不吝對其讚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古稱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相傳為軒轅黃帝「棲真之地」。唐玄宗崇尚黃老,敕改為黃山。黃山(景區)自古以來名氣很大,上世紀八十年代徽州改名黃山,本是想藉助黃山的名氣加快當地的發展,但是實際效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很多人只知黃山(景區)而不知黃山市。
  • 我也來說說徽州改名
    徽州改成了黃山,我個人認為不僅根本沒必要,而且是最大的敗筆。記得當時,國務院副總理萬裡也曾經評論說:徽州改成了黃山是沒文化的表現!徽州改成了黃山對我們婺源人來說更是心底永遠的痛!本來從徽州這個偉大的母體中被剝離出來就已經是傷痕累累了,現如今就連徽州這個母體都被改名了,想想都悲傷啊!
  • 黃山有沒有必要復名回「徽州」?為了一座山毀了徽州文化值得嗎?
    1988年,徽州正式改名成黃山,至今已有30多年,徽州早已不是當年的徽州府,不僅婺源縣劃歸江西省管轄,徽州內部調整也是七零八落,而當初為了發展旅遊,搞得黃山市到處是黃山的尷尬場面,在這種情況下,黃山還有必要復名回徽州嗎?
  • 黃山人為何想恢復徽州之名?
    國內改名的城市不少,如張家界、黃山、香格裡拉等,基本上都是為了發展旅遊而改名。這些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歷史文化底蘊對一個城市的重要性,有些城市就想改回古名,有成功的,如襄樊改為襄陽。當然,也有呼聲很高但一直沒能成功的,如由徽州改名而來的黃山市。
  • 安徽黃山與徽州糾纏不清,黃山學院有中科大的血脈
    1000餘人奮戰14個小時,才將大火撲滅,令人萬分痛惜的是3000餘棵黃山松和400餘株黃山杜鵑被焚毀。這件事甚至驚動了周總理,周總理指示一定要保護好黃山最名貴的迎客松。 而天都峰就在迎客松對面,所以從那以後,黃山最險要的景區,天都峰就不再對遊客開放。黃山市最著名的景點當屬光明頂。
  • 黃山市長首度回應「復名徽州」:改不改名,徽文化都會被傳承
    籍貫為安徽祁門的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高院副院長汪利民向澎湃新聞表示,徽州更名黃山已有30年,現在黃山的不少年輕人都已經漸漸忘了徽州這個名字。隨著時間的流逝,徽州復名的緊迫性與日俱增。從文化傳承的角度,汪利民認為徽州應該儘快復名。
  • 城市復名:從「黃山」到「徽州」可以兩全其美
    一個城市的復名,無疑要歸於對文化的傳承,日前,人民日報刊發題為《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一文時提及,地名承載豐富的文化信息,接續千百年的情感傳承,「是一條回家的路」,「像『徽州』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一時引起熱議。「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人民日報》最近刊文評「徽州」被「黃山」替代,呼籲重要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
  • 黃山復名徽州?各位看官怎麼看?
    現在黃山的區劃:3個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4個縣。徽州區劃: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屬宣城)、婺源(屬上饒),以前的古徽州已不復存在,改名的必要性已沒有那麼強烈。徽州是徽商故裡,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AAAAA級景區:黃山風景區、西遞宏村、古徽州文化旅遊區。
  • 安徽十大景點:為何黃山徽州統治榜單,江淮皖北寂寂無名?
    而這種局面和黃山的成功有著很大的關係。事後諸葛亮:徽州改名黃山,長遠來看是下策徽州改名黃山是一個爭議話題,而且這種爭議持續到了現在。1979年的「黃山談話」讓黃山成為中國當代旅遊的肇始之地,徽州改名黃山可以看作是時隔8年之後的一種響應,也是徽州為了留住黃山的一種妥協。改名背後是明確身份,統一了黃山的開發與管理,並充分發揮黃山品牌的宣傳作用,吸引海內外的遊客,從而促進黃山旅遊發展。這一目的可以說是完全達到了,但是副作用也隨之而來。
  • 因山改名的城市:黃山雖名聲響亮,但到現在仍有很多人想改回原名
    其實它就是現在的安徽省黃山市,也是曾經的徽州,這其中具體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還有人想改回原名?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徽州」與「黃山」這割捨不斷的故事吧。 明代時期,徽州的繁榮富庶,可謂是名滿天下,「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這句千古名句也能看出當時的徽州是有多繁華,而且徽州文化底蘊深厚,影響十分廣泛,以至於在改名30多年後的今天仍有人希望改回原名
  •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跟著極限挑戰遊黃山,快來看看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跟著極限挑戰遊黃山,一輩子用不到徽州的口號,徽州,也就是現在安徽省的黃山市,以前被叫做徽州,很有意境的名字,1987年改名為黃山市,整個安徽省景點大部分為皖南地區,皖南地區又以黃山市為主。
  • 徽州民宿為黃山旅遊添活力
    蜿蜒古樸的石板路旁,徽派建築白牆灰瓦連成一片,在黃山腳下的呈坎古村,不少旅遊達人慕名來到徽州民宿,以慢遊的方式放鬆身心。「網紅民宿」黃山澍德堂酒店負責人蘇彤感受到,徽州民宿已逐漸從遊客的臨時落腳點,變為長期吸引遊客前來的旅遊目的地。據介紹,目前,黃山市發展徽州民宿2000餘家,其中精品民宿300多家,在黃山湯口、休寧祖源、屯溪老街等旅遊熱門地打造了民宿集群。僅在黃山市徽州區就有民宿182家。
  • 因為一著名景點而改名城市,這就是黃山,其文化深厚
    和我們所有人一樣,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城市也是如此,城市的名字也是隨著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也叫改名,不過這個改名可以改好也可以改壞,因為一著名景點而改名城市,這就是黃山,其文化深厚。我們今天說的是中國最不成功的城市,因為一個著名景點而改名,但是還是沒有火!這個城市就是黃山,因為這個城市有一個著名的景點——黃山,這個我想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