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洛陽眾多的戶外愛好者都關注了我的號。隨戶外偵探家一起去旅行,帶你看遍千山萬水!
洛陽鏟
洛陽鏟據傳為中國河南洛陽附近農村的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1923年前後,馬坡村村民李鴨子來到他家附近一個叫孟津的地方趕集,轉了一會兒,他便蹲在路邊休息。李鴨子平日裡以盜墓為生,所以他經常想的也是有關盜墓的問題。這時,他看到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包子鋪,賣包子的人正準備在地上打一個小洞,他在地上打洞的工具引起了李鴨子的興趣。因為他看到,這個東西每往地下戳一下,就能帶起很多土。盜墓經驗豐富的李鴨子馬上意識到,這東西要比平時使用的鐵鍁更容易探到古墓,於是他受到啟發,比照著那個工具做了個紙樣,找到一個鐵匠照紙樣做了實物,第一把洛陽鏟就這樣誕生了。據考證,打造出第一把洛陽鏟的鐵匠叫做陳印娃,現已故去。自上個世紀初以來的100多年間,神奇的&34;,使得中國古墓葬最集中的洛陽邙山地區十墓九空,古物大量外流。&34;由此惡名遠播。
現如今,洛陽鏟已經廣泛應用於考古、鑽探、建築等領域,為各種與土地打交道的行業做著特殊的貢獻。另外,在現代技術的影響下,洛陽鏟的外形也出現了某些優化。比如將長木柄換成了螺栓固定鋼管,比如升級為電動版本,類似U型電鑽,方便建築勘探。
洛陽鏟甚至成為一種特別的工藝品。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中國考古代表團曾將一把打造精緻的洛陽鏟作為訪問阿爾巴尼亞同行的禮物。此物一時在西方黑市流行起來,不少西方商人為此物屢擲重金。
時至今日洛陽鏟已經和牡丹、白馬寺一樣,被視為洛陽的城市名片之一了。
洛陽是&34;在中國的唯一產地。然而,長期以來,&34;的生產經營一直處在民間手工作坊的原始狀態,面臨後繼乏人的窘境。一些考古專家呼籲對有著重要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的&34;製作工藝進行科學整理和規模開發,甚至建議將&34;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014年,洛陽鏟文化保護協會把&34;註冊商標,把洛陽鏟真正留在了洛陽。洛陽鏟博物館等相關機構也在逐步建設,洛陽鏟作為一個世界性文化符號迎來了發展的高速期。
如果你也在洛陽,你也熱愛戶外。關注我們的頭條號,隨我們一起去戶外!每周末都有出行線路!
【經典徒步·多期】豫見南太行|5日徒步穿越,盡覽太行精華
【十一·徒步騰格里】遠徵騰格里|52.1KM 為愛行走——七湖連穿
【成驢之路·10月2-3日】南太行TOP1:雙嶺穿越,盡覽巍峨太行
【十一·西太行】10月5-7日西太行經典:鵝屋、天生橋、瑛姑峽、爬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