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立法專家建議:以市場化競爭決勝全球跨境支付

2020-12-23 支付之家網

來源:《經濟》雜誌 楊東

中國支付產業過去幾年取得全球領先地位,但這一領先僅限於境內,在跨境支付這一各國支付產業競爭的主戰場,仍然缺乏競爭力。放眼全球,國外用戶「出國消費用Visa、電商海淘用PayPal、跨境匯款用SWIFT」的習慣根深蒂固。去年六月,Facebook牽頭髮起Libra數字貨幣項目,宣布未來「跨境支付要像發郵件一樣簡單」,開啟了新一代全球支付的競爭。如何把握目前中國境內支付取得領先地位的窗口期,支持市場機構走出國門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這一工作較為緊迫。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黑天鵝」的到來,讓國際交流和貿易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需要普惠、高效、穩健的跨境支付支持。

我國經濟國際化程度相較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仍存在顯著差距,由此必然使得中國在跨境支付國際競爭中處於弱勢,在數字經濟轉型的趨勢下,如何通過跨境支付助推中國行動支付國際競爭成為一個關鍵問題。筆者作為全國人大財經委《電子商務法》立法專家,全程參與《電子商務法》起草工作,特別是負責了其中電子支付相關條款,並受中國人民銀行委託起草了《支付清算條例(專家建議稿)》。《電子商務法》是全世界第一部確立數字經濟平臺法律主體地位的法律,也是世界首部規定電子支付平臺是具有雙邊市場特性的新型數字經濟平臺特性的法律。在《電子商務法》創新措施的保駕護航之下,數字經濟平臺才能在此次防控疫情中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制度優勢,應當堅定製度自信。筆者深感應當以應該進一步秉持《電子商務法》立法精神,促進電子支付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增強我國電子支付、特別是跨境支付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維護消費者權益。

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是全球化經濟的命脈,而跨境支付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與企業均希望涉足跨境支付行業,掌握貨幣權力,獲取巨大收益。自2019年6月18日Facebook正式發布加密貨幣項目Libra白皮書以來,跨境支付的巨大想像空間再次吸引了各國央行與科技巨頭的關注,我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亦從「呼之欲出」邁入內測階段。新冠疫情在衝擊全球經濟的同時,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筆者長期從事數字貨幣、跨境支付等相關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筆者主持的2019年商務部重大項目「跨境支付應用及安全策略分析」主要從明確跨境支付機構的職責、適時修改並完善相關法律、完善用戶權利法律保障、完善支付安全法律保障、完善國際收支申報制度、完善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等六大方面出發,試圖構建有利於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有利於消除國家之間利用貨幣競爭性貶值、打貨幣戰等惡性行為,促進金融市場良性發展,為國際貿易奠定健康市場基礎的適度中心化跨境支付體系。

為研究如何發展跨境支付業務,提升我國支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筆者帶領研究團隊先後調研訪問了美聯儲、中國銀行紐約分行、英格蘭銀行、日本金融廳、日本央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等機構與組織,結合長期以來的研究積累與調研經驗,茲提出以下觀點及相關建議。

一、我國跨境支付市場向外「走出去」面臨巨大挑戰,對內「引進來」也讓中國支付產業面臨新一輪競爭

中國支付產業正在「走出去」,跨境支付滿足日趨頻繁的國際貿易和交流需求。中國在行動支付領域取得的成績毋庸置疑,縱觀全球也是難逢對手,但在跨境支付領域則剛剛起步。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第三方行動支付市場規模達226.1萬億元。近年來,隨著跨境電商、出境旅遊、出國留學等需求的迅猛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遊客出境旅遊消費國、第二大個人匯款匯入國。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在內的眾多支付企業與全球各國用市場化方式開展合作,推動跨境支付市場迎來高速發展。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數據統計,我國第三方跨境支付金額在2014年僅為260億元,預計2019年將增長至7415億元,平均每年增速接近100%。

跨境支付「走出去」面臨市場巨頭環伺,國內機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Visa、萬事達、PayPal、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等已在跨境支付領域深耕多年,成為各國最主流的跨境支付方式。與之對比,國內機構不到一萬億元的跨境交易規模可忽略不計。可以認為,跨境支付市場仍由國際巨頭所主導,這將是我們長期持續的弱項。

跨境支付「走出去」的同時,國內支付市場也在面臨全面「引進來」的新一輪競爭,全球支付網絡在國內支付網絡面前具有「高維打低維」的優勢。PayPal於2019年10月完成對國付寶的收購,曲線獲得支付牌照;美國運通、萬事達的合資清算公司牌照申請,陸續獲得了人民銀行受理,預計很快會在國內正式展業。支付是典型的「雙邊市場」,容易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一方面,國內市場開放以後,PayPal、萬事達等勢必憑藉跨境支付市場的存量業務與全球網絡優勢,吸引大量境內客戶加入其平臺。另一方面,境內市場份額的提高反過來會進一步鞏固與增強其在跨境支付市場的地位。因此,跨境支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內市場開放後的競爭格局。

二、從國際上看,全球跨境支付競爭呈現白熱化態勢,市場化競爭讓支付創新層出不窮,各國政府採取「風險為本、鼓勵創新」的監管態度

一是,Visa、萬事達等傳統巨頭正在持續進化。全球跨境支付市場基本由Visa、萬事達兩大國際卡組織所把持。為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國際卡組織近些年積極進行系統升級、技術創新與資本運作,對原有的銀行卡清算網絡進行升級換代。以Visa為例,其建立的實時支付網絡Visa Direct已接入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速匯金(MoneyGram)等多家全球領先的匯款公司,支持向西班牙、菲律賓等超過75個國家和地區的資金實時匯入。Visa在2019年5月還收購了英國匯款平臺Earthport,整合後將增強Visa Direct的網絡功能與覆蓋範圍。此外,Visa從2019年6月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全新的跨境支付平臺Visa B2B Connect,該平臺主要服務於企業客戶且基於區塊鏈技術,今年將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是,Transferwise、M-pesa等市場新貴快速興起。在歐美發達國家,市場上出現了眾多純線上運營、無線下實體網點的數字銀行,被稱為Challenger Bank或者Neobank。比如,Transferwise是英國一家數字彙款初創公司,2017年推出了「無國界帳戶」(borderless account),允許用戶進行50多種貨幣的實時兌換與轉帳,綁定萬事達品牌預付卡後還能跨境進行線下消費及取現。目前,Transferwise每年處理600億筆跨境交易,已成長為歐洲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而在欠發達地區,由於手機普及率遠高於銀行帳戶,通訊運營商主導的移動貨幣(Mobile Money)是主流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非洲領先的行動支付平臺——M-pesa。M-pesa從肯亞起家,目前已覆蓋坦尚尼亞、埃及等七個非洲國家。2018年,M-pesa還與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PayPal等合作推出了M-pesa Global,加快跨境支付市場布局。

三是,開放銀行革命可能催生全新的跨境支付網絡。筆者主持中國人民銀行重要課題《開放銀行金融服務生態體系研究》,深刻認識到開放銀行的革命性作用。歐盟,英國、美國、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全球多個地區正在積極推動「開放銀行」(Open Banking)落地。銀行通過API等技術手段與電子錢包、支付網關等第三方機構加強連接與合作。以歐盟為例,歐洲知名的網銀在線支付平臺Trustly已接入歐洲100多家銀行,2019年6月與美國競爭對手Pay With My Bank實現了合併,順利實現了支付網絡的跨洲拓展;歐洲行動支付系統協會EMPSA於2019年9月在瑞士成立,目前成員包括瑞士TWINT、瑞典Swish、挪威Vipps、丹麥MobilePay、義大利BANCOMAT Pay、波蘭BLIK等9個本地領先的電子錢包,旨在促進各支付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未來還將擴張到歐盟以外區域。

四是,全球穩定幣項目Libra轉型後蓄勢待發。Libra在4月16日發布白皮書2.0版,重大更新包括支持發行單幣種穩定幣(如美元穩定幣Libra USD),對合規制度、底層資產流動性安排進行了優化,並放棄了向公鏈轉型計劃。與此同時,Libra協會宣布正式向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申請支付系統許可證。儘管面臨各國監管的聯合施壓,Libra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正式上線。屆時全球支付市場將迎來劇變,美元也將通過Libra USD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數位化升級。

各國對於支付市場的監管一般聚焦於境內業務的風險防控,包括客戶資金安全、系統技術安全以及市場有效競爭。跨境支付更多關注反洗錢/反恐融資、外匯與資本管制、敏感信息控制出境等,對於創新總體較為包容。與境內支付中心化體系不同,跨境支付往往是去中心化或者分布式的,需要境內外機構在網絡互換、支付清算、外匯兌換、風險控制等領域對接合作,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因此,各國對跨境支付很少有具體的業務管理要求或限制。賦能的政策環境也是近幾年跨境支付創新在全球湧現的重要基礎。

三、促進我國跨境支付市場發展的相關建議

跨境支付是一項國際業務,需要借鑑域外經驗,並充分了解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政策要求與監管規定。筆者在調研訪問美聯儲、中國銀行紐約分行、英格蘭銀行、日本金融廳、日本央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等機構與組織的過程中與有關官員、學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茲提出以下促進我國跨境支付市場發展的一些建議。

第一,鼓勵國內企業做大做強,在跨境清算、標準輸出上給予支持。充分利用境內市場暫時領先的時間窗口,全力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當務之急是打通境內外網絡,儘快形成內外聯動局面,包括鼓勵建立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清算樞紐,在產業全鏈條上與國際巨頭正面競爭,爭取在跨境支付領域掌握數據要素主導權;儘快將國內成熟的方案總結提煉並對外輸出,增強在國際金融標準領域的話語權。

第二,堅持市場化主導,監管以風險為本,不幹涉機構跨境合作。頂層設計的基調以鼓勵創新與市場化發展為主,監管要儘量避免「一刀切」做法,更多依靠市場化手段去化解和防範風險。跨境支付同時涉及兩個司法管轄區,可參考國際通行做法,以境內機構為主要抓手,重點關注交易真實性、無證經營、反洗錢/反恐融資、外匯與資本管制、跨境數據安全、用戶資金安全、網絡非法交易等風險,可避免兩國長臂管轄衝突。總體上,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已構建了完整有效的跨境支付監管框架,中國具有良好的監管合規基礎,大力支持境內機構與境外商業銀行、電子錢包、匯款公司、卡組織等開展多元化合作。

第三,應對以Libra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對我國的威脅與挑戰,支持國內企業以市場化方式發行應用於跨境服務的數字貨幣,參與下一代跨境支付競爭。2019年6月18日,Libra白皮書發布並將Libra的使命描述為「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倡議建立一個「全球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作為公共產品以便於設計和管理」的生態系統。如果Libra的目標能夠實現,那麼世界支付系統將會迎來撥雲見日般的重構。Libra可以與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相結合,形成更加廣泛而牢固的「美元-Libra」全球貨幣和金融體系。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改造當代不合理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必然追求,這不僅是政府與央行的使命,也需要市場主體的參與。央行、大型金融機構、跨國網際網路公司都是理論上具備發行類似Libra加密貨幣潛力的主體。為了更好地把握數位技術重塑全球支付清算網絡的歷史機遇,應當充分激發國內企業的內生動力活力,支持國內企業以市場化方式發行應用於跨境服務的數字貨幣,允許嘗試「區塊鏈+數字貨幣」組合進行跨境支付創新,以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更多的場景支撐。

第四,探索應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跨境支付的安全性與協同性。筆者承擔的商務部重大項目「跨境支付應用及安全策略分析」中的一個重點就是研究區塊鏈應用於跨境支付。傳統跨境支付模式普遍存在速度慢、費用高、信息不透明等痛點。銀行會在日終對支付交易進行批量處理,通常一筆跨境支付需要至少24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加上跨時差等帶來的系統運行時間不一致,以及某些節點還需要人工的審批等因素,跨境支付慢上加慢。而區塊鏈等數位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改善跨境支付的用戶體驗、資金效率與成本結構。傳統跨境支付交易雙方通常需通過中介機構實現信任和價值傳遞,而區塊鏈相關技術利用代碼即規則的核心思想解決不熟悉交易雙方之間的信任問題,由此實現不涉及中介機構的交易雙方數據直接交互。相較於傳統的支付清算系統,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交易系統採取了更多的技術協議代替人工監督和執行,如以智能合約為代表的區塊鏈「協議」能夠便捷地實現清算、資金交割的程序而無需人工幹預。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可以做到接近於「實時清算」,系統是完全自動的,它可以7*24小時不間斷服務,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降低了金融機構的操作、合規、對帳成本,能夠更高效的實現匯率的測算和報價,保障匯率更優;因為採用聯盟鏈以及哈希算法,用戶的隱私信息能得到更全面的保障,監管機構可以對個人跨境匯款鏈路進行實時、全程監測,極大的提高了時效性和有效性。此外,在實體貨幣的情況下,偽造、仿製貨幣、票據的情況難以避免,雖然各國都對仿造貨幣的行為進行嚴厲的刑事制裁,在實踐中卻難以杜絕虛假貨幣的出現。而區塊鏈技術將推動數字貨幣的發展,也將推動法幣的數位化發展。現代金融系統採取中心化的存儲、記載體系,一旦主要的中央存儲器被攻陷,其存儲的信息就會遭到複製、偽造和篡改,從而帶來巨大的風險。而區塊鏈技術以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通過全網分布式記帳保證數字貨幣的絕對真實性,同時其信用保障不依賴於某一中心的權威,每個帳簿的分布式記帳無法在同一時間內被大量篡改,整個區塊鏈中每一個網絡節點所能夠相互應證的信息直接導致了虛假信息無法藏匿。因此,區塊鏈技術為解決票據貨幣的偽造問題提供了根本性的技術方案,同時也降低了傳統中心化的中央存儲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解決虛假貨幣問題。區塊鏈跨境匯款最大的挑戰是讓每個用戶都能使用區塊鏈技術完成跨境匯款,這是一件沒有先例的事,是一條之前沒有人走過的路。需要和多個參與方一起協商,探索出解決方案。比如,區塊鏈跨境匯款是通過聯盟鏈的形式進行的,具體在這一業務場景中,聯盟鏈如何設計,各參與方如何相互配合、權責是怎樣確定,需要不斷的摸索。

第五,支持數字經濟平臺通過跨境支付業務競爭全球的合法數據資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為要素之一。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公布,明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已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一環。對跨境支付業務的競爭的根本目的在於爭奪全球數據。爭奪數據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的最為核心戰略之一,中美在貿易戰當中對於數據的爭奪,可能是新一輪的國際競爭的一個核心。我們必須考慮到國家的最高利益,爭奪未來可能變為最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通過構建數字生態體系可以佔領數據界的新大陸。除了要完善對國內數據要素市場的建設,同時也應當鼓勵阿里巴巴、騰訊、今日頭條等數字經濟平臺企業推行國際化戰略,全方面走出去,爭奪全球的合法數據資源。比如阿里旗下的釘釘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給全球的中小學生。通過豐富的海外電商、支付、雲服務等應用場景,爭取海外合法數據資源,尤其是金融領域相關數據。在數字經濟時代,掌握數據就掌握了話語權,也能夠通過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更好地抵禦和防範國際金融市場風險,更好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第六,通過「共票」機制促進數據開放共享,賦能跨境支付。隨著數據的集中統合、處理運用,數據的價值不斷彰顯。從信息工具視角看,大數據和徵信體系是網際網路金融信息工具應用的基礎,大數據的運用降低了信息供給的成本和潛在的風險。從促進我國數據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應當鼓勵數據,尤其是金融數據的開放和共享,通過關鍵的數字普惠金融平臺,整合動態的個人和企業數據,甚至打破政府部門數據孤島,促進社會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體系建設。國外的Google Search案中,Google基於流量構建平臺型數據生態,控制排除其他企業,影響創新服務的動機和能力;國內也有騰訊和飛書等之間的流量之爭和數據共享糾紛等的案例。應當儘快建立一套針對數據確權、定價、共享的制度機制,把握基於跨境支付產生的貨幣相關的支付數據與流量數據的價值,開展以數據為核心的「共票」治理體系,更高維度的視角來應對Libra的挑戰。「共票」,一即「共」,凝聚共識,共籌共智,是能夠真正共享的股票;二即「票」,支付、流通、分配、權益的票證,是股票、糧票、鈔票三票合一。通過「共票」機制賦能跨境支付數據,提升跨境支付監管與治理的效率。

註: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全國人大電子商務法電子支付起草專家

相關焦點

  • 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潛力
    而實際上,部分業內人士均比較看好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潛力。一位研究跨境支付的人士表示,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可能會優先聚焦在內地遊客在香港旅遊期間的小額零售場景。畢竟,人民幣在香港地區的使用已相當普及,其兌換與雙向流通渠道相當通暢且商戶更樂於接受,給兩地民眾帶來更多元的支付方式選項。兩岸的跨境支付市場的確存在著想像空間。
  • 跨境電商常用支付方式有哪些?跨境電商支付方式種類匯總
    跨境電商常見支付種類如下: 我國跨境電商支付方式的種類主要分為:跨境支付購匯方式和跨境收入結匯方式 跨境支付購匯方式:含第三方購匯支付、境外電商接受人民幣支付、通過國內銀行購匯匯出等 跨境收入結匯方式:含第三方收結匯、通過國內銀行匯款,以結匯或個人名義拆分結匯流入、通過地下錢莊實現資金跨境收結匯等 跨境電商具體支付方式:
  • 專家建議構建支付清算體系
    因此,陳道富建議,有關主體應動態、及時掌握美國制裁清單,做好規避和業務隔離,在法律上應儘快增加涉外條款,考慮類似歐盟的阻斷立法等。據悉,阻斷法是某一司法管轄區用於阻止外部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在其境內生效的法律,專門用於應對域外管轄。
  • 第三方跨境支付企業PingPong獲盧森堡頒發的電子貨幣機構牌照
    企業將能提供包括帳戶信息匯總、電子錢包、即時支付等服務,也包括支付發起(request-to-pay)、二維碼、生物特徵識別支付等創新支付方式。除上述服務之外,獲得EMI牌照的企業,還可以發行電子貨幣,並在其網絡中存儲電子貨幣,執行交易。全球範圍內擁有盧森堡EMI牌照的企業不到10家,包括亞馬遜等。
  • 漫道金服:寶付支付布局跨境支付業務
    2020年10月15日至10月16日,漫道金服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寶付支付,受邀參加2020年億邦未來零售大會,此次大會及全球跨境電商私享會由億邦動力網主辦,寶付支付作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寶付支付將與其他業界夥伴共同探討跨境電商及未來零售業的發展。
  • 林曉金融觀察:未來國際貨幣競爭將集中在跨境支付領域
    一個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對於美元地位的挑戰。扎克伯格表示,「我也希望我們能夠討論不創新的風險」,尤其需要考慮中國央行數字資產。此前,扎克伯格在聽證會證詞中寫道,Libra將會為全球尚未使用過銀行服務的17億人提供金融服務,「如果Libra不做這件事,中國央行數字資產將會做。」
  • ...數位化浪潮重構全球金融業 中國正在支付軟硬體的全球競爭中勝出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報導重磅推出《全球金融中樞正在重塑》為題的行業深度觀察文章認為,當下變化的世界經貿格局下,各國都在搭建自己的數字跨境金融基礎設施,支付寶等公司的表現讓中國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國不再是這一變革的引領者。經濟學人認為,在全球金融數位化重塑的背景下,真正的革命正在小額支付領域發生。
  • 第三方平臺拓展跨境電子支付
    中國對外貿易市場份額的迅速增長與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跨境電子支付市場創造了重要機遇。跨境電子支付作為跨境電子商務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構成了現代信用貨幣國際流通的重要渠道。跨境電子支付主要方式跨境電子支付是跨境電子商務活動的基礎要素之一,是指需通過各種支付機構、平臺進行清算、查詢和統計並涉及外幣交易的電子貨幣活動。
  • 《經濟學人》:中國在行動支付軟硬體全球競爭中勝出
    來源:新華社原標題:外媒:中國在行動支付軟硬體全球競爭中勝出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指出,在不斷變化的世界經貿格局下,各國都在搭建數字跨境金融基礎設施,中國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
  • 福建跨境電商大會舉行 連連支付引領跨境電商生態2.0
    福建跨境電商大會舉行 連連支付引領跨境電商生態2.0來源:聯商網2018-11-08 21:3111月8日,2018福建製造+跨境電商發展大會暨福建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3周年慶大會在福州舉行。本次大會聚焦新製造、新貿易、新電商,吸引了國內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優質服務商、行業專家等數百人蒞臨現場。大會上,連連支付獲頒「最佳支付服務獎」,連連支付副總裁鄭箭就中國跨境電商生態2.0發表了主題演講。
  • 中山建行「跨境易支付」推動跨境支付創新
    小張在了解了客戶情況後,立即向劉經理介紹了建設銀行的最新產品「跨境易支付」。原來,為踐行金融科技戰略,推動跨境支付創新,增強參與國際競爭能力,建設銀行創新推出「跨境易支付」專屬資金產品。該產品是建行依託網際網路和區塊鏈技術創新的支付工具,以錢包為清算載體,錢包需關聯至在建行開立的結算帳戶,實現跨境秒級收付匯。
  • 易寶支付發布全球收款產品,成跨境支付下個五年風向標
    經歷15年變革,如今站在時代的風口,9月27日,易寶支付跨境5周年慶暨全球收款產品發布會順利落下帷幕。跨境電商行業經歷從草莽時代到合規時代的變化,那麼下一個五年或者更遠的未來,跨境電商行業究竟會如何發展呢?交易的幕後英雄,為形形色色賣家提供後臺服務談及中國的電子支付,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阿里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而對易寶並不熟知。
  • 第三方跨境支付平臺有哪些?2020跨境支付平臺匯總
    為全球跨境商戶提供安全、快速的一站式跨境支付服務!全球600萬商戶選擇通聯支付,值得信賴。
  • 中銀協報告: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回升 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
    ,人民幣的全球支付佔比回升,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實現了「雙增長」。  《報告》稱,2020年上半年,全國收付金額合計12.67萬億元,同比增長36.33%,其中收入6.31萬億元,支出6.36萬億元,人民幣跨境收付繼續保持平衡。截至2020年6月末,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的份額為1.76%,落後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
  • 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報告解讀(七):數字貨幣能否成為全球...
    回顧一下卡尼的觀點,新的世界儲備貨幣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國際支付,而相比傳統貨幣,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的領域有更強大的優勢。這點IMF也在2019年《數字貨幣興起》(Rise of Digital Money)的報告[8]中指出。報告中認為傳統貨幣在國內支付上還可以和數字貨幣競爭,但在國際支付上卻無法與數字貨幣較量。
  • 首信易支付榮獲「2014-2015年度較受歡迎跨境支付企業獎」
    北京2015年6月2日電 /美通社/ -- 由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浙江省金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5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於5月29日至30日在浙江省金華市召開。
  • 國泰君安:從電匯到區塊鏈 跨境支付模式一點通
    專業匯款公司依賴郵局與銀行物理網點,不經過銀行通道跨境匯款,將交易時間縮短到10分鐘,但匯款幣種有限,費用方面實行分檔付費模式,適用於中小規模匯款支付。國際信用卡對用戶跨境支付用戶而言刷卡成功率約在70%-90%,對商家而言也存在拒付、欺詐等問題。第三方跨境支付收費廉價、快速便捷、安全性較高,適合小額頻繁的跨境支付。
  • 連連支付:跨境電商行業已經邁入「買賣全球」新生態的4.0階段
    11月14日,首屆Money20/20中國大會首日的分享環節中,連連支付CEO潘國棟表示,全球跨境電商從1.0的信息展示階段,到2.0的線上交易階段,發展到移動端交易大爆發的3.0階段,目前整個行業正邁入「買賣全球」跨境電商新生態的4.0階段。
  • 與支付寶、微信支付合作,Tranglo擴張跨境支付業務
    全球化讓更多工人穿梭於各國之間,這些流動的工人也促進了例如匯款業務等電子支付服務,以及電子商務交易的興起。隨著電子錢包的迅速發展,中國正在引領全球數字支付產業的發展,截至2017年,中國這一產業總價值已經達到17萬億美元。
  • 易寶支付亮相SIBOS大會 餘晨分享中國行業支付經驗
    SIBOS會議是由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組織的年度性國際會議,現已發展成為全球金融界在支付、證券、現金管理和貿易領域進行辯論和合作的首要商業論壇。本次會議聚焦「在一個高度互聯的世界裡茁壯成長」,匯聚9000名來自金融機構、市場基礎設施、跨國公司和技術合作夥伴的商業領袖、決策者和專題專家,討論商業戰略、建立網絡,共同塑造金融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