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將向金門供水 金門同胞從此告別鹽水旱季水荒
原標題:一江閩水流向金門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儀式今天同時在晉江和金門舉行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特派晉江記者 詹文) 渠成,水到。今天,一渠清甜閩水將源源不斷地穿越16公裡的海底管道,流向金門。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將正式通水,記者昨日在泉州晉江龍湖取水泵站現場看到,所有準備工作就緒。
上午,兩岸將同時在晉江和金門舉行通水儀式,隨後正式通水。最近幾天,兩岸相關人士都在為供水工程進行最後的測試。
金門縣長陳福海連續多天帶著縣府主管前往田埔水庫視察,他不斷對媒體強調,金門引陸水是金門人的大事,兩岸通水更是積累20多年來所有人努力的成果,一定要讓金門鄉親喝到好水、用上好水。
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儀表調試工程師龔加榮,已經和同事們在車間內加班加點了半個多月,不斷對設備、水質檢測系統等進行最後的調試。龔加榮說,儀表數據都是24小時監控,以保證供水安全,「大家都主動加班,希望把這件事做好,解決對岸同胞的吃水難題。」
金門缺水問題由來已久。金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100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水資源警戒線。2017年還以649毫米的年降水量創下金門雨量觀測站設站56年來最低紀錄。為解緩旱季水荒,只能大量抽取地下水,近兩年金門西部半島地下水位較2006年下降2.17米,部分深水井出現海水入侵、鹽化現象。
一直以來,大陸都在積極推動向金門供水,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議自福建省引水至金門。在隨後的20年間,大陸和金門方面一次次商談,努力推動,終於在2015年7月20日籤署福建向金門供水項目合同,供水工程的建設序幕隨後緊鑼密鼓地拉開,同年10月,大陸段率先開工。
供水工程從晉江龍湖泵站引出,經丙洲村附近入海,通過海底管道輸送至金門田埔水庫,包括11.68公裡的陸地輸水管道、16公裡的海底管道。今年5月,金門與大陸雙方共同進行了聯合測試,最大日供水量約為4萬立方米,標誌著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全線貫通。
一江甘甜閩水,匯集到晉江龍湖,再通過管道跨過大海,流向金門。龍湖村民說,這汪水清冽甘甜,好喝!問渠哪得清如許?原來背後是嚴厲的綜合整治和嚴格的生態保護。
大陸將向金門供水 金門方面昨日進行儀式彩排
昨日,龍湖鎮、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有關人士向記者詳細描述了這汪注入金門的閩水走向和它背後的供水安全保障。
優質
清冽甘甜的龍湖水 一天可輸送4萬噸
晉江龍湖,這裡有個龍宮的傳說――很久以前,這裡天逢大旱,居民在龍宮虔誠祈福,沒多久,天降甘霖。
昨日下午,龍湖鎮黨委副書記施純璽向本報記者講起這個故事。他覺得龍湖是個聖地,能給百姓帶去生命之水的地方都是聖地。這次他很高興,這片滋養了龍湖鎮近十萬村民的湖水,馬上就要流向金門,去滋養另一方渴了多時的土地。「不僅我高興,村民們都高興。」
龍湖有著優質水源,湖面面積1.62平方公裡,總蓄水量405萬立方米。這個天然淡水湖是晉江南部4個鎮居民的水源。村民說,那水清冽甘甜,好喝。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的通水儀式,就在龍湖舉辦。為了向金門供水,湖邊新建了取水泵站。紅瓦屋頂、紅磚牆,泵站裡建起閩南古厝風格的廠房、控制中心、配套樓房,3臺泵機被安置在主廠房中,掛著「晉金供水專用」的牌子。現場一位工程師說,龍湖的水就通過這3臺泵機加壓,再通過管道穿過陸地、穿過大海,送到對岸的金門。經過反覆測試,這3臺泵機目前一天輸送的水量可達4萬噸。
控制中心裡,碩大的屏幕24小時實時監控著這3臺泵機的溫度、壓力、水流量,一旦有異常,刺耳的警報聲會立刻響起。準備工作全部就緒,等待正式通水。
安全
建設生態涵養林 沿岸設截汙設施
一江閩水流向金門,這渠甘甜清水的源頭,還得往龍湖之上溯源。
大陸將向金門供水 供水設備掛著「晉金供水專用」牌子
金門引水源頭,來自泉州山美水庫以及晉江流域之上的東溪和西溪水源。山美水庫是閩東南地區庫容最大的水庫,為了保障水源地的環境,水庫周邊新增了數萬畝的生態涵養林,還恢復了溼地面積1500畝。巡湖員每天都要划船在湖面巡視,對水質進行檢測。
南安碼頭鎮詩南村,東溪將這座村莊一分為二,從山美水庫流出的水,經這裡補充到下遊,直至晉江龍湖供水金門取水口。不能養豬,不能建有損環境的工廠,這座村莊清理掉有汙染的小企業。
山美水庫、東溪、西溪,這些水源匯集到金雞攔河閘。流經這裡的水滋養著下遊400多萬人口,是泉州人民的「生命閘」。
這汪閩水一路南下,由金雞水閘匯聚到龍湖,經龍湖抽水泵站加壓後,輸送至金井鎮丙洲村入海,經海底管道輸送至金門島的田埔水庫。
為保證供水安全,山美水庫、金雞水閘設有水質自動檢測站,水質檢測部門定期抽檢;龍湖周邊屬於一級水源保護區,沿岸設有截汙設施;晉江流域開展了綜合整治,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河長制等。
相關
金門歡迎優質閩水
當地水質不太好,自來水用於清洗,喝水要去專門地點取
本報訊據廈門衛視報導,金門方面昨日進行彩排,今日上午9點,金門方面將在田埔水庫舉行兩岸通水見證儀式。
據了解,金門當地的水質並不是特別好,當地民眾用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家裡的自來水,它並不能喝,只用於日常清洗,而喝的水,必須到一些特殊的取水點去取,很多年邁的老人拿著水桶,步履蹣跚地去取水。這樣不辛苦嗎?他們說,多年來已經習慣了。「習慣了」這三個字,反映的是金門人內心的一種無可奈何與心酸,大陸向金門供水,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金門人的用水狀況。
揭秘
海底鋪管四百段
晉江金井鎮丙洲村,這裡是供水工程的大陸端入海點。站在海邊遠眺,對岸就是金門。村民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金門島山頭上的風車。兩邊最近的地方只有十幾公裡。
整個供水工程,由龍湖取水泵站、陸地輸水管道和跨海輸水管道三部分組成。最難的部分,當屬海底管道的鋪設。
大陸將向金門供水 福建向金門供水的晉江市龍湖水庫
從晉江金井的入海點至金門上岸點,整條海底管道長16公裡,沿線最大水深24米。當然,不是整條管道一下子沉水裡,而是一截一截的管道在海底拼接起來。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管,每段水管長40米,整個海底大約鋪設了400段水管。每段水管都有編號,上面還有標註「金門供水」字樣。
「泥上坦克」施工
海底管道施工不同於陸地,江蘇神龍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有關施工人員說,工程中最難的,要屬1公裡多長的灘涂段的管道鋪設。挖掘機要先在灘涂中挖出放置管道的溝槽,可灘涂就是片稀泥,挖掘機往那一開,就會不斷往泥巴裡陷。怎麼辦?施工人員想出個辦法,在挖掘機下面放置一個浮箱,這浮箱的浮力能把32噸的挖掘機浮在灘涂上。施工人員給它取了個名字:泥上坦克。
海上施工得注意潮水。在灘涂段,要等潮水退去後,挖掘機才能「浮」在淤泥地上作業;鋪設管道,卻要等潮水漲得足夠高時,把灘涂全部淹沒,大型鋪管船才能開始工作,沿著開挖好的溝槽,把輸水管道沉入海底;等退潮後,挖掘機要重新上場,再將泥土填回溝裡埋好,這才算完成一段管道的鋪設。
在海中,水管沉底後,不是用泥回填,而是得給它「蓋被子」,用吊機將一串一串的水泥塊沉入水中,壓住管道,將它在海底固定住。
金門供水大事記
1993年
金門遭受大旱,民眾期望從福建引水,引起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
1995年3月22日
福建宣布「精心組織實施跨海引水工程,儘快幫助解決金門民眾用水的難題」。
2002年12月21日-24日
福建省供水公司與金門縣自來水廠分別委託兩岸設計諮詢單位籤訂《晉江與金門通水先期規劃合作協議書》。
2006年2月21日-22日
向金門地區供水工程海域環境調查兩岸成果對接協調會在福州召開。
2013年8月29日
閩臺雙方在福州舉行解決金門用水問題第一次工作商談,確認了晉江供水金門線路方案。
2014年2月19日
雙方授權(指定)單位在金門縣舉行解決金門用水問題第二次工作商談。
2015年6月29日-30日
舉行解決金門用水問題第三次工作商談。
2015年7月20日
福建省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金良與金門縣自來水廠廠長翁文貴在金門縣籤訂《金門自大陸引水供購水合同》。
2015年10月12日
大陸段率先開工。
2016年10月底
陸地管道全線貫通。
2017年11月
海底管道鋪設至金門端上岸點,海底管道全線貫通。
2018年1月13日-15日
福建向金門地區供水工程進行通水洗管試水。
2018年5月10日-11日
雙方共同進行聯合測試,標誌著整個工程具備通水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