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特派晉江記者 詹文) 渠成,水到。今天,一渠清甜閩水將源源不斷地穿越16公裡的海底管道,流向金門。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將正式通水,記者昨日在泉州晉江龍湖取水泵站現場看到,所有準備工作就緒。
上午,兩岸將同時在晉江和金門舉行通水儀式,隨後正式通水。最近幾天,兩岸相關人士都在為供水工程進行最後的測試。
金門縣長陳福海連續多天帶著縣府主管前往田埔水庫視察,他不斷對媒體強調,金門引陸水是金門人的大事,兩岸通水更是積累20多年來所有人努力的成果,一定要讓金門鄉親喝到好水、用上好水。
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儀表調試工程師龔加榮,已經和同事們在車間內加班加點了半個多月,不斷對設備、水質檢測系統等進行最後的調試。龔加榮說,儀表數據都是24小時監控,以保證供水安全,「大家都主動加班,希望把這件事做好,解決對岸同胞的吃水難題。」
金門缺水問題由來已久。金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100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水資源警戒線。2017年還以649毫米的年降水量創下金門雨量觀測站設站56年來最低紀錄。為解緩旱季水荒,只能大量抽取地下水,近兩年金門西部半島地下水位較2006年下降2.17米,部分深水井出現海水入侵、鹽化現象。
一直以來,大陸都在積極推動向金門供水,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議自福建省引水至金門。在隨後的20年間,大陸和金門方面一次次商談,努力推動,終於在2015年7月20日籤署福建向金門供水項目合同,供水工程的建設序幕隨後緊鑼密鼓地拉開,同年10月,大陸段率先開工。
供水工程從晉江龍湖泵站引出,經丙洲村附近入海,通過海底管道輸送至金門田埔水庫,包括11.68公裡的陸地輸水管道、16公裡的海底管道。今年5月,金門與大陸雙方共同進行了聯合測試,最大日供水量約為4萬立方米,標誌著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全線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