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早上,很意外預約了「惠遊湖北」中黃鶴樓的門票,心情特別激動,於是便早早與家人開車一起出發!
快到黃鶴樓公園停車場時,是早上八點多鐘,本來剛開始車不多,可不一會聚集了大量的掛著各省牌照的小車,看來他們是從外地來武漢的遊客。進停車場的路被堵得水洩不通,本來只有一股車道,卻硬是被塞成了兩行。
好在十幾分左右,交警就迅速分流了車輛,將一部分車引流到原來馬路邊禁停的地帶停放。
進入黃鶴園公園,這不大的蛇山上樹木鬱鬱蔥蔥,每每呼吸,感覺清新的芬香!
由於是星期六,黃鶴樓公園的人很多,我們一路上沒有像一些外地遊客那樣東玩西逛,走走停停。而是直奔主題黃鶴樓。
登上黃鶴樓最高層,武漢三鎮盡收眼底!
遠處高高低低的樓房連成一片,一眼望不到盡頭,直到天際。大武漢到底有多大,大概在黃鶴樓上你能看到它真正的大!
站在黃鶴樓上一眼望去,金黃色的長江水與翠綠的漢江水匯集,形成鮮明的界面!長江像一條黃絲帶從城市中間穿過,串起城市的兩岸。
長江,武漢的魂!長江,武漢興起的源頭!據資料記載,在武漢的歷史上長江曾經萬帆雲集,清朝時期漢口發展成為國內內河航運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國各地的商船、糧船匯集於此漢口碼頭的船隻,密密麻麻望不到頭,可見其繁忙程度。
西方列強叩開中國的大門後,英、法、德、俄、日等國先後在漢口建立租界後,漢口碼頭不僅僅是內河港口,已經變成國際性的港口
近代水運雖然水運失去優勢,但武漢的陸路交通迅速崛起,依然九省通衢!
這奔流不息的長江,見證了武漢多少年來城市的興衰,歷史的變遷!
武漢長江大橋,從黃鶴樓的腳底延伸到對岸的龜山,橫臥在長江上,盡顯雄姿!
這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的標誌,當初是它聯結起了京廣鐵路!也將武昌與漢口融為一體。毛澤東也曾感嘆,「一架飛橋南北,天墜變通途!」
隨著武漢經濟這些年來的高速發展,武漢的長江上已架起了十幾座橋梁!促進了武漢的繁榮與發展!
站在黃鶴樓上,隔江相望,久負盛名的晴川飯店依稀可見,這個在黃鶴樓重建時出生的晴川飯店有24層,曾是武漢最高的建築。
晴川飯店建成於1984年,在武漢人的記憶裡,那裡曾經是湖北的政要和名流專屬的場所!在人們心目中那是承擔外事接待任務的高規格神秘賓館。晴川飯店曾經是武漢一張亮麗的名片!
可惜,放眼望去,現在晴川飯店被周邊許多更高的樓淹沒!武漢三十的發展,不知有多少高樓和更高檔的酒店從它身邊拔地而起,早已把晴川飯店不放在眼裡,昔日輝煌的情川飯店是不是在訴說自己的無奈呢?
站在黃鶴樓上,視線轉向武昌,這個武漢三鎮中的一鎮,高樓與舊房相伴,現代與歷史共存。
黃鶴樓腳下的武昌「紅樓」,是一個有光榮歷史的地方!是座極不尋常的建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第一槍。武昌起義取得成功後,革命黨人在此設立湖北軍政府,後改為鄂軍都督府,並頒布第一號布告,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結束統治了中國人民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並向全國各省發出通電,號召各地武裝起義響應,推翻滿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
在武昌蛇山南麓、閱馬場的北端聳立著一座紅牆紅瓦、有著鮮明西歐風貌的建築,它就是武漢人俗稱的紅樓。這座建築極不尋常,不僅是中華民族終結專制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體的歷史見證,也是武漢人「敢為人先」精神的最好詮釋,是武漢市乃至湖北省最亮麗的城市名片,1961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遠看,在長江邊,一座455米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直衝雲霄!這是「武漢綠地中心」!「武漢綠地中心」外形猶如輕帆遠揚的「帆都」,是武漢嶄新的地標,刷新了江城樓宇新高度!
站在黃鶴樓上,涼風徐徐,吹到身上的舒適恰到好處!身旁遊人如織,怡然自得。目之所及,一片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忽視想到,千百年來名人墨客在黃鶴樓迎來送往,抒發情感,如果他們能再登黃鶴樓,面對此情此景,會不會再有那麼多離愁別緒,憂傷感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