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黃鶴樓所見所聞所感

2020-09-20 雨田夜語

1.

星期六早上,很意外預約了「惠遊湖北」中黃鶴樓的門票,心情特別激動,於是便早早與家人開車一起出發!

快到黃鶴樓公園停車場時,是早上八點多鐘,本來剛開始車不多,可不一會聚集了大量的掛著各省牌照的小車,看來他們是從外地來武漢的遊客。進停車場的路被堵得水洩不通,本來只有一股車道,卻硬是被塞成了兩行。

好在十幾分左右,交警就迅速分流了車輛,將一部分車引流到原來馬路邊禁停的地帶停放。

2.

進入黃鶴園公園,這不大的蛇山上樹木鬱鬱蔥蔥,每每呼吸,感覺清新的芬香!

由於是星期六,黃鶴樓公園的人很多,我們一路上沒有像一些外地遊客那樣東玩西逛,走走停停。而是直奔主題黃鶴樓。

登上黃鶴樓最高層,武漢三鎮盡收眼底!

遠處高高低低的樓房連成一片,一眼望不到盡頭,直到天際。大武漢到底有多大,大概在黃鶴樓上你能看到它真正的大!

3.

站在黃鶴樓上一眼望去,金黃色的長江水與翠綠的漢江水匯集,形成鮮明的界面!長江像一條黃絲帶從城市中間穿過,串起城市的兩岸。

長江,武漢的魂!長江,武漢興起的源頭!據資料記載,在武漢的歷史上長江曾經萬帆雲集,清朝時期漢口發展成為國內內河航運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國各地的商船、糧船匯集於此漢口碼頭的船隻,密密麻麻望不到頭,可見其繁忙程度。

西方列強叩開中國的大門後,英、法、德、俄、日等國先後在漢口建立租界後,漢口碼頭不僅僅是內河港口,已經變成國際性的港口

近代水運雖然水運失去優勢,但武漢的陸路交通迅速崛起,依然九省通衢!

這奔流不息的長江,見證了武漢多少年來城市的興衰,歷史的變遷!

4.

武漢長江大橋,從黃鶴樓的腳底延伸到對岸的龜山,橫臥在長江上,盡顯雄姿!

這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的標誌,當初是它聯結起了京廣鐵路!也將武昌與漢口融為一體。毛澤東也曾感嘆,「一架飛橋南北,天墜變通途!」

隨著武漢經濟這些年來的高速發展,武漢的長江上已架起了十幾座橋梁!促進了武漢的繁榮與發展!

5.

站在黃鶴樓上,隔江相望,久負盛名的晴川飯店依稀可見,這個在黃鶴樓重建時出生的晴川飯店有24層,曾是武漢最高的建築。

晴川飯店建成於1984年,在武漢人的記憶裡,那裡曾經是湖北的政要和名流專屬的場所!在人們心目中那是承擔外事接待任務的高規格神秘賓館。晴川飯店曾經是武漢一張亮麗的名片!

可惜,放眼望去,現在晴川飯店被周邊許多更高的樓淹沒!武漢三十的發展,不知有多少高樓和更高檔的酒店從它身邊拔地而起,早已把晴川飯店不放在眼裡,昔日輝煌的情川飯店是不是在訴說自己的無奈呢?

6.

站在黃鶴樓上,視線轉向武昌,這個武漢三鎮中的一鎮,高樓與舊房相伴,現代與歷史共存。

黃鶴樓腳下的武昌「紅樓」,是一個有光榮歷史的地方!是座極不尋常的建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第一槍。武昌起義取得成功後,革命黨人在此設立湖北軍政府,後改為鄂軍都督府,並頒布第一號布告,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結束統治了中國人民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並向全國各省發出通電,號召各地武裝起義響應,推翻滿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

在武昌蛇山南麓、閱馬場的北端聳立著一座紅牆紅瓦、有著鮮明西歐風貌的建築,它就是武漢人俗稱的紅樓。這座建築極不尋常,不僅是中華民族終結專制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體的歷史見證,也是武漢人「敢為人先」精神的最好詮釋,是武漢市乃至湖北省最亮麗的城市名片,1961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遠看,在長江邊,一座455米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直衝雲霄!這是「武漢綠地中心」!「武漢綠地中心」外形猶如輕帆遠揚的「帆都」,是武漢嶄新的地標,刷新了江城樓宇新高度!

結束語

站在黃鶴樓上,涼風徐徐,吹到身上的舒適恰到好處!身旁遊人如織,怡然自得。目之所及,一片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忽視想到,千百年來名人墨客在黃鶴樓迎來送往,抒發情感,如果他們能再登黃鶴樓,面對此情此景,會不會再有那麼多離愁別緒,憂傷感懷呢?

相關焦點

  • 大話詩詞:《登鸛雀樓》or《登黃鶴樓》or《黃鶴樓》?很多人搞錯
    首先,更正幾點朋友們的認識誤區:1、我們學過的、熟悉的是《登鸛雀樓》與《黃鶴樓》2、《黃鶴樓》也不是李白寫的,但李白很欣賞這首詩3、《登鸛雀樓》作者是王之渙4、《黃鶴樓》作者是崔顥5、李白關於黃鶴樓的詩有《黃鶴樓宋孟浩然之廣陵》、《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6、李白的《鸚鵡洲》、《登金陵鳳凰臺》均有模仿
  • 在西藏的所見所聞所感
    在西藏的所見所聞所感當我再一次坐上車的時候,便意味著我又一次踏上旅行之路。當我坐著客車前往火車站,準備到西藏去。在這裡,有許多人跟我一同下車,下了車之後我就,後叫了一輛計程車,前往當地的特色民俗,這個民俗所,之前就在網上訂購了,是一個單間。為了方便更好的遊玩,我早早的我回到民宿,休整一番,準備出門。出門之後,我的第一站就是西藏的布達拉宮。嗯,在,進入布達拉宮的大門,的時候,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水,震撼到,布達拉宮,跟電視裡所看見的,毫無差異,但卻比電視裡的更美。
  • 登黃鶴樓有感
    黃鶴樓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對黃鶴樓最初的印象始於這首廣為流傳的唐詩,以及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想像中的黃鶴樓似乎總是和哀愁離別掛鈎。前幾天去武漢特地拿了個黃昏登黃鶴樓。坐車到長江大橋,穿過戶部巷,上去一道很長的階梯就是黃鶴樓。五層飛簷,層層疊高,直聳雲霄,金色的琉璃瓦映著綠樹藍天,廊簷下銅鈴唱出悠悠歲月。
  • 登黃鶴樓,遊的是情懷
    來武漢好像不去趟黃鶴樓始終覺得留有小遺憾。選上個周末,乘天氣晴好。逛逛黃鶴樓,也可謂了卻一樁心願!前行100米就達黃鶴樓公園南門。登黃鶴樓。到了武漢黃鶴樓你來過、看過。總之,第一次到黃鶴樓的整體感覺還不錯,如果你到湖北來武漢或者即將到武漢——黃鶴樓還是值得推薦。
  • 遊玩武漢植物園有感,親近自然融入自然,分享所見所聞所感
    今天依舊是在武漢植物園發呆的一天,依舊是和小夥伴們分享武漢植物園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一天,也是最後一天啦,這天以後便要踏上新的旅程了。今天去給門衛大爺告別了,希望下一次再來武漢植物園的時候,還能看見可愛有趣的門衛大爺,今天便要和小夥伴們分享在剩下的園區裡,希希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啦。在武漢植物園裡,能看到的草坪都是歐式風格的,簡潔大方有極具魅力,滿山遍野都是枝繁葉茂的樹木。
  • 新任英國大使訪問深圳後發Vlog介紹所見所聞所感 「深圳一直在變!」
    原標題 新任英國大使訪問深圳後發Vlog介紹所見所聞所感「深圳一直在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7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崔霞 寧若鴻)「這是我這輩子坐過最好的巴士!」視頻中,大使乘坐著深圳巴士集團旅遊觀光電動雙層大巴遊覽了城市,並用嫻熟的中文介紹了自己在深圳的部分行程和所見所聞所感,當了一回深圳的「義務形象推廣大使」,整條視頻十分生動有趣和「接地氣」。記者獲悉,在深圳期間吳若蘭大使行程滿滿,與陳如桂市長會面,參觀了有「最美車站」之稱的蓮花山巴士總站、全球首家以及規模最大的純電動公交運營企業——深圳巴士集團,出席了「奔向零碳——綠色出行」合作儀式。
  • 【017【衛國·場景】嶽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嶽飛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本詞標題,登黃鶴樓有感。江城黃鶴樓,江南名樓,她的故事,您知道嗎?導讀願聽您的分享。本詞屬於衛國場景。嶽飛,著名愛國詞人,他在江城的故事,您知道哪些?導讀願聽您的分享。
  • 小姜在阿聯出差半年所見所聞所感前言2
    接下來就是正式的出差所見所聞所感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等待後續更新,隨便看看就當消遣了。
  • 登黃鶴樓,賞武昌風光:武昌在武漢歷史中具有怎樣的地位
    九州通衢,楚天極目,登黃鶴樓,武漢三鎮風光盡收眼底,長江大橋猶如巨龍一般,連接著武昌與漢陽。在這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黃鶴樓與武漢長江大橋冥冥之中似乎早有註定的宿緣。它與周邊的老建築、其他高樓大廈,形成了古今穿越之感。如果高空俯視的話,黃鶴樓與它之間必然十分強烈。
  • 李白很佩服崔顥的《黃鶴樓》,仿作了一首,卻不寫黃鶴樓
    後來李白就乾脆不寫黃鶴樓了,他伺機以別的景點為取材的突破口。後來李白遊歷長江下遊的金陵城,便有了與《黃鶴樓》一較高下的《登金陵鳳凰臺》。《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君不見,九日又登黃鶴樓,崔丞絕唱倒江流,何人不動故鄉愁
    君不見,九日又登黃鶴樓,崔丞絕唱倒江流。如斯風景如斯客,幾度夕陽幾度秋。煙波渺,歲月悠。多情應笑我,新詞寄古愁。2.君不見,千盅醉臥漢陽渡,一腳踢翻黃鶴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憑騷雅,任風流。崔老留絕唱,謫仙擱筆羞。3.
  • 兩點乾貨,教你如何將生活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提煉為文章主題
    文章來源於生活,而文章的靈魂就是由主題帶來的,那麼,我們如何將生活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提煉為文章主題呢?插圖:你所看見的就是你的世界一、提煉主題必須發掘事物本質,把握事物個性。怎樣發掘事物的本質呢?要對事物有一個全面的理解,既要看清事物間的相互關係,還要了解它的內在聯繫,要把事物放在一定背景下進行系統分析,例如:老人與海中,老人永不放棄的精神品質就是本質,因為這種精神品質是全人類所共有的,同時,作者又把老人放在有著驚濤駭浪和鯊魚攻擊的大海上加以表現,就特別能吸引人,當我們讀到作品時,一方面被老人和大海這種個性化的組合所震撼,另一方面由於老人所體現的精神產生共鳴
  • 黃鶴樓賦詩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昔日娥媓女英飄然而至,攜湘水遊洞庭入長江,登石磯而北上,化黃鶴滯留於江漢。三鎮遂興,龜蛇雄起。時有辛氏女在夏口開酒店,得仙人之助,生意日興,遂修建黃鶴樓,從此黃樓歸來,人文大興。
  • 敬老院的所見所聞所感
    搖搖晃晃迷迷糊糊的時候到站了,揉揉眼睛,在領導簡單的安排了一下慰問和所要做的工作之後,我們各自提著給老人們的慰問品"有條不紊"的排好隊下車了,當然,前面有舉旗幟的,旁邊也有攝像的。心裡嘀咕"什麼呀,還不是做做樣子而已"。伴隨著隊伍,我們走進了老人院,撲面而來的是院長和很多工作人員,對我們的接待還是很熱情的,有條幅歡迎有院長握手歡迎,也有很熱烈的掌聲。
  • 嶽飛是怎樣一個人—《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賞析 /文瀾珊評詩詞
    充分領略一下豪放派詞人嶽飛所帶給我們的壯志凌雲和憂國憂民。黃鶴樓《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宋] 嶽飛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歸來時,再來漢陽遊,站在黃鶴樓上登高望遠。黃鶴樓一般人站在黃鶴樓上,是舉目四望,看的是風景,是熱鬧。而嶽飛登上黃鶴樓,心裡裝的是黎民百姓,是將士和失地。這也正是民族英雄和普通人的區別所在。
  • 長沙遊客登黃鶴樓有感,寫下《詠懷武漢》
    黃鶴樓內的壁畫。雷先生 攝長沙的雷先生8月13日來武漢旅遊,為黃鶴樓寫下一首詩,「就想和大家分享下我們遊玩武漢的感受,我們一定會再來這座城市」。免票活動啟動後,一家人每天都進入預約通道預約,截至12日,已預約到了黃鶴樓、木蘭天池、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等景區門票。8月13日,雷先生和妻子帶著父母和兩個孩子(一個6歲、一個1歲)從長沙出發前往武漢。
  • 黃鶴樓遊記
    閒暇之餘網上百度了一下得知,其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因唐代著名詩人崔顥在此題下《登黃鶴樓》一詩,使其聞名遐邇。詩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 毛澤東在寫《菩薩蠻》時,究竟有沒有登上黃鶴樓?專家:無樓可登
    相信各位詩詞愛好者,對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都非常的熟悉。大家無不被作者獨特的觀察視角,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徵服。然而,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至今在毛澤東詩詞研究者群體中仍存在著一些爭議。其中分歧比較大的是,當時毛澤東在寫《菩薩蠻·黃鶴樓》時,到底有沒有登上黃鶴樓?
  • 黃鶴樓怎麼遊
    武漢黃鶴樓成了熱門景點,登樓賞景,攬江城名勝,遊好黃鶴樓,應從黃鶴樓的歷史、傳說、詩詞、景致四個方面來遊。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重建黃鶴樓時,選址在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主樓以清門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於1985年6月落成。二、黃鶴樓的傳說。一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傳逐成事實。二是黃鶴樓還曾是道教名山聖地,呂洞賓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
  • 黃鶴樓哪一年建成的?揭秘黃鶴樓名字由來的傳說
    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稱,黃鶴樓是哪一年建成的?黃鶴樓始建223年的三國時期,歷經唐宋元明清,飽受戰火的侵襲,經過好幾次的修繕才有今天的模樣,黃鶴樓名字的由來也是有一段相當傳奇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