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寫《菩薩蠻》時,究竟有沒有登上黃鶴樓?專家:無樓可登

2020-12-08 獨到之言

相信各位詩詞愛好者,對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都非常的熟悉。大家無不被作者獨特的觀察視角,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所徵服。

然而,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至今在毛澤東詩詞研究者群體中仍存在著一些爭議。其中分歧比較大的是,當時毛澤東在寫《菩薩蠻·黃鶴樓》時,到底有沒有登上黃鶴樓?

毛澤東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首詞,看一看它奇特的從天而降的觀察視角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對於這一首詞的賞析,已經有太多的文章和專家做過深入解讀,我這裡就不再重複講述了。

然而對於這首詞,我個人認為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獨特的觀察視角——仿佛用一臺超視距的廣角衛星鏡頭,從太空中俯瞰全中國,然後逐漸拉伸,最後定格在黃鶴樓的位置。

作者視角首先是站在極高空,用廣角鏡俯瞰了「九派」縱橫的中國土地;隨後,鏡頭逐漸拉近,貫穿南北的「沉沉一線」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鏡頭繼續推進,煙雨茫茫的荊楚之地變得清晰;最後,鏡頭鎖定在武漢的龜山和蛇山的位置。

毛澤東書《菩薩蠻·黃鶴樓》

毛澤東的這種變焦式的寫景方式,在中國古詩詞界裡是極為罕見的。

如,我們所熟知的最著名的關於黃鶴樓的詩莫過於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崔顥所描寫景物的視角,也只不過是站在當時的黃鶴樓上遠眺。諸如漢陽樹、鸚鵡洲等,都是目之所及處的景物。

另一首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的視角比崔顥所描寫的要遠一些,到達了「天際」,但也還沒有超出人類眼睛的視覺範圍,依然是寫實。

而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取景方式已經超出了人類的視覺極限。並且,在他寫這首詞的那個年代,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也還沒有上天,這種從天而降的觀察方式是很難想像的,也就只有毛澤東這種才學廣博,同時兼具絕高氣度及浪漫氣質的人才能寫得出來。

毛澤東

其次,我們來體會一下作者當時複雜而豐富的情感

1927年春,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即將失敗,毛澤東提出的發動農民武裝運動的提議也被拒絕,此刻毛澤東「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這個時候,毛澤東與他的妻子楊開慧一起登上了武昌的蛇山,借景抒情寫下了《菩薩蠻·黃鶴樓》。

《菩薩蠻·黃鶴樓》表達的感情是十分的豐富,並且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

詞的上闕是以寫景為主,雖然毛澤東這裡用了獨特的從天而降的視角描寫景物,景致非常的開闊大氣。但同時用了「茫茫」、「沉沉」、「蒼蒼」等疊詞,營造出來一種悲涼、蕭瑟的意境。

上闋的最後一句用了一個「鎖」字,不僅暗示了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困頓窘迫的環境,還表達出了作者心結緊鎖、難以釋懷的情緒。

這個下闕起首用了一個疑問句「黃鶴知何去」,顯然是借用了「鶴去樓空」的典故,然後自問自答「剩有遊人處」,這樣寫不僅是應了景,更是把作者心中的疑惑迷茫,找不到出路的情感表現了出來。進一步烘託了作者此刻愁悶無助的心情。

然而,詞的最後兩句卻是話鋒一轉,一掃陰霾之氣。作者「把酒淚滔滔」極具浪漫色彩,讓人豪氣頓生,心底升起一股排除萬難、砥礪前行的志氣。如此一來「心潮逐浪高」也變得順理成章,作者又重新燃起了鬥志,對未來又充滿了希望,表達出一種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讀了這首詞,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說:

潤之,這首詞真好,前幾句太蒼涼了,後幾句一變而顯得昂揚、激動,我讀了心緒也難平。

毛澤東與楊開慧

關於毛澤東當時有沒有登上黃鶴樓的爭議

至今,仍然有不少的文章在鑑賞毛澤東這首《菩薩蠻·黃鶴樓》時,對其創作背景是這樣描述的:

毛澤東同志登黃鶴樓,分明想起了崔顥的名句。……他是在1927年那個關係,中國命運的嚴峻的春天登樓的。……在大革命失敗前夕,毛澤東曾途經武漢,懷以蒼涼悲壯之情,登上黃鶴樓一吐心曲。

從這些解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少專家認為毛澤東在寫這首《菩薩蠻·黃鶴樓》時是登上了「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的。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從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出於軍事目的,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到唐代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然而由於戰火頻仍,黃鶴樓屢遭劫難,數建數廢。

清朝同治年間,黃鶴樓再次重建。而僅僅過去15年,1884年黃鶴樓在一場秋天的大火中灰飛煙滅,只剩下了一個銅鑄的樓頂。之後,黃鶴樓的遺址一直是荒廢狀態。

直到1904年,湖北巡撫端方在黃鶴樓的遺址上修建了一座紅色的西式的兩層高「警鐘樓」,用於瞭望及通報火警。當時的外國人就將這座警鐘樓稱為「黃鶴樓」。

警鐘樓

1907年,又有人為了紀念張之洞,在警鐘樓旁邊,修建了一座中國傳統樣式的「奧略樓」,當時不少中國人就把這座樓看作是心中的「黃鶴樓」。

奧略樓

1955年,為保證武漢長江大橋的順利建設,警鐘樓和奧略樓於被拆除。

1981年,國家開始重建黃鶴樓,1985年6月全新的黃鶴樓正式落成。

由此可見,在1927年,毛澤東寫《菩薩蠻·黃鶴樓》時,是沒有實際意義上的「黃鶴樓」的,最多也就是當時在黃鶴樓遺址上建立的「警鐘樓」或者是「奧略樓」。

當時毛澤東上了蛇山,但他有沒有登樓?登的是「警鐘樓」還是「奧略樓」?這就無從可考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毛澤東當時沒有登上眾人心目中的「黃鶴樓」。

因此,對於許多學者在解析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創作背景時所說的「登上黃鶴樓」一說,著名作家吳功正糾正道:「誤!當時毛澤東無樓可登。」

黃鶴樓

專家們關於「沉沉一線」的爭議

《菩薩蠻·黃鶴樓》中一句「沉沉一線穿南北」,這個「一線」指的是什麼?也引起了不少專家的爭議。

大部分的學者們認為,這個「一線」指的就是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這兩條鐵路連起來就像一條長長的線,貫通中國的南北,也就是詞中「穿南北」的意思。

學者們認為「沉沉」兩字代表了鐵軌上所承載的火車的厚重感,並且是南北貫通,更符合毛澤東詞裡所表達的意思。

同時又有專家指出,所謂的「穿南北」,是「從南北中間橫穿過去」的意思,而不是「縱貫南北」,因此這個「沉沉一線」指的是橫穿南北、自西向東的長江。

長江

真的是十分佩服這些專家們咬文嚼字的能力,這讓我本來對這首詞清晰的理解,反而變得模糊了,很有一種「詩家都愛西崑好,只恨無人作鄭箋」的感慨。

然而,作為我個人來說,我更傾向於這個「沉沉一線」指的是長江,因為從毛澤東的這首詞的風格來看,上闕重點是用獨特的視角描寫自然景色。從這些景色的描寫可以看出,毛澤東是深愛著這片生他養他的壯美河山的,祖國的大好河山激勵著他為之奮鬥和獻身。

因此,我認為毛澤東他這裡所描寫的「沉沉一線」指的應該是長江。

相關焦點

  • 再讀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
    原標題:再讀《菩薩蠻·黃鶴樓》   1927年春,面對蔣介石叛變革命、破壞國共合作,一步步把中國人民拖入血海的時候,毛澤東佇立於長江之濱,嗷嘯於白雲黃鶴之鄉,心潮起伏,熱血沸騰,吟成了一首蒼涼沉鬱的詩作《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
  • 再讀《菩薩蠻·黃鶴樓》
    1927年春,面對蔣介石叛變革命、破壞國共合作,一步步把中國人民拖入血海的嚴峻形勢,毛澤東佇立於長江之濱,嗷嘯於白雲黃鶴之鄉,心潮起伏,熱血沸騰,吟成了一首蒼涼沉鬱的詞作《菩薩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
  • 黃鶴樓之公元1927
    公元1927,這一年開始有了武漢,但早已沒有了黃鶴樓。這一年1月,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併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始有武漢之名。而當時蛇山之上早已沒有了黃鶴樓,有的只是寶銅頂和黃鶴樓的故事,當然還有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名篇菩薩蠻。登過黃鶴樓的人都知道,現在的黃鶴樓是1985年重建的,自三國始建至今有近1800年歷史,一千多年兵火連天,歷朝歷代屢建屢廢,最後一座古樓毀於1884年的大火,燒不壞的寶銅頂留了下來見證著江城之後百年的歷史。
  • 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中國有各種名目的著名樓宇,但最有名的當屬江南三大名樓:湖北黃鶴樓、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黃鶴樓素來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因為黃鶴樓擁有眾多的歷史人文典故,文人騷客留下的詩詞文章並不遜於著名的《嶽陽樓記》和《滕王閣序》。
  • 武漢黃鶴樓 天下江山獨此樓
    此前採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焰教授時,他閒聊說起,疫情結束後,或許會去看一看黃鶴樓。而對於武漢來說,黃鶴樓是「天下江山獨此樓」,也是「堅毅如斯獨此樓」。文人題詠黃鶴樓黃鶴樓作為武漢的象徵,使得武漢成為歷史上重要的文化重鎮。
  • 黃鶴樓怎麼遊
    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統一,該樓失去軍事價值。但該樓依山傍水,風景絕佳,附近又是水陸碼頭,迎來送往,成為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而據《報恩錄》記載說為辛氏開設的酒店,唐永泰元年(756年)已初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
  • 濃鬱古文化 千年黃鶴樓
    其著名的景點主要有黃鶴樓、辛亥革命紀念館及長江大橋等。 三年前我在武漢時,曾經參觀過這裡的好多美景,唯有黃鶴樓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黃鶴樓不僅僅是它的高大雄偉讓我難忘,更主要是外表的莊嚴肅穆和內容的豐富多彩。
  • 黃鶴樓值不值得一遊?
    黃鶴樓這個並不遠。無論是哪個朝代的黃鶴樓,都沒有現在這座樓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如果真的在原址重建一座原樣的樓,恐怕天下名樓的名頭總會覺得有些浪得虛名。真要看古樓,蛇山一脈向東3公裡,洪山寶塔,元代古塔,公元1280年建成,雖有修補,但主體部分還是古蹟原物,七級八方45.6米,不算小了。
  • 汪建新:感悟毛澤東修改詩詞的藝術和境界
    1957年《詩刊》雜誌發表毛澤東18首作品時,人民文學1962年5月號發表毛澤東《詞六首》時,幾乎都沒有註明寫作時間。1963年出版《毛主席詩詞》時,毛澤東認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標註了每一首作品的創作時間。比如,《沁園春·長沙》是「一九二五年」,《菩薩蠻·黃鶴樓》是「一九二七年春」,《西江月·井岡山》是「一九二八年秋」,《沁園春·雪》是「一九三六年二月」。
  • 毛澤東、辛棄疾、李白、溫庭筠,一人一首《菩薩蠻》,你更愛哪首
    詞這種文學題材,往往都會有一個美麗的詞牌名,這些詞牌名也為一首詞增色不少。有些詞牌名讀起來就充滿詩意,比如《長相思》《蝶戀花》《憶秦娥》《憶江南》《如夢令》《念奴嬌》等,讀詞牌如同在讀詩。在眾多的詞牌名中,筆者比較喜歡的是《菩薩蠻》,所以也對以《菩薩蠻》為詞牌的詞更加留意。《菩薩蠻》產生於唐代,是唐代的教坊曲,具體時間並沒有詳細地記載:《教坊記》記載,開元年間已經有此曲;而《杜陽雜編》卻記載它產生於大中年間,「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為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 詞。」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毛澤東幫他修改之後,說:「詩要改,不但要請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了一個時期,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這就是所謂『推敲』的好處。」1963年11月24日,他在會見外賓時說:「有些詩不能用,要經過修改,寫文章和寫詩,不經過修改是很少的。」
  • 登黃鶴樓所見所聞所感
    星期六早上,很意外預約了「惠遊湖北」中黃鶴樓的門票,心情特別激動,於是便早早與家人開車一起出發!快到黃鶴樓公園停車場時,是早上八點多鐘,本來剛開始車不多,可不一會聚集了大量的掛著各省牌照的小車,看來他們是從外地來武漢的遊客。進停車場的路被堵得水洩不通,本來只有一股車道,卻硬是被塞成了兩行。
  • 當不死不滅的黃鶴樓如同華為那般遭遇雙標!故人已乘電梯去~
    其實這種「雙標」的不只是手機,旅遊景點也有,「天下絕景」黃鶴樓往年一貫以武漢地標、「天下江山第一樓「,最坑的5A景區兩種褒貶不一的評價為世人津津樂道。為了方便行動不便者,現在的黃鶴樓內部有兩部電梯,有人打趣:故人已乘電梯去,此地門票六七十!
  • 踏著詩歌去旅行1:幾百位詩人到過的地方,黃鶴樓的詩與美
    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包括崔顥、李白、白居易、陸遊、閻伯理、王維、冰雪芹、毛澤東等,寫黃鶴樓的著名詩文有400多篇,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 沒有什麼能讓武漢人主動登上黃鶴樓,除了免票
    當你問到武漢最有名的景點時,武漢人會回復給你擲地有聲的三個字,黃,鶴,樓。但一旦你仔細盤問,恐怕又只能在長久的沉默中等到一句「其實我沒去過」,讓對話在尷尬中收尾。剩下的那1%,是在年少無知時被父母帶去,留下自己都不記得的到此一遊照。不去黃鶴樓仿佛是武漢人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挑戰,坊間甚至流傳起這樣一句話:去過黃鶴樓,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武漢人。
  • 《十六字令三首》毛澤東
    ②離天三尺三,作者原註:「湖南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又註:「這是湖南常德的民謠:」(按:這一註解可能是作者回答英譯者時的誤憶。常德地勢較平坦,無此民謠。此當為貴州民謠。)骷髏山,未詳。八寶山,在貴州雷山縣。《貴州通志》:「八寶山與太平山相連如屏,三面絕壁,無路可登。唯南面稍平,烏道羊腸,人跡罕至。」紅軍長徵時並未攀越八寶山,這裡僅借民謠形容山之高。
  • 保安仿崔顥寫《黃鶴樓》,專家點讚,有網友卻表示:這也算詩嗎?
    據說李白後來登上黃鶴樓,硬是不敢提筆,只得轉戰別處,寫了首《登金陵鳳凰臺》。雖然李白自己沒說過這是仿寫,但仔細看字句,不難發現模仿痕跡。既然李白仿寫都沒有勝出,那古代其他文人自然是不敢輕易模仿了。就這樣,這首《黃鶴樓》就作為唐詩經典中的經典傳到了今天。
  • 李白很佩服崔顥的《黃鶴樓》,仿作了一首,卻不寫黃鶴樓
    中唐詩人李紳寫李白:「風月吟哦一狂士,今古文章總危機。」明朝方孝孺感嘆李白:「君不見唐朝李白特達士,其人雖亡神不死。聲名流落天地間,千載高風有誰似。」這麼多人拜服李白,有沒有令李白拜服的人?有,那是孟浩然。但今天我們不說孟襄陽,我們說說另一位李白服氣的詩人。
  • 我國默默無聞的古樓,地位和黃鶴樓一樣,卻少有遊客
    世界真大,總有一天我會出去看看世界的美景, 我們的國家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特別是在建築方面,我們的國家自古以來就遙遙領先於世界水平, 古人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奇蹟建築, 湖北武漢有世界聞名的黃鶴樓,江西有滕王閣,這些著名的古建築已經為人所知,但中國也有奇蹟建築至今不得而知。
  • 毛澤東的詩詞裡都有什麼?
    毛澤東從來沒有此類毛病,他的詩和詞很寫實,側面可看出他的宏圖偉略和經世致用之才。這可能與他的童年經歷有著密切的聯繫。毛澤東嗜書如命,其父毛貽昌精明、嚴厲、勤勞,望子成龍,希望他繼承衣缽,做個帳房先生就好。父子倆思想上的衝突,讓毛澤東從小就極具反抗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