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36、走進集安看人參種植…

2020-10-06 王喜民562

清晨5點,東方發白,出現一束束晨光,我出發了,一路北行。早啊!窗外可見祖國邊境農民正在鴨綠江邊灘涂的莊稼地裡忙錄;隔河相望,依稀看到朝鮮農民成群結隊正躬耕於山坡崗地。

中朝兩國一衣帶水,兩國人民的友情多像晨曦霞光下的鴨綠江水,源源流長……

我是今天(10月6)從丹東市啟程的,沿鴨綠江北上,隻身向吉林省集安市挺進、跋涉……

汽車在綠樹叢中行進,左邊是翠綠的長白山巒,右面是碧綠的鴨綠江水,層巒疊嶂,煙波浩淼,極盡韻味,大有「風景這邊獨好」的感受!

沿江行至上河口豁然開朗,鴨綠江水面突變寬闊,像一巨大的明鏡鑲嵌在中朝邊境線上。

我的視線向左移到山體,滿山遍野的桃林裝進眼眶:山溝、山腰、山崗、山坡、山澗,儘是桃林,俺映著一座座賓館和別墅,在鴨綠江的襯託下,顯得更加壯美。

上河口有桃鄉之稱,每到「五一」前後,這裡成了桃花盛開的地方,方圓百裡的山野,全是桃花的海洋。著名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創作的,這首歌響遍了大江南北,為此上河口這個地方出了名,成為祖國邊境線上的一個景區,旅遊者紛至沓來,賞花、看水、觀山,領略異地風情。

這時,公路旁有一個放羊的小夥,放聲大唱——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有我可愛的家鄉……

伴著小調兒,走過夾皮溝、太平哨,過下露河,進入吉林省地界,闖入眼帘的另是一番景象,那就是「人參」的視覺:「人參種植基地」、「人參栽培試驗場」、「人參加工廠」、「人參酒業」等標牌字樣頻頻出現在路邊的林木叢中,讓你感受到已步入人參之鄉集安。

人參長在高山密林,生在樹下陰涼。大森林是人參的生息之地,又是人參的保護神。

穿行長白山峰嶺,與其說穿山越嶺,不如說穿行森林。山路兩旁的樟松、塔樹、針葉松、樺木、橡樹,一棵連一棵,一株挨一株;粗如石磨,稠似竹林;密密麻麻,層林盡染;直上青雲,刺破藍天;這就是長白山的原始森林。我望著那黑壓壓的密林,大有「幽林苔溼滕盤枝,古松枯樹鳥欲宿」之感。

翻過古馬嶺,穿行涼水鄉,頓感山體高大,更覺森林稠密,猛顯氣溫清涼。

讓我奇妙的是遠山頂端的林木中,依稀可見海蘭色條狀棚布,好似給森林搭建的排排帳篷,經探問才知道那就是人參種植大棚。

遠遠望去,在林的間隔,樹的縫隙,三三兩兩的山民提著柳筐,走在林間小路,穿來鑽去,那是在開挖鮮參。

巍巍長白山,滔滔鴨綠江,繁養著久遠的森林,孕育著天然的人參,造化著人類的健康,真可謂「山美水美人參美,腹有靈氣罩人間。」

在深山叢林中跋涉,轉眼來到榆林鎮,後拐出九十度,改變方向繼續北上。

汽車駛過四道溝、五道溝、嶺下、老嶺,到達雙岔村停了下來。

雙岔是個大村,原來是鄉政府所在地,現在歸屬臺上鎮。村的左側山頂出現一處人參種植大棚,海蘭色的塑布鋪了大半個山體,一條河流緩緩穿過農舍,兩名村姑正在河邊漿洗衣裳。一名村婦指著水流說:「這就是新開河,它發源於清河鎮長崗村,經臺上鎮、花甸鎮、財源鎮匯入渾江,全長70公裡,流域面積可達75平方公裡。」

(路邊一婦女展示自家種植的人參)

拍照之後,我又沿新開河向上遊進發。對於「新開河」這個詞很陌生。

談新開河人參,不能不談集安人參。

集安人參的採掘歷史可追溯到高句麗時代,古代醫藥學家陶弘景所著《名醫別錄》就有高句麗人作《人參贊》「三椏五葉,背陽向陰,欲求我,椴樹相尋」的記載。《柳邊紀略》中注《藥市賦》曰:「人參三椏來自高句麗國」。

據此推斷,集安人參的發展歷史至少有1700年。

集安境地的新開河谷地產人參,還存有荒崴子原始遺址、望波嶺關隘、霸王朝山城古蹟等。該谷地歷史上是高句麗進入內地的「南道」,而就在這蜿蜒莽莽的大山腹地,生產著質量優良的新開河人參。元代以後,這裡是歷代皇家用參的供應地,至到現在這裡依然是馳名中外的「新開河人參」主產地,產量佔全國的六分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十四家科研機構分析化驗認定:新開河人參的含量之高為各種人參之首。

我沿新開河繼續北上,山上海蘭色條狀棚布越發多起來,據介紹這叫「參畦」,即種植人參的畦地。一眼望去,「參畦」在大森林的懷抱中,像高山瀑布,似藍色寶石,如舞動飄帶,比仙女下凡,真是林中一道絢麗的風景線。

穿過頭道陽岔,道路突然顛簸不平,原來水泥路變成了土路,加上剛下過一場雨,路上全是泥、水、坑,真像「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越是向裡走,越是路難行,越是「參畦」多。經艱難跋涉,到達二道陽岔。

這裡帶「岔」的地名很多,什麼「荒岔」、「外岔」、「西岔」、「東岔」等等,再向裡走,綠草如茵,山花爛漫,蜂飛蝶舞,幽溪鹿鳴,樺白松青,冷灩絕谷。

儘管沒了人家,沒了村莊,但「參畦」依然可見,感到「山有多深,參有多遠」。走著走著,不覺眼前暗下來。

怎麼回事呢?我抬頭朝天一望,樹林將天遮擋的嚴嚴實實,一點光線也透不過來,而四周靜的要死,只聽到鳥叫和溪流。

鳥叫山欲靜,樹林更顯得陰森可怕,人更顯得渺小,我只管欣賞這神秘的原始森林。這時,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什麼叫深山,什麼叫老林,什麼叫原始。

我走著走著,見汽車走走停停,不住地踩剎車。我非常好奇,為什麼總是剎車呢?當視線轉移到前邊:啊!一條長蛇正穿過道路,猛的毛骨悚然,全身發緊,嚇了一身冷汗,便問司機:「為什麼汽車不壓蛇呢?」

「不能壓,蛇是保護動物,怎麼能壓過去呢?再說,破壞生態環境啊!」。

說完,司機又是一腳猛剎車,又是一條長蛇蠕動,驟然全身又是一陣抽動。然而司機卻一點也不懼怕,他居然還敢下車去拱走長蛇快快離開。

沒有了鳥叫,沒有了人聲,森林一片寂靜。當行至一個叫八寶溝的地方,突然一陣狗叫,震醒了大森林。抬頭一望,四隻大黃狗向我們撲來,我戛然而止,不敢前進。這時,從木屋裡走出一個男子,他是當地人,他和愛人承包了這個深山溝,散養青蛙,蛙吃樹蟲,蛇吃青蛙,人參又被青蛇保護,多好的生態鏈啊!這時,我坐在「四不象」土造車繼續前進。「四不象」是當地農民自製的一種既不像汽車又不像拖拉機的四輪驅動車,爬山涉水動力很大。「四不像」聲音很大,開起來地動山搖。我站在車上,一手緊緊握住欄杆,一手撥開頭上的樹枝,迎面一層活蹦亂跳的小青蛙來不及躲閃,車輪後留下兩行碾死的蛙屍。山路,越來越暗;森林,愈來愈黑;溪流,越來越響。大約走出5裡路,河流截斷道路。車連停都沒停竟直往水裡開。水花濺起一丈多高,車輪被水淹去一半,發動機聲音變粗,車體側側歪歪,最後艱難駛出水面。又前行了一段路程,已無路可走,只有徒步前行。

這時,這位男士從車上拿了一根鋼筋,預防野豬和熊,打草驚蛇,我邁開雙腳,踏著厚厚的青草在林中穿行。此刻,心已吊在嗓子眼,既怕野獸襲擊,更怕毒蛇纏腳。莽莽野林,滿目蒼萃,恍若探險,膽顫心驚,恐恐慌慌。大約走出一個多小時,我

們來到一棵大樹下見到一棵自然生長的人參,我終於見到了「野人參」,看它怎樣生長。

余光中,眼前出現一個標牌,上面寫有「神威藥業」字樣。

神威藥業一塊綠色標牌在這「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林間深幽,顯得那樣清晰而厚重,它應該繫著神威決策者和全體員工的心,體現了神威人追求綠色,追求天然。

我穿越新開河大片森林後,來到集安市。

信步於集安市區,我的注意力放在眼前一個巨大的亂石堆上。石堆呈圓形錐狀,四周鐵絲網圍欄,讓人感到奇妙、驚異。據集安當地人介紹,這是古代高句麗時期的王陵,像這樣的王陵市區有許多,連同集安的其他38座王陵、王城及貴族墳墓,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一個小小的縣級市集安,競有這麼多撲朔迷離、史跡斑斕的世界文化遺產。聆聽歷史的回聲,禁不住發出「嘆觀止矣」的無限感慨!

據悉,集安歷史悠久,公元3年,我國古代東北邊疆少數民族高句麗遷都內城(今集安市區)並作為都城長達425年之久,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蹟,其中有馳名中外的「東方金字塔」將軍墳、好太王陵、「海東第一碑」好太王碑、「丸都山城」遺址、高句麗古墓壁畫等42處遺蹟。

有人推測,為什麼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高句麗遷都集安?不能不與這裡的「人參」聯繫在一起。這裡氣候溼潤,空氣清新,水質爽甜,溫度適中,很適合人參生長,當然更適合人類生活,集安巨多長壽老人的存在更驗證了這裡的環境。

坐落在集安的雲峰大壩是中朝友誼的紐帶。我登上大壩,這是中國和朝鮮在鴨綠江上合作建設的發電站。大壩將鴨綠江截流成人工湖,面積達102平方公裡。大壩一頭連著中國,一頭繫著朝鮮,兩岸村莊、田地清新可見。

從大壩下到底部是人工湖,乘船而遊,兩岸高山聳立,峽谷深澈,雲霧繚繞,構成一幅秀麗的湖光山色,大有回歸大自然之感。

集安是吉林省對朝開放的最大口岸之一,市區的「集安口岸」為二層樓白牆紅瓦建築,我看到這裡因為疫情,冷冷清清。我來到鴨綠江大橋,大橋建造的很宏偉,上面設有「集安口岸」標識,掛有國徽,上面飄動著五星紅旗。

大橋由鐵路穿過,顯得十分威嚴、莊重,只見滿載貨物的火車鳴著長笛通過。大橋不遠處是一個破舊的樓體,上面彈孔累累,據說這是韓戰時留下的傷痕,現已成為遺蹟。邊防戰士的崗樓修築的非常漂亮,聳立在鴨綠江邊。崗樓為7層,最上邊一層瞭望塔,上邊寫有「忠誠使命,履行使命,不辱使命」。邊防戰士能夠在這樣一個美麗漂亮的邊境線站崗都感到快樂和滿足!」。

令人感興趣的是一個小小邊境小城,還有一處「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位置處在進入集安市的303國道旁,為國家首批20個重點風景示範區之一。我登上五女峰山頂,天高雲淡,迤峰疊嶺,風清氣爽,茫茫林海就在腳下。林中的大峽谷中有老虎巖、仙人臺、一線天、洞天浩月、高句麗遺址等,絕境妙色是大自然賜給這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邊境的絢麗瑰寶。

今天的餐是在鴨綠江邊一家朝鮮族飯店進行的。餐桌上擺滿了人參棗、人參雞、人參餅,這分明是一席「人參」飯。當一大盆人參湯端上餐桌後,餐廳經理指著滾燙的人參說:「這玩藝營養成份太大,不可多用,男人吃了胃火大,女人吃了肝火強,地種多了土壤受不了。」

吃到盡頭,一曲朝鮮族歌舞《集安,人參的故鄉》把氣氛推向高潮——

集安,你是那樣健壯, 集安,你是那樣剛強,

您培育了人參,

造就了人類健康……

接天的山輪,

頂空的松樹,

撲鼻的參香,

託著動聽的歌聲,

在長白山麓、鴨綠江畔,久久迴響、遊蕩……

走吧,用雙腳丈量我們親愛的國土!

敬禮,用雙臂擁抱我們偉大的祖國!

相關焦點

  • 【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36、集安見聞:人參•古蹟•口岸…
    窗外可見祖國邊境農民正在鴨綠江邊灘涂的莊稼地裡忙錄;隔河相望,依稀看到朝鮮農民成群結隊正躬耕於山坡崗地。著名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創作的,這首歌響遍了大江南北,為此上河口這個地方出了名,成為祖國邊境線上的一個景區,旅遊者紛至沓來,賞花、看水、觀山,領略異地風情。
  • 吉林集安:人參故裡的「科技料」
    集安市有文字記載的人參採掘歷史有1700多年,人工種植人參也有近500年的歷史,是名符其實「人參之鄉」「國參故裡」。坐擁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集安市近年來著力打造人參這一王牌產業,強化科技支撐、培育名優品牌、提升產品質量,人參產量已佔全國的80%,成為了集安的支柱性特色產業。
  • 【跋涉邊境親吻祖國】47內蒙古—甘肅段:內蒙古高原託起邊境線
    我已經結束了隻身【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東北段」即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邊境線的採訪。今天(10月14日)開啟了「內蒙古—甘肅段」的採風日程。眼下,汽車正沿著中國北部邊境線徐徐前進……車內:司機不斷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著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
  • 【跋涉邊境親吻祖國】22、千裡江陵一日還:從臨滄到西雙版納…
    我們祖國的南疆是多麼絢麗啊!又是一片新天地……又是一幅好畫卷……「親吻我的國土,致敬我的祖國!」……這是我們的動力所在!行駛在祖國的南疆,心情是多麼的愉快啊!在西雙版納首府,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採風,先後走進愛琴海、大佛寺、主街道、中心廣場、熱帶雨林、植物園等,深入體驗、了解祖國南疆的西雙版納……
  • 【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56、新疆段 :天山南北漫長的西陲邊關
    我已經結束了隻身【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內蒙—甘肅段」兩省區邊境線的採訪,開啟了「新疆段」的採風日程。敬禮,用雙臂擁抱我們偉大的祖國!
  • 【跋涉邊境親吻祖國】46、漠河:走進祖國最北點的「北極村」
    走進新建的城區,可見三層白色的「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紀念館」,警示後人增加憂患意識。漠河還是個邊境口岸,為國家批准的一類口岸,聯檢辦公大樓設在漠河城區,而口岸邊檢站卻在中俄邊境洛古河一帶。為此,我也慕名而進,我看了房間、廚房、洗手間,非常清潔,住一夜僅50元,而且管吃。走出農家院,相對應的是一個豪華賓館,坐落在黑龍江岸邊,為木製二層。我走了進去,裡面有歌廳、棋牌室。
  • 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13、丙中洛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瀘水…
    【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13、丙中洛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瀘水…巍巍黎貢人……滾滾怒江水……丙中洛是美麗的!丙中洛是漂亮的!但是,從西藏的察隅沿丙察察線到達丙中洛,太不容易了!透過那一面面鮮豔的國旗,我馬上意識到,這裡的邊境人民是如何的熱愛自己的祖國啊!保衛祖國,保衛家鄉的心切是多麼的珍貴啊!順此,我採訪了一位當地的農民。這位農民說:「我們這裡是偏遠地區,過去特別貧困,國家的扶貧政策,讓我們脫了貧,所以我們要感恩國家!」汽車又上路了!
  • 【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23、燈火闌珊處的祖國南疆西雙版納…
    一盞盞紅燈籠……一排排霓虹燈……這就是祖國南疆的西雙版納西雙版納的首府為景洪市,這個邊境城市,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這裡燈火輝煌,夜市繁華,呈現出一派別具特色的邊境夜光世界!走吧,親吻我的國土致敬,我們偉大祖國!
  • 【跋涉邊境親吻祖國】66、烏恰:走進中國最西端西極村斯木哈納
    去烏恰縣邊境必須辦理邊防證。辦證需到烏恰縣歸屬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州政府阿圖什市公安機關辦理。然而當我辦證時吃了閉門羹,不能辦理,亮出紅燈。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後經我反覆請求得到支持,並查看了我沿祖國邊境線行走兩個多月來,邊走邊寫出的有關西藏、雲南、廣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所發出的【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60多篇正能量文章。萬幸!
  • 【跋涉邊境親吻祖國】25、走進中國面積最大的西雙版納植物園
    今天下午(9月24日),我冒雨走進西雙版納植物園。致敬,親吻我的祖國!
  • 【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之3、亞東印象…
    帕裡鎮不大,境內只有兩重小山,大多人做邊境貿易,他們通過邊境啞口到不丹方拉炒米、草藥等貨物,送至拉薩轉賣。站在亞東,看縣府坐落亞東河谷上,房屋依山而建,以河為面,形成人字形街,民居房頂多為鐵皮,極有特色。
  • 【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19、騰衝:和順鎮上百年的古建築…
    連日來,我在邊境地區騰衝和順鎮採風,這裡有很多古建築,古街、古房,古門、古牆、古院,有很多上百年的古建築。為什麼這些古建築能留下了呢?我的房主尹文紅對我說:「和順有一個學者在日夲留學,娶了日夲一位貴族女人。當年日本在攻打騰衝時,這位女人傳話日軍不能打和順!」
  • 嘗白桃、挖人參、摘葡萄!秋天來吉林集安,就看這三寶
    體會集安的秋天,我們就從特產出發;認識集安三寶,我們先從白桃開始。「集安三寶」之一:白桃說到集安白桃,就不能不提七十多歲的雷大爺,因為在36年前,當地根本沒有集安白桃這麼一個品種,雷大爺家的果園裡,全部都是本地的一種毛桃。
  • 【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之7、邊境縣墨脫家家戶戶懸掛國旗…
    作者看到,就是這個靠近印度的邊境小縣,幾乎家家戶戶及各門店都懸掛國旗。邊民的國家意識太強了!體現了邊民「祖國在我心中,國家至上」!走吧,親吻我的國土來吧,致敬我的祖國!
  • 吉林集安市委書記當主播 聯手明星直播「助農」
    獨特的氣候讓集安市的農產品頗具特色:這裡產出了中國總產量十分之一的人參;與法國波爾多、美國加利福尼亞同處於世界公認的北緯41°釀酒葡萄黃金生長帶,集安冰葡萄酒成為集安的標籤之一。集安市委書記楊文慧與導演大鵬現場連線推介集安特產 劉棟 攝5月5日,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楊文慧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為集安市特產冰葡萄酒、人參、蜂蜜等產品代言,導演、演員大鵬通過視頻連線,也參與到了家鄉產品的直播推介中。「每次從集安回北京,我一定會帶一樣集安特產——冰葡萄酒給我的朋友們。」
  • 嘗白桃、挖人參、摘葡萄,來集安 看三寶!
    很快,雷大爺的白桃就打出了名氣,這個新的品種也在集安當地開枝散葉、落地生根,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在榆林鎮地溝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集安白桃,眼下正是白桃成熟集中上市的季節,村裡到處都是摘桃裝箱、檢斤裝車的忙碌景象,村民們在不停的忙碌中釋放著豐收的喜悅。
  • 【跋涉邊境親吻祖國】34去國境線東北段採風: 雄關漫道從頭越
    今天(9月5日)凌晨3點半起床,4點半奔向機場,向著祖國邊境線東北段的丹東啟程……東北國境線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沿線城鎮中有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丹東市及臨江、圖們、虎林、蘿北、黑河、漠河等,其相鄰國家有朝鮮和俄羅斯。
  • 【跋涉邊境 親吻祖國】51、二連浩特:通向蒙古國的鐵路通道
    蘇尼特左旗,向二連浩特進發……(上圖二連浩特口岸)路上,仍然跋涉在錫林郭勒大草原在城郊,我看了恐龍地質公園,這是二連浩特最有看點的地方。公園為一個碩大的深坑,巨大的恐龍群出土就是從這裡開挖的。站在二連口岸,我向北眺望,對面是蒙古國的邊境城市扎門烏德市。當地嚮導介紹了扎門烏德市的情況。他說:「蒙古國那邊的環境惡化,滿眼都是戈壁沙灘,沒有一點生機。
  • 中國最大人參交易市場落戶集安 年交易額達20億元
    【天地網訊】  記者近日於吉林省集安市獲悉,中國最大人參交易市場,集安清河人參交易市場現已落戶集安,年交易額達20億元人民幣。這為集安市大面積種植人參提供了必要條件,據了解集安市是清朝中期貢參主產區之一,人參栽培已經有400餘年歷史。  據悉,目前集安市人參種植戶6660戶,園參和西洋參留存面積達470萬平方米,2014年,鮮參產值6.2億元,林下山參產值5.7億元,非林地人參產值7950萬元。
  • 中朝邊境的集安,高句麗古都、國參故裡、塞外江南,名片多不勝數
    迄今為止,集安境內共發現古遺址、古墓葬1萬多處,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集安是全國第30處世界文化遺產地。「百草之王」人參的主產區之一,人參應用歷史已有1700餘年,人工栽培歷史已近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