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樟木沿中尼公路向北前行,右側的珠穆朗瑪峰時隱時現,好像向你招手微笑,為你送行。
高原上的天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剛才還是晴空萬裡,驟然瓢潑大雨。
迎著風雨,到達日喀則,汽車又走了三個多小時才進入亞東縣境,從塔納下行全是衝積平原,風光優美。當行至一個叫帕裡的地方,一個當地人說:「帕裡鎮海拔4300米,有世界高鎮之說,處在喜馬拉雅山脊開闊、灰黃色的大壩子上,它是喜馬拉雅山南北的分界點,東部與不丹接壤,只一山之隔。
「帕裡」藏語是「豬拱山」之意,據說東邊不遠處的不丹境內有一頭豬,從東邊拱山到此,以此得名。在嚮導帶領下,東行大約10公裡左右,看到山間的一個啞口,叫嘎波山口,這便是國界了。這裡距不丹首都,約60公裡。站在山口朝東眺望,不丹那邊的房子和我方這邊沒什麼區別,都是用石頭壘起來的藏式房舍,黑瓦白牆,雕梁畫柱,古樸陳舊。
帕裡鎮不大,境內只有兩重小山,大多人做邊境貿易,他們通過邊境啞口到不丹方拉炒米、草藥等貨物,送至拉薩轉賣。不丹邊境居民也紛紛到帕裡做生意,只要在鎮公安部門登記一下,即可自由出入,每年大約有上千不丹人到我方買膠鞋、布料,服裝等貨物。
帕裡有「世界最高商城」之稱,它扼首著亞江峽谷,俯瞰孟加拉平原,自古為我國藏南軍事重鎮。
離開帕裡繼續南行,出鎮口不遠,汽車開始走下坡路,一直下滑。
(下圖為亞東城夾在山谷中)
公路沿亞東河谷蜿蜒行進,山勢險峻,樹木參天,溪流譁譁,飛瀑不斷,山花映襯,好像置身於江南一樣。
車行46公裡,亞東縣城到了。站在亞東,看縣府坐落亞東河谷上,房屋依山而建,以河為面,形成人字形街,民居房頂多為鐵皮,極有特色。
(上圖為亞東拍電影取景之地)
「亞東」藏語為「旋谷」或「急流河谷」,又稱「卓木」,縣府駐下司馬鎮,海拔2300米。
亞東縣從地形上看北高南低,自帕裡向南延伸,呈北寬南窄條形狀,基本上在喜馬拉雅山南坡。全縣森林密布,人口稀少。
我到邊境地帶採風,這裡與不丹和錫金接壤。陽光落在亞東河畔,照射在祖國南疆邊境這座寂靜的小鎮,空氣非常清新,一切都是那麼新奇、原始和自然。
亞東所在的下司馬鎮距不丹和錫金邊界20公裡,乘車南下18公裡處到達阿桑橋頭,過橋不遠是一個岔道,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向左的一條路一直伸向不丹,向右的伸向錫金,正說著一個背草的邊民走過來。
不知道是不丹方面的邊民還是中國邊民。據悉,兩國邊民都有共同的語言、風俗,還有的通婚,所以來往只要拿著邊民證即可任意通行。
這裡有大片原始森林,而且很深很遠,還有野草、野花、野兔。據悉,去錫金方向需格外小心。這裡距錫金很近,不到20公裡,翻山即到,印度已把錫金變為一個邦。錫金面積7200平方公裡,50萬人口,主要是尼泊爾族,也有藏族,處在中國不丹、尼泊爾之間。邊防戰士巡邏任務很重,要時刻警惕不法分子,這裡處在前沿,一有風吹草動,不法分子就開始活動,闖關滋事。
西南方向的不遠處是中國亞東口岸。
(凌芸 攝)
這個口岸設在乃堆拉山口。站在乃堆拉山口,感到空氣明顯稀薄,氣溫明顯變涼,一問才知海拔上升為4500米,從這距錫金首府甘託克不遠,距拉薩460公裡,距印度加爾各塔城市550公裡。
「乃堆拉」藏語是「風雪最大的地方」,曾是「絲稠之路」南線的重要通道,當時大量的中國絲稠和絲織品由此路西轉。
據史料載,這裡也是當年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經」的途經之路,歷史上就是一條重要的通商要道,貿易交流繁華。在西藏剛和平解放時是藏區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年交易額3000萬元人民幣。此口岸一度被封閉,出口用鐵絲網隔離。2006年國務院批准這一山口要重新開放,設中國亞東口岸。中國還在設想青藏鐵路修引到亞東,然後通過這個山口與印度的鐵路連接,成為南北亞的大動脈。
亞東的夜晚是美麗的……
亞東,一個鮮為人知的區域!
亞東,一個神奇而詭異之地!
走吧,親吻我的國土!
來吧!敬禮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