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南京市打造新醫藥
與生命健康產業地標行動計劃的通知
寧政辦發〔2020〕35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府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南京市打造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地標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8月12日
南京市打造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
地標行動計劃
為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四新行動」計劃,依託 「4+4+1」主導產業體系,集聚全球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資源及要素,打造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地標,把南京建設成全球領先的新醫藥創製中心、世界知名的細胞與基因產業高地、獨具特色的醫療健康服務集聚地和國內一流的康復養老目的地,提出如下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打造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地標為主線,堅持融合發展,推動「醫藥、醫療、醫工(醫療器械)、醫信(醫療信息)、醫養(康復養老)、醫體(體育健康)」等領域深度融合,構築以生命健康為主體的產業生態;堅持特色發展,聚焦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細胞工程與基因技術等重點領域,建設以細胞與基因產業為特色的產業高峰;堅持創新發展,建造覆蓋研發全鏈條的公共平臺,構建以關鍵技術突破為核心的創新體系;堅持集群發展,布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產業集群,打造以地域標識度為導向的統一品牌;推動我市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高端化、集聚化、國際化發展,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城。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全市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規模超32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力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五。創新藥申報臨床累計超50個,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企業達到5家,細胞與基因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醫療、醫養、醫體等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到2025年,全市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規模超54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力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三。創新藥申報臨床累計超100個,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達到5家、超50億元企業達到10家,細胞與基因產業國內領先,形成一批國內外著名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名企、名品、名園(區)、名師(醫)、名校(院、所),南京市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二、主攻方向
(一)醫藥。發展細胞與基因產業,重點發展細胞存儲、細胞技術研發、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基因測序、基因編輯、基因工程藥物、基因治療、基因晶片、基因大數據等;發展生物製藥,突破創新型生物治療產品製備及生物技術藥創製關鍵核心技術,開發核酸、抗體、疫苗等新型生物藥物,重點引進培育高質量的長效重組蛋白及多肽類藥物項目,加快產業化進程並快速形成規模;發展創新化學藥,突破先導化合物優化設計、藥物晶型研究、藥物新製劑等關鍵技術瓶頸,加強基於新結構、新靶點、新機制的原研藥研發,上市一批創新藥、改良型新藥;發展現代中藥,加快療效突出的中藥創新藥和具有臨床應用優勢的中藥改良型新藥研發。(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商務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二)醫工。推進醫學影像設備、手術實時成像、醫用機器人、家庭醫療監測和健康裝備、可穿戴設備等高端醫療器械開發;推動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蛋白免疫分析儀、高通量基因測序儀、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等體外診斷設備;大力發展POCT、分子診斷等IVD產業化;發展組織工程材料、高端植介入產品、影像導航輔助治療系統、雷射治療設備、新型醫用敷料,實現醫療器械產業整體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型。(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江北新區、高淳區等各相關區)
(三)醫信。發展醫療信息產業,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大大數據在臨床上科研上應用,加快實現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支持依託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網際網路醫院,規範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活動,積極發展網際網路健康諮詢和健康管理服務,推動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發揮南京數字經濟及人工智慧產業優勢,推進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人工智慧協同攻關,突破生物大數據解析、編程細胞工廠和合成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加快人工智慧在醫學影像輔助判讀、臨床輔助診斷、多維醫療數據分析、疾病風險預測與診斷、藥物分子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的應用。(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江北新區、雨花臺區等各相關區)
(四)醫療。發展高端前沿醫療,聚焦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重大疾病,整合南京優勢醫學科技研究力量,聯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加強臨床研究,建立高質量的臨床研究資料庫、生物樣本庫、基因庫,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專科、臨床醫學中心,提供先進醫療技術服務。發展細胞與基因治療、液體活檢技術,推進新型個體化生物治療產品的標準化規範化應用。發展衛生健康服務新業態,積極引導醫療美容、口腔正畸、健康體檢、輔助生殖、安寧療護等非基本醫療服務市場發展;支持開展居民基因檢測服務,引導健康體檢機構向健康管理機構轉型發展。(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江北新區、鼓樓區、秦淮區等各相關區)
(五)醫養。加快養老產業發展,培育一批社會化、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完善老齡健康支持體系,推進老年用品的研發與製造,開發適合老年等特殊人群的理財、信貸、保險等健康金融服務新產品,支持新型健康保險供給,支持健康保險與健康服務融合發展。推動康復領域發展,支持企業開發功能代償類、康復訓練類康復輔助器具和具有柔性控制、多信息融合、運動信息解碼、外部環境感知等新技術的智能康復輔助器具等。加快發展養生保健,針對亞健康、慢性病、過敏、代謝功能紊亂等市場需求,研發生產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特殊用途化妝品、新型保健品等。(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江北新區、溧水區等各相關區)
(六)醫體。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一大批以科學健身為核心的體醫結合健康管理機構,圍繞慢性病預防、運動康復、健康促進等目標,推廣體醫結合服務。制定和實施以戶外運動為重點的發展規劃,支持消費引領性健身休閒項目發展。支持體育及健身用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推進體育健康活動與製造業聯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健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江北新區、溧水區等各相關區)
三、主要任務
(一)優化產業規劃布局
1﹒建設全球領先的新醫藥創製中心
——基因細胞工程基地。依託江北新區,搶抓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的建設機遇,重點打造基因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南京綜合細胞資源庫與細胞製備中心,搭建新藥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生物醫藥CDMO服務平臺,布局基因檢測、基因編輯、抗體藥物、免疫細胞治療、靶向藥物技術領域。以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為主體,建設輻射全國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加快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基因、細胞、新藥研發生產企業集聚,打造國內最具影響力基因細胞工程基地。(責任單位:江北新區、市規劃資源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
——細胞工程基地。依託江寧區,充分發揮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高校創新資源及人才優勢,以校地融合發展為特色,加快建設從細胞存儲、核心試劑和細胞培養基產品開發、臨床研究到實際應用全產業鏈條。打通細胞治療上下遊產業鏈,形成產業閉環,實現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醫院、企業與科研機構的雙向合作,推動細胞治療快速產業化。(責任單位:江寧區、市規劃資源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
——新藥研製基地。依託棲霞區和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充分發揮南京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資源及人才優勢,實施產學研創新協同發展,打造公共技術平臺,推進棲霞區和經濟開發區產業協同發展,形成創新藥研製高地。(責任單位:棲霞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市規劃資源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
——醫學工程基地。依託高淳區,建設省醫療器械檢驗所高淳分所、醫療器械創新服務中心、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大數據監測中心等7個平臺,重點發展體外診斷產品、高值耗材、康復器具等具有前瞻性、高附加值的醫療器械以及公共衛生應急防護物資,打造全市創新型醫學工程基地。(責任單位:高淳區、市規劃資源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
——核心原料基地。依託江北新區新材料科技園,開展原料藥、生物醫用材料、高端試劑等的研發與生產,建成以特色原料藥生產為核心,大宗原料藥生產為輔助的工業體系,並為生物醫藥、生物材料產業提供研發孵化載體,滿足我市重點醫藥企業創新藥、首仿藥等原料藥需求;依託新工集團泰融生物試劑產業集聚區重點打造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藥物、診斷試劑等上遊關鍵原材料(酶、單抗、細胞因子等)基地。(責任單位:江北新區、新工集團、市規劃資源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
——公共衛生物資生產基地。依託高淳區和溧水區,建設公共衛生應急物資生產體系,支持應急醫療防護物資生產,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慧、柔性製造的技術優勢,支持企業發展應急防護類、家用健康類等基礎醫療用品,支持企業研發生產應對應急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防護設備、快檢產品等,推動柔性製造升級,積極轉產、擴產相關防護設備。(責任單位:高淳區、溧水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商務局)
——醫療信息應用基地。依託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建設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為核心的基礎資料庫,與體質測定、健康體檢以及其他外部數據源加強對接,實現全市乃至全省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大數據管理,並推進大數據安全共享,深化健康大數據在醫學科研、臨床診療、產品研發等方面應用。(責任單位:江北新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各相關區)
2﹒建設獨具特色的醫療健康服務集聚地
——精準醫療中心。依託江北新區國際生命健康城,以鼓樓醫院江北國際分院為主要載體,瞄準婦兒、眼科、老年醫學、腫瘤等專科領域,引進Joslin糖尿病中心建設、中德老年病院等國際高水平專科醫院,打造綜合診療與疑難雜症治療的新高地。引入醫生集團、共享醫療、整合醫學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聚合各類優質醫療資源,建設全省醫療服務高地。推進「醫教研康養」協同發展,引入國際一流養老運營機構,推進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社區建設,形成有特色、專業化的高端養老體驗示範」。以學科國際合作與共建為契機,打造前沿醫療服務中心、國際專科服務中心、綜合健康服務中心,發展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高質量健康管理體系。支持地方國有集團以資本化方式參與醫療(醫聯體)、醫康養平臺的建設和第三方檢驗中心的建設。(責任單位:江北新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名中醫診療中心。依託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省中醫院為核心,集聚全國知名中醫、國醫大師,建立以中醫診療、中藥養生為主要特色,康復治療、慢病治療、生殖健康、腫瘤治療、傳染病治療、精神病治療等特色專科共同發展的中醫藥服務專區。(責任單位:秦淮區、鼓樓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3﹒建設國內一流的康養目的地
——健康養老示範基地。依託溧水區、江寧區,按照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定位,探索醫療、養老、康復、護理一體化服務新模式,以江蘇省康復醫院、南京市頤養中心、晶橋康養產業核心區、蘇豪湯山康養小鎮等建設為契機,推動康養服務,加大對保健食品、特殊用途化妝品、新型保健品企業引進力度,集聚一批康復、養老、養生企業,加快建設全球規模最大、設施最全、技術水準最高的康養示範基地。(責任單位:溧水區、江寧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醫保局)
——健康體育產業基地。依託溧水區,挖掘南京體育資源,大力扶持「溧水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推進位造業聯動,建設體育先進位造業核心和「健康中國」溧水樣本,構建羽毛球、足球、籃球、橡膠球和智能健身設備「五大」研發製造基地,全力打造長三角戶外運動目的地。(責任單位:溧水區、市體育局、市衛健委、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
(二)加強龍頭企業培育
1﹒招引龍頭企業。圍繞產業重點發展領域,集中資源和力量招引一批顯示度高、帶動性強、經濟效益優的重大產業化項目,積極引進世界五百強、行業百強以及獨角獸企業在南京設立總部或研發中心、建設生產基地。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強與上海、北京等城市的資源對接與產業合作,承接具有先進性、前沿性的產業化項目,對重大項目實行「一事一議」。(責任單位:江北新區、江寧區、棲霞區、高淳區、溧水區、市投促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
2﹒支持企業創新。支持企業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和產業化。對於註冊1類、2類新藥和生物類似藥進入臨床I、II、III期階段,給予階段資金獎補;對獲得生產批件,並在本市產業化的新藥項目,根據產品類別和投資額給予資金支持。對新取得第二、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書,並在本市產業化的項目給予獎勵。對開發新型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康復功能用品等並取得醫療康復應用資質,且在本市產業化,給予獎勵。對企業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國家新四類藥品)的藥品給予獎勵。對新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歐洲藥品管理局、日本藥品醫療器械局等機構批准獲得臨床批件、境外上市資質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給予資助。(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衛健委、市醫保局)
3﹒推動兼併重組。聚焦重點領域,建立龍頭企業培育名單,每年遴選出30家企業作為潛在龍頭企業重點培育,入選企業給予「一企一策」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推動我市骨幹企業兼併、重組,縱向上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實施高端併購、強強聯合;橫向上加快類型企業集群集聚,併購具有前沿技術、創新產品項目的研髮型企業,為龍頭企業進一步擴大提供增長極。通過併購貸款、可轉換債券等措施加大對企業兼併重組的金融支持,鼓勵各類投資者通過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形式參與企業兼併重組。(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
(三)完善產業發展平臺
1﹒建設產業高端平臺。圍繞細胞產業創新需求,建設「一庫四中心」(人體免疫細胞/幹細胞綜合細胞庫、細胞質量檢測中心、細胞製備中心、細胞臨床技術網絡服務中心、企業孵化中心);圍繞創新藥研發需求,建設新藥篩選、臨床評價、原料合成、產品中試和工藝放大平臺,支持企業高標準建設共性製造平臺,提供CMO(CDMO)服務,促進產業集聚集群,為企業提供研發創新支持。(責任單位:江寧區、江北新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其他各相關區)
2﹒開放已建技術平臺。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南京)中心、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多功能幹細胞庫、中國藥科大學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先聲藥業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等高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服務平臺資源向社會開放服務,實現全市服務平臺資源共享。(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3﹒打造藥物臨床研究中心。重點扶持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恆瑞南京創新藥物臨床研究及醫學轉化中心等機構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臨床藥物研究中心,建設功能完善、設施先進、符合GCP標準的國際化、專業化、智能化研究型病房。建立促進臨床試驗工作機制,加快本市創新藥品、器械優先進入本市醫療機構臨床試驗,對在本市醫療機構臨床試驗的企業給予臨床試驗經費支持。(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4﹒建設臨床生物樣本資源庫。以國際樣本庫質量評價能力認證為目標,構建以優勢重大疾病資源為特色的區域性多中心臨床生物樣本資源共享平臺,開展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分子病理學、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研究,為疾病預測、早期診斷、分子分型與個性化治療、預後評估等提供診療新策略;開展藥物敏感性和特異性大規模樣本驗證,提高藥物篩選的效率,縮短新藥開發的周期;基於生物樣本的基因組學研究,開發分子分型檢測產品以指導疾病個性化治療。(市衛健委、江北新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5﹒搭建產業交流平臺。每年舉辦「南京市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峰會」,充分發揮在寧產業經濟合作交流資源優勢,依託南京創新周、金秋經貿洽談會、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和軟博會等平臺,支持引進、策劃組織國際性、全國性、專業化的生物醫藥產業展會、峰會、論壇、學術交流等活動,並給予補助;支持成立生物醫藥類行業協會,鼓勵國際知名協會在寧設立分支機構,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協會發展。(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投促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6﹒發展研發外包平臺。培育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各類研發及服務機構,鼓勵研發外包企業與國際標準全面接軌,加快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的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研發鏈,支持醫藥合同定製研發生產優勢企業建立研發生產一體化發展新模式,在藥學研究、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新藥臨床研究和新藥生產工藝開發及產業化、已上市藥物規模化委託加工等方面提供高質量、國際化服務。(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四)加強科技創新支撐
1﹒集聚高端人才。依託「創業南京」英才計劃、「345」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企業專家工作室建設」等重點人才工程,引進和培養一批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領域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引進人才享受市有關人才安居、資金獎勵扶持政策;支持在寧高校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相關專業學科的發展,在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優勢專業院校建立南京生物醫藥產業學院,建立定向培養機制,共建人才實訓基地;針對生物醫藥工藝開發、生物信息、醫療人工智慧、醫療大數據等急需的高級技能人才和複合型技能人才,提前做好戰略性人才儲備。(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2﹒強化科技攻關。以高新技術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為主體,圍繞核酸、抗體、疫苗、細胞等新型生物技術藥物,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等多發疾病用藥及愛滋病等罕見病重大用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組織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產業共性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每年遴選5個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給予財政支持。(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3﹒加強協同創新。圍繞新藥創製、醫療設備、醫用材料、再生醫學、智慧醫療等「醫工結合」前沿和新興領域,建立政、產、學、研、金、醫合作機制,發揮市場評價作用,鼓勵投融資機構、專業代理機構參與項目評估遴選並由科技部門給予立項,各參與方通過協議約定各方投資規模和智慧財產權分割,成果明確在本市產業化的,每個項目給予支持。推動校地、校企全面融合發展,推動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的科技成果快速落地轉化,鼓勵多方共建研發實驗室,委培專業人才,鼓勵研究人員加盟我市生物醫藥企業或創辦公司。(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委組織部、市衛健委、市醫保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4﹒促進成果轉化。設立南京市創新轉化項目引導基金,重點支持臨床使用量較大、有市場應用前景、有改造替代空間、可國產化的藥物、醫療器械、醫用耗材、診斷試劑等重大項目。鼓勵產學研醫協同創新,對醫療機構、高校、企業協同研發的項目,優先立項,給予財政資金支持。開展轉化理論研究和管理制度創新,引導醫療機構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依法將醫學創新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下發給醫療機構;探索醫研企資長效合作機制,通過「孵化+創投」的服務模式,加強與企業、社會資本的高度融合,建立通暢的投融資渠道和合理的利益退出機制,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直通車。(責任單位:市衛健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五)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1﹒加強政策制度創新。搶抓自貿試驗區建設機遇,放大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與市各板塊聯動創新效應,立足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特點,在人才、土地、稅收、海關、金融、貿易、服務保障等方面用好用活優惠政策和扶持服務措施,推進相關政策制度創新,實現產業跨越發展。推動創新藥物研發試劑快速通關、打通世界前沿新藥國內臨床研究通道,打通創新產品議價與定價快速通道,打通活體運輸便捷通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委組織部、市規劃資源局、市稅務局、市金融監管局、金陵海關、市生態環境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2﹒加強先行示範區建設。依託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建立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先行示範區,積極爭取國家衛健委支持,推進幹細胞治療先行先試;積極爭取國家藥監局支持,推進醫療機構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與國外機構同步開展重大疾病新藥臨床試驗,推進醫療機構開展臨床急需少量進口藥品、醫療器械先行先試,相關的臨床使用數據可以用於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註冊申請;積極推進非處方藥開展無人售藥試點先行先試。(責任單位:江北新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金陵海關)
3﹒加強創新產品推廣應用。由市工信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和市科技局組建市生物醫藥創新產品進醫院推廣應用小組,編制《南京市生物醫藥核心創新產品清單》,並聯合行文發至全市醫療機構。市衛健委和市醫保局指導全市醫療機構使用生物醫藥新產品,市衛健委會同市醫保局、財政局制定醫療機構生物醫藥新產品推廣使用考核實施辦法;市醫保局在市級事權範圍內,將當年《清單》中創新產品納入市醫保目錄、採購目錄,通過市藥品、醫用耗材陽光監管平臺對市域內各醫療機構採購使用進行調度、監測,定期通報並納入年度結算考核。市科技局負責對使用《清單》內的生物醫藥創新產品表現突出的醫療機構在其申報支持項目或獎項評選時,給予支持。對《清單》內的生物醫藥創新產品,各醫療機構應自創新產品納入省藥品採購平臺開始,一個月內完成採購手續,簡化相關程序;建立《清單》產品進入的審批綠色通道,不得以召開藥事會、藥佔比、醫院用藥目錄數量限制等為由,影響對《清單》產品的配備使用;在滿足其醫療需要的前提下,同類品種中優先使用《清單》內生物醫藥新產品。支持醫療機構為我市醫藥、器械創新產品提供應用場景,拓展創新產品臨床應用範圍。(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4﹒加強金融體系創新。吸引國內、外投融資機構來寧設點,拓寬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企業融資渠道。構築多層次股權投資基金體系,涵蓋初期研發、項目落地、股權投資、新藥引進、企業併購以及海外拓展等領域。鼓勵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投資基金集聚發展,對符合條件的投資基金給予開辦獎勵、增資獎勵、投資獎勵和風險補償。發揮市、區引導基金作用,通過發起或參股基金等方式,吸引撬動社會各類資本積極參與,以市場化運作機制,引導設立200億元總規模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投資基金群。鼓勵在寧金融機構提高對新醫藥與健康產業的信貸傾斜,支持其針對我市產業發展設立專項信貸產品和抵質押貸款業務創新;鼓勵各類在寧保險機構提供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品責任保險等定製化綜合保險產品,創新開闢醫藥行業的特殊險種快速理賠綠色通道。(責任單位:市金融監管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江北新區、建鄴區等各相關區)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
在產業地標建設領導小組,下設新醫藥與生命健康小組,由市委、市政府領導任組長,成員單位為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投促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市統計局、市醫保局和市金融監管局,具體工作由市工信局牽頭,對全市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發展工作統一組織、協調和監督,協調全市資源,統籌召開聯席會議,根據部門職能對應的產業領域,完善責任分工,各區(開發區)和板塊落實屬地主體責任,健全工作制度。(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投促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市統計局、市醫保局、市金融監管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二)考核評價
建立產業地標推進考核評價體系,並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根據不同部門、不同板塊的職責分工、任務特點,把結果性指標與過程性情況有機結合,明確市對區、市對各相關部門考核指標和任務,堅持日常考核和年終考核、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分相結合,增強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投促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市統計局、市醫保局、市金融監管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三)空間保障
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優先保障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重大項目落地;支持企業對廠房設施等合理化改造,拓展發展空間;在確保產業集聚區主體功能和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根據各園區的不同定位,開展環境容量評價,在環境準入上予以傾斜,引導項目集聚發展,實現環境容量高效利用。(責任單位: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四)資金保障
深入實施財政支持政策,做好重點項目財政支持引導。加強全市高位統籌,加大對各產業園區政策和資金支持。探討在政府引導基金基礎上增設產業專項子基金,引導國有資本、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吸引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機構投資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項目,建立覆蓋全鏈條的資本支持方式。江北新區和各相關區要圍繞打造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地標,制定相關政策。(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江北新區、各相關區)
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目標任務分解
單位 | 年度指標(億元) | |
2022年度(3200) | 2025年度(5400) | |
江北新區 | 710 | 1400 |
江寧區 | 360 | 750 |
棲霞區 | 340 | 700 |
玄武區 | 360 | 480 |
秦淮區 | 320 | 420 |
建鄴區 | 85 | 110 |
鼓樓區 | 555 | 740 |
浦口區 | 30 | 40 |
雨花臺區 | 195 | 250 |
六合區 | 30 | 40 |
溧水區 | 135 | 300 |
高淳區 | 80 | 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