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重慶主城之外規模最大的垃圾二次轉運站

2020-12-15 慢新聞

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分為以上四種。可你知道,其他垃圾從被分類投放到最終的焚燒處理,中間還有一個過程是壓縮轉運嗎?9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江津區濱江新城的垃圾二次轉運站,探訪了這個主城之外規模最大的垃圾二次轉運站。這個轉運站主要負責當地其他垃圾的壓縮轉運,如今,每天轉運垃圾規模達600噸。

▲位於江津區濱江新城的垃圾二次轉運站

8月底,由重慶市環衛集團投資6800萬元建設的江津區濱江新城垃圾二次轉運站正式投用。記者了解到,目前,該站每天轉運垃圾的規模達600噸,主要服務江津區主城及津北片區9個鎮街,負責上述地區其他垃圾的壓縮轉運工作,在主城之外的區縣當中,屬於規模最大的環保型垃圾二次轉運站。

▲轉運其他垃圾的貨櫃

9月6日上午10點,江津區濱江新城垃圾二次轉運站內,卸料工位正在進行作業,只見,工位處的自動門正處於密閉狀態。「密閉狀態,是正在進行壓縮作業,只有車輛卸料的時候,自動門才會打開,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垃圾的氣味儘可能不擴散。」該站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工位上方還設有負壓抽風裝置,保證垃圾的氣味被收集、淨化、達標處理後排放。

▲環衛工作人員進行泊衛

記者注意到,生活垃圾運輸車從江津各個城區、鎮街進入站內後,首先面臨的就是自動稱重,之後,進入卸料大廳,按指揮信號在指定工位卸料,垃圾一次性裝載進貨櫃,進行分次壓縮。據了解,該站壓裝車間共有6個卸料位。

▲工作人員連接環衛車輛和貨櫃

大約15分鐘後,一個卸料位的單箱垃圾壓縮完畢,這時,等候在一旁的垃圾轉運車快速上前,對貨櫃進行鎖扣固定後,裝載著15噸單箱垃圾的垃圾轉運車開出了濱江新城垃圾二次轉運站,前往重慶第三垃圾焚燒廠,進行後續焚燒填埋處理。

▲工作人員將垃圾貨櫃拖離壓縮機

垃圾轉運車開出的過程中,記者看到,全程沒有任何拋灑滴漏,垃圾的氣味也比較淡。對此,該站相關負責人王洪亮表示,該站配備的垃圾轉運車為全密閉貨櫃式,採用垂直卸料、液壓壓實器垂直壓縮方式進料、卸料及鎖扣,同時,箱體採用標準貨櫃密閉方式,做到垃圾密閉無害化中轉運輸,從而實現了垃圾轉運全密閉零汙染一體化轉運,改變了以往垃圾運輸車「拋、冒、滴、漏」的現象。

▲轉運出站

「貨櫃與垃圾運輸車配套使用,單車單箱裝載量達15噸,運力相當於普通垃圾運輸車的3倍,可減少生活垃圾運輸車輛65%,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汙染源和環境敏感點。」王洪亮介紹。

▲時刻保持乾淨整潔的狀態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文 李野/圖

相關焦點

  • 重慶率先建成跨區域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 日運規模3000噸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8月27日17時45分訊(記者 張暢)重慶主城區每天有近7000噸生活垃圾,若這7000噸生活垃圾都在馬路上長途運送,得有多臭。記者今(27)日從重慶市環衛集團獲悉,重慶市率先建成跨區域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目前日轉運規模達3000噸。
  • 重慶主城外首座大型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投用 每天轉運600噸生活垃圾
    9月6日上午10點,江津區濱江新城雙龍路西側的一個垃圾二次轉運站,幾輛垃圾運輸車緩緩駛出,每輛車上都裝有15噸生活垃圾,是普通垃圾運輸車的3倍。這是重慶主城外首座大型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由重慶市環衛集團於2007年3月投資6800萬元開工建設,今年8月投入運行。該站轉運規模可達到600噸/日,主要服務江津區城區及津北片區9個鎮街,也是目前主城外規模最大的環保型垃圾二次轉運站。
  • 每天轉運600噸生活垃圾 沒有噪音臭味二次汙染 這家垃圾轉運站有啥...
    9月6日,江津濱江新城垃圾二次轉運站,工作人員正在作業。本組圖片由記者龍帆攝9月6日,江津濱江新城垃圾二次轉運站正式投用,這是除主城區外重慶區縣範圍內規模最大的垃圾二次轉運站。該站的建成對我市城鄉垃圾收運體系提檔升級,實現垃圾清潔運輸,保障重慶第三垃圾焚燒廠垃圾供應具有重大意義。上午10點,江津濱江新城垃圾二次轉運站正處於高峰作業時段。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垃圾轉運車正在向壓縮機坑槽內卸載,垃圾被壓縮成塊體後集中放置在密閉的箱體裡。垃圾轉運過程中,沒有臭味,沒有造成二次汙染,也沒有產生刺耳的噪音,這家轉運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 像管理快遞一樣管理垃圾——走馬垃圾二次轉運站這樣實現高精準分類
    在主城,有160多萬戶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居民在前端把垃圾分好類後,垃圾被運到了哪裡?答案是垃圾二次轉運站。在這裡,垃圾將進行二次分揀,並被送往不同的分類處理設施繼續處理。1月3日,重慶日報記者前往走馬垃圾二次轉運站(簡稱「走馬站」)體驗了一番。▲1月3日,九龍坡區走馬垃圾分類物流基地卸料大廳,車輛正在分類卸料。
  • 轉運規模最大,設施設備配置最先進!濟南這座垃圾轉運站正式啟用
    垃圾轉運站最高轉運量可達1000T/d,屬於大型II類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據介紹,作為目前濟南乃至全省單站轉運規模最大,設施設備配置最先進的垃圾處理中心,本站集最先進的設備技術、處理工藝技術、環保控制技術、運營管理技術於一體,代表了目前國內大型轉運站的最高技術水平。
  • 垃圾轉運也要智慧化?看看這個轉運站的垃圾物流運輸新模式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垃圾的收集、運輸還能與智慧化網絡物流聯繫起來?3月20日,在市環衛集團已建成的夏家壩智慧固廢物流轉運港,記者看到,垃圾轉運處理過程中啟用了門式起重機,通過「箱箱」對接接駁聯運,一次轉運站豎式壓縮後的進站垃圾不用再進行卸料壓縮,避免了汙水四溢、汙染環境、病菌傳播等問題,開創了生活垃圾物流轉運新模式。疫情防控期間,這也成為了科技助力抗疫的一個典型。▲夏家壩智慧固廢物流轉運港,門式起重機正在作業。
  • 聞不到垃圾味兒的轉運站來了!山東最大規模,可日處理1000噸
    11月7日,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幸福柳路東側的幸福柳環衛轉運中心正式試運行,這處日處理能力最高達1000噸的垃圾轉運中心,將承擔歷城區主城區的生活垃圾轉運任務,主城區原有的8處小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將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撤銷,城區環境汙染也將減少。 轉運中心內部乾淨得一塵不染。
  • 武漢:華中最大垃圾轉運站年底啟用
    武漢:華中最大垃圾轉運站年底啟用 2020-06-24 09:41:00來源:楚天都市報
  • 統一收集、專車運輸、定點焚燒,重慶目前已處理...
    2月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跟隨重慶市環衛集團工作人員探訪了廢棄口罩收集及無害化處理的過程。當天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渝北區春風城市心築小區看到,環衛工人蔡師傅佩戴著專用口罩和手套,正在用裝有消毒水的噴壺對廢棄口罩專用收集桶進行消毒,隨後將裡面的廢棄口罩統一裝上垃圾收運車輛。「我們每天早上7點開始上班,主要負責龍山、龍塔、龍溪三個街道的廢棄口罩收運。」
  • 南環路生活垃圾轉運站啟用
    近日,我市南環路生活垃圾轉運站揭牌並正式啟用,這將進一步提高柳南及柳江轄區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能力,降低收運成本,減輕市區交通壓力。據了解,南環路生活垃圾轉運站是市環境衛生管理處下屬的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位於柳江區南環路南側基隆塘頭村,毗鄰南環路與柳江大道,總佔地面積31.99畝,轉運站建設規模為近期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遠期1500噸,是我市處理規模最大的生活垃圾轉運站,集先進設備技術、先進工藝技術、先進環保技術、先進管理技術於一體,達到領先水平。
  • 市區將建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 轉運規模每日四百噸
    日前,市區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建設項目的設計方案已由市發改局正式批覆
  • 重慶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今年將擴大至358個社區
    重慶日報記者6月6日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已在主城23個街道試點垃圾分類。為進一步提速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今年主城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覆蓋到43個街鎮358個社區。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紹,2017年重慶開始大規模推廣垃圾分類,截至目前,已在主城23個街道27萬戶居民中進行試點。藉助二維碼、智能垃圾箱、「重慶市垃圾分類」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手段,市民參與垃圾分類更加便捷。
  • 東錢湖生活垃圾分類轉運站竣工 轉運規模達220噸/天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國寧波網訊(記者王嵐 通訊員傅婷婷)今天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傳來消息,東錢湖生活垃圾分類轉運站近日竣工,成為世行貸款寧波市城鎮生活廢棄物收集循環利用示範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首個竣工項目
  • 濟南再添一座大規模設備先進的生活垃圾轉運站
    垃圾轉運站最高轉運量可達1000T/d,屬於大型II類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作為目前濟南乃至全省單站轉運規模最大,設施設備配置最先進的垃圾處理中心,本站集最先進的設備技術、處理工藝技術、環保控制技術、運營管理技術於一體,代表了目前國內大型轉運站的最高技術水平。該中心設有計算機中央自動控制、全程密閉、自動壓縮、真空抽吸、生物除臭、粉塵自動收集處置等五大技術。
  • 華中地區最大垃圾轉運站年內投用
    下月武漢市將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在礄口區建造的一座新式生活垃圾轉運站也進入收尾階段。該站年內建成投用後,日轉運垃圾1千噸,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垃圾轉運站。礄口區生活垃圾轉運站位於長豐大道高架以東、漢丹鐵路以南、古田一路以西、武漢地鐵古田綜合維修基地以北。項目總佔地約21畝,其中建築面積約為1萬平方米,項目投資估算約為1.65億元。
  • 垃圾轉運站如何才能環境更友好?
    水平式垃圾轉運站和豎式垃圾轉運站優缺點分析 2015年5月,北京大興區金科天籟城小區擬建垃圾轉運站,引起附近相鄰小區居民強烈反對和抵制; 2015年7月,即將興建的武漢市常青環衛停保場及垃圾轉運站也遭到江漢區多個小區居民反   原標題:垃圾轉運站如何才能環境更友好?
  • 今起延城23座垃圾轉運站「下崗」
    設置在居民樓附近的垃圾轉運站,每天處理上百噸垃圾,散發出的臭味和二次轉運造成的滴灑漏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記者從延平區環保局了解到,9月18日起,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觀——延平區改用垃圾直運模式,延城23座垃圾轉運站「下崗」。
  • 城市垃圾轉運站進退兩難「安家」不容易 尷尬局面待破解
    城市生產、生活垃圾量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據相關報告統計,2014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79億噸,縣城生活垃圾清運量為6657萬噸,合計2.45億噸。2015年,我國垃圾收集和垃圾轉運行業市場規模為252億元。
  • 北京最大的其他垃圾轉運站,在做這種「繡花功夫」
    日處理2000噸其他垃圾的北京環衛集團小武基站,是北京規模最大的其他垃圾轉運站。承擔著整個東城區和部分朝陽區的其他垃圾篩分和轉運任務。在這裡,其他垃圾被分為有機料、焚燒料和可再生資源。圖啥?站長張林說:「我們將其他垃圾進行細分,篩選出有利用價值的部分,是為了做到垃圾減量,同時減輕下一步垃圾處理廠的工作壓力。」將其他垃圾分成三類,是怎麼做到的?記者見證了全過程。一車滿載其他垃圾的運輸車,將按地面標識開到指定卸貨區,貨箱一翻,其他垃圾便傾卸到了滾筒篩中。
  • 全部自動封閉運行,山東省內單站最大規模垃圾轉運中心亮相
    據了解,這處日處理能力最高達1000噸的垃圾轉運中心,將承擔歷城區主城區的生活垃圾轉運任務,主城區原有的8處小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將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撤銷。負壓抽風系統,把臭氣異味全抽走11月7日,濟南幸福柳環衛轉運中心正式開始試運行,作為目前濟南乃至全省單站轉運規模最大,設施設備配置最先進的垃圾處理中心,轉運站剛運行就吸引了許多人的注目,「本站集最先進的設備技術、處理工藝技術、環保控制技術、運營管理技術於一體,代表了目前國內大型轉運站的最高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