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轉運也要智慧化?看看這個轉運站的垃圾物流運輸新模式

2020-12-20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

垃圾的收集、運輸還能與智慧化網絡物流聯繫起來?3月20日,在市環衛集團已建成的夏家壩智慧固廢物流轉運港,記者看到,垃圾轉運處理過程中啟用了門式起重機,通過「箱箱」對接接駁聯運,一次轉運站豎式壓縮後的進站垃圾不用再進行卸料壓縮,避免了汙水四溢、汙染環境、病菌傳播等問題,開創了生活垃圾物流轉運新模式。疫情防控期間,這也成為了科技助力抗疫的一個典型。

▲夏家壩智慧固廢物流轉運港,門式起重機正在作業。

市環衛集團介紹,夏家壩智慧固廢物流轉運港於去年年底投運,是重慶三座大型垃圾二次轉運站之一,承擔著江北區、渝北區等主城區域的垃圾轉運任務。

3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渝北空港的夏家壩智慧固廢物流轉運港,首先看到的是大型門式起重機(龍門吊),垃圾車駛入該轉運港後,沒有像進入其他垃圾二次轉運站那樣,去往卸料大廳進行壓縮,而是直接進入門式起重機的作業區域,由起重機的取物裝置將垃圾車上裝有垃圾的箱體吊起,放置到另一車道的半掛車上。前後過程,只用了1分多鐘時間。

記者還注意到,不同於以往只能放置1個箱體的半掛車,這個大型半掛車可以放置兩個垃圾箱體。

「近10年來,我們不斷加大自主科技攻關力度,圍繞生活垃圾分類物流轉運、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做了科技研發頂層規劃設計,並結合重慶山城特點,創造性構建了生活垃圾分類前端收集、一次運輸、二次轉運智慧化網絡物流系統,著力在設施設備自動化、智能化,汙染防控,管理手段智慧化方面開展科技攻關工作。」市環衛集團科技裝備部經理柴福良介紹,大家在夏家壩智慧固廢物流轉運港看到的景象,其實是他們採用的豎式壓縮、一車兩箱、接駁聯運成套工藝技術裝備,可減少人工作業、人員聚集,實現自動化轉運,全國率先,「其實這套工藝技術裝備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研究和試驗工作。」

▲垃圾運輸車輛進入門式起重機作業區域,等待接駁。

他還告訴記者,一車兩箱半掛車還可以通過放置的2種箱體,裝載易腐(餐廚)垃圾、其他垃圾等兩種不同的垃圾,將原本單一的垃圾轉運車輛合二為一,實現不同垃圾同車一體化轉運,單車運力是普通垃圾運輸車的2至3倍,大幅提高轉運效率。

相關焦點

  • 晉江市區實現生活垃圾全程密閉化運輸
    《明年起晉江實行生活垃圾全程密閉化運輸》追蹤泉州網1月15日訊 (記者張曉明 通訊員紀榮思 文/圖)昨日,記者在晉江市區看到,以前破舊的垃圾運輸車已難覓蹤跡,一輛輛嶄新的垃圾轉運車正沿路收集垃圾,收集完畢後再運輸到垃圾轉運站。
  • 每天轉運600噸生活垃圾 沒有噪音臭味二次汙染 這家垃圾轉運站有啥...
    該站的建成對我市城鄉垃圾收運體系提檔升級,實現垃圾清潔運輸,保障重慶第三垃圾焚燒廠垃圾供應具有重大意義。上午10點,江津濱江新城垃圾二次轉運站正處於高峰作業時段。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垃圾轉運車正在向壓縮機坑槽內卸載,垃圾被壓縮成塊體後集中放置在密閉的箱體裡。垃圾轉運過程中,沒有臭味,沒有造成二次汙染,也沒有產生刺耳的噪音,這家轉運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 福州中心區:讓垃圾轉運站「隱身」
    該綜合體具有「運距近、轉運快,佔地少、環境美,新理念、新工藝」的特點,在實現「看不見垃圾、見不到場所、聞不到異味」的同時,還化解了「鄰避效應」。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區,建設一座什麼樣的垃圾轉運站,才能既便於收集和運輸又能化解「鄰避效應」呢?福建省福州市在推進垃圾分類的實踐中作出了成功的探索和實踐。
  • 像管理快遞一樣管理垃圾——走馬垃圾二次轉運站這樣實現高精準分類
    市環衛集團在巴南區界石、九龍坡區走馬和渝北區夏家壩分別建設了大型跨區域垃圾分類物流基地。3個基地均裝備生活垃圾智能多級精分選系統,高精準識別各種垃圾,分類轉運總規模接近13000噸/日,佔主城區垃圾產生量的80%。智能化的垃圾分類物流基地有什麼神奇之處?
  • 一天轉運垃圾1270噸!桂城將建「花園式」中轉站!
    「細分類」+「大分流」分類轉運全覆蓋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強調要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體系。
  • 發現重慶之美丨有了這套系統 生活垃圾轉運全程無臭味
    然而,在過去的運輸過程中,設施設備破舊、設備類型參差不齊、運輸車輛「跑冒漏滴」引起二次汙染等問題卻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也影響了市民的生活品質。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市環衛集團結合城市發展需要和自身運營情況,創新打造了一套主城區生活垃圾清潔智慧運輸系統,實現了垃圾運輸與前端收集和後端處理的高效結合,使整個垃圾收運體系運轉順暢。
  • 重慶主城外首座大型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投用 每天轉運600噸生活垃圾
    9月6日上午10點,江津區濱江新城雙龍路西側的一個垃圾二次轉運站,幾輛垃圾運輸車緩緩駛出,每輛車上都裝有15噸生活垃圾,是普通垃圾運輸車的3倍。這是重慶主城外首座大型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由重慶市環衛集團於2007年3月投資6800萬元開工建設,今年8月投入運行。該站轉運規模可達到600噸/日,主要服務江津區城區及津北片區9個鎮街,也是目前主城外規模最大的環保型垃圾二次轉運站。
  • 垃圾轉運站何以立足?
    由於垃圾轉運站不同程度存在臭氣擴散、運輸車撒漏等問題,不少市民對自家附近的垃圾轉運站頗有不滿,抵制小區附近設立垃圾轉運站的群體事件時有發生。近年來不少城市規劃建設了具備更強處理能力和除臭技術的新型垃圾壓縮轉運站。儘管如此,一些新的垃圾轉運站仍會遭到附近居民的拒絕。垃圾轉運站建設因此陷入了舊站遭人投訴、新站難以建立的兩難局面。
  • 華中地區最大垃圾轉運站年內投用
    下月武漢市將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在礄口區建造的一座新式生活垃圾轉運站也進入收尾階段。該站年內建成投用後,日轉運垃圾1千噸,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垃圾轉運站。武漢航發集團下屬機施公司礄口區固體廢棄物分類流轉中心項目總工王道文介紹,垃圾轉運站建成之後設計每天轉運1千噸垃圾,主要是滿足礄口區的生活垃圾的轉運,礄口區常住人口80萬,每天的生活垃圾大概接近1千噸。後期設計滿負荷,轉運能力達到1500噸,是華中地區最大,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固體廢棄物分類轉運中心。
  • 東錢湖生活垃圾分類轉運站竣工 轉運規模達220噸/天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國寧波網訊(記者王嵐 通訊員傅婷婷)今天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傳來消息,東錢湖生活垃圾分類轉運站近日竣工,成為世行貸款寧波市城鎮生活廢棄物收集循環利用示範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首個竣工項目
  • 垃圾轉運站如何才能環境更友好?
    ……     全國每年都有因為建設垃圾中轉站而遭到居民反對的事件發生。     但也是在2015年,網上報導上海靜安區淮安路昌化路交叉口的垃圾轉運站卻受到市民歡迎。相關視頻顯示居民在靜安垃圾中轉站上納涼、跳廣場舞,與前面的反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中聯重科為生活垃圾轉運站「代言」!
    ,是為垃圾收集轉運至終端處理場所遠,垃圾產生量大而建立。垃圾車從城區、鄉鎮、農村收集的生活垃圾,經過壓縮減容後以最經濟的方式運輸至終端處理場所,從而降低運營過程中的運輸成本。首先,垃圾給人的感覺是髒、亂、臭,環境極其惡劣,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此刻,市民最關注的莫過於生活垃圾轉運站的環保性。
  • 市區將建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 轉運規模每日四百噸
    日前,市區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建設項目的設計方案已由市發改局正式批覆
  • 五路居垃圾壓縮轉運站打造「環境友好」儲運方式
    它們中的一部分就來到了五路居垃圾壓縮轉運站。在轉運站內,記者感受了垃圾壓縮處理的全流程。經過一條3.4米寬的收集車獨立等候通道,小型垃圾收集車經稱重後上坡駛入封閉引橋,進入卸料平臺卸除垃圾,再次稱重後駛離,垃圾留在壓縮車間進行壓縮,再裝載進大型密閉運輸車,運輸到大工村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發電,整個過程中,垃圾、氣味、汁水無一外漏。
  • 探訪重慶主城之外規模最大的垃圾二次轉運站
    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分為以上四種。可你知道,其他垃圾從被分類投放到最終的焚燒處理,中間還有一個過程是壓縮轉運嗎?9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江津區濱江新城的垃圾二次轉運站,探訪了這個主城之外規模最大的垃圾二次轉運站。
  • 垃圾轉運站圖鑑
    為了讓市政公共設施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東莞今年將像開展「廁所革命」一樣,在全市範圍內整合升級或重建300座垃圾轉運站。黃江鎮生活垃圾集中壓縮式中轉站是該鎮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中心樞紐,其建設運營模式和智能操控系統都極具樣本借鑑意義。
  • 武漢:華中最大垃圾轉運站年底啟用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建 通訊員朱娜 徐曉彤)過去城市垃圾轉運都在露天垃圾場進行,臭氣燻人、汙水橫流。
  • 抵制垃圾轉運站 居民真的贏了?
    奇怪的是,在政府陣營中,住建、環保等部門執掌著垃圾轉運站建設程序的合法性,但這些部門始終遁在人後,卻把具體做事的環衛部門推到一線和居民對質,如何透明?怎麼可能有勝算?環衛部門的職能就是運送垃圾,建設垃圾轉運站,你要他們去面向居民解釋和安撫,除了作出王婆賣瓜式的自誇姿態,他們絕不可能說出垃圾轉運站的一點點壞處,這要心頭有氣的居民如何聽得進去?
  • 處理一車垃圾只需一分鐘 武漢唐家墩垃圾轉運站封閉運行
    楚天都市報6月9日訊(記者盧成漢 通訊員李軍 王凱 劉華維)一車垃圾進入轉運站,電子門關閉自動處理垃圾,一分鐘可處理一車垃圾,並且不會散發異味。9日,江漢區唐家墩垃圾轉運站升級改造後,投入正式運營。該轉運站位於八古墩左五巷,是對原轉運站的設備及環境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後重新投入使用的,佔地面積約430平方米。記者現場看到,一輛垃圾收集車在轉運大廳將垃圾倒入專用通道後,在一名工作人員的操作下,垃圾通道前的電子門自動關閉,一車垃圾在通道內實現自動化處理,隨後在密封狀態下裝入垃圾貨櫃,整個過程僅需一分鐘左右。
  • 北碚將新建的這兩座垃圾中轉站,每天可轉運垃圾580噸
    根據協議,北碚區政府委託重慶市環衛集團負責北碚區城鎮垃圾收運系統建設和運營服務,包括北碚區城區生活垃圾收運、鎮級轉運和全區街(鎮)建成區廚餘垃圾收運工作,服務範圍覆蓋北碚區全部行政區範圍共17個街鎮,預計接收後生活垃圾收運量512噸/日、餐廚垃圾收運量120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