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重慶之美丨有了這套系統 生活垃圾轉運全程無臭味

2020-12-15 上遊新聞

候選項目:主城區生活垃圾清潔智慧運輸系統

候選獎項:重慶城市治理創新範例

推薦單位:重慶市環衛集團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運輸是生活垃圾處置的重要組成環節。然而,在過去的運輸過程中,設施設備破舊、設備類型參差不齊、運輸車輛「跑冒漏滴」引起二次汙染等問題卻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也影響了市民的生活品質。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市環衛集團結合城市發展需要和自身運營情況,創新打造了一套主城區生活垃圾清潔智慧運輸系統,實現了垃圾運輸與前端收集和後端處理的高效結合,使整個垃圾收運體系運轉順暢。

轉運全過程密閉 聞不到一點臭味

市環衛集團通過採用新工藝、新模式、新設備,實現了垃圾轉運全過程狀態密閉,減少了垃圾暴露在空氣中的次數。在垃圾轉運過程中,聞不到一點臭味。

市環衛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壓縮設備採用了創新的預壓縮工藝,通過多次預壓脫水,一次壓縮進箱,實現了大型垃圾運輸半掛車在垃圾壓縮過程中不漏水、不夾渣。

車門則採用了密閉設計,車體中、後部裝設有汙水箱,徹底杜絕了運輸過程中汙水外洩造成二次汙染。

市環衛集團還在全國創新採用了一車兩箱吊駁轉運模式。在一次、二次轉運站點及處理終端,採用了標準通用的垃圾轉運箱體和運輸車輛,通過貨櫃起重機吊裝直接轉駁,減少了部分一次轉運站到二次轉運站再次傾倒垃圾的過程,從而大幅減少了垃圾臭氣的排放。

接駁轉運智能化 卸料實現無人操作

目前,市環衛集團運輸的生活垃圾已達到日均3000多噸。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市環衛集團在全國首創了生活垃圾接駁轉運新模式,將生活垃圾轉運容器製成標準化貨櫃,通過專門的軌道吊進行吊轉。

市環衛集團在全國率先將門式起重機運用在垃圾轉運處理系統中,開創了生活垃圾物流化處理新模式。垃圾轉運站內裝備了覆蓋距離85米,吊具下吊重25噸的全自動化操作的門式起重機,實現了進入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的垃圾箱體通過門式起重機重新組合後,直接接駁轉運至終端處置。

「這是一種智能、高效、清潔的垃圾直運方式。」相關負責人表示,進站垃圾不用再進行卸料壓縮,所有作業均在全密閉狀態下操作,避免了汙水四溢、臭氣擾民等問題。同時,也減少了建設大規模的壓縮車間的投資及運行費用。

在垃圾處理終端,車輛定點就位後,垃圾容器的起吊、開閉門、卸料、裝車,卸料門的開閉,卸料裝置的工作均為無人操作。通過自動化編程,各類設備間自動對接聯動,只需人工調度控制,就可以實現整個終端接駁轉運系統正常運轉,提高了作業效率。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相關焦點

  • 每天轉運600噸生活垃圾 沒有噪音臭味二次汙染 這家垃圾轉運站有啥...
    該站的建成對我市城鄉垃圾收運體系提檔升級,實現垃圾清潔運輸,保障重慶第三垃圾焚燒廠垃圾供應具有重大意義。上午10點,江津濱江新城垃圾二次轉運站正處於高峰作業時段。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垃圾轉運車正在向壓縮機坑槽內卸載,垃圾被壓縮成塊體後集中放置在密閉的箱體裡。垃圾轉運過程中,沒有臭味,沒有造成二次汙染,也沒有產生刺耳的噪音,這家轉運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 重慶主城外首座大型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投用 每天轉運600噸生活垃圾
    9月6日上午10點,江津區濱江新城雙龍路西側的一個垃圾二次轉運站,幾輛垃圾運輸車緩緩駛出,每輛車上都裝有15噸生活垃圾,是普通垃圾運輸車的3倍。這是重慶主城外首座大型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由重慶市環衛集團於2007年3月投資6800萬元開工建設,今年8月投入運行。該站轉運規模可達到600噸/日,主要服務江津區城區及津北片區9個鎮街,也是目前主城外規模最大的環保型垃圾二次轉運站。
  • 晉江市區實現生活垃圾全程密閉化運輸
    《明年起晉江實行生活垃圾全程密閉化運輸》追蹤泉州網1月15日訊 (記者張曉明 通訊員紀榮思 文/圖)昨日,記者在晉江市區看到,以前破舊的垃圾運輸車已難覓蹤跡,一輛輛嶄新的垃圾轉運車正沿路收集垃圾,收集完畢後再運輸到垃圾轉運站。
  • 這是篇「有味道」的推送~民生路中轉垃圾站消滅惡臭的秘訣是……
    經過2019年的升級過後,臭味得到有效改善,一年過去了,童星幼兒園園長黃妙興說:「自從升級改造完成之後,空氣好了很多,現在慢慢感覺不到旁邊有一個垃圾場了。」民生路垃圾中轉站建於2004年,承擔著城區、欖核村城區、欖核村和順興市場等地的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的功能。
  • 發現重慶之美丨綦江區城管局局長吳大錢:創新城市管理 讓綦江城市...
    10-23 11:46:45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這些天,「發現重慶之美」調查推選活動在全市範圍內火熱展開,談及如何讓城市變得更美、生活變得更好。10月23日,重慶市綦江區城市管理局局長吳大錢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堅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以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作為工作標準,按照老百姓要求,持續推進城市品質提升。」吳大錢稱,這兩年,通過不斷創新城市管理工作方法,綦江的城市整體形象越來越美,垃圾分類也成為一種新風尚走入百姓日常生活,既有「顏值」又有「氣質」的綦江不斷綻放著自己獨有的風採。
  • 像管理快遞一樣管理垃圾——走馬垃圾二次轉運站這樣實現高精準分類
    市環衛集團在巴南區界石、九龍坡區走馬和渝北區夏家壩分別建設了大型跨區域垃圾分類物流基地。3個基地均裝備生活垃圾智能多級精分選系統,高精準識別各種垃圾,分類轉運總規模接近13000噸/日,佔主城區垃圾產生量的80%。智能化的垃圾分類物流基地有什麼神奇之處?
  • 羅莊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投入試運行 日處理垃圾200噸
    12月29日葛店開發區羅莊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開展區內垃圾壓縮處理試運行快來看看運行的具體情況吧!!據悉,羅莊垃圾壓縮站佔地面積約25畝,日處理垃圾200噸。壓縮站共計兩層,一層為垃圾壓縮轉運區域,二層為垃圾卸料大廳,共有2個垃圾卸料泊位,可以一次性壓縮垃圾40餘噸。站內垃圾壓縮採用卸料區自動感應門、數控化壓縮裝置及全封閉式作業處理,實現全程智能化監控一體式操作。同時,站內還設有自動噴淋和抽風除臭系統,從源頭控制臭味溢出,並配備了2輛載重為25餘噸大型鉤臂車和4個容量為22噸的垃圾轉運箱,環保水平和垃圾轉運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 黃河路美食一條街油煙擾民、垃圾中轉站臭味刺鼻…黃浦即知即改...
    悅來酒家已拆除了全部3臺製冷壓縮機、3套油膩嚴重的排風系統以及部分空調外機,只保留了一根排風管道;信德祥大食堂原安裝的4臺空調外機只保留了1臺,香港仔碼頭茶餐廳原有的6臺空調外機只保留了2臺,兩家單位還分別對排風系統進行了隔聲降噪處理,加裝了消音系統。
  • 北碚將新建的這兩座垃圾中轉站,每天可轉運垃圾580噸
    根據協議,北碚區政府委託重慶市環衛集團負責北碚區城鎮垃圾收運系統建設和運營服務,包括北碚區城區生活垃圾收運、鎮級轉運和全區街(鎮)建成區廚餘垃圾收運工作,服務範圍覆蓋北碚區全部行政區範圍共17個街鎮,預計接收後生活垃圾收運量512噸/日、餐廚垃圾收運量120噸/日。
  • 垃圾隨意傾倒、生活垃圾惡臭味嚴重……淄博這兩個區縣環境有問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樊舒瑜7月13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跟隨淄博市整治辦分別到桓臺縣和高青縣暗訪城鄉環境大整治精細管理大提升行動成果,暗訪過程中,發現多處整治不到位、未整改等情況。11:54分,記者一行來到桓臺縣齊魯交通東方路橋公司沾臨項目部東南300米,發現現場大量建築垃圾、生活垃圾隨意傾倒。12:04分,記者一行來到桓臺縣壽濟路北側國家電網東側院內,發現此處大量沙子、石子露天存放,無任何避塵抑塵措施。
  • 轉運規模最大,設施設備配置最先進!濟南這座垃圾轉運站正式啟用
    垃圾轉運站最高轉運量可達1000T/d,屬於大型II類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據介紹,作為目前濟南乃至全省單站轉運規模最大,設施設備配置最先進的垃圾處理中心,本站集最先進的設備技術、處理工藝技術、環保控制技術、運營管理技術於一體,代表了目前國內大型轉運站的最高技術水平。
  • 生活垃圾中轉站也可以地埋?看過來!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6月30日,廣東首座地埋式垃圾站在深圳市羅湖區長嶺村建成並投入使用。地埋式垃圾站不但從視覺上與傳統垃圾站完全不同,還極大地減少了臭味和噪音等二次汙染,讓垃圾站更友好地為居民服務。
  • 黃河路美食街油煙擾民,垃圾中轉站臭味刺鼻……黃浦加強監管創建...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餐飲油煙、垃圾集中處理等民生問題一直是中心城區的老大難。郭劍烽 攝(下同)上海中心城區的黃浦區餐飲業發達,黃河路餐飲一條街是上海著名的美食街,目前有餐飲單位40餘家,部分餐飲單位商住混雜。督察期間督察組接到居民反映黃河路69-73號信德祥大食堂黃騰酒家、81號悅來酒家和鳳陽路278號香港仔碼頭茶餐廳三家餐飲單位的油煙、噪聲擾民問題。
  • 「發現重慶之美——重慶市垃圾分類時尚小區暨最美社區遊園調查...
    10月11日,「發現重慶之美——重慶市垃圾分類時尚小區暨最美社區遊園調查推選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市城市管理局召開,邀廣大市民一起來「發現重慶之美」。該調查推選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城市管理局、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指導,市精神文明建設協會、市環境衛生協會、重報都市傳媒集團主辦,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承辦,重慶市環衛事務中心、重慶市環衛集團、新安潔股份公司協辦。
  • 市區生活垃圾將全部實行壓縮轉運
    本報訊(記者邢雲 通訊員郝小夏)8月15日,邢臺市大型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車間內,一輛垃圾清運車正在向壓縮機坑槽內卸載,經過18分鐘,垃圾被壓縮成塊體,推至密閉箱體專用轉運勾臂車上……這是該站帶載試運行的一個過程,整個過程快轉運、全密閉、無遺撒,填補了該市無大型垃圾轉運設施的空白,提升了市區生活垃圾收集
  • 新疆哈密市伊州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收轉運系統項目的中標(成交...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一、項目編號: HMSJLZFCG-B2020-015二、項目名稱: 伊州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收轉運系統項目代理服務收費標準及金額: 1.代理服務收費標準:按國家計委計價格[2002]1980號《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所規定的收費標準收取2.代理服務收費金額(元):112618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
  • 重慶率先建成跨區域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 日運規模3000噸
    重慶市率先建成跨區域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目前日轉運規模達3000噸。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8月27日17時45分訊(記者 張暢)重慶主城區每天有近7000噸生活垃圾,若這7000噸生活垃圾都在馬路上長途運送,得有多臭。記者今(27)日從重慶市環衛集團獲悉,重慶市率先建成跨區域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目前日轉運規模達3000噸。
  • 垃圾轉運也要智慧化?看看這個轉運站的垃圾物流運輸新模式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垃圾的收集、運輸還能與智慧化網絡物流聯繫起來?3月20日,在市環衛集團已建成的夏家壩智慧固廢物流轉運港,記者看到,垃圾轉運處理過程中啟用了門式起重機,通過「箱箱」對接接駁聯運,一次轉運站豎式壓縮後的進站垃圾不用再進行卸料壓縮,避免了汙水四溢、汙染環境、病菌傳播等問題,開創了生活垃圾物流轉運新模式。疫情防控期間,這也成為了科技助力抗疫的一個典型。▲夏家壩智慧固廢物流轉運港,門式起重機正在作業。
  • 廣東首座地埋式垃圾轉運站在深圳啟用
    6月30日,廣東首座地埋式垃圾轉動站在深圳市羅湖區長嶺村建成並投入使用,這一地埋式垃圾站在視覺上與傳統垃圾站完全不同,且極大地減少臭味和噪音等二次汙染,讓垃圾站實現更友好地為居民服務。↑圖為深圳市羅湖區長嶺村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地埋式垃圾站。
  • 全部自動封閉運行,山東省內單站最大規模垃圾轉運中心亮相
    在濟南歷城區幸福柳路東側,開源路以北,坐落著一座乾淨寬敞的建築,這就是剛投入使用不久的幸福柳環衛轉運中心。據了解,這處日處理能力最高達1000噸的垃圾轉運中心,將承擔歷城區主城區的生活垃圾轉運任務,主城區原有的8處小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將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