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項目:主城區生活垃圾清潔智慧運輸系統
候選獎項:重慶城市治理創新範例
推薦單位:重慶市環衛集團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運輸是生活垃圾處置的重要組成環節。然而,在過去的運輸過程中,設施設備破舊、設備類型參差不齊、運輸車輛「跑冒漏滴」引起二次汙染等問題卻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也影響了市民的生活品質。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市環衛集團結合城市發展需要和自身運營情況,創新打造了一套主城區生活垃圾清潔智慧運輸系統,實現了垃圾運輸與前端收集和後端處理的高效結合,使整個垃圾收運體系運轉順暢。
轉運全過程密閉 聞不到一點臭味
市環衛集團通過採用新工藝、新模式、新設備,實現了垃圾轉運全過程狀態密閉,減少了垃圾暴露在空氣中的次數。在垃圾轉運過程中,聞不到一點臭味。
市環衛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活垃圾轉運站的壓縮設備採用了創新的預壓縮工藝,通過多次預壓脫水,一次壓縮進箱,實現了大型垃圾運輸半掛車在垃圾壓縮過程中不漏水、不夾渣。
車門則採用了密閉設計,車體中、後部裝設有汙水箱,徹底杜絕了運輸過程中汙水外洩造成二次汙染。
市環衛集團還在全國創新採用了一車兩箱吊駁轉運模式。在一次、二次轉運站點及處理終端,採用了標準通用的垃圾轉運箱體和運輸車輛,通過貨櫃起重機吊裝直接轉駁,減少了部分一次轉運站到二次轉運站再次傾倒垃圾的過程,從而大幅減少了垃圾臭氣的排放。
接駁轉運智能化 卸料實現無人操作
目前,市環衛集團運輸的生活垃圾已達到日均3000多噸。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市環衛集團在全國首創了生活垃圾接駁轉運新模式,將生活垃圾轉運容器製成標準化貨櫃,通過專門的軌道吊進行吊轉。
市環衛集團在全國率先將門式起重機運用在垃圾轉運處理系統中,開創了生活垃圾物流化處理新模式。垃圾轉運站內裝備了覆蓋距離85米,吊具下吊重25噸的全自動化操作的門式起重機,實現了進入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的垃圾箱體通過門式起重機重新組合後,直接接駁轉運至終端處置。
「這是一種智能、高效、清潔的垃圾直運方式。」相關負責人表示,進站垃圾不用再進行卸料壓縮,所有作業均在全密閉狀態下操作,避免了汙水四溢、臭氣擾民等問題。同時,也減少了建設大規模的壓縮車間的投資及運行費用。
在垃圾處理終端,車輛定點就位後,垃圾容器的起吊、開閉門、卸料、裝車,卸料門的開閉,卸料裝置的工作均為無人操作。通過自動化編程,各類設備間自動對接聯動,只需人工調度控制,就可以實現整個終端接駁轉運系統正常運轉,提高了作業效率。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