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雁過留聲。
歷史是由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組成,而眾多普通且平凡的人們卻成為了歷史的滄海一粟。
乙亥年末,庚子年初,荊楚大疫,數萬人染疾,眾人皆恐,足不出戶,時天下震動。
2020年初始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讓人們在新春佳節合家團圓的日子裡,打響了抗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隨著疫情的發展,新冠肺炎已經席捲了多個國家,成為全世界範圍揮之不去的陰霾。那麼除了此次新冠肺炎病毒,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幾次致命病毒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下面就來看看。
1.天花病(Smallpox)
人類與天花病毒的鬥爭持續數千年之久。天花病毒感染後的致死率超過三分之一,即使治癒,它也會給倖存者留下永久性的傷疤,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失眠。在世界流行病歷史上,恐怖程度可以與鼠疫相比。但是歐洲幾乎沒有天花病毒爆發的先例。歷史學家曾估計美洲90%的人口死於歐洲探險家帶來的天花病毒,僅在20世紀,天花就造成了5億人死亡。幸運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於1980年正式宣布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絕跡的人類傳染病,也是至今唯一一種被消滅的傳染病。
古埃及可能是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歷史上首個天花病人。
2.愛滋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病毒在20世紀80年代才首次被人們發現,是當今最流行的病毒之一,最通行的說法認為是被感染的非洲猴子把病毒傳染給了人類。這種病毒會入侵人類免疫細胞,破壞人類免疫系統。現在,強大的抗病毒藥物使人們可以在攜帶HIV病毒的情況下存活多年,但這種疾病持續摧殘著許多中低收入的國家,而最不幸的是,95%的新愛滋病毒感染都發生在這些國家。截至2011年底,全球愛滋病感染人數接近四千萬。
傳播途徑:和感染者發生無保護性關係、哺乳、注射毒品、不安全輸血。
3.伊波拉(Ebola Virus)
伊波拉熱病的首次公開亮相是1976年9月,薩伊北部巴姆巴地區的雅布庫村莊。伊波拉熱病第一例死者是馬波羅洛克拉,傳教團的學校教師。不明白是什麼導致了洛克拉的發燒、帶血腹瀉、嘔吐、牙床和鼻、眼滲血。他的家人、朋友總共有21人死亡,只有三個人倖存下來,包括他的妻子,但她懷的胎兒卻是死產。
傳播途徑: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血液、汗、嘔吐物、排洩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並無飛沫感染的證據。
4.登革熱病毒(Dengue Fever)
登革熱病毒最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的菲律賓和泰國,現在已經遍布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目前,全世界高達40%的人口生活在登革熱流行地區。隨著全球變暖,這種疾病可能因為蚊子的「協助」傳播得更遠。全世界有一半人口面臨感染登革熱的風險,每年有5000萬至5.28億人感染,約20000人會因此死亡。登革熱病毒通過感染的雌性伊蚊叮咬傳播到人類,病毒在人類血液中循環兩至七天,頭痛、發燒、關節疼痛、皮疹、皮膚潮紅。嚴重情況下,病人進入休克,12-24小時就死亡。
5.狂犬病(Rabies)
狂犬病會摧毀人們的大腦,潛伏期可長達幾個月,引發急性疼痛,抑鬱症、無法吞咽水,這些症狀消失後,開始昏迷。如果不在症狀出現前治療,致命率幾乎百分之百,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00-55000人死亡,當中有多於95%發生在亞洲與非洲,97%的死亡病例由狗引起。
症狀:焦慮、混亂、幻聽、失眠、吞咽困難、小腿癱瘓。
6.黃熱病(Yellow Fever)
黃熱病每年感染約20萬人,並造成3萬人死亡(近九成發生在非洲)。十九世紀,在西班牙有30萬人死於此病。通過蚊子傳播,攻擊器官,心臟、腎臟、腎上腺和肝臟等。潛伏期3-5天,嚴重會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傳播途徑:被特定伊蚊和趨血蚊屬叮咬。
7.輪狀病毒(Rotavirus)
每年有超過450000名五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為輪狀病毒的感染而死亡。現在有兩種疫苗可以保護兒童免受輪狀病毒的侵害,輪狀病毒通常是嬰兒和幼兒嚴重腹瀉病的主要原因。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它充當著殺手的角色,這些國家醫療條件有限,醫療措施並不完善。
傳播途徑:糞口傳播(攝入被糞便感染的食物)。
8.黑死病(鼠疫
黑死病也叫做鼠疫,鼠疫是鼠疫桿菌通過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系廣泛流行於野生齧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症症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萬計,我國在解放前也曾發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極高。公元14世紀鼠疫大流行,當時被稱為「黑死病」,流行於整個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在歐洲,黑死病猖獗了3個世紀,奪去了2500萬餘人的生命。
9.SARS(非典)
2003年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加拿大、美國在內的11個國家和地區的13個實驗室通力合作研究的結果,宣布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的病因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稱為SARS冠狀病毒。SARS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幾年前在亞洲爆發。大多數情況下,有70%的病死率,65歲以上感染者死亡率最高。那場疫情至今仍然讓很多人心有餘悸。此病死亡率接近11%,主要是冬春季發病。其發病機制與機體免疫系統受損有關。
10.甲型H1N1(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體是一種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這是一種可怕的病毒,任何人都可能感染。幸運的是,在大多數國家,容易識別。兒童和老人容易感染,1918年至1919年在西班牙,因此流感死了2%-5%的人口,這是一種從動物到人類變異病菌。與以往或目前的季節性流感病毒不同,該病毒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2009年開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流行。2010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