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下午,重慶沙坪垻區一對夫妻的袁女士在銀行存的定期5萬即將到期,卻發現自己銀行裡的5萬無故飛走,夫妻倆慌張報案,經查是自己12歲的兒子轉走老媽5萬塊,原來自己的熊孩子把錢轉到一個理財APP,幸虧這個是一個正規經營的理財APP,所幸的是,不僅5萬元一分沒少,還賺了幾十塊錢……
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12歲熊孩子交代。他是為了想賺一點零花錢,然後好奇就下載了一個APP,並且用媽媽身份信息做了一系列的操作。從些事件中可以看出,從小培養孩子的錢財觀是必要的。
一、從小培養孩子的錢財觀是必要的
常有報導,孩子通過手機充值給主播、網路遊戲、手遊巨大數額。為了過把癮甚至連家裡的救命錢都搭進去了。孩子做這種行為全因為不理解父母攢個錢不容易,沒有正確錢財觀導致的。
此前曾有報導稱,一位準大學生,利用暑假在某平臺直播,短短40天就賺了2萬元,更重要的是,大學生表示:「賺錢不算最重要的,她通過這次活動,變得更加自信了。」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錢財觀,從零花錢上教育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
家長,吳一鈳給你分享給孩子零花錢案例,培養孩子的錢財觀,重點不是孩子能賺多少,而是讓孩子意識到:
●從合法渠道獲得報酬;
●賺錢並不是一件不勞而獲的事情,需要付出思考和勞動;
●賺到錢,讓孩子獲得更自信、更有成就感。
二、父母在培養孩子存在錢財認知誤區
一般父母對錢財認知誤區存在2種情況:
1、主觀認知誤區
一般父母最大的認知誤區是,認為「孩子主要的職責就是好好學習,學校要交的什麼雜費,我們都給他交了,做作業的文具用品也給孩子買好了,生活費更不用孩子犯愁,就一股腦袋給我好好學習就好了,還要零花錢幹什麼?」
往往就是家長有這樣的認知誤區,毀掉了孩子對錢財的正確認知,毀掉孩子對商品、交友、事件應有的選擇權和自我管控權。
2、方法認知誤區
而有些家長也會給孩子零散的零花錢,但不是以鼓勵或獎勵孩子主動去作為目的,而是為討好家長被威迫而為之的。
舉例說明:
被威迫的:「要是你不馬上把地掃乾淨,本周的零花錢就沒有了。」
被利誘的:「給你1塊錢,把垃圾倒了。」
家長,吳一鈳認為:把家務與零花錢聯繫一起沒錯。但,是方法錯。給孩子零花錢的態度需要正確,那應該如何給孩子零花錢呢,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多大開始給小孩子零花錢,怎麼給?
當孩子上到二三年級,到了這個年齡就可以給孩子零花錢了。因為除了自己的費用外,他們會對朋友或者某個健智的學習內容(視頻、電子書等)著迷的時候,需要比平時更多的錢;有時候錢不夠,就會萌生出偷偷拿父母的錢的念頭。所以,我們不僅要給孩子零錢花,還要教會他們如何正確獲取錢財,給孩子零花錢有學問。
吳一鈳分享一下自己是怎麼給兒子零花錢的方法和步驟的:
第一步:家長,做孩子的朋友跟孩子商量,定規矩
家庭勞動,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承擔的,但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積極性,父母給孩子零花錢要有規則,定期給予少許獎勵是需要的。如同你工作,在固定工作的基礎上上司給你安排之前沒有的工作,但也是分內事一樣,你也會不高興,孩子的心理也一樣的,所以給予少許獎勵就能帶動積極性。
那具體如何定規矩呢?像我吳一鈳是這樣做的:
內務(自我服務):
1)每天自覺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獎勵大拇指一個;
2)每天早上自己穿衣,晚上自覺去洗澡,獎勵大拇指一個;
3)每天早上、晚上自覺去刷牙,獎勵大拇指一個;
4)每天閱讀15-30分鐘,獎勵大拇指一個;
還可以有更多的……
外務(家庭服務):
1)每天掃地,獎勵大拇指一個;
2)每天洗碗,獎勵大拇指一個;
3)每天倒垃圾,獎勵大拇指一個;
4)沒想到的其他家庭勞務,做了,也獎勵大拇指一個;
想想,還會有更多......
每周日晚上結算一次零花錢,如何結算?比如,每天每個都能完成的獎勵5元,每天計算哪一個沒完成,扣減0.1元(至於一周給孩子多少零花錢,獎勵多少錢,扣減多少錢,視家庭經濟情況而定,沒有固定標準)
家長,你先一個一個列好,問孩子能不能做到,如果這些孩子年齡還小做不到,跟孩子商量並問「孩子有什麼家務勞動是你可以做到的?」。家長,吳一鈳給你提醒:在這裡,切記不能以你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應該能做到,更不能說出「這麼簡單的事,你都做不做?」之類負面評價的話語,這很傷害孩子心靈的。
比如倒垃圾,這在成年人眼裡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可能你家住的樓層較高,孩子不敢自己走下樓梯。又或者公共垃圾池比較遠,孩子需要走過一條小道或綠化帶,而導致孩子自己不敢走的。遇到這種情況時,不是給孩子批評或評價,而是告訴孩子「如果我們需要完這項任務,需要媽媽(爸爸)為你做點什麼幫助?」讓孩子先自己思考。當孩子過一會或一段時間沒想到時,你再給建議「如果媽媽跟你一起走到一樓(一起做),你認為你自己能不能完成?」
每天都要給孩子獎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完成的內外務所獲得的成就感,以下是吳一鈳兒子做的內外務勞動記錄圖:
第二步:家長,做個觀察者,觀察孩子完成情況
家長,當規矩定下後,你只需要做個觀察者,觀察孩子完成情況即可。切記不給任何負面評價或話語,可以給予鼓勵。並且每天晚上在相應的位置貼上大拇指或小紅花,當孩子有怠慢時,及時給予鼓勵,同時跟孩子一起做,給孩子打氣。
第三步:家長,做孩子的客戶,給予相應報酬
家長,為什麼吳一鈳說你是孩子的客戶?因為孩子為家庭提供的服務,你是享受到的,此時需要你給孩子反饋服務情況,和你的滿意程度。如何反饋?
就是,每周日晚上跟孩子一起結算,讓孩子自己知道什麼沒做好,下周要加油了。吳一鈳在實踐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是孩子份內事,但在規矩裡沒列出來的,因為當時沒想到。比如爺爺奶奶來城裡看病,需要孩子自己給老人家送飯送湯。
由於篇幅受限,對孩子零花錢的管控,後面有機會再給各位家長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觀。
結 語:
雖然熊孩子偷著把家裡的錢轉走了,不但不玩遊戲,不充值,還賺了些錢。從這點值得我們做父母的深思——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錢財觀、理財觀是必要的。上面吳一鈳分享給兒子獎勵的零花錢,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