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最近看到一個這樣的事件,因為家裡經濟出現了問題,10歲的小男孩陽陽想用自己的方式幫助爸爸媽媽減輕壓力,於是在班裡賣起了自己的舊玩具。沒想到孩子的這一操作,引起了諸位家長的不滿,有說孩子從小就長在了錢眼裡,有說敗壞學校風氣的,也有擔心影響自家孩子的。
拋開學校裡應不應該賣東西這個問題不談,也拋開家長們有沒有同理心的問題不談,今天就單獨聊一聊兒童財商。
二:分析各位家長的問題。
這幾位反對陽陽在班裡賣玩具的家長,分析其心態,無非是這幾種。
1、對於孩子之間私下的交易,家長是不認可的,認為是只有成年人才可以,孩子是不應該的。
2、陽陽賣的玩具都是自己的舊玩具,擔心自家孩子吃虧。
3、認為孩子的錢是自己的錢,當孩子的利益受損時,相當於家長的利益受損。
三、關於兒童財商的發展
1、一對一的物物交換
孩子在5、6歲之前,特別熱衷於物物交換。只不過大多數的幼兒園和家長沒有給到孩子應有的環境,因此很多的孩子沒有機會品嘗到物物交換帶來的快樂。
諾諾前兩年的很多玩具,都是交換得來的。看到別人家她喜歡的玩具,就和好朋友商量,拿自己的玩具交換。大多數時候都是拿著很新的比較貴的玩具,交換來一個很舊的髒兮兮的玩具。對於這些,我和對方的媽媽都保持沉默。
孩子在交換玩具的過程中,收穫的不僅是友誼。當孩子在自由活動中,孩子們在藉助玩具構建最早的人際關係,認識人和物、人與人、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同時,在持續的交換過程中,孩子體會著交換到特別喜歡的玩具時的喜悅,也體會著別人沒有遵守承諾,拿走自己的玩具之後卻沒有帶來交換的玩具的憂傷。這是其成長所必須的過程。孩子的每一次交換,都為下一次的交換積累著經驗。這種經驗,是經由孩子親自體驗所得到經驗,即生活的智慧產生了。
注意事項:物物交換的原則
孩子必須首先擁有物品,才能消費這個物品。這就出現了物品所有權的問題。
孩子交換物品的原則: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拿別人的東西首先要徵得別人的同意;自己的東西給不給別人,自己有決定的權利。
在這裡,家長要特別注意的一些問題是:
*孩子的玩具是孩子的,只有孩子才能決定孩子玩具的去留等問題,大人無權做主。
*家長幫助孩子建立交往的原則並形成秩序,不折不扣的去執行。
2、賣東西(服務)——得到金錢——買東西
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大多數孩子體驗的是拿錢去買東西。
拿錢買東西,能讓孩子明白,錢是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和需要的東西和服務。
賣東西能讓孩子明白,錢是從哪裡來的,並且大體知道錢在這個社會上的運轉方式。
諾諾的幼兒園每個月都有一次跳蚤市場。每次跳蚤市場之前,老師都會提醒家長:
1、給每個孩子備好5元零花錢。
2、和每個小老闆一起準備要賣的東西。
3、小老闆賣的東西,無論是定價過高或者過低,請家長笑而不語。
4、禁止聲光電玩具出售。
孩子們在跳蚤市場上,會完整的經歷賣東西——得到金錢——再去買東西。即最基本的收入、消費的概念算是有了。
3、收入、儲蓄、消費的合理分配。
當孩子自食其力,勞動所得,賺了一小筆錢之後,讓孩子學會合理分配是關鍵。
年齡小的孩子得到一筆錢之後可能會想馬上全部花掉,對與這點,家長不必太苛刻,只要這筆錢家長的心理能承受住,就讓孩子花掉也無妨。
5、6歲的孩子,家長就要適當引導孩子如何合理分配金錢。比如掙來的收入一半用於儲蓄,一半用於消費。
儲蓄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儲蓄罐,也可以給孩子開一個銀行帳戶,順便給孩子安利一些銀行的有關知識。
消費方面,孩子可以一下子全部花掉,也可以細水長流的花,這是孩子的自由。但是當孩子想買的東西用於消費的錢不夠,這個時候要讓孩子學會做預算。
比如孩子想買一輛四驅車或者一個芭比公主,但是錢不夠怎麼辦?儲蓄的錢不能動,那孩子就會想其他的辦法,比如再去賣東西或者自己不想要的玩具去賺一些錢,或者幫助家裡勞動(我不建議孩子幹家務家長給錢的做法,在這裡的勞動指的是家裡有開店或者做生意的,可以考慮適當的給孩子小時費。)
至此,孩子對於金錢最基本的概念和金錢的運轉模式已經清楚並能熟練運用,並且在金錢方面能做到合理分配了。在孩子大概10歲左右,就可以進行進階階段了。
4、投資理財、借貸還貸等。
論投資的重要性:
最近重慶一個10歲小男孩,私自轉走媽媽5萬塊錢到理財app,被媽媽發現後報警,沒想到結果不僅沒有賠錢,還賺了十幾塊錢。
這個事件儘管有點像笑話,但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富人之所以富,不是沒日沒夜的工作,而是更懂得用錢生錢。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具體到孩子身上,該如何操作呢?
(1)、投資理財。
孩子的零花錢太少,如果用以投資,收益甚微。這個時候,孩子的壓歲錢就派上用場了。在對金錢整體的合理分配基礎上,可以拿出一筆用以投資的錢,給孩子看一看理財之後的收益,再對比一下本金,引起孩子的興趣。再和孩子商量好,開個獨立的在線理財帳戶,和孩子一起購買定期的理財產品。
在一開始的時候,基本上是家長操作和講解,孩子在旁邊觀摩和聽講,可能似懂非懂,等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明白,並且能自己上手獨立操作了。
(2)、借貸還貸
如果孩子看中了一件現在還買不起的東西,但是現在需要或者特別想現在擁有,那麼你可以讓孩子向你借貸。
這個時候,遊戲升級了。你提前講清楚借貸的遊戲規則,孩子就得自己思考和研究:利息每個月是多少?我這樣做划算不划算?如果到期了還不上怎麼辦?我的信用降級了會怎樣影響我以後的生活?
到了這個階段,家長可以給孩子推薦一些有關財富和經濟方面的書籍,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在把控大的方向之外,其他的細節問題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操作了。
四:培養孩子財商,家長的必備項
1、心態和觀念。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之間私下的交易是不認可的,看到孩子交換了東西,基於各種成年人的顧慮和思維方式,會強制孩子再去把東西換回來。
文章開頭提到的事件,陽陽在班裡賣玩具,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從小就有了銅臭味,會造成班風不正。
孩子之間的交往就是成年人的微觀世界。所有孩子在社會上有天終將要學習的東西,在孩童時代我們就應該給與支持和啟蒙。
猶太人在商界的精明、在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國華爾街的霸佔,就是因為猶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
金錢本是中立的,讓錢有了好的意義和壞的意義的,是使用錢的人。並且在我們這個經濟社會中,如果家長還抱著以前知識分子視金錢如糞土的觀念,顯得有點可笑。
2、家長的界限要清晰。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東西都是自己花錢買的,家長擁有孩子東西的權利,甚至把孩子都認為是自己的專屬物品。
家長要明白,不管孩子的東西是誰花錢買的,一旦買下來,送給了孩子,這個物品的所有權就是孩子的,只有孩子才有處置物品的權利。
當有朋友家的孩子來玩時,走的時候想帶走孩子的玩具,家長不要顧及大人的面子,大方的把自家孩子的玩具直接送給朋友家孩子。你可以說:「這個玩具是寶寶的,你問我不管用,你可以去問問我家寶寶同意不同意。」
同樣,當孩子參與物物交換時,不管孩子拿的是貴的物品交換便宜的,還是拿便宜的交換貴的,請家長都保持沉默。這是孩子的東西,是孩子的自由,同時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經階段。
可能對方家長和你持不同的觀念,這時候就會產生衝突。比如對方家長感覺孩子吃虧了,要求換回來,等到對方家長感覺佔便宜了,就不吭聲了。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這整個交換事件和過程,讓孩子自己總結出碰到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做。
3、家長自己首先對財富的知識要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最好有實際操作的經驗。
這個道理不用我詳細說明了,家長如若自己對於金錢的合理規劃、投資理財都一塌糊塗,如何教育孩子?
如果家長對於這一方面並不精通, 沒關係,學習,什麼時候都不晚。家長可以自己提前學習相關知識,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和孩子一起摸索。
五:寫在最後
不要害怕金錢「沾汙」孩子純潔的心靈,從小為孩子建立起正確的金錢觀,儘早開始擁有和支配自己的財產,讓孩子明白經濟社會的運行規律,這樣孩子在未來,才不會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迷失方向, 成為金錢的奴隸,而是金錢的主人。
我是@一諾媽聊育兒 ,80後全職寶媽一枚,一手帶娃一手碼字,致力於做科學育兒的踐行者和分享者,如果你喜歡,感謝你的關注,讓我們一起探討育兒那些事。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