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琉璃蘇比
那天,帶娃坐地鐵,人擠人的,後來終於有位置坐了,於是讓孩子自己坐,以免被別人擠著。我則站在旁邊幾步遠處。
前面坐著的是一位抱著娃的媽媽,手裡還拿著兩臺手機,一臺時不時地自己看信息,另外一臺給看起來只有兩歲多的孩子看動畫片,聲音放得很大,孩子也津津有味地看著。
我家孩子坐好後,跟我要樂高玩具玩,我從包裡拿出來給他,他就旁若無人地玩了起來。那兩歲的孩子瞬間就被玩具吸引了過去,盯著看了一會,但最後還是禁不住動畫片的誘惑,眼睛又轉回來。一直到我下車都沒見他從手機上移開……
越來越多兩歲的孩子就開始依賴手機
這沉迷度!才兩歲的孩子啊!連在路上在地鐵裡家長都用看動畫片來打發他,可想而知要在家裡,看起來更是沒完沒了了。
再後來,發現地鐵裡,為了防止孩子吵鬧而用動畫片來吸引孩子目光的家長比比皆是。不乏一歲左右的孩子!
難怪現在近視的孩子越來越多,都是電子產品看太多的緣故。或者說,是家長為了偷懶,不想花時間精力陪孩子,所以用動畫片來打發他。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愉的懶,孩子大了,都會慢慢還回來的!
一、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1、藍光造成超過50%孩子近視!
每年有約300萬兒童戴上眼鏡
因為短波藍光造成的視力下降,每年有約300萬兒童戴上眼鏡!
本月初11月5日,在教育部舉行的通氣會上,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指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高達:53.6%(其中近視率各分別為:6歲兒童14.5%、小學生36.0%、初中生71.6%、高中生81.0%),15個省份近視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4個省份近視率超過50%。
六歲兒童都有14.5%,高中生近視率已經達到81%以上,太可怕了!
近視的主要原因,電子產品是罪魁禍首。除了在家經常看電視,現在的人對手機的依賴尤其嚴重!這也和家長過早地給孩子買手機給看手機分不開的。
英國的調查發現,在8歲以下的孩子中,手機擁有率為25%。小學生手機擁有率為58%。中學生就更多了,11-12歲的就已經高達90%以上。
而在中國,孩子們手機的擁有率也非常高,小學低年級的10%,高年級的30%。中學生的手機擁有率為70%以上。高中幾乎人手一部手機。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研究所林丹華教授的團隊成立了『青少年手機依賴』課題組,他們在廣西進行的調查顯示,初學生中手機依賴率高達近20%。
小時候電子產品看多了,養成了依賴性,長大了就越容易依賴電子產品,長期使用電子產品,藍光對眼球是有害的。
藍光就是人肉眼可見的光
什麼是藍光,藍光就是人肉眼可見的光。
短波藍光是波長處於400nm-480nm之間具有相對較高能量的光線。高能短波藍光如果一直直射我們的眼球,而且沒做任何防護措施的話,該波長內的藍光會使眼睛內的黃斑區毒素量增高,嚴重威脅我們的眼底健康,藍光會誘發致盲眼病。
光的能量有大有小,能量小的光對眼球的刺激會小一些。而藍光能量較大,波長較短,這種高能短波的藍光可以直接穿過眼球晶狀體,對視網膜在成較大的衝擊,時間久了就會導致眼睛乾澀、疲勞、近視等症狀。
大量的高能短波藍光都出自電腦屏幕,手機屏幕,平板屏幕,LED顯示屏等。
年齡越小的孩子,藍光射入眼球的數量就越多。0至2歲,約70%至80%;2至10歲,約60%至70%;60至90歲,約20%。由此可見,藍光最大的危害往往發生在人生命最初的階段。因為嬰幼兒晶狀體非常清澈,所以無法像成年人一樣對藍光進行有效過濾。
因此嬰幼兒父母尤其需要謹防藍光可能對嬰幼兒眼睛健康造成的傷害。三歲以下的,真的不要給孩子看手機了。
報告稱,2020年,中國或有7億人近視
2、會吞噬孩子的健康:手機幅射破壞孩子神經系統,導致記憶力衰退和睡眠變差
如今,由於科技發達,各種高科技產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輻射。尤其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手機。
我們可能感受不到輻射,但只要家裡有電器,電子產品,輻射就無處不在。輻射也無聲地吞噬著孩子的健康。
而且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受到的潛在威脅比大人更大。這是有科學依據的。看看科學家們怎麼說。
英國華威大學的傑勒德·凱都博士警告說,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紊亂等一系列問題。
英國《微波理論與技術》期刊研究顯示,兒童顱骨厚度顯著低於成人,對輻射的吸收率明顯高於成人。
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
3、影響兒童情緒和性格,孩子會變得敏感多疑、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甚至變得暴力。
經常看動畫片的孩子,會沉溺於虛擬世界裡無法自拔,而且越小的孩子,越無法分辨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區別,會隨著虛假世界的喜怒哀樂來或喜或悲。
而且在現實生活中的交際能力越來越弱,變得敏感多疑,而且不喜歡寫他人交流。
而且最糟糕的是,如果看的動畫片暴力性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變得有暴力傾向。
孩子為了要錢去網吧上網打遊戲,家長不給錢,就分分鐘對家長拳打腳踢的新聞,比比皆是。
早前被刷屏的一則消息:某小縣城的街道上,12歲的孩子,當街對著奶奶暴打,還拽頭髮,虐得老人家滿臉是血,僅僅是因為偷了奶奶的幾十塊錢上網,奶奶阻止了他,就大打出手!暴力得可怕。
這孩子的大腦,已經是完全電腦化了。到了無藥可救的邊緣。
4、孩子專注力變差,且影響思維能力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坐在電視前,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也不動。也不吵也不鬧,很安靜,以為這就是孩子的專注力很好。以後學習肯定很好!
完全錯了!我們表面看起來,孩子很專注地看電視,但全都是在被動接受圖像和聲音的刺激。大腦是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去分辨,去主動學習。
我們知道,電視裡播放的任何畫面,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被動吸收的模式。也就是眼睛看到什麼,大腦就吸收什麼,而且不加過濾地吸收,也不會過多地思考,僅僅就是吸收。這和自主做一件事。完全是大相逕庭!
媽媽們肯定也會發現,看動畫片很安靜很專注的孩子,做其它事卻叫不動。學習看書做作業也經常地走神。這就是被動式的專注和主動式的專注的區別。因為他已經習慣了被動式吸收。所以當他切換到主動性去做事的時候,就不會主動思考了,專注力就變差了。思維能力也變弱了。
動畫片因為其精美的畫面,有趣的故事情,所以孩子根本無需意志就會沉浸其中。這就是為什麼看動畫片可以集中注意力,看書或寫作業時就會注意力不集中的關鍵原因。
5、自控力較差
大部分愛看動畫片的孩子,面對動畫片和手機遊戲的誘惑,表現出毫無抵制力。只要有動畫片看就可以廢寢忘食的地步,到吃飯時間了,怎麼叫都叫不動。
家長要是限制他看他就反抗,而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愛亂發脾氣。就更別說主動學習了。
自控力差的孩子,長大以後離開了父母的管教,在生活中就會表現得毫無秩序感,比較隨意,容易情緒化。為人處事的情商也會非常低。
由此可見,用動畫片應付孩子,不僅影響孩子的健康、性格、專注力、自控力,還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影響兒童學習效率,荒廢學業……
如此看來,電子產品反而成了傷害孩子的育兒兇器!
二、網際網路時代,如何避免電子產品給孩子帶來傷害?
如今是網際網路資訊時代,完全遠離電子產品也不行。因為現在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已經變成了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了。
那如何做,才能避免因為過多依賴它而給我們的孩子帶來的傷害?
1.讓3歲以下的孩子儘可能地遠離電子產品
如前面所說,年齡越小的孩子,藍光進入孩子眼睛中的比例就越大,傷害也就越大。所以一定要避免讓三前的孩子看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
有些父母可能會說,孩子要看呀,沒辦法呀。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早教研究會林教授說:三歲前的孩子,是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而且是完全主動性地學習和模仿的階段!因為他要快速地鍛鍊他的四肢和身體,提升生存能力,以適應環境。
也就是說,孩子除了學習日常所需的生活技能以外,也在模仿大人的各種行為。如果大人沒有經常對手機愛不惜手的話,孩子是不會模仿這一行為的。
所以,當你陪伴孩子的時候,請放下手機,用全身心來陪伴孩子吧!
2、視力保護
為了避免電子產品帶來的危害,一定要經常給孩子做視力檢查。3~4歲時開始,就要進行視力檢查,以後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除了視力檢查,還要多食用富含葉黃素的深綠色蔬菜,因為葉黃素多見於菠菜、甘藍等深綠色蔬菜。
3.每天至少戶外活動2小時。
還有就是一定要多做運動!
而且是有自然日光照曬的戶外活動!
一份來自澳大利亞的數據研究表明,想讓孩子不近視,一定要每天帶孩子在10000勒克斯(光照強度單位)的光照下呆2-3小時。10000勒克斯相當於陰天的戶外光強度,對比之下,採光再好的室內也達不到500勒克斯。
所以每天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至少2-3小時就對了。
三、如何讓電子產品成為育兒的利器
1、藉助工具,讓孩子從中學會了解時間。
很多孩子看起動畫片來就沒完沒了。其實這沉迷勁也和大人追電視劇一樣,看了一點就想繼續看下去。
時間長了,家長自然就也開始嘮叨起來,或者生氣地一把搶過手機/IPAD。這時候孩子正好看得入迷,自然也不幹了,大哭大鬧起來。
那如何做才能讓孩子不吵不鬧地乖乖放學看得正入迷的動畫片呢?
這時候就要藉助一個小工具了:計時器。
讓孩子學會使用計時器。看動畫片的時候,事先約好看20分鐘、30分鐘。時間快到的時候就提醒他一下:還有五分鐘……三分鐘……最後一分鐘……
這樣重複幾次後,一來,孩子就知道了五分鐘大概有多久,一分鐘大概有多久。對時間的把控會越來越好!
二來,因為是提前約定的,也提前提醒了,再沒收手機,孩子也不會那麼抗拒。
2、學會做好時間管理
把時間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當他知道如果可以做完作業,做完其它功課,可以看一會動畫片作為獎勵的時候,他會非常認真的規劃自己的時間和作息。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張日程安排的時間表出來。
比如我們家規定是周末才可以看動畫片,那周一到周五的時間他就絕不會要求看動畫片。除了功課外,他自己會安排他的時間來做其它的事,比如下圍棋,各種桌遊,看書等。
到了周末就可以放鬆看了。
這樣,孩子可以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自然就不會太痴迷動畫片,也不會耽誤功課了。
3.把手機當成工具
教孩子學會把手機當成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工具。這樣孩子就不會只因為動畫片而痴迷手機了。
比如教孩子拆解手機的功能:
手機=電話,手機=電腦,手機=相機,手機=信用卡,手機=導航儀,手機=掃描儀,手機=MP4……
讓孩子了解了所有的工具,告訴他手機可以用來做這麼多事,有這麼多功能,如果有興趣的還可以繼續研究和探討各種話題。擴大了孩子的視野與認知,自然就不會無知地只沉迷動畫片了。
四、沒有電子產品的高質量陪娃模式
1.閱讀。親子閱讀是最溫馨的最好的家庭共處模式.
2.桌遊。市面上各種各樣的益智桌遊正在進入越來越多的家庭。不僅能娛樂,還能開發孩子的邏輯思維,而且是一家人共度的快樂時光。何樂而不為。下棋也是其中一種桌遊方式哦。
3.陪娃做手工。畫畫,做手工,玩彩繪,彩泥等小手工,不僅對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有好處,而且還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4.玩遊戲。各種各樣的室內遊戲都可以玩起來,還有角色扮演。其中這裡考的也就是家長的耐心和童心。
5.去博物館、展覽會。周末空的時候,多帶娃去參觀各種博物館,展會,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見識。
6.短途遊。多帶孩子去旅行,慢慢培養一個見過世面的靈魂。
7.做美食。各種烘焙美食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起來,好吃又好玩。還可以共同度過美好的快樂時光。
8.去爬山,做運動。身體乃革命本錢,培養孩子從小愛運動的習慣。
9.參加各種活動。包括公益活動。讓孩子學會付出,給予。懂得知足,和回饋社會。
更多的高質量陪娃模式,歡迎評論留言探討。
在育兒路上,不管是什麼樣的方式。最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你的用心陪伴。而不是把孩子交給電子產品來代養!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不要錯過,不要在未來的日子裡後悔!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兒,國際IP童話繪本作者,編輯,繪本閱讀指導師,早期教育研究會會員。分享國際前沿育兒理念。歡迎關注。